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845|回复: 1

[高等院校西南交通大学简介

 [复制链接]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肇建于1896年,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由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于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公历1896年10月29日)上折奏设;1905 年迁唐山,先后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国立唐山工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1972 年迁四川,定名为西南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的发源地和策源地;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她是首批进入“2011计划”、“211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也是“特色985”高校(交通运输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筹建有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是全国56所拥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高校;入选“中法4+4”项目、“中欧精英大学联盟”;西南地区首家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高校。
  该校设有17个学院,75个重点本科专业(其中有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3个四川省一级重点学科、54个四川省二级重点学科;有36门国家精品课程、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2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承担了3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5个在轨道交通领域影响重大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还拥有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一大批省部级重点科学研究基地。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排名一直稳居全国第一,测绘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也名列全国前茅。
  1896年,西南交通大学创办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1905年迁至唐山,1972年迁至四川。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是西南交通大学1916届毕业生,并曾先后四次出任母校校长,此外,教育家竺可桢、社会活动家杨杏佛、实业家李光前、经济学家刘大中、著名科学家黄万里、林同炎、林同骅、周惠久、张维、严恺、肖纪美、钱崇澍等四十余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都曾在西南交大就读。教育家罗忠忱、顾宜孙、伍镜湖、吴稚晖、何杰、赵仕北、章宗元、周寿臣、侯家源、刘仙洲、朱物华、唐振绪、徐中、胡刚复等都曾在西南交大任教。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姚桐斌、陈能宽为西南交大毕业生,吴自良曾在西南交大任教。铁道部和铁路相关行业中有400余位现任司局级及以上科技和管理干部毕业于我校;“青藏铁路线”的专家组组长、指挥长、技术组长均是我校校友;“京沪铁路线”有30%的管理骨干是我校校友,技术骨干则达到了近4000人。
  学校是中法“4+4”项目高校之一,是中欧精英大学联盟项目9所中国成员大学之一,学校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之一。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早在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曾莅校视察,发表了“革命需要武装、建设两路大军”的著名演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李岚清、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视察;胡锦涛、江泽民同志亲自接见学校领导和专家教授,给全校师生以极大鼓舞和鞭策。在一个多世纪的征途上,学校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始终秉持“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传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近三十万名毕业生。在他们中间,有57位海内外院士,有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9位工程设计大师,有学界泰斗、工程界翘楚和社会名家,有政府领导、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曾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有个名叫杨杏佛的,早年参加革命,牺牲后,鲁迅特地写诗悼念他。竺可桢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创立了‘物候学’。还有一位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修建的。”
西南交通大学校徽  b.jpg  保存到相册

一、犀浦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
  犀浦校区为主体校区,重点批次本科学生和部分研究生在犀浦校区;

二、九里校区(四川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九里校区是学校科技创新、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基地,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与主要支撑学科的研究生及其它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在九里校区,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机构也在该校区;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原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与物流学院、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力学与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所、体育工作部、加拿大高等教育基础部、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数学学院。

三、峨眉校区(四川省眉山市景区路一号)
  峨眉校区则是轨道交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端培训与研修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基地;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国语系、财会系以及基础课部、外语教学部、体育工作部等。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沧海一瞬间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沧海一瞬间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沧海一瞬间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沧海一瞬间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沧海一瞬间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沧海一瞬间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我对国民党几个将领的评价 ⊙作者:haco[转帖] 我和我的影子说话
2# 四姑娘山
 罗松涛 发表于: 2005-7-8 21:44:0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西南交通大学座落在天府之国的首府──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是教育部直属、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多学科综合发展、首批进入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2001年,学校通过教育部“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验收,现已开始“十五”项目建设。2000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被评为全国本科教学优秀学校,是西南地区首家、也是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
  1896年创建于山海关,时称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我国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中国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策源地。1905年,迁校河北唐山,曾先后定名为唐山交通大学、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等。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1972年,学校内迁四川峨眉改为现名,并沿用至今。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在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首府成都市扩建西南交通大学总校,原峨眉校址改为峨眉校区。
  西南交通大学素以“治学严谨”著称。建校之初,学校即以欧美先进大学为范式,以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为后盾,按照起点高、基础厚、重实践、严要求的原则培养学生,其一流的教育质量享誉海内外。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几代人用毕生精力铸就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特色,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自强不息的意识境界、团结拼搏的工作作风”。在遍布全国和世界的十万余名毕业生中,有茅以升、竺可桢等老一辈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有张维、周惠久等40余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杨纪珂、徐采栋、宋金升等知名社会活动家,有杨杏佛、姚桐斌等在中国历史上用鲜血写下光辉一页的革命烈士,有佘峻南、刘济源等国家著名建筑勘测设计大师,也有邹世昌、侯振挺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陈能宽、吴自良、姚桐斌等3位为我校校友。
  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京张铁路,到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道──宝成铁路;从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前线的机场设计与修建,到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成昆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到国内最大吨位的汽车起重机;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到我国最长的秦岭隧道等,无不凝聚着我校毕业生的智慧和心血。正是由于学校显著的办学成就,从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均莅临学校视察勉励。学校的办学成就还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充分肯定。
  1980年7月5日,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峨眉途经我校时说:“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有个名叫杨杏佛的,早年参加革命,与鲁迅很好。牺牲后,鲁迅特地写诗悼念他。竺可桢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生,创立了‘物候学'。还有一位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修建的。”
  具有108年办学历史的西南交通大学现已建立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现有各类研究生7085人,其中博士生1276人;有其他各类在校学生六万余人;拥有包括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69名博士生导师在内的雄厚师资力量,专任教师196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占半数以上;建有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软件、建筑、理学、外国语、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与传播等14个学院,另有应用力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系、载运工具信息工程三个系,还建有网络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有车辆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及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博士后流动站;有被批准设立“长江 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的学科8个;有以国家牵引动力实验室为代表的78个教学、科研实验室,还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国家CAD应用教育培训中心和17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学校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西南交大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已出版各类图书600余套(种),计400余万册。
  在专业设置方面,为了使培养出的毕业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下大力气优化学科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在全国较早地实现了按大类专业招生和培养,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等68个本科专业(方向)。
  学校拥有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他们在我校经历的几个最困难的时期中,都能以校为重,以教学为重,有力地保证了我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如机车车辆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沈志云教授,长期致力于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的研究,1983年发表轮轨非线性蠕滑力模型,被国际上称为“沈氏理论”,成功研制迫导向货车转向架达到无轮缘磨损的程度。在他的亲自参加和指导下,我校研制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199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试验台承担了我国所有新研制机车车辆的试验任务,在机车车辆参数测定、运行品质检测、参数优化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加速了我国铁路提速和发展高速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试验规模据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国家牵引动力重点实验室。
  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教授,主持研制成功国内首创的“电气化铁道运动装置”、“DWY电气化微机监控系统”等高新技术产品,在18条电气化铁路工程招标中推广应用,在世行贷款国际招标项目中连续8次击败国外强劲对手。
  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地质矿产资源学家刘宝君,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工程物理学家经福谦以及一大批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做出过突出贡献,具有极高造诣的专家学者。学校的科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猛,年科研经费已接近2亿元,在磁悬浮技术研究、机车车辆、高速重载运输、神经网络计算机、光通讯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日益成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国家举办的“十五大成就展”、“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以及“863项目成果展”中,我校研制的世界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车《世纪号》、载人常温常导磁悬浮车《未来号》等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西南交通大学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连续1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主要面向全国企事业单位、“三资”以及大型民营企业就业。
  学校在参加全国统考的报考生中招收新生,招生录取手段采用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学校设有各类奖学金47种,学生受奖面为60%以上,并为生活困难的学生设有生活贷款。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成长。
  西南交通大学地处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距火车北站和客运中心仅1.5公里,公共交通十分便利。学校占地24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96万平方米;2004年9月18日,占地3000亩、总投资19亿元、在校生规模为40000人的郫县犀浦新校区正式启用,现已有2003、2004两个年级约12000名学生正式入住新校区,为百年老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和长远的基础。
  学校校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校内有詹天佑体育馆、游泳馆、学生会堂和一批标准的运动场所。四人一间的学生宿舍造型新颖,宽敞明亮,舒适实用。现代化的校舍与设施为青年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求学环境。
  西南交通大学将承扬百年业绩,秉承前人风采,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题词精神,加快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12:36,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