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56|回复: 2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鸿雁 发表于: 2005-12-10 19:25:0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中华古文明历史(历经十载,欢迎指教)

 [复制链接]
中华古文明历史(历经十载,欢迎指教)
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整理一本流水帐,而是应该去挖掘或发现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思想认识内容。我们考古或研究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认识,而不是那些琐碎的事实。我们没有太多的精力或能力关注历史,只能关注历史中的某些史料,然后根据史料事实再证实推导出与历史中完全不同的结论。寻找曾经迷失的路口,优秀的中华古老传统文化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断流,我们应该将中国本土文化断流失传的伏羲《易》之义从卜筮之意的《易经》内容中挖掘出来,给予中国古老文明一个准确的结论,还其真相本来面目并继续发扬光大。

现在的考古学重视了文物的价值,而低估了文化的作用,当然也就低估了中国古人的认识水平能力。其实考古考得再古并不是真正的目的,而真正的目的是应该考出对我们今天有帮助意义的内容来。这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是一笔用任何价值无法衡量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所没有的,并且是整个人类的精神财富。

现在有人在极力的提倡创新,岂不知中华民族古老文化越长久,就越能经得住各种历史事实的考验,就越加说明证实其正确性。中华民族古老文化越陈久越纯正就越有味,与追求时尚性有所不同,非但不过时,而且还会更加久远,只要是有人类存在,那么将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为什么中国的文明比其他民族发展得早呢?因为中国人的生命力旺繁殖力强,自然资源有限,中国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这么做。中国人是以农业活动为主,需要精确的天文时间来指导农业活动,而且还需要许多工具或器皿,所以中国首先发现了易经八卦或产生文明。从食品结构上也能看出文化差异,中国人现在还是以五谷杂粮为主食。而许多国家都是以狩猎或游牧业为主,所以则不太需要这些。现在有些人喜欢以肉类为主,从事狩猎活动,故意气风发争狠斗勇,仍然未完全脱离野蛮状态。

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的龙文化,然而现在有些人却不知道龙为何物。龙为各种动物之首,比喻人为各种动物之首,帝王又自喻为龙,意思为人上人首上首,神圣至尊无上。现在的民间仍然传说龙是大龙、蛇是小龙的说法,龙的原型就是蛇。蛇又代表某些冬眠性动物,如现在还有蛇为长虫、老虎为大虫的说法。蛇是具有灵性效法天道而活动的动物,天上龙星出现则万物生长,即春季二月二惊蛰龙抬头蛇复苏,秋季龙蛰伏蛇冬眠,应天时而动应地运而生。如干卦爻辞以龙为例进行说明这种过程,以其达到《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的目的。启示人也是应该从事进行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等各种天人感应的农耕性活动。

龙是一种象征,象征所有的动物,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爬的,其中也包括我们人类,所以有人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地上龙就是指蛇或及所有的动物,地上龙与天上龙是对应着的。天上龙指天象,地上龙指动物,辰龙指青龙星或叫苍龙星。
中国没有图腾崇拜,(Totem,原意为“他的亲族”。)中国要是存在图腾的话,那么每个姓氏都是一个图腾,因为每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标志。

《礼记》:“故先王焉为之立中制节,一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中的本义是指竿影位置,位于夏至这天立竿无影的北回归线上的某一个地方,测量日影制定天文时间季节的地方。中国的本意既是指所统辖万邦之国,引申义是指地理区域九州的中原和天与地之间的位置,引申义又是指邦中之国,即京都。许多远古之争就是为了测量日影变化中心地方统治权的争夺。华即華的本义是指经过作用产生长大的花草,春华秋实,中华的本义古人是指这个地方的花草和中国人的由来,即由气体演变而成,后又被引申为我们民族或发源地,天上的气体与地下的气体的相互作用产生形成中间的人或及万物。《诗经》:“苕之华,其叶青青。”古又称华山夏水或中原一带为中华民族发祥地。《尔雅》:“华,皇也。”“华,荂也。华荂,荣也。木谓之华,草谓之荣。”

现在中国第一代王朝有史可察的应该属于虞朝,然而实际却不是,有传说但没有确凿的事实证据,应该是燧人氏等是从各自的人类发源地不约而同的涌向黄土高原。华夏可能是指华胥氏时代和虞夏时代的合称,或其他。《虞书·尧典》:“若稽古帝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证明中国在那时就已经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共存的国家。九言其多,九在古代为大为多的意思,万邦也是形容之词,不必非得是一万。

《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其后三百有馀岁,戎狄攻大王亶父,亶父亡走岐下,而豳人悉从亶父而邑焉,作周。”

东北满族的萨满教与东南少数民族的萨满教的内容形式完全一致,说明两族完全是同根同源,其实不必深入详细认真的考证就完全足以说明问题。所以元清两代并非是外邦统治或亡国论,完全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争斗。由羌蛮戎氐甲骨文字就可知道这些曾经被埋没失传的上古文明比现在正统的文明还要早得多。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庭氏族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文化传承是以嫡亲为一脉相传的,如果出五族之外则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更何况以后的枝又分枝杈又分杈。

中华民族中的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伏羲与女娲兄妹结合的神话传说,说明与汉族也是同根同源。其实质是为自己在族内通婚的行为寻找借口理由,为了生命的繁衍延续族内通婚也不能算乱伦,许多动物也存在这种情况,如许多禽类。但是为了家族的兴旺或推动人类素质的进步提高,还是族外通婚能够起到有效作用。正是由于各个民族的族外通婚,所以才能完成中华民族各个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也就是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所谓的汉族的说法是对中华民族的误解。

现在中国所谓的少数民族中有极少数是真正的少数民族,而绝大多数是曾经被误会失传了的中华民族,就是在国外有些国家也是还有许多曾经被误会失传了的中华民族后裔。许多少数民族是因为躲避战乱或某些灾害才逃进偏僻的山区。众所周知日本人很显然具有中国人血统,并且现在的日文当中存在大量的汉字文化。亚欧大陆在历史上有许多曾经是中华民族的领土,并且有据可查。西方传说中的诺亚方舟就是来源于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在三皇五帝之前普通的人是没有姓氏的,中国的宗法历史是以皇家族谱为开始的,自从伏羲创建八卦文字和建立行政区后才分封姓氏,当时的百姓都是皇亲贵族,自从官学失守私学兴起时才又有了千家姓或万家姓。

《三坟?太古河图代姓纪》:“女生为姓,始三头,谓之合雄纪。”有可能此时已经存在误会,三头为即为父母与孩子之象,九头为众多之象。《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黩则生怨,怨乱毓灾,灾毓灭姓。是故娶妻避其同姓,畏乱灾也。故异德合姓,同德合义。义以导利,利以阜姓。姓利相更,成而不迁,乃能摄固,保其土房。今子于子圉,道路之人也,取其所弃,以济大事,不亦可乎?”

姓氏的由来,是古代封建制分封赐姓而来,古代有姓的都是贵族,民众老百姓没有文字,没有姓。比如入赘加盟黄帝氏族的二十五宗姓都有不同的姓,被黄帝分封赐姓的有十二个,只有姬姓是本姓。万姓同源,不应该完全以黄帝为正宗,视其他为异族的作法,其实炎帝族部落也是很强大的,善于农耕和其它先进工艺,但不是善战的,于是同化融合,所以后来又有炎黄子孙和华夏后裔的说法。只不过是在黄帝时期早就已经年代久远。又有些被驱逐中原,散为许多少数民族,其实也还是同族。远古时没有形成姓,如有巢氏、燧人氏、弇兹氏、华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等。

女娲祖系虎氏+且氏,伏羲祖系华氏+胥氏,并非胞亲而是族亲的兄妹,即都是燧人氏族后裔。如果通过考证中华民族的祖先必然都是出自一家,因为通过各个民族或家族之间历史上的联姻融合,即使不是一家,也会融合为一家,有些血脉倒流的返祖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燧人氏与弇兹氏通婚后名方雷氏,其子裔称天鼋氏,或司马迁称轩辕氏。

个人执政与氏族执政应该严格区别开,严格的说凡是人名后面称为××氏的带有氏者皆氏族也,就应该表示氏族的一个时代或朝代和一个家族,这个漫长的时代需要我们重新考证。如说炎帝是神农氏之后是可以的,但不应该说成是神农氏,两人相距年代久远。又如伏羲氏、神农氏等,并不是指一个人,更不是什么母系社会产物的解释。凡是有其母无其父有感而生者,皆因其有所避讳,故因此言之。

伏羲被误会误解,如有人称为伏羲,又有人称为伏戏、伏戏氏、伏牺、庖牺氏、宓戏氏、虙戏等称谓。伏戏指名字具有游戏一样的多义性;伏牺指由狩猎向游牧过度时期;虙戏指通过饲养万兽归顺;庖牺指用炊具容器烹煮各种肉类;宓戏指秘密安定天下。不同的谐音称谓说明名字本身具有不同的内容,有些称谓更能反映当时情况,因为有些恰好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内容。如神农发明种地,那么轩辕就有可能发明了装有指南针的大马车,即与蚩尤作战的坦克车或进行巡视天下的华盖车,又或是风车水车。

中国远古代历史就存在于大量的历史文献之中,但是等待我们去挖掘整理。其实整理中国远古纪年并不是存在多么困难,只是得到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去查找有关资料,进行全面集中综合的核对,再以出土文物等辅助进行多方面的证实说明编年;还可以根据章动岁差25800年的天象位置,因为中国是一个以观察天文现象为基础的纪年历史,所以凡是中国史料其中必然具有天文方面的描述。这是一件具有相当大量的工作,但是现在用电脑这个工具来完成这项查找工作可就容易多了,否则如同大海捞针一般。

根据有些人的工作考证和许多文献说明中国至少有一万年的信史,即脱离口传心授时代的文字史,但是还得需要达到更多人的共识。就是现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也还是无法理解想象中国古人所认识到的那么多的内容,不能或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的,是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和多少代人的努力观察探索总结的。

中华民族古人类迁徙之迷。黄土高原向来就是远古人类部落相争之地,因为地理位置气候等各种环境条件宜人。中国每个大民族部落也都曾经问鼎或角逐中原,造成大规模的移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大的民族之间由于族外通婚,形成你内有我,我内有你,进行过文化认识上的融合而形成的更为广大的中华民族。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或血脉是相连着的,并不是异族,如被黄帝打败的蚩尤、共工、少昊、欢兜、三苗等。又如有些客家人是被黄帝打跑或流放先裔的族群,或是其它时代战争的结果。

中国古代就是大一统的天下,中华文化就来源于黄河流域,将整个流域统一联系起来,几大块人类发源地的人通过联姻或分封成为一体。如《吕氏春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人类产生于山麓之间,后向平原发展,黄河中原一带并不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恰好是趋散地,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家园而寻找物产更丰富的地方。

远古水患的传说可能是因为在内陆的人顺河而下时见到了大海,则便误以为整个世界都曾经发生过巨大的水灾。《水经注》:中原黄河流域有二百左右个比较大的湖泊,说明在大禹治水以前的地理情况。大禹治水胜过长城工程,长江有比较稳定的河道,黄河古道在哪里?泛漫整个中原大地,水患既是灾难又是福祉。《山海经》《诗经》《尔雅》说明当时物产的丰富情况。

古代认为中国为地处中原中心的小邦国,并不包括周边所属的小邦国,中原中心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源地。考古发现六七千年前长江下游的河姆渡人发生迁徙。洛书河图的传说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在这里经过交融的形成,形成整个人类文化的中心。通过民间传说我们可以知道各个民族部落都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可是文化却未曾改变过。

有大量事实可以说明中华民族其中的许多民族都曾经为在这个地方居住而进行过各种努力,汉族也只不过是中华民族其中的一支而已。所谓的汉族通过组外结姻现在已经不再是纯种的汉人,有些其他少数民族也是如此,族内结姻的除外。族外结姻存在许多益处,在此处不谈。

如黄帝的原籍并不是本地人,为什么古代建都西北,因为西北是黄河的上游,可以免受水患之虞,黄土地质好,古代容易挖窑洞,冬暖夏凉,防南方瘟疫、蚊虫叮咬、野兽袭击等好处,所以古代建都多在这里。如现在结婚入洞房一词仍然保留着原来的面貌。当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学会盖房子之后,就不再为此地而进行激烈的争夺了。人类早期也有同其它动物迁徙习惯一样,在随着气候或食物等变化而进行大距离迁徙活动。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此说并不是道听途说,韩非子必是史官家族之后,此说无处可得。

《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犭希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中的维斗、日月、堪坏、冯夷、肩吾是否为人物吗?其历史环节是相继相续相传吗?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轩辕之前,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也。”因为秦火,司马迁所得文献资料仅限于此,故依实纪之。中国远古历史被割裂破坏,黄帝也是其一。

《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炎帝九世。

盘古、天皇、有巢氏、燧人氏究竟是谁和准确年代几何?伏羲为人皇,那么地皇天皇又是谁呢?三皇应该是燧人、伏羲、神农。汉·班固《白虎通义》:“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礼》曰:‘伏羲、神农、祝融,三皇也。’”

可以根据《易》:“帝出乎震”《淮南子?天文训》:“天一元始,正月建寅。”《史记?律书》:“太史公曰:在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锺律调自上古。建律运历造日度,可据而度也。合符节,通道德,即从斯之谓也。”《史记?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摄提。摄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依据岁差天象来计算伏羲所处于的历史年代。战国湖南长沙楚帛书乙篇载伏羲氏族谱系。伏羲氏继承了燧人氏、华胥氏大山天齐纪历法,建木(扶木)为天表,名曰中,建都榆中,即中华或中国名称的由来。从此历代传天数者,均在北纬34°左右回归线上树立天齐表木,测量日影,建立八卦。还可以根据苗族古歌,伏羲帝号称“罗奉”,公元前7724 年为罗奉元年,初都榆中,迁榜罗,再迁陈仓等地,崩鸡公山。

屈原《楚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楚辞?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氾。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言祖先功绩。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楚文化早于虞夏商周,也证明楚越吴文化属于华夏文化的后裔。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鸿雁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鸿雁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鸿雁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鸿雁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鸿雁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鸿雁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静物拍摄练习──茶 《易经》故事—卦序变化和收税统治权、祭祀、礼仪的故事
2# 四姑娘山
 楼主|鸿雁 发表于: 2005-12-10 19:25:5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附录迁徙故事

《山海经》在后代古人那里就已经被误会误解了,由于文字的演化,《山海经》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原来的资料是比较原始的象形文字。因为《山海经》时距离原作年代相当久远,后来整理者望文生义,经过揣摩心领神会,所以《山海经》被误会误解,才有莫名其妙的内容。原来的天文内容也被曲解成不伦不类的内容。原来形容一个人也是属于高级动物的代表,把他画成蛇身人首,以后人们依据画面字面以讹传讹流传变形,把这个人说成妖怪。如《帝王世纪》将伏羲女娲误解为人首蛇身或人面蛇身。在远古没有文字时人们用画画来表示内容,后来人望图生义,生出许多神话来。

《列子?黄帝》:“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已经望字生意误会误解,原来本义意思是指人类也还是都属于动物。也说明列子接触到了比较古老的图画文字。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等人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另有寓意,即蛇身表示代表动物,牛首表示知道物因,虎鼻表示为王者。

正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如果有人说有的鸡蛋象有带把似的,那么就肯定会有人说那是树上结的。还有中国古代的龙、黄帝等人将其神化得神乎其神,脱离其自然本来面目,满足祭祀宣传迷信的需要。夸父逐日的原义是追逐寻找测量日影的天台,然后又计时的一个过程,十个太阳为十日为一旬,有人不解其义于是讹传为神话故事。

《山海经》又分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大荒即海外大陆,足以说明我们祖先的能力或足迹视野早已遍及全球。从《山海经》海外大荒经内容上来看,人类似乎曾经经过多少次的大融合。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吴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豸虎>。黄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豸虎>处东海,是惟海神。”“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有缗渊。少昊生倍伐,倍伐降处缗渊。有水四方,名曰俊坛。”“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盼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大荒西经》:“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灵恝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大荒北经》:“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有黑虫如熊状,名曰猎猎。”“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鞈,修鞈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西北海外,流沙之东,有国曰中<车扁>,颛顼之子,食黍。”“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有山名曰章山。”

自有史以来,史官就已经对于史前扑朔迷离的事实产生模糊认识,由于历史年代已久某些情况失传,所以才有模糊性的记载。中国古人没有造神的习惯,神话的起源并不神,可是有人不理解,由于误会这一传就逐渐的被传神了。神话的里面蕴藏着原话或原画。

对于史前史我们只能依靠传说推断,对于传说并不是符合我们理想需要的就采用。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我们应该进行有区别的对待,传说并不完全是胡说,关键看是不是符合事实存在的条件。为什么所有的文字材料都说是伏羲画八卦成《易》呢?因为没有任何必要去捏造这个事实,那么这个传说当然就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了。

在官学时代官学就是家谱,随着历史发展的某些灾难有些人已经逃进深山老林,这些家谱所记载的某些内容通过口头传说流入民间。如果想要编造历史,那么得需要某些历史材料,若是没有任何历史材料,无论如何也是编造不出来的。如《尚书》上说“曰若稽古”就是指传说,或是长话短说?并不是当时所记,但也不是没有任何依据。是来源于其它文字材料还是口传心授呢?我们只能通过这个事实去推断。在那个当时是按照符合他们所需要的目的来决定取舍,并不是完全的尊重事实,如果是的话,那么中国史前史就不会没有或丢失。所以可以说,尧舜禹等人并不是不可相信的神话传说。并且从禹的材料比较详细来看,《尚书》应该是从禹时开始记录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蜀途 发表于: 2005-12-10 20:48:21|只看该作者
十年研究,未必太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2 17:44, Processed in 0.873602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