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r, x* }& f! p- U. `5 n$ E J http://www.phoer.net
蜀汉后主刘禅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被视为是弱智或低能儿的象征,这实在是一个千古奇冤。刘禅及其父亲刘备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赌博高手。后者靠他的智慧与豪赌胆略使其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在夹缝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前者则靠其智慧与豪赌胆略使自己屡屡在外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度过余生,这两点千古以来几乎没有人能够发现,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http://www.phoer.net + q# c4 G/ }' N0 [9 X 历史往往是这样:一个个人魅力太强、太完美的君主,给他的后代带来的压力,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也难以承受的。这种压力,不仅仅是精神上的,也是实实在在的政治和社会压力。这样的君主在离世之后,如果没有十分周密的安排,往往会给政治体制留下一个巨大的空洞,形成权力的断层。而几乎所有的二世君主,都难免要面对一个这样的困境。2 V: ^/ f B* ^! s' P http://www.phoer.net
刘禅,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5 p0 h+ ]/ t i4 z! @+ N. ? http://www.phoer.net
他的一生,就是被父亲刘备和能臣诸葛亮的阴影所笼罩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的一生!0 k) T% s: o" f0 S6 ?: K3 S* t http://www.phoer.net
他的一生,也是被误解、被刻意"妖魔化"的一生!0 m7 k; v( o% l O http://www.phoer.net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下面我们就来讲讲众多"二世祖"中间颇为典型,身世非常曲折,然而也最为人们所误解的一个:蜀汉后主──刘禅。" C" `0 H1 {3 p, t& v http://www.phoer.net
一、只身飘零,饱经磨难,阿斗原本是英才──这个"董事长"历经坎坷
http://www.phoer.net 8 A; @* |7 B7 \" A1 ? "扶不起的阿斗"这话连大字不识一个的乡间老农都知道,就因这一句话阿斗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极高,老少妇孺皆知。自此话诞生并成为乡间俚语后,凡是懦弱无能,即便是有人帮衬也做不了大事的人都被冠以"阿斗"的称号,甚至到了后来"阿斗"逐渐演变成了"弱智"的代名词。阿斗的不佳名声主要是来自《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形象,有意贬低了小名阿斗的后主刘禅。
http://www.phoer.net 3 d4 Z; W O1 D# |& o 不过,在正史《三国志》中却对历史上的刘禅做了另外一种评价。陈寿借其臣子之口说他"通明智达",在自己国力无法抵抗强魏时以百姓为重,以社稷为轻,采取了投降的上策。刘禅被接到洛阳后,司马昭认定他是个没心没肝的傻子,对他放松了戒心。
http://www.phoer.net 6 n+ \' o3 X! [ 刘禅真的是傻子吗?在蜀汉为君时还是一个通明智达的贤主,何以在亡国后却变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http://www.phoer.net 0 G5 F( I6 Z4 I$ L% m! I2 G$ a 说起刘禅这个人,他的经历颇为有趣。他虽然当皇帝在位的时间不短(40多年),但值得一提的政绩却没有见诸史书──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而他称帝以前的经历却值得一叙。
http://www.phoer.net . y9 \8 I' Z: _5 w) [/ H( v' c 就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史料,刘禅登基称帝以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是个空白。 8 K% |7 {( p/ f! l- N http://www.phoer.net
专为刘禅立过一"传"的陈寿,在《三国志》中介绍这位后主皇帝登基前的经历时也只是避实就虚地写道:"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对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以前的那个刘禅的所作所为语焉不详。其他一些史书,包括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内,也都犯有同样的毛病。
http://www.phoer.net & r& Z) k: d7 y& u
http://www.phoer.net ( W1 J9 k# y1 e) B+ R$ L" I9 v/ d 正由于主要史料语焉不详,一些野史便乘虚而入,附会出许多故事。
http://www.phoer.net 7 d; {) Y7 X' i/ S( I 赤壁大战之前几个月的当阳长坂坡,因缺乏稳固的根基,加上兵微将寡,因而仓皇出逃的刘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在曹操的"百万大军"中,刘禅与其生母甘夫人像怒海中的一叶小舟,差一点遭受灭顶之灾,幸亏刘备手下的大将赵云赵子龙,几进几出,于"百万军中"将其救出,方才保全了这个无辜孩童的性命……
http://www.phoer.net , e) B6 @! R) Y% Y0 b# E9 \
http://www.phoer.net # y9 ^7 M! w; v% M6 F这是出自明代人罗贯中笔下的一段与刘禅有关的故事。
http://www.phoer.net 2 \$ l9 B# d2 W+ H 这段故事在《三国志。赵云传》中不过区区几十字──"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的故事,经过罗贯中等人的艺术加工之后,脍炙人口,广为人们所知。许多人正是从这里入手,了解刘禅刘阿斗的,并因之得出他"痴人有痴福"的结论。
http://www.phoer.net ' R/ B0 w9 A/ t6 O4 x6 w8 L" j 而另外一段出自南北朝时人裴松之注引的《三国志》中有关刘禅早年含辛茹苦的记载,却鲜为人知,这至少是不公平的。
http://www.phoer.net - Y) a7 L9 p' o% i: J* v) p 早年时的刘禅,据史料上说,是吃过许多苦头的。
http://www.phoer.net % i. m' e7 A4 I! w$ N3 r9 w 那还是在小沛大败之时,刘备受曹操、吕布的夹攻,仓皇弃家出逃。时年"数岁"的刘禅"窜匿,随人西入汉中,为人所卖".
http://www.phoer.net 6 M. _3 V! ?2 i' A. e, K2 { 到了建安十六年(211年),关中大乱。扶风人刘括逃乱进入汉中,因系富豪,虽然是避乱,仍须有奴仆服侍。有人向刘括推荐,说有一个小童(即刘禅),可堪驱使,刘括遂将刘禅买去充做书童。3 t$ e9 Q7 N: u8 }4 f1 O6 L: l http://www.phoer.net
一次闲谈时,刘括觉得刘禅言谈不俗,"知为良家子,遂养为己子"──把刘禅收为义子,还给他娶了个媳妇,并生下一子。 ) X3 U! v% I( o http://www.phoer.net
214年,刘备从刘璋手中夺得益州,派其部下简将军入汉中寻找阿斗。从刘括那里知晓了这个消息之后,刘禅只身前往驿舍,拜见简将军。二人见面,寒暄过后,刘禅侃侃而谈,──回答了简将军提出的种种问题,到最后,曾做过刘备内侍的简将军终于认定,面前的这个出落得一表人才的青年,就是当年赵云抱在怀内的阿斗。时任汉中都督的张鲁,为了巴结刘备,于是"洗沐送(禅)诣益州,备乃立为太子"。
http://www.phoer.net 1 P; \4 a$ J3 ]. u
http://www.phoer.net 7 y8 P/ {7 j1 w7 q, J 这是出自裴松之注引《三国志》中引自《魏略》的一段史实。 / W3 C! }8 j$ C4 ~4 o( z http://www.phoer.net
0 b+ i% _( q% s x% i http://www.phoer.net
从这段鲜为人知的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年的刘禅是有一番含辛茹苦的辛酸的。这段难忘的与众不同的经历,可能对于刘禅后来的性格影响深刻。在刘禅看来,从小到大,他已经经历过无数次大灾大难──经历过"从王子到贫儿"这个在戏台上才存在的大起大落;给别人做过书童和义子的经历也使得刘禅学会了察言观色和隐忍。他知道有所不为才能够有所为,而了解这一点对于全面深刻地理解刘禅登基后的所作所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