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50|回复: 0

[书讯契诃夫堪称侦探小说鼻祖:唯一长篇《游猎惨剧》探问人性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读书
  熟知契诃夫名字的读者不在少数,但是知道他也写过侦探小说的读者恐怕就不多了,《游猎惨剧》是契诃夫在1884~1885年间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作品,是比福尔摩斯更早的侦探小说,且挖掘人性更具深度。这部作品描绘了1880年代俄国某县城“上流社会”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空虚,契诃夫用犀利的讽刺笔调描摹了这一出关于爱的围猎和美的毁灭的惨剧。近日,作家、学者止庵与双雪涛就《游猎惨剧》展开了一场对谈,各自谈了他们心目中的契诃夫。
止庵与双雪涛就《游猎惨剧》展开对谈

以下为对谈实录精选
  止庵:契诃夫是一位短篇小说作家,他一生只在比较早的时候写过这么一部长篇,被收录在文集里,现在出版社出了一个单行本。
  契诃夫在很多场合都不得不被提到。比如说加拿大的作家门罗,被称为“加拿大的契诃夫”,美国的雷蒙德·卡佛,管他叫“美国的契诃夫”,英国的奈保尔,写《米格尔街》的时候,大家觉得他是“英语文学里的契诃夫”。在戏剧里更不用说了,导契诃夫的戏是所有的导演一生中最光荣的一件事。他的剧本被人一遍一遍地演,比如《三姊妹》《樱桃园》。契诃夫是我们无法忽略的存在,至于他的作品在中国也不知道翻译出版了多少遍。
  双雪涛:契诃夫现在是衡量伟大的一个标准。随着时间的累积,他伟大的程度在提高,时间使他更丰富、深邃,他对现状的刻画也没有过时。这就是契诃夫伟大的地方,他的很多短篇小说并不是非常复杂,但是它的技巧隐藏在文本里,很难挑出来。它的人称多么变化,叙事多么精妙。
  在阅读的过程中,契诃夫的人生是值得了解的。他的人生比较短暂,1860年出生,1904年去世,只活了44岁,英年早逝。但他在这44年的生涯里经历了很多变化,从最开始的幽默小品写手,到最后成为一个伟大的剧作家、短篇小说巨匠。他的生命跟他小说一样精炼。同时契诃夫又是一位医生。他有着疗愈社会的美好想法,这也是小说的注脚,他在思考社会疾患的时候也看到了人的疾患。社会问题肯定不只是制度性问题,也跟人的本性问题、甚至宗教问题有关。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促进了他的艺术。
  止庵:契诃夫有两面,早期是一个多产的作家,才华横溢但难免有点粗制滥造。而且那时他是看这社会笑话的人,写的完全是可笑的事,《小公务员之死》这个故事最能看出早期契诃夫的风格。到了大概20多岁的时候,他风格变了,还是写的是可笑的事,但是可笑的事有一个特别悲哀的东西,比如《苦恼》。所以早期契诃夫看世界可笑,后来契诃夫看这个世界可悲。
  《醋栗》《凡卡》《草原》都是后期契诃夫,这个契诃夫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是人生存的艰难、生活的压抑、人的不幸。如果大家想读书,读契诃夫是最对的,因为他所表现的那种生存状态,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他那时候是马车,咱们现在高铁,他那时候写信,现在有手机,可是人生基本的状况是不变的。我们说只有一种作家他的书还活着,就是现在看来对我们的人生依然有感悟的。虽然契诃夫的书应该放在文学史最高的地方,但他还是跟我们相通的。
  双雪涛:我在阅读过程中觉得特别珍贵的东西是虽然前后契诃夫有一个巨大变化,但也有一贯性。契诃夫的悲喜写到最后也没有丢掉,他的小说悲喜都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之间关系很难界定。人类存在的苦痛与艰辛,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只能用小说描述。
止庵与双雪涛对谈《游猎惨剧》活动现场
  止庵:契诃夫这个小说是契诃夫偏早期的又是长篇的。这个小说如果定性,可以叫做犯罪小说,也可以叫侦探小说、推理小说。美国作家爱伦坡一生写过5篇侦探小说,衍生出5种模式,以后作家都按照这样的模式来写。包括《失窃的信》《玛丽·罗杰疑案》等等。其中,《玛丽·罗杰疑案》的写法受到了契诃夫这本书的影响。这本书的叙述者就是罪犯,这个始作俑者就是这本书。
  双雪涛:契诃夫这本《游猎惨剧》是他复杂性的一个说明,虽然不能代表契诃夫的最高水平,但确实是契诃夫特别罕见的叙述方式。侦探小说一旦进入情节线比较强的东西,就要放弃一点文学性,要把它解释清楚,需要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技巧。契诃夫后来没有再写了,再写可能也会成为侦探小说的一个顶峰。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我自己感觉是契诃夫认为更丰富、更深邃的一条道路。侦探小说会有持久生命力,因为它是侦破一个谜,这个谜的形态是根植于人内心的,这本书里也有所体现,发现的真相涉及的不光是到底谁杀的,他要讲比这更大的事情。
  止庵:契诃夫从始至终就有一种东西,他的作品如果有母题的话,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庸俗。这个意思在这本小说里已经非常充分体现,这里讲的好多人,伯爵又有钱,没事找事,找一帮人成天吃饭,想起来找个乐队。俄罗斯有吉普塞人,乐队来了唱赞歌,突然死人了他们不知道,就把死人赶紧弄走。包括主人公有职业,但是正经事儿全都不干,干的全是没有用的事。契诃夫笔下人出去一句话概括都是不知道日子怎么过,日子对他们来说太长了,咱们每天只争朝夕,他笔下的人就觉得太漫长了。这个事情在这本小说里写得很清楚了,他在透析,没有完全把前期所有东西都去掉,早期写的其实就是这个东西。到后期的态度变了,他变成以前他觉得特别可笑,后来觉得可悲,可是这个东西还是这个东西。这个小说里从头到尾所有的事都是可以不发生的,所有的人的周围全是多余的,这就是契诃夫。闲极无聊,有的人有钱,有的是有闲,有的是帮闲,有的是占人家便宜,各种各样的人。
  庸俗的还契诃夫写的爱情。在俄罗斯、在契诃夫以前,托尔斯泰也写爱情,但是契诃夫爱情特别容易就被钱买走,多少好的爱情、多少可爱的人,一块钱就买走了。这小说里有好几个地方明明应该是圣洁的爱情,但是一碰到有钱人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这其实是晚期契诃夫重要的内容,在这个小说里体现很充分。特别是女主人公,契诃夫剧本里一系列女人的原型就是这本书里的。鲁迅当年说爱情不能为钱所买,但是可以为钱所卖。
  在这个小说里确实还有他早期的一个影子,他基本上是用一种很可笑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事。刚才谈到的这些,其实都是文学不断来写的。大家可能觉得这样聊契诃夫会悲观,觉得这小说不能看了,其实契诃夫不是这样,契诃夫是把一个人推到边缘之后,还得继续活下去。所有人都不是自杀而死,他写的都是特别难言之隐,一肚子话说不出来,欲辩已忘言,真说就说不出来了。
  这涉及到我们对人生基本的认识,在早期契诃夫他觉得大家很可笑,晚期觉得大家很可悲。这个认识应该是负面背景下,人不得不继续活下去。就像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没有一个人是多好的人,每个人都有问题,但是没有一个人是多坏的。好坏对他们不是特别重要,关键他们要相互抱团取暖。但是抱团不是抱得多幸福,中间都有很多东西,都很难受。这个意思其实就是契诃夫的意思,也是契诃夫在整个世界文学史最大的贡献,他把人的生存状况特别好的表达出来。像我们自己生活也是好多好多的不如意,好多的不得已,但我们还得活下去。这就是契诃夫的意思。
  双雪涛:听止庵老师说的时候,我脑子里想点题外话。一代短篇小说的巨匠,契诃夫是俄语,卡夫卡是德语,博尔赫斯是西班牙语,海明威是英语。短篇小说的这个梯队的作家,他们每个自己都有一枝,影响了其他的作家。中国本来应该也有,比如像鲁迅。
  双雪涛:我觉得中国的语言文学特别适合写短篇小说,很多短篇小说的素材用在其他地方,《阅微草堂笔记》《聊斋》都是短篇的。中国作家历来对文体的自觉性好像有点问题,我们本来应该诞生更多更好的短篇小说作家,因为中国是短篇故事大国。以中文写作的短篇小说顶级的选手还没有那么多,跟契诃夫同样级别的真的不容易挑出来。这是比较遗憾的东西吧。
  止庵:鲁迅最早就是想把这个体裁介绍到中国来,但是当时中国读者不接受这个形式,他们觉得没意思,还没开始就完了。而鲁迅依然有在中国建立短篇小说形式的强烈意识。所以到了五四,真正有成就的还是鲁迅的短篇小说。契诃夫是短篇小说的标杆,也是莎士比亚以后无人能比的剧作家。他的小说很好读,读完之后觉得有点不舒服。《游猎惨剧》在这个篇幅里写得很充分。小说里有一只鹦鹉,上来就说像咒语一样的,他小说里经常有特别莫名其妙很难堪的生存状况。我觉得这本书是非常推荐给大家的。
《游猎惨剧》  [俄]契诃夫 汝龙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导语
  一个关于爱的围猎和美的毁灭的“惨剧”
  一个出人意料、颠覆你既有印象的契诃夫
  比侦探小说鼻祖阿瑟·柯南·道尔的创作还要早,探问人性更具深度
  契诃夫唯一长篇小说,国内首次出版单行本
  《游猎惨剧》是契诃夫在1884~1885年间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的奥尔迦是守林人斯克沃尔佐夫的女儿,她19岁,漂亮自然,生气蓬勃,天性也比较开朗奔放,由于穷困和向往所谓“上流人”的生活,嫁给了伯爵的管家乌尔别宁。乌尔别宁是一个有着两个孩子的50岁的丧偶男人。来伯爵家做客的侦讯官卡梅谢夫对此段婚姻大为不平。由于他的闯入,奥尔迦的感情很快就倾向于这位青年侦讯官,他成了这位青年侦讯官的情人。不久,为奥尔迦的美貌所倾倒的伯爵,也利用他的地位和财富,对奥尔迦进行追逐。于是,奥尔迦陷入了丈夫、伯爵、侦讯官三个男人的游猎之网。最后,奥尔迦在三个男人的围追堵截中被不明不白地谋杀了,法院判管家乌尔别宁为凶手,但真正的凶手却逍遥法外,他就是本小说的主人公侦讯官卡梅谢夫。卡梅谢夫作为奥尔迦的原情夫,看到奥尔迦又成了伯爵的情妇,出于嫉妒而把她杀死,并利用自己侦讯官的有利条件,刻意制造冤案,为此还杀害了知情者──仆人库兹玛。小说中,卡梅谢夫以这个真实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小说投稿至杂志编辑部,此桩冤案终于由审稿编辑点破道出,并制造了文本中最后一个对峙性的矛盾高潮。

编辑推荐
  《游猎惨剧》是契诃夫在1884~1885年间所写的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也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作品,是比福尔摩斯更早的侦探小说,且挖掘人性更具深度。这部作品描绘了1880年代俄国某县城“上流社会”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空虚,契诃夫用犀利的讽刺笔调描摹了这一出关于爱的围猎和美的毁灭的惨剧。

⊙ 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真实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游猎惨剧》等。

译者简介
  汝龙(1916-1991),曾用名汝及人,江苏苏州人。1938至1949年先后在四川、江苏等地担任中学英文教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无锡中国文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苏州东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53年曾在上海平明出版社编辑部工作。1936年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译著有高尔基的《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人间》,库普林的《亚玛》,托尔斯泰的《复活》,以及《契诃夫文集》《契诃夫小说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是我国著名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心想事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心想事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心想事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心想事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心想事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心想事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叶扬新作《请勿离开车祸现场》:一地鸡毛的生活真相 美民主党初选辩论第二场 特朗普又就移民问题开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7 10:37,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