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25|回复: 5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罗达志 发表于: 2008-10-29 16:59:1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78-2008年[转帖]张一一,猴子打锣也配叫作家?

 [复制链接]


张一一,猴子打锣也配叫作家?



/郭翔鹤


幼时住在小县城里,偶有耍猴者穿梭闹市间,猴子抄起锣当当敲响,于是引来路人围观叫好。但猴子很有自知之明,该翻两个就翻两个,知道自己有几把刷子,卖艺讨彩混口饭吃也就罢了,从来不说自己是作家。最近倒好,耍猴界也学会了西人之包装炒作法,先是出了只大猴子宋祖德,次又出了个小悟空张一一,偏有好事者沐猴而冠吸引看客赚钱,而张一一见来者众多,兴奋得抓耳挠腮,翻得愈加勤快不说,还自称作家,竟想凌驾众看客之上,指东骂西把中国各省人骂了个遍。

叹之。八十年代社会尚纯真质朴,人说作家都如古人说文人士大夫。当今世风日下,大家抓紧赚钱,抓紧堕落,作家竟成污言秽语、泼妇骂街者之顶戴花翎,谁最不知廉耻,谁骂得最肮脏,谁就被冠以作家头衔。从前华夏的温文尔雅、君子玉德不知何往,空留下一帮文史知识几近为零的黄口小儿蹿上跳下,不免让人顿生世态苍凉之感了。

张一一们和包装炒作张一一们的风气,始于上世纪末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个比赛一开始还挺纯正,第一届一篇作文上北大的陈佳勇君的文字引来学界叫好,颇有五四雄文风范。我参加工作进入解放集团后,与他成为挚友,月初还有幸成为他的伴郎。佳勇君稳重淳厚,君子之风,近日已成家立业,今后必将大有作为,他提起新概念的某些后进小生的作为,轻轻说了一句我只卖别人,不卖自己卖别人是一句戏言,佳勇如今负责收购影视剧目,但从不炒作自己;而新概念的后进小生们又是出唱片又是满世界走穴,奔三的人了非要说自己年方二八,涂脂抹粉宛如宫中小黄门,让人反胃不已。新概念十年,商业化气息愈发浓厚,中学生矫饰浮夸的病态文风被无良书商鼓励助长,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呓语成为少年争相模仿的对象,空洞、虚伪之情溢于文章表里。与80年代初戴大墨镜穿喇叭裤的时髦青年对比,今天的少年作家们无非换了发型服装腔调而已,其骨子里的浮浅、恶俗及文化贫血与之并无二致。

本人是四川人,对张一一骂的别省状况了解不深,但对自己的家乡的历史民情还算略知一二。从文字上看,张一一没读过什么书,大概是从网络上看了些渣滓文字,捞了些残羹冷炙,就匆忙提笔骂街了。问题是,要学文人相轻,起码还要有些基础的文史知识吧,否则胡言乱语贻笑大方,是读书人最羞耻的事情。不过张一一的文字和宋祖德的信口胡诹似乎异曲同工,大概他一开始就没打算行文字的正道,而是为了上网站头条插草标卖钱罢!

接下来,就把张一一的臭文逐段点评一下吧。说是臭文,自然是因其文字恶俗,文理不通,用典不正,文心极丑也,《聊斋志异》中《司文郎》一篇讲了个趣事,有瞎和尚能闻焚烧文章的烟气辨别好坏,闻了某生的文章后瞎和尚上吐下泻差点归西,张一一的文字便属此类。


张一一语录之一:我的世界丑陋地理志才写过四篇,这便乱点鸳鸯到了四川人,不能不说,这是我给8800万无所事事的四川娇子,一种莫大的荣耀与恩宠。

评:荣耀与恩宠不知从何说起。“8800万无所事事的四川骄子中有谁知道张一一呢?若不是网易将张一一的博文挂到网站头条,我这辈子怕也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丑类。法国小说《小王子》里说,这个星球上有3亿1100个虚荣迷,说的便是这种人。所谓虚荣,便是荣莫须有之事也,张一一很有名吗?我本以为我不知道,今天参加一个会议,问遍了全场上百人,没一个知道的。李敖说这种话,尚情有可原。你说这种话,就是找骂讨打。



张一一语录之二:四川人,包括重庆人的丑陋,大致可以概括成四个字──“并非是指四川人的平均身高傲人地全国倒数第一,四川人之,主要表现在其目光短浅,视野不够开阔。盆地里讨生活,难免会坐井观天,有一脍炙人口的成语叫蜀犬吠日,说的就是四川人的少见多怪、见识短浅。盆地文化的束缚,无疑是四川人生性促狭、保守、封闭从而导致落后的深刻根源。孤芳自赏井底蛙,跳出井底叹天遥,四川籍的历史名人如司马相如、郭沫若、朱德,等等,他们都是出川后眼界大开才大放异彩修成正果的,倘若他们当初一辈子就呆在四川那屁眼大的穷乡僻壤搓搓麻将聊聊天,至于后来的那些个建功立业和名垂青史,你想都不用想。

评:早年全中国营养不良,老一辈人个子都不如今天的年轻人,不知这个平均身高的数字从何而来?湖南山区我亦去过,身高不满五尺者比比皆是,重体力劳动加营养不足,是经济落后地区的中国人个子不高的根源。读过葛剑雄先生《中国移民史》应该知道,所谓川人楚相,蒙元、满清早已将古时的四川人杀尽,如今的四川人大多史当初湖广填四川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省人的后代,如我家祖上明朝之前就是湖南桃源籍。张一一把四川人骂了,不知也骂了自己的全体湖南老乡,因为他们和四川人同文同种,如果四川人平均身高低,怕湘人也冒不出高人。近日倒是有新闻说四川17岁少年易天赴美打球,身高达到两米零四,不知是否张一一将之断骨增高了?





(网易博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罗达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罗达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罗达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罗达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罗达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罗达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方言用字浅谈之一三五:砸、夹、压、砑和掩 秋雨濛濛 山路弯弯
2# 四姑娘山
 楼主|罗达志 发表于: 2008-10-29 17:02:4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张一一说四川人盆地文化,这点我赞同。省内常有少不入蜀,老不出川的说法。四川盆地多年未遭战乱,土地又肥厚养人,甘泉又可酿醇酒,川女亦是貌美婀娜,难怪人民好恬淡安逸的田园生活,而不好钻营名利。子曰,未若贫而乐,在四川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农闲时节坐在场院里搓搓麻将,吃两口高梁酒,看小儿绕膝嬉戏,便已极度满足了。古之隐士风范,在盆地内传承至今,是我华夏之人的传统美德。张一一所谓修成正果,无非是出书发财扬其名而已,川人之出省者,并非为此俗物,因为司马相如、郭沫若、朱德、巴金、李白们出省后并不是靠摧眉折腰赢得地位的,而是靠的实打实的本事。四川人想的是致其身而事国家,岂是张一一真样的溷溷俗物所知的?四川文人的才学,大多是在盆地内养成,苏门三学士,出自眉山家塾;宋宣和中,成都杨景盛一家,同科登进士第十二人;两宋时期光是眉山地区产生了880个进士。无论是蜀学还是四川的书院,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名冠一时的,何人可欺我蜀地无人?

川人俗则俗耳,然俗语亦大雅。吾蜀语言大师流沙河写过一篇文章,叫《蜀人俗语亦雅》,他说,今天四川话中的不少俗语,其实甚为古雅。譬如我们常说一个人散淡闲逸、无所约束为散眼子,其实是从庄子的散焉者而来。形容一个没有考虑、没有计划的弗虑弗图,是从《诗经》而来,比喻一个人处于浑浑噩噩的混乱状的恍兮忽兮,就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其中第十四章有: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第二十一章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川人常食羹浇饭却误作盖浇饭,其出自梁代顾野王的《玉篇》“……羹浇饭也,乐山话读若羔,由此转为。川人今常食的冒饭泖饭之误,源出记载《水浒传》本事的《宣和遗事》,所谓泖饭,沸水烫熟即食。流沙河还回忆说,1951年他在川西大邑县乡下,遇见一不识字的农妇,赶集归来,问他:街上热闹,你不去瞩一瞩?”“也,视之甚,叫做,语出《类篇》……凡此种种,可上网搜索拙作《四川话,中国最雅的方言》了解更详细的例证。蒙元以降,汉语四声受夷语影响逐渐失去入声,而舌上音渐起,但四川话既无卷舌,还保留了大部分入声字(如宜宾方言),这岂是张一一那鸟嘴发得出来的声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罗达志 发表于: 2008-10-29 17:03:43|只看该作者
张一一语录之三:四川人其次是。慕容雪村在《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中说,西安的男娃钱袋紧,成都的女娃裤带松,生动地刻画出了川妹子的风骚。事实也是如此,张一一先生年轻时也曾涉足过一些夜场花场的所在,一打听,一屋子的小姐,八九不离十都是四川人。我曾在《丑陋的广东人》中说过广东人包二奶,而在这一伟大事业上,川妹子当然功不可没,据不可靠数据显示,广东人的二奶当中,74.38%都是四川盆地出口过去的,广东人最近流行一句语录,没有三鹿奶,还有川二奶,描绘的就是这一盛况。某冷门权威机构11年前就曾发布过一伟大不掉的排行榜:在二奶小姐这两项数据中,四川均雄踞全国榜首。11年过去,张一一先生洗耳听说,从来都见解独到难分难解的网友,在这一美丽数据面前,竟没有一个提出任何的异议,其同仇敌忾程度,直追当年萨达姆总统的竞选连任。

评:盎格鲁·萨克逊文明进入亚洲后,沿海城市大发展,市民荷包里增多的钞票成为盘剥落后地区的凶器,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色情业永远是横亘在社会躯干上的伤痕。张一一先生年轻时也曾涉足过一些夜场花场的所在,张一一不知什么时候算年轻?1981年出生的人,年轻的时候大概是2122岁?那种年纪去这种地方,非二等残废即重度毁容,要姑娘用得着这么下作吗?小伙子连个妞都泡不到,混什么混啊?而张一一这样的顾客正是亲手造成小姐们不幸的刽子手。虽然湖南卫视撑起了长沙时尚之都的门面,但缠树干的锦帛下也有丑陋不堪的疮疤。湖南农村的贫穷比四川有过之而无不及,农家女儿受色情业盘剥的状况在全国数一数二,虽然我从未去过长沙,但这个城市的娱乐业之发达也是有所耳闻的。曾经接到过一个嫖客的热线电话,说在某大城市的洗脚城里,遇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姐,湖南常德人,家贫而父母多病,借了高利贷而被黑社会送到淫窟,受尽折磨凌辱,只为皮肉还债。这样的惨剧,受苦的也是湘人,施暴的也是湘人,可惜我虽为记者,但能力有限,虽经努力仍帮不上忙。对于这样处于社会底层的同胞姐妹,张一一以其创痛为己扬名,真是妓也不如了。小姐尚知低调洗头赚钱,回家乡后开个小店嫁人成家,张一一敲锣卖笑,冷血无义,与禽兽有何区别?用别人的血泪制作的排行榜,也真是脑残人士的偏好了。

不过我走遍中国大江南北,倒还没见第二个地方美女率高于四川的。有的家伙连卖都没有这个本钱,只好出来打锣翻跟头。



张一一语录之四:其实不只是四川女人骚,四川男人更骚。曾经家徒四壁的四川才子司马相如,进京得宠后立马就好了伤疤忘了痛,整日沉溺在花丛之中乐不思蜀,如果不是妻子卓文君才情横溢意切情真的《怨郎诗》让他良心发现幡然悔悟,他还不知要干出多少遗妻纳妾的无良勾当来;四川的另一位才子郭沫若,就更是风骚入骨,隔三差五就换一个老婆,而且每一次结婚都要请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主婚,到后来连周总理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无奈私下探询道:郭老啊,我这主婚人的美差,到底要干到什么时候啊?四川男人之风骚之缺乏家庭责任感,可见一斑。


评:一段充满了二等残废酸楚泪痕的文字,张一一泡妞本事没有,年轻时专去花场转悠,见别人情场得意,不由得一行热泪下来。司马相如身为穷书生,居然泡到首富卓王孙之女,传下千古佳话。而张某裸奔追同乡李湘丧尽宗族之德而不得,相形之下实在见绌。才子必定风流,但万千须眉之中,才子能有几人?普通的四川男人,哪个不是做事勤勤恳恳,对家庭万分负责的?5·12大地震中那个骑摩托车背着亡妻的男人形象,不知感动了多少国人。友人家有川籍钟点工阿姨,家中兄妹几人都在打工,负担很重。老父亲得了重病,自己喝农药自杀了,说是不给儿女增加负担,每每想起此事,竟不禁垂泪。四川男人每年悲怆出省打工的人潮,建起了北京、上海、广州繁华的街市,而他们得到了多少回报呢?有同乡在杭州打工不慎全身烧伤,为了节省医药费,竟然千里迢迢从宜宾叫来救护车把他拉回老家医治,死也要死在家里,冒死亡的风险也要给家里省钱。我那些憨厚老实的同乡们啊,你们何曾遇到过如此心胸险恶的后生小辈过呢?逞口舌之利,伤良善之民,这是何等丧德的行为啊!
4# 金佛山
 楼主|罗达志 发表于: 2008-10-29 17:05:37|只看该作者
张一一语录之五:四川人再次是。四川人因为见识短浅,生活中往往缺乏智慧含量,只知道投机取巧,贪一些小便宜,耍一些小聪明,常常还自以为得计,所以历史上的川军往往是溃不成军每战必败,经常是被人灭,一度成为鱼腩部队的代名词。四川人之笨,有一个叫五丁开山的成语说得很形象,名为开明氏的蜀王都如此笨蛋,更何况其辖区下的臣民乎?所以清朝皇帝会说:四川人要是能出状元,除非石头开花,马生角。四川人的,还可以从剽窃犯郭敬明身上窥斑见豹得到验证,连剽都不会剽,四川人还真笨得可以。



评:四川大地震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川人从未负国,国人决不负川。我曾撰文《川人从未负国真相:四川曾两次举省殉国》详说此事。原文地址:http://jeanjark.blog.163_com/blog/static/978440912008528815937/?mode=edit


蒙元、满清之祸,川人的不屈维护了幸存同胞的生存权和尊严。八年抗战,四川给全国贡献了最多的士兵。

模范父亲的安县王者成,送其自动请缨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时场景催人泪下:他赠送给儿子的竟是一面字旗!他在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字,旗子左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民国时期,这面旗帜曾经感动中国,成为抗战牺牲精神的象征。

建国后,川军从未打过一次败仗,抗美援朝,川军是中流砥柱;对越自卫反击,熟悉丛林作战的川军最终捍卫了军旗的尊严;对印反击,一直打到敌人首都附近,扬我国威,撼我疆土。建国诸位川籍大军事家自不用说,再看秦、汉诸朝,哪一朝不是得蜀而安天下。四川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兵源,维系了华夏的延续和民族的生存。这些历史,大字不识一个的张一一自然不知道,为了炒作自己出点小名赚点臭钱,他才不管历史不历史呢。

要说四川人笨,我承认,四川人是挺笨的,地震震塌了物资,好不容易抢出点米,全熬粥给解放军了;四川人笨,埋在废墟底下怕连累别人,自己割腕自尽;四川人笨,面对大把塞来的抗震钞票,即使屋子都没有了还拒绝,口里说现在不需要。只是,四川人大多不去说,汉武帝时,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西汉时期,四川在全国有影响的文人大约有:司马相如、王褒、扬雄,他们的创作影响了两汉的文艺作品和学术思想。川汉地区在西汉,还出了当时对全国有影响的学者严遵(君平),中国最早的杰出探险家张骞,他为中原王朝第一次打通了与西域民族连系之路。

蜀汉时期的谯周是同时代全国闻名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西晋时期的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以其严谨而被选作二十五史之一。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志。

两汉时期的黄润细布为当时全国最好的麻布产品。此外,蜀国的织锦,质量向为全国上乘,早在战国时期,即已经行销中原,也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大宗出口产品,也因此,蜀汉政府才在成都设立锦官署,专门管理蜀汉地区向吴魏地区的丝绸出口。四川一直保持该项生产的优质,一直到蒙古入侵的前夕。除此之外,就是巴蜀地区精美的金银器具以及铁制品。

唐朝时期,四川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诗人,其中包括了一扫齐梁蘼风,开盛唐诗风的陈子昂,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唐安史之乱后中原的动乱,使许多文学家羁留四川,他们也促进了四川文学的繁荣,例如杜甫和唐代最著名的女诗人薛涛,中唐以后客居四川的诗人刘禹锡、李商隐等。隋唐时期的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大城市之一,被称为扬一益二,成都也被称为南京。四川成了唐王朝的后院,唐朝两次大动乱中,唐帝都曾避难四川。唐天宝中,仅益州每年就交纳罗、紬、绫、绢10万多匹,由此可见四川在唐时的经济地位。由于唐代四川经济的繁荣,使其成为唐王朝财赋的主要供应地区,和江淮地区一起,帮助唐王朝渡过安史之乱与后来藩镇割据的困难时期。

  

  

五代割据巴蜀汉地区的前蜀和后蜀时期,为了逃避中原战乱,大批衣冠士人来到四川,在五十八年的时间里,四川文化出现了第二次发展高潮。这一时期,出现了以花间派为代表的词人,花间派是以客居四川,以韦庄为首的一批词人,花间派是我国第一个词派。《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是我国第一部词集。花间派词人和同一时期在江南南唐的词人一起,开创了由唐诗到词转换的第一次高潮。

  

  

后蜀儒林图画院是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它的第一任院长,画家黄荃的花鸟画,开创了我国传统水墨画里独立的花鸟画分支。四川是我国早期雕版印刷的基地之一,成都的雕版木刻印刷品以其精美而蜚声全国,1944年出土的唐印本梵文《陀罗尼经咒》,被认为是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刷品之一。五代时,中国首次出现的私人印刷书籍是在四川,足见四川民间文化的繁荣,事实上,五代时,仅成都就有数百家印刷作坊,卞家、过家、樊赏家,仅是唐代后期四川及成都地区众多书坊中的几家。造纸业方面,成都产的花笺纸(著名的信笺纸薛涛笺即其一)和麻纸也享誉全国。在丝织工业方面,四川在五代时,继续保持它在纺织工业上的优势,前蜀亡国时,库存的纹、锦、绫、罗多达50万匹。北宋平蜀后,将府库财帛运至京师,百里不绝。两宋时期,这个优势继续保持。后蜀《孟子》石经(孟蜀石经)的镌刻,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盛举,工程浩大,规模空前。它是我国历代刻石经中首次有注文的石经,并首次将《孟子》刻入,形成一套完整的十三经的石刻经书。

然而,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却基本上未能保存下来,一般认为蜀石经毁于蒙宋战争的战火之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罗达志 发表于: 2008-10-29 17:06:55|只看该作者
 

两宋时期的四川,出现了文化的第三次繁荣的高潮,首先是继续保持印刷生产的繁荣。宋太祖开宝四年命高品、张从信在成都监雕佛教大藏经,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费时13年之久才大功告成。这是中国历史上雕版印刷的第一部大丛书。宋代刊刻的四部大书中,除了《文苑英华》外,其它尚有《册府元龟》和《太平御览》,均系四川刊行。宋时,浙江、四川、福建是全国三处印刷出版中心,四川即占其中之一。私家刻本有新都费氏进修堂刊刻的《资治通鉴》294卷,南宋时期眉州官刻《宋蜀刻七史》。

  

  

由于经济的繁荣和印刷技术的先进,在北宋时期,在四川,出现了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两宋时的四川是人文荟萃的地方,时称人文之盛,莫盛于蜀。南宋著名文臣里,张浚是其中一个。另一个是虞允文,虞在采石矶战役里,以一个不重要的文官职位,受命于存亡危急之际,粉碎了金完颜亮南侵江南的计划,后任宰相一职,参与创造了孝宗时候的清廉政治。张浚的儿子张栻是南宋著名理学大师,其宇宙论具有心和理的双重特色。他在湖南主持岳麓书院,给湖湘理学学派奠定了规模。另一位理学家魏了翁穷古博今,自成一家,魏了翁的哲学思想在南宋理学界占有很高的地位。

  

  

南宋后期,四川还产生过杰出的世界级数学家秦九韶,秦九韶在数学上有几项重要发现,包括对高次方程的研究,已知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秦九韶-海伦公式,其中的大衍求一术,即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的意义最为重大,对于现代代数,代数数论,以及现代计算机编码、算法、密码理论仍然存在着广泛发展前景。

  

  

北宋时期,四川的史学家里有参加《资治通鉴》编撰的司马光助手范祖禹。南宋时期,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980卷,另有总目5卷,举要68卷,详记北宋一代编年史,极富价值。李心传撰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多卷,详记高宗以来36年间事,记事精审,其所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为南宋以来野史之最详者王偁的《东都事略》,是一本记述北宋历史的记传体史书,为宋人私史中屈指可数者。北宋时期,三苏就出生在四川眉州,其中,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风格,同司马相如和李白对当时文学的影响一样,强烈地影响了两宋文学的风格。所有这些成就,都和四川在两宋时文化教育的普及分不开。早在北宋时期,四川就出现了和中原地区洛学并称的蜀学,由于金人的入侵,洛学在中原衰落了,而蜀学却在四川得以保存,这是因为四川在两宋时期,拥有最大数量的官办郡县学校,这就是李心传所说的:郡国之学,最盛于成都。的结果。除了府、州、军、县都设有官学,四川的私办书院占全国的第六位。除此以外,四川保留的两宋以前的古代文献书籍最多:淳熙六年(1179 AD)五月……求四川遗书,以其不经兵火,所藏官书最多也。。换句话说,两宋时代文化的繁荣里,四川亚文化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四川向全国提供了占全国三分之一的税收,支持着国防和其他建设开资,而且四川以它的文化和人才成为全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元的入侵中,四川人民全体竭力抵抗,最终损失了95%的人口。清朝皇帝只是未曾说过,他们还在四川进行了又一次大屠杀,让明朝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一点人口又损失殆尽。为什么满清四川人才凋零?人都杀光了,谁去考科举呢?

郭敬明和张一一同为“80后作家,还是另当别论了。

至于卫生问题的批评,纯属没事找抽,不值一驳的东西。



张一一也是奔三的人了,怎么这么不懂事呢?我们中国人做事一向低调,像你这般没事骂遍四方的东西,常常被人称作二百五。一时骂得痛快,如今走遍全国都有被群殴的风险,你觉得很值吗?人要违反社会规则是很容易的,后果却要承担很长时间,这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所应该明白的道理。我预言你最近会被打,你信吗?你不过是只哗众取宠的打锣的小猴,没人把你当作家,看你起哄寻开心罢了,还是当心一点自己的报应罢!



6# 青城山
 楼主|罗达志 发表于: 2008-10-29 17:36:26|只看该作者

[转帖]张一一的丑陋秘籍

张一一的丑陋秘籍

 张一一的“世界丑陋地理志”已经写过五篇,从最初揭自家湖南的短,到北上京城、南下广东、东至上海、西到四川。张一一同学在一段时间以来,把丑陋之风带到了网络、带到了全国。
  著名学者柏杨先生早前的一篇《丑陋的中国人》让所有中国人看到了自己的丑陋,无疑,这篇文章也是要进入中国文化、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象征。柏杨先生说中国人喜“窝里斗”“酱缸文化”等,网民大部分读者还是可以接受的。曾几何时,读到柏杨先生的佳作,心里是百般的不是滋味。无奈,先生驾鹤仙逝,丑陋之说既成了绝唱。
  我想张一一同学可能也是受柏杨先生的影响,见先生仙逝,唯恐丑陋之说就此失传,于是便接过先生衣钵欲再次掀起一阵丑陋之风。在信息发达的社会,他做到了。但是,他的丑陋之说没有得到网友的共鸣。柏杨先生的丑陋之说宗旨是在唤醒中国人丑陋的心灵和思想;张一一的丑陋之说更多是挑衅、讽刺和地域攻击。

  多的不说,一篇挑一个张一一的丑陋之说,就可以看出张一一同学的思想、为人、文字其实很丑陋!

  张一一说四川人丑陋在于“短”,主要表现在其“目光短浅”,视野不够开阔。盆地里讨生活,难免会坐井观天,有一脍炙人口的成语叫“蜀犬吠日”,说的就是四川人的少见多怪、见识短浅。(不知道是四川人少见多怪、见识短浅,还是张一一同学少见多怪、见识短浅?盆地里讨生活惹了您张先生?是不是高山地里讨生活的人就是好高骛远呢?)

  张一一说广东人丑陋首先是“长得丑陋”。广东人个头普遍不高,面黄、肌瘦,皮肤黝黑,发质稀疏,这是岭南人的主要优势。广东女人一般胸脯较平,很适合平原跑马,所以一旦遭遇内地杀过去的略带一两分姿色的波涛汹涌丰乳丰臀,立马乱了阵脚,兵败如山倒。(典型的地域攻击加歧视,把一个地方人的特征既然说成是“丑陋”,笔者不禁想起满清入关了要汉人留长辫,在张同学的眼里,不符合张同学审美观点的就是丑陋,那么,我可以负责的说:张一一先生,您很丑陋!)

  张一一说上海人“没有文化”丑陋。上海人嗓门特大,有个掌故说,一老外看到俩上海人在激烈地吵架,热心肠走过去排解,原来这俩上海人不过是在说悄悄话。这掌故虽然有些“臭”上海人的意思,但也能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上海人内心的惶恐和空虚,因为没有文化的支撑,因为内心空虚和不够自信,所以上海人才拼命要从大嗓门中去寻找安全感。(首先,文化这个词,含义太广了,什么是文化呢?恐怕张一一先生至今没有弄懂什么是文化。一个不懂得什么是文化的人怎么可以去指责另一个人没有文化呢?其次,大嗓门是因为没有文化而空虚和不自信,那么,小嗓门代表什么呢?笔者就好奇:张一一先生嗓门是大还是小呢?)

  张一一说北京人之所以素质差是普遍智商偏低,因为北京人的智商低反映在地名上,十里堡、九棵树、八里桥、七支渠、六里桥、五棵松、四渡河、三里屯……地名一个个都土得掉渣。北大著名教授、伪北京人曹文轩先生还是谁曾说过:从取名便可以看出一个人或地区智商的高低。北京人智商的高低,曹文轩先生显是深有体会的了。(按张先生的逻辑来看,中国人没有一个好智商了。我以为土得掉渣是因为文化底蕴强,说土得掉渣的人是没有基本文化的人。如果从取名便可以看出一个人或地区智商的高低的话,那么“张一一”你的名字好吗?不是“脏兮兮”的谐音?)

  张一一说湖南人的“能吃辣椒”是丑陋。张一一称:然而,吃辣椒或不吃辣椒,都只是一种生活习惯,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如果你酒瘾大俨然便以李白自居,烟瘾大便有些邓小平的意思,能吃几只辣椒便高高在上,虚张声势拼命显摆出一副毛泽东般的伟人气象,那只会让人暗地里耻笑,实际上一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与身价的高低,与吃不吃辣椒并没有直接关系。(笔者见过无耻的,却没有见过这么无耻的。首先声明,笔者是张一一先生的家乡人。张一一先生的丑陋之说怎么可以站住脚呢?爱吃辣椒也变成丑陋了,由此可见张一一是一个被辣椒辣坏了脑壳的人──只能这么认为。)

  由此可见,张一一先生说中国人丑陋不假,但是许多理由是不靠谱、站不住脚的。其实,在张一一叫囔着中国人丑陋的同时却正是显现出他的丑陋!在吸引了网友注意力的同时,他成功了、他得意了、但他也丑陋了。

  笔者分明看到张一一同学站在伪道德的制高点,手拿一本武功秘籍,对着全中国的人喊:你们太丑陋了!在张一一先生获得快感的同时,他手里的武功秘籍露出了封面──《葵花宝典》。
  要练此功,必先自宫!张一一做到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08:06, Processed in 0.234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