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203|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周鸣天 发表于: 2007-4-18 21:48: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名人研究张大千专家李永翘解谜蜀中三张

 [复制链接]
锦水招魂遽哭君
──张采芹与张善孖、张大干的深厚友谊
⊙作者:李永翘/文


诗画全才张采芹
  张采芹,原名张学荣,四川江津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一九0一年)十月生。早岁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返川后曾创办四川女子美术学校,并任教务长,先后还曾在四川美术专科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等校执教美术。几十年内,张采芹专攻中国画,擅长画花卉蔬果、禽鸟翎毛,尤擅长画竹,为蜀中名画家,素有“张花鸟”、“张竹子”之称,在川中书画界甚有影响。

蜀申三张“有盛名
  由于张采芹志于绘事,醉于舟青,且他性格爽朗,乐于交接,热心助人,又极热忱于原四川省美术协会的事务活动等,因而早在二十与三十年代。他就已同著名画家张善孖及张大千兄弟二人,彼此间先后结下了极为深厚的友谊。张采芹对于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二人的为人,极为敬佩;他对于张氏兄弟的卓越高妙艺术,那更是赞颂不己。他常说:”张大千先生虽然仅仅只年长我两岁,但是在艺术造诣上,则不知高出我多少倍!他天资聪颖,勤奋过人,无论在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各个方面,他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因此,张采芹平时除了常同张氏兄弟研讨艺事,注意向他们虚心学习外,还常陪他们一起出外旅游、写生,把巴蜀大地的锦绣山川和美丽的自然及人文风貌,尽皆纳人自己眼底,以荡涤胸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同时,张采芹还利用自己是”老成都“的有利条件,朋友多,门道广,路子宽,曾积极为刚返川或刚来成都的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俩,或牵线搭桥,或介绍朋好,操办了许多具体事务,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如一九三八年秋,张大千由北平沦陷区冒死逃出,经香港辗转返回大后方后,旋赴灌县(今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中居住,此期间张大于为了全家生活及为了赴敦煌的旅费筹款,而在成都城内举办的几次画展,就是张采芹帮助或策划联络,或具体操办的。而一九四四年初,张大千由敦煌回来后,在成都举行的规模浩大的”张大千临抚敦煌壁画展览“,张采芹亦为之付出了大力。而在此展进行之中,因展场场主见参观人多,突然擅自宣布加租,地方税务部门又突然派人来征收巨额”展览税“,由之引发出的种种风波,曾经搞得张大千昏头胀脑,最后也是经过张采芹的从中转圆,冲突乃息,以致事后,张大千曾深为感激地说:”这次我的临抚敦煌壁画展览得以在成都顺利进行和最终取得圆满成功,皆是多亏了采芹道兄!“由之不难看出,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俩和张采芹的往来密切与交谊深厚。由于张采芹的个头和张氏兄弟俩的相仿。都是矮矮胖胖的,又都喜欢常穿一身中式长袍,加之大家都姓张,因而当他们三人站在一起时,在不知底细的人看来,常常误以为他们是”三兄弟“·对他们互相间的亲密态度和高超艺术:人们常称为是画界的”蜀中三张“。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周鸣天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周鸣天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周鸣天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拍了两张银杏叶 桃花带雨
2# 四姑娘山
 楼主|周鸣天 发表于: 2007-4-18 21:58:3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首悼"善子为国"死
  一九三八底,张善孖受当时国民政府的派遣,携自己及弟大千的画作,出国进行抗战宣传与募捐。在外虽才仅仅一年多,但因为张善孖的忘我工作,却使得成绩极为美满,收获甚
  钜,仅他个人的画虎义卖和募捐就得款达二十多万美元。张善孖将这笔巨款全部汇给了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以救助抗战难胞,他自己未从中染指分毫,而且生活也自奉甚俭。亦由于此,张善孖在外因积劳成疾,健康恶化,甫返国门,即在半月内病逝于重庆歌乐山,时在一九四0年十月二十日,年终时仅五十八岁。
  张善孖为国捐躯的消息传来,画坛震惊,成、渝的书画界、艺文界等社会各界,都为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沉痛棹念这位为国家为民族鞠躬尽瘁的真正爱国大画家"。当时正在都的张采芹闻此噩耗,顿足大悲;哀伤欲绝,他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引用诗圣杜子美的名句,亲自恭书了隶书挽联一副,以悼念这位他敬仰的爱国画家与挚友。该联日:
  天地为之久低昂,挺身巴蜀,写照山林,扬虎成而厉人壮志,大长精神,看今日遗墨淋漓,悬壁能惊风雨;
  丹青不知老将至,遨游外邦,伸张正义,凭兔颖以济国多金,未私囊櫜,待他年敌尘净扫,论功应图凌烟。
  张采芹悼张善孖的这副挽联,不仅词句贴切,对仗工稳,而且言真意切,感情深厚,豪情壮志和爱国热忱倾于满纸,活脱脱地高度概括了张善孖那英武壮烈与爱国爱民的杰出一生,表达了张采芹对于张善孖的无限追思和无比崇敬。
  从此,画界的"蜀中三张"只剩下了二张,张采芹与张大千的互相交往·,变得是更为频密。

万里之外频思君
  时过九年之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张大千离开成都,到了台湾,旋经香港赴印度展画,后又携家远赴美洲,先后侨居于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于一九七六年后又搬回台北定居,从此他与亲如手足的张采芹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过面,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间的通讯,彼此间也渐渐断绝。自张大千离开大陆之后,张采芹不久也离开成都,先回四川隆昌县,作了一段时期县中学的美术教员。后来,他又被调回成都,被任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成都市文联委员等职,并成了成都市画院的专职画师·专门从事国画艺术的创作。张采芹每每拿起画笔,都常常不禁想起了他以前和张大千在一起切磋画艺的情景,想起了这位目前在外音讯全无的亲密友人。每当此时,他往往就止不住喟然长叹,或眼泪婆娑,思绪万千,但又别无他法,他只默默地停在窗前,遥望东南,在心中祈祝千万里之外的手足朋友,身体康强,艺事精进。
  就在这样的"相思源源无处诉,载将离恨过时间"的情形下,二张天各一方,各自渡过了漫长的三十余年。

老友忽赠花枝来
  一九八二年农历四月,张大千在台北家中,忽听得由成都赴美国省亲的女儿张心庆从越洋电话中告知·老友张采芹还健在成都,并时时问及。大千兄长"的消息时,张大千真是悲喜交集,一时旧情旧事,齐涌心头。张大千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即作了一幅老斡新花、满园春色、思念绵绵、含倩脉脉的《垂丝海棠图》,托女儿回成鄯时将之转赠绐张采芹,张大千还在此图上题了一苜诗与跋,表达了他对家乡故国与旧雨亲朋的刻骨思念及魂牵梦绕,以及他对于"相思催人老,泪垂不胜悲"的沉重感慨,该诗与跋曰,
  锦绣果城亿旧游,昌州香梦接嘉州。卅年家国关忧乐,画里应磋我白头:
  七十一年壬戊四月写,呈·采芹道兄赐留,老病缠身,眼昏手掣,不足辱教,聊以为念耳。大千弟爰,八十有四岁,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
  这里,。锦绣果城",指的是四川成都市和南充市。成都,因盛产蜀锦,芙蓉遍城,物产丰富,风光秀丽如画,素称。”锦绣成都”。南充,则因某出产的广柑等水果个大皮薄,汁味甘美,产量巨大,享誉全川,素称"果城"。而昌州和嘉州,则指的是今四川大足与乐山,昌、嘉二州,为其旧名,且自古传说,其他地方的海棠花无香,惟昌,嘉二州的海棠香气浓郁,故大足与乐山,自古又称"海棠香国"。张大千在这首写于台北的诗里,抒发了自己当年和张采芹等老朋友一起漫游全川的甜蜜回味。
  当张采芹在成都收到这辐张大千由台北辗转捎来的诗画时,睹物思人,既喜且悲;慨叹万
  千,不及细述。他感到,远在海峡彼岸的张大千,还是同从前一样,热情爽朗,仍是那样的重乡情,重友情,重人情,重情义,只是几十年时光过去,大家都已霜染乌丝,俱垂垂老矣;从此;张采芹将张大千的这幅(垂丝海棠图》珍同拱璧,钟爱万分,不时展阅细细披览。他觉得,相思画前说相思,对画如同对故人;从这幅远道而来的画中,他看出了远方老友那浓浓的情和绵绵的意;那以图代言的思念心声,张采芹还曾经想过,如果将来有一天,他和已分别长达三十多年的老友大千,若能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再相互见上一面,那又该有多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周鸣天 发表于: 2007-4-18 22:10:58|只看该作者
锦水江畔又招魂
  但不料;就在张采芹收到这幅张大千的亲笔画后不久,他忽听到张大千在台湾病重人院的消息。张采芹心急如焚,曾急急致电台湾张宅,表达他对大千老友的亲切慰问,并衷心希望"大千兄"能早日康复。淮知时过不久,张大千即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三年四月二日病逝于台北·顿时全世界各大传媒,都纷纷刊发了这条消息。翌日,当张采芹从大陆的厂播与报纸上获知此一噩耗后,不禁老泪纵横,痛不欲生,哀伤不止。他为失去了相交达数十年的亲密朋友而难过,更为中国艺坛陨落了一巨匠而痛心,至于他原先设想的与大千再度欢聚的种种美好计划,现也已成了永不能实现的泡影:”人生愁恨不能免,为何匆匆遽此急?”张采芹痛定思痛,悲后又悲,提起蕺颤抖的笔,蘸上和泪的墨,恭笔书写了一副挽联,哭悼大千长兄:
是画苑大宗师,别开生面,绍往继来;

为中华文明使,遍历他邦,扬声播艺。

兄弟情数十载间,写意花技还赠我;

日月潭三千里外,招魂锦水遽哭君。
  锦水,又名锦江、汶江、流江,是围绕流经成郄市的二条氓江支流,当地习称府河。因传说古人织锦濯其中,较他水鲜明,故称锦江,亦成了成鄱的别名。张采芹在成都,先后两次分别为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俩写挽联悼词,其心中的悲痛惆怅,可想而知。而就在此一年之后,一九八四年八月,张采芹亦因病逝于成都,终年八十四岁。
  本栏责编,龚祖培
4# 金佛山
 大千堂 发表于: 2010-6-5 13:45:49|只看该作者
人生无常,当聚则聚,匆尽生遗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9 12:13,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