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6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12-11-20 13:20:2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自然科学人学走老路走邪路是死路

 [复制链接]
人学走老路走邪路是死路
双桥书
什么是人学?有人说,“人学”顾名思义,研究对象当然是人,但不是有关人的一切问题都是人学研究的对象。人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这就是说,人学有其独立的特殊的研究对象,在人类科学知识系统中占有特殊的、其他科学所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位置。
他们说,人学不同于人的科学。人的科学是泛指一切以人为对象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人类学、生命科学、心理学、医学,到文学、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管理学、人才学、新闻学,等等。它要求在概括和总结当代有关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的基础上,阐明“什么是人”和“如何做人”的基本道理。其中至少包含有这样一系列重大课题,如: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人性和人的本质(包括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人的共性和个性,人的活动和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人的理性和非理性,人的情感和意志,人的交往、竞争和合作,等等。)
但这又能离开科学,去独立求解吗?然而这正是他们的很多人想独揽的任务。他们说:人学和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实质上都是从某个方面研究人的特性、本质、关系和活动规律。因而人学研究必须吸取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正因为人学是在各门人文社会科学从各方面对人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己经达到相当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而形成的关于整体的人的基本理论,因而转过来它又能为各门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一个科学理论前提。这种相似,与他们说的西方人学基本上属于以资产阶级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全部立论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一样来进行推论。所以目前这种“人学”还是“阶级斗争为纲”的学问。虽然他们也说,从科学发展的规律来看,当代人学是思想家、科学家们对人的研究进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一门新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1、人学不是人类学。“anthropology”这个英文词,中文都译为“人类学”,个别也有被译为“人学”的;在欧洲文献中有双重涵义,即人类精神的科学和人类体质的科学。十九世纪以后,“Anthropology ”开始成为一门学科的专用名词,指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人种的形成和人体结构的正常变异的科学。
十九世纪中叶后,人类学分化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在当代,人类学的研究多采用考古发掘,收集田野资料,人体解剖,社会调查,科学考察等经验实证方法,人类学已经演化为一门实证性很强的科学。近几十年来,西方有人从事“哲学人类学”的研究。哲学人类学者们主张从本质上,即从一般性上,去掌握作为完整的人,弄清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如“哲学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舍勒强调人是所谓 “生命冲动”和精神的统一。就是说,目前一般所谓的“人学”是和一般社会学即社会哲学(它的科学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比较接近;与某些人的科学(如生物学、医学)不同。
2、他们说,作为人学研究对象的人不是作为生物的一个种,即所谓自然人,而是现实的即实际存在的人,主要是社会人,从动态来看,是在历史中行动着的人。即人学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但仍以哲学思维为主,横跨很多学科的新兴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即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它主要以人性(人的本质)、人生意义及人的行为准则为思考对象,是以人性论为核心,兼含人生观(人生价值论和行为准则论)、人治论(自治的修养论和他治的政治论)、人的社会理想论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思想体系。
他们说,这类似于很多理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初也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样,现在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且可以预计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一门显学。但这种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实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人学能完成任务吗?
众所周知,西方人学推动的这种人和社会的微妙,使十八世纪晚期从西欧北美开始陆续扩展到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封建统治的被推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制度和人们社会关系的这一变革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然而两百多年来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资本主义的垄断和竞争,帝国主义之间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造成超级大国仍在企图称霸全球,南北差距不仅没有因全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而缩小,所以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全世界人民要生存、要发展、要和平、要过安全和幸福的生活,成为了国际社会生活的共同现实。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什么才是人的崇高的信仰和理想?以及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儿童、老人的权益保障问题,才能彻底消灭黄、赌、毒及各种犯罪问题;等等。正是这些人类现实生活和实践提出的、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客观存在,以及寻求其答案的强烈愿望,才成为科学发展观、科学优势观指明人学走老路,走邪路,是一条死路──人学之所以会在当今世界兴起,之所以会成为国际思想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的真实原因。
3、但他们也退一步说,人学是当代人类对人性的真实的透视学,探讨的是如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为什么市场化社会(实即资本主义社会)首先在西方新教地区发生?"李约瑟提出的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人类近代科学理论会在中世纪时期科学技术比之东方,尤其是中国相对落后的西方首先发生?"等问题。还有人说,人学就是文学。
但人学不是文学。众所周知,文学所记载的虽然是人的行为,以行为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人的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但这只是从所谓人学的通过反思人自身,通过思维边界来反求诸己进而重新认识内外的一种学问出发来看待文学的。他们说这种人学分广义人学与狭义人学两种。
1)狭义人学,是与科学通过活生态的人完成的主观唯心之狭义人学与客观唯物之科学的联动性归一,通过人的不断实践与反思,使得人学与科学可续不断进步。这类人学是面向个体和世界,反思自我并提升自身。它关注人的心灵世界,追寻生命的意义,要为个体找到最适合的存在方式。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人与自然界物质存在形态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与宇宙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存在于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之中。说到底,狭义人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是狭义人学/科学/人三者的联动关系。科学与人学是不同两个方面的偏执性知识积累,是人对外与内探寻的知识构架。
所以不存在什么人学高过科学,或是科学高过人学的事情,它们是两个不同方面的探寻,没有那个学科高过谁的问题,对内与外两个领域,不能彼此使用彼此的标准去打压对方,科学发展不可能否定人学,人学发展不可以否定科学,人学只能为了活的人去引导与约束科学,科学也只能通过活的人去支持与修正人学。人是变化动态的活的生命,所以科学与人学也将在这个纽带之下联动性归一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需要人学约束与体验,人学需要科学去拓展与支持,这些固化偏执恰恰需要活生生的人的推动才能不断地突破偏执。
2)广义人学,是一个学科群。在当前从各特殊学科的内容中概括出人的本质属性,构建出人的完整图像,才是人学的研究内容。从科学、人学、人这三者的关系研究哲学,是三点论研究思维。这也是哲学上客体研究、主体研究、主客体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化。所以人学的研究,是当代哲学的前沿。
广义人学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神学阶段,二、物学阶段,三、人学阶段,四、存在学阶段。存在学包括神学、物学及人学,包括了所有一切的互动学问。可以说:科学为一,人学为二,生命态的活人为三。世界上只有好理论,而没有真理,人学也不是真理。归根结底,任何科学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任何科学都来源于实践,任何科学都需要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能发展,因此,如果出现某种论调想要使人的生活变坏,那么它一定是伪科学。这说起容易,分辨难。因为它制定的标准还是人辨,所以这种“人学”也可能首先就是它说的“伪科学”怀疑的对象。
例如他们说中国的人学,是儒释道三家不同的认识和先规定下形成的民族性。儒家的对人的规定是,仁义礼智信。但在某个阶段就曾经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批判的对象。所以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人学的正确正道就是科学。科学发展观、科学优势观,指明人学走老路,走邪路,只能是一条死路。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走了的和留住的:十三大和十八大报告中的初级阶段论 日菲合伙搅局对中国发难 菲总统否认东盟共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02:46,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