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钱包鼓了,生活富了!《工人日报》关注云南搬迁群众和在滇务工农民工过去一年的“收支账”

 [复制链接]
源自:云南发布
原文标题:钱包鼓了,生活富了!《工人日报》关注云南搬迁群众和在滇务工农民工过去一年的“收支账”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第一季度农民工就业受较大影响,但随着我国率先控制疫情,有序复工复产,农民工就业形势逐步改善。同时,各部门、各省市齐发力,多举措促进农民工就业,到2020年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约1.8亿人,其收入也稳中有升。
  1月29日
  《工人日报》刊文
  关注云南搬迁群众和在滇务工农民工
  过去一年的“收支账”
手里有钱最踏实
  做月嫂7年来,章梅梅最大的敌人是“困”。即便躺在床上,照护的婴儿已经安顿好,她心里也总是绷着一根弦,从来不敢深睡。
  2002年,章梅梅从老家贵州毕节农村来到云南昆明闯荡,从工地厨师做起,再到酒店厨师,因为做菜手艺好,被老乡推荐去做育儿嫂。凭借护理技能和一手好厨艺,初中学历的章梅梅从育儿嫂一步步成为金牌月嫂,工资从每月300元一路升至如今的1万多元,而这个收入是老家毕节平均工资的3倍多。
  “想到凭借自己的双手能在老家省会贵阳买上了新房,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去年相中了一款10万元的车,打算今年买下来。”章梅梅说话时直了直腰,父母和孩子住上了100平方米的新房,让她心里十分舒坦。
  章梅梅跟记者算了算过去一年的账:虽然很多行业受疫情影响,但是自己一整年都在这一位雇主家工作,每月工资都能拿到1万元。除去订阅最新的科学育儿教学课以及给父母和孩子的开销外,还攒下7万元,再加上丈夫的收入,家庭总共入账12万元,“还是手里有钱最踏实。”章梅梅眼里含着笑。
  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1月23日,距离春节还有半个月,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卯家湾社区10栋1001,搬迁群众周应先的家里挂着火红的灯笼和中国结,一家人正围坐在电暖炉旁吃饭,浓浓的年味儿已扑面而来。
  云南省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是全国最大的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安置区,3.6万名搬迁群众已逐步融入城市新生活,今年33岁的周应先就是其中之一。搬迁前,周应先家住鲁甸县新街镇新街村,是昭通典型的高寒冷凉山区,辛苦一年也只有1万多元的收入。
  昭通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后,周应先和妻子对从深山搬到城市充满了期待,但60多岁的父母却是顾虑重重,离开了家乡土地如何生存?2019年卯家湾安置区开工建设,为打消父母的疑虑,周应先加入到了安置区建设大军,由于没有技术和文化,起初只能做杂工,每月只有3000多元的工资。“当时觉得3000多元的工资在城里没法养活一家人,我必须要转变。”周应先说。
  为助力昭通脱贫攻坚,中建二局鲁甸项目部积极响应“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号召,开办农民工帮扶夜校,定期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把贫困群众转化成为技术型人才。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周应先成为了帮扶夜校的第一批学员。他白天在工地上做混凝土浇筑,晚上在项目部举办的农民工帮扶夜校学习,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实践,很快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工资也涨到6000多元。
  2020年,随着周应先一家搬迁入住和安置区建设项目逐渐完工,他的妻子也在安置区就业上岗,还有空余时间接送孩子。没有了家庭的后顾之忧,加上自己过硬的技术,周应先萌生了承包工程的想法。
  2020年4月,周应先召集了一支由12人组织的砌砖小组,在新街镇集镇承包了一栋房子的砌砖工作,一个小组每天最多能砌砖3000多块,不到15天的时间,一栋6层楼的房子就完工了。经过工资结算,周应先的队友平均能拿到近5000元的工资。由于干活快、质量过硬,砌砖小组很快就赢得了好口碑,也不愁接不到活。
  周应先告诉记者,过去的2020年,仅他一人打工收入就达11万多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沙发等家具都已置办齐全,鸡鸭鱼肉也搬上了日常餐桌。此外,他还花了7万多元全款买了家里的第一辆小汽车,不仅方便了家人的出行,也方便了自己外出打工。
  “新的一年,我还要更加努力,通过边实践边教学的方式,吸纳更多搬迁群众进入砌砖小组,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周应先高兴地说。
  家庭账里的获得感
  早上7点,热气腾腾香气萦绕的包子端上取餐台,炉灶上的皮蛋瘦肉粥在咕嘟作响……这是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楚雄州传染病医院项目职工食堂的日常景象。食堂管理员刘湘英表示:“项目的职工都是些年轻娃娃,还在长身体,早餐得吃好!”
  老家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的刘湘英已经在项目工地食堂干了7年的时间。每周6天、一日三餐、做了7000多顿饭的她笑称自己喂饱了无数个建筑人,比他们自己更了解口味的喜好。
  “茄子10斤,猪肉10斤,牛肉20斤……”早上9点30分,刘湘英在菜市场采购起食材来轻车熟路,“项目的职工都来自全国各地,谁都会想念家乡的味道,所以这个菜单每周都要变一变的。”
  “现在跟着工地跑习惯了,就当成自己家一样,我的厨房从曲靖搬到普洱、丽江、楚雄等项目,这个移动灶台没有人比我更熟悉。”刘湘英边切菜边“絮叨”着。
  为了生计和孩子的教育,刘湘英先是从四川老家辗转到昆明送快递,后经朋友介绍来到项目部做起了职工食堂,凭着性格好、手艺佳,深受职工们的喜爱,食堂干得风风火火。刘湘英的丈夫也于2016年来到项目上给她当帮厨,夫妻俩现在月收入近万元。
  “项目上包吃住,逢年过节还发福利,能攒下不少钱。”刘湘英告诉记者,去年一年,她和丈夫攒下近10万元。谈及新一年的计划,她笑言:“希望可以跟老伴儿用心做好每一顿饭,照顾好这些娃娃们。”
⊙作者:黄榆 沙宁 赵晨

源自:工人日报

⊙编辑:马正麟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梅溪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梅溪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梅溪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梅溪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梅溪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梅溪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出炉 甘肃14城入围 千年古梯田 焕发新生机!《人民日报》整版报道红河州多策并举力促哈尼梯田永续利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11:49,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