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774|回复: 14

[纪实·新闻男子散布大凉山孩子十年没吃肉谣言被拘留5天

 [复制链接]
四川最穷地方孩子十年没吃过肉?官方回应
源自: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关于《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孩子十年没吃过肉》的回应


事件原型
  10月23日,天涯社区转发了青年快报一篇名为《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孩子十年没吃过肉》的贴子。贴子指出,一批90后志愿者到四川大凉山支教 后,看到当地的贫困时震惊了。十年以来,孩子的午饭都是冷硬的土豆和荞麦馍馍,更别提肉;村民没有钱修不起牛圈,又怕牲畜在夜晚冻死,所以一家7口跟牛马 同住混居;一名7岁男孩从他出生到现在还没有洗过澡,家里没厕所,连卫生纸都没见过……

政府回应
  近日,在网上流传一篇名为《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孩子十年没吃过肉》的网文。其大意是:大凉山最穷,孩子十年没吃过肉,学校校舍破烂不堪等等。那么,大凉山真的如这篇网文所述吗?小编为你揭开真相。
  真相之一:这是一篇东拼西凑的伪新闻!
  第一,通篇找不到一处描述所谓事实的准确年份。网文中所晒的图片,根本不知道是哪个年代拍摄的。如果在网上找几张十年、二十年前的照片,能够说明凉山今天的现状吗?这是无意为之,还是有意隐瞒,恐怕也只有发布者自己知道其真实意图了!
  第二,伪造地名和学校。文中列举“普格县则约乡前进一贯制学校”。请问作者,普格县有则约乡吗?有前进一贯制学校吗?都没有啊!看来发布者没有亲自到过大凉山,才出现了张冠李戴的情况。
  第三,犯基本常识错误。且不说彝族过年习俗家家户户要杀猪,婚丧嫁娶要杀牛宰羊,学生在校经常吃肉。就在平时,彝人也会杀猪杀鸡热情招待客人,彝民族生 活习俗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只要到过大凉山,应该知道这最起码的基本常识啊。请问,你说“孩子十年没吃过肉”有什么依据,是你道听途说呢,还是你亲自与他们 生活了整整十年?
  真相之二:网文中学校的真实现状
今天的普格委洛村小(摄于2016年)
今天的普格委洛村小(摄于2016年)
今天的乃托幼教点(摄于2016年)
  越西县乃托镇原乃托村教学点(1996--2014年属砖木结构)于2014年7月拆除后,搬迁至现乃托村活动室,2014年9月有一年级学生12名。由于一年级学生都到中心校就读,2015年9月没有再招生(原村小教师到乃托镇中心校任教),于2015年12月确定为现"乃托村一村一幼教学点",现有 幼儿38名,辅导员2名。
喜德县且拖小学寄宿制学生寝室(摄于2015年)
今日喜德县则约乡中心校(摄于2015年)
普格县螺髻山五道箐中心校寄宿制学生寝室(摄于2016年10月18日)
  真相之三:凉山州“十二五”期间,投入50亿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十二五”以来,凉山州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教育基础薄弱 县普通高中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大凉山彝区省级教育扶贫提升工程、大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教育重大工程。全州共投入州及以上资金50亿元(中央35亿元、省级11亿元、州级4亿元),建设项目学校3202所,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行政办公用房、体 育运动场地274万平方米。其中投入3.4亿元(中央1.8亿元、省级1.4亿元、州级0.2亿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5700套,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建成后解决了5700余名教师住宿问题。
  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从2014年起,州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教育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大凉山彝区学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
  为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支持建设学前教育双语幼儿园,州委、州政府举债30亿元(其中向国开行贷款24亿元、州国投公司筹资6亿元),新建450所乡镇幼儿园以及新建四川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十二五”以来,凉山州州各类学校整体布局得到有效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在总量和生均层面上得到了普遍的持续性改善,全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有了较大提 高,广大适龄学生“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城乡教育非均衡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沉积多年的安全隐患得到消除,特别是农村学校建起了坚固的校 舍,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均衡。过去低矮阴暗的教室变成了宽敞明亮的高楼,现在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国旗飘得最高的是学校,环境最 优美的是学校,人气最旺的也是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已成为我州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旧貌换新颜,学生上课更专心,教师工作更顺心,家长对学校更 放心。
会东县和文中学学生宿舍楼(摄于2014年)
金阳县桃坪乡中心校,谁说女童不能上学?(摄于2013年)
  真相之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吃上营养午餐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不愁啦:全州73.2万名学生减免了作业本费、教科书费,补助公用经费;家族经济困难住校生还有生活补助,11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小 学及初中均为1700元/生;针对海拔2500米及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每生每年还有200元的高海拔取暖补助;每人每天还有4元的营养午餐补助。农村义 务教育学校学生每周都能吃上至少两顿肉。
大凉山昭觉县竹核“一村一幼”教学点(摄于2016年3月)
雷波县农村学校孩子吃着可口的午餐(摄于2014年)
盐源县农村学校学生食堂(摄于2015年)
  荞地乡中心校学生每天一顿肉,凉山像这类学校不在少数。最近,我们在普格县、盐源县、昭觉县、木里县等地了解到,许多学校不仅提供丰富的菜品,而且让他们吃饱为止。(摄于2015年5月)
  编后语:横向比较,凉山州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还有诸多困难问题需要解决。但是纵观“一步跨千年”的社会发展史,凉山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实现了 跨越发展,如今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健全,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信息化不断迈 进。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凉山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不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哗众取宠,编造虚假信息。
  最后,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心、支持、监督凉山教育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同时欢迎新闻媒体如实报道、宣传凉山。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泡泡老忍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泡泡老忍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黑龙一辆面包车与挂车相撞致5死2伤 聚焦个税改革三大焦点 高收入群体征管仍存漏洞
2# 四姑娘山
 壳子 发表于: 2016-10-25 07:5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大凉山的孩子十年没吃过肉 官方回应:纯属造谣

源自:华西都市报
如今的凉山
  10月24日,一篇题为《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孩子十年没吃过肉》的网文火了。文中称,四川大凉山的孩子十年都没吃过肉,有孩子7岁了没洗过一次澡。当天,凉山州教育局发布官方回应,称这是一篇东拼西凑的假消息,内容纯属造谣。当天下午,发布该网文的某微信公众号小编承认这是不实消息,并道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壳子 发表于: 2016-10-25 07:53:00|只看该作者
网帖:凉山的孩子十年未吃肉
  10月23日晚,网友“青年快报”在天涯论坛发表了一篇题为《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孩子十年没吃过肉》的帖子。到10月24日,多家网站转载了此贴,引发网友热议,同时,帖子还被多家微信公众号转发,在微信朋友圈火了。
  帖子称,一批90后的志愿者到四川大凉山支教,被当地的贫困现状震惊。“十年以来,孩子的午饭都是冷硬的土豆和荞麦馍馍,更别提肉。他们住的宿舍也很破,被子很脏还有苍蝇。”
  文中还提到,“一名7岁男孩从出生到现在还没有洗过澡,家里没厕所,连卫生纸都没见过。”此文还以“凉山普格县则约乡前进一贯制学校”为例,配发了多张图片,诉说当地的现状。
4# 金佛山
 壳子 发表于: 2016-10-25 07:53:00|只看该作者
回应:假消息伪造地名和学校
  10月24日下午,凉山州教育局发布了此事的官方通报。通报称,该帖子除了没有准确年份,还伪造了地名和学校,这是一家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东拼西凑的假消息,纯属造谣。
  通报称,帖子中列举了“普格县则约乡前进一贯制学校”,但事实上,普格县根本没有则约乡,也没有前进一贯制学校。在文中列举的其他几所学校,其现状也并非如此。
  通报指出,帖子还犯了基本常识错误。彝族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婚丧嫁娶要杀牛宰羊,家中来了客人也要杀鸡,学生在学校也经常吃肉,“孩子十年没吃过肉”的说法毫无依据。
  凉山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凉山州“一步跨千年”,贫困现状的确存在,教育发展滞后,这并不否认,但是情况正在逐渐改变。“十二五”期间,凉山投入50亿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凉山还举债30亿元,新建450所乡镇幼儿园以及新建四川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全州73.2万名学生减免了作业本费、教科书费,11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小学及初中均为1700元/生。海拔2500米及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每生每年还有200元的高海拔取暖补助。此外,每人每天有4元的营养午餐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每周至少能吃两顿肉。
  10月24日下午,发布帖子的微信公众号回帖称,承认本文为假消息,在转载此文时没有经过事实调查,对此深感愧疚,并道歉。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 徐湘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10-26 06:07:00|只看该作者

官方辟谣凉山孩子10年没吃肉 造谣者:曾存在过

源自:华西都市报
盐源县农村学校学生食堂。
  (凉山州教育局供图)

发帖者承认:这是网上拼凑的伪新闻
  10月24日,一篇题为《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孩子十年没吃过肉》的网帖被广泛转载,引发不小波澜。文中称,四川大凉山的孩子十年都没吃过肉,有孩子7岁了还没洗过一次澡,成为全国热议话题。
  当日,凉山州教育局发布官方回应,称这是一篇东拼西凑的假消息,故意抹黑凉山,歪曲事实,内容纯属造谣。
  10月2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发布这篇网帖的“青年快报”,是成都一家文化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前身为“新津美食”。记者独家对话该账号拥有者,对方承认:“这是从网上拼凑出来的,发布纯属意外。”

A
事件分析网帖声称:凉山孩子“十年未吃肉”

  “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孩子十年没吃过肉。”10月23日晚,天涯论坛上一个名为“青年快报”的账号,发表了一篇图文并茂、介绍凉山“贫困现 状”的帖 子。同时,微信公众号“青年快报”也发布了相同内容。因文中描述的情节比较详细,加上一些来源不明的图片,该网帖被大量社交平台和新闻网站转发,在短时间 内引发全国关注。
  网帖称,一批90后的志愿者到四川大凉山支教,被当地的贫困现状震惊:“十年以来,孩子的午饭都是冷硬的土豆和荞麦馍馍,更别提肉。他们住的宿舍也很破,被子很脏还有苍蝇。”
  文中还提到,“一名7岁男孩从出生到现在还没有洗过澡,家里没厕所,连卫生纸都没见过。”“村民没有钱修不起牛圈,又怕牲畜在夜晚冻死,所以一家7口跟 牛马同住混居……”
  网帖还以“凉山普格县则约乡前进一贯制学校”为例,配发了多张图片,描述当地现状,并称当地“把大山深处孩子的最后一点教育权利也剥夺了。”
  官方辟谣:消息属造谣,伪造地名、学校
  10月24日下午,凉山州教育局发布了此事的官方通报。通报称,该网帖通篇没有提到文字和照片内容的准确年份,还伪造了地名和学校,纯属造谣。
  通报称,帖子中列举了“普格县则约乡前进一贯制学校”,但事实上,普格县根本没有则约乡,也没有前进一贯制学校。在文中列举的其他几所学校,其现状也 并非如此,教学设施和学生住宿条件要比网帖中好得多。
  通报指出,这篇网帖还犯了一个基本常识错误。彝族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婚丧嫁娶要杀牛宰羊,家中来了客人也要杀鸡,学生在学校也经常吃肉,“孩子十年没吃过肉”的说法没有任何依据。

当地教师:其实山里吃肉比吃菜容易些
  凉山州金阳县马依足乡马可村索玛花园小学老师金子黑,一人一校,已经在大山深处当了20年的老师。谈起“孩子十年没吃肉”,他连说了几个“不可 能”。
  金子黑说,多年前,凉山的条件的确艰苦,但近年来好多了。彝族家家户户都养有牲口和家禽,逢年过节都会有肉吃。特别是在高海拔高寒地区,蔬菜不 易种植,吃肉比吃菜反而更容易些。
  另外,针对网帖中孩子“吃米饭都要抢”的说法,金子黑表示,他所在的小学地处大凉山腹地,算是凉山州条件比较差的 了,但因为有国家营养午餐计划,每天他和妻子都会煮上一大锅米饭,学生们绝对管饱。

记者求证/凉山州教育局:已投入50亿元改善办学条件
  凉山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凉山州“一步跨千年”,贫困现状的确存在,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是客观事实,但是近年来,这一情况正在逐渐改变。
  “十二五”期间,凉山投入50亿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设项目学校3202所,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行政办公用房、体育运动场地274万平方米。从2014年起,州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教育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大凉山彝区学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凉山还举债30亿元,新建 450所乡镇幼儿园以及新建四川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 青城山
 壳子 发表于: 2016-10-26 07:53:00|只看该作者

谣言抹黑四川凉山 发帖者承认:这是网上拼凑的伪新闻

源自:华西都市报
  10月23日晚10点,发布在天涯论坛的网帖。
  凉山州西昌市荞地乡中心校学生(凉山州教育局供图)
  盐源县农村学校学生食堂。(凉山州教育局供图)

  10月24日,一篇题为《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孩子十年没吃过肉》的网帖被广泛转载,引发不小波澜。文中称,四川大凉山的孩子十年都没吃过肉,有孩子7岁了还没洗过一次澡,成为全国热议话题。
  当日,凉山州教育局发布官方回应,称这是一篇东拼西凑的假消息,故意抹黑凉山,歪曲事实,内容纯属造谣。
  10月2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发布这篇网帖的“青年快报”,是成都一家文化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前身为“新津美食”。记者独家对话该账号拥有者,对方承认:“这是从网上拼凑出来的,发布纯属意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壳子 发表于: 2016-10-26 07:53:00|只看该作者
A事件分析
网帖声称:凉山孩子“十年未吃肉”

  “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孩子十年没吃过肉。”10月23日晚,天涯论坛上一个名为“青年快报”的账号,发表了一篇图文并茂、介绍凉山“贫困现状”的帖子。同时,微信公众号“青年快报”也发布了相同内容。因文中描述的情节比较详细,加上一些来源不明的图片,该网帖被大量社交平台和新闻网站转发,在短时间内引发全国关注。
  网帖称,一批90后的志愿者到四川大凉山支教,被当地的贫困现状震惊:“十年以来,孩子的午饭都是冷硬的土豆和荞麦馍馍,更别提肉。他们住的宿舍也很破,被子很脏还有苍蝇。”
  文中还提到,“一名7岁男孩从出生到现在还没有洗过澡,家里没厕所,连卫生纸都没见过。”“村民没有钱修不起牛圈,又怕牲畜在夜晚冻死,所以一家7口跟牛马同住混居……”
  网帖还以“凉山普格县则约乡前进一贯制学校”为例,配发了多张图片,描述当地现状,并称当地“把大山深处孩子的最后一点教育权利也剥夺了。”
8#
 壳子 发表于: 2016-10-26 07:53:00|只看该作者
官方辟谣:消息属造谣,伪造地名、学校
  10月24日下午,凉山州教育局发布了此事的官方通报。通报称,该网帖通篇没有提到文字和照片内容的准确年份,还伪造了地名和学校,纯属造谣。
  通报称,帖子中列举了“普格县则约乡前进一贯制学校”,但事实上,普格县根本没有则约乡,也没有前进一贯制学校。在文中列举的其他几所学校,其现状也并非如此,教学设施和学生住宿条件要比网帖中好得多。
  通报指出,这篇网帖还犯了一个基本常识错误。彝族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婚丧嫁娶要杀牛宰羊,家中来了客人也要杀鸡,学生在学校也经常吃肉,“孩子十年没吃过肉”的说法没有任何依据。

当地教师:其实山里吃肉比吃菜容易些
  凉山州金阳县马依足乡马可村索玛花园小学老师金子黑,一人一校,已经在大山深处当了20年的老师。谈起“孩子十年没吃肉”,他连说了几个“不可能”。
  金子黑说,多年前,凉山的条件的确艰苦,但近年来好多了。彝族家家户户都养有牲口和家禽,逢年过节都会有肉吃。特别是在高海拔高寒地区,蔬菜不易种植,吃肉比吃菜反而更容易些。
  另外,针对网帖中孩子“吃米饭都要抢”的说法,金子黑表示,他所在的小学地处大凉山腹地,算是凉山州条件比较差的了,但因为有国家营养午餐计划,每天他和妻子都会煮上一大锅米饭,学生们绝对管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壳子 发表于: 2016-10-26 07:53:00|只看该作者
记者求证
凉山州教育局:已投入50亿元改善办学条件

  凉山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凉山州“一步跨千年”,贫困现状的确存在,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是客观事实,但是近年来,这一情况正在逐渐改变。
  “十二五”期间,凉山投入50亿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设项目学校3202所,建设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行政办公用房、体育运动场地274万平方米。从2014年起,州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教育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大凉山彝区学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凉山还举债30亿元,新建450所乡镇幼儿园以及新建四川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全州73.2万名学生减免了作业本费、教科书费。11个国家重点扶贫县的小学及初中生,每人每年都有1700元的生活补助。海拔2500米及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每生每年还有200元的高海拔取暖补助。此外,每人每天有4元的营养午餐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每周至少能吃两顿肉。
10#
 壳子 发表于: 2016-10-26 07:53:00|只看该作者
律师说法
“发布虚假信息已涉嫌违法”

  北京安博(成都)律师事务所黄磊律师认为,行为人为了引起关注发布编造的虚假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可视情节进行罚款或行政拘留;若发布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1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B独家对话
“谣言”发布者:这是拼凑的“过去的新闻”
这篇引发舆论的网帖,来源于何处?

  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10月23日发布此帖的“青年快报”账号,包括天涯社区、微信公众号在内,实际的主体运营者为成都文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是一个2015年11月17日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代表为白某某,工商登记的地址为成都新津县五津镇五津北路16号,经营范围为广告设计、制作、发布、市场营销策划、互联网销售等。
  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上了该公司的负责人李某,他解释称,公司法人代表是其妻子,他是公司的实际负责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4-30 19:46,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