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22|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1950-1977年张自忠墓地建国后被平 陌生人一家三代护墓碑55年

 [复制链接]
  2007年7月7日,“七七事变”70周年纪念日,这天上午,9名原驻守卢沟桥的国民党29军抗日老战士在卢沟桥上举手敬礼缅怀抗日英烈。与此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首次展出一块红布包着的青石碑,石碑上书“张上将军初葬处,1940.5.16”。张自忠上将的女儿张廉云轻抚墓碑追忆父亲,这动人的一幕,向人们揭开了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块张自忠上将初葬墓碑来自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峪山镇陈家集村陈广华家。55年来,陈广华一家三代人把这块墓碑当成张自忠将军英灵牌位一样护卫,为了珍藏张自忠将军墓碑,陈广华一家人冒着被打成反革命的危险,历经磨难,不为权所动,不为利所诱,最终将张自忠将军珍贵的抗战殉国遗物捐赠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抗战名将墓碑险成垫脚石
  十里长山位于湖北省宜城市汉江东岸,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率领10多万将士在这里与日军浴血奋战,以生命和热血写就了悲壮的一页。
  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关键的一年。日本为了把中国变成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力图迅速灭亡中国。5月1日,日军共调集15万兵力,企图突破湖北宜城汉江东岸防线,围歼中国第5战区部队,进一步逼向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
  张自忠上将时任中国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集团军主力部队在宜城市汉江东岸和日军展开了剧烈的拉锯战。日军进攻炮火密集,抗日守军战线不断失守。5月7日,张自忠将军亲率两个团和直属特务营共2000余人东渡汉江,到第一线指挥战斗。
  5月16日,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宜城市十里长山与日寇作战,不幸被日军围困,激战中以身殉国。张自忠将军殉难后,其遗体被日军运至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峪山镇陈家集,后初葬在陈家祠堂后面的土坡中。张自忠将军殉国的消息令全军无比悲愤,继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回渡汉江与敌激战两昼夜,在陈家集寻得张自忠将军的初葬墓并抢出忠骸。黄维纲令部下在张将军初葬处的空墓上立了一块石碑,上刻“张上将军初葬处1940.5.16”。其后,张将军的忠骸被隆重重殓后运往重庆国葬。
  张自忠将军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唯一上将,也是二战中同盟国牺牲军人中军衔最高的人,张自忠将军的初葬墓碑作为抗战历史遗物因此显得尤其珍贵。
  然而,这块墓碑在其后的数十年中历经磨难,多次险些被毁。
  襄阳解放以后,很多墓碑被人们扛走架桥垫路了。张自忠将军初葬墓地建起了粮仓,其初葬碑也不知去向。
  1952年春天,陈家集村17岁村民陈广华在分得的麦田地上看到一块青石板,他觉得这块青石板可能派得上用场,就把它扛回了家。有人认出,这块青石板就是张自忠将军的初葬墓碑。
  陈家集一带有个迷信说法,墓碑是不能弄回家的,因为碑石的谐音是“背时”,“背时”在当地就是不吉利,要倒霉、走霉运的意思。陈广华听了这些,便想把这块碑丢出去。
  陈广华60岁的母亲赵国芝一听说这块墓碑是张自忠将军的初葬墓碑,坚决要把这块墓碑留在家里。她对儿子说:“张自忠将军是为了打日本人而战死的,张将军为了国家为了我们老百姓连命都不要了,我们怎么能连个碑都不给张将军留下,这块碑就留在我们家里。我们把碑当做张将军的灵位供上。”
  张自忠将军牺牲时,陈广华只有5岁。在日本人的烧杀抢掠下,赵国芝对日本人的仇恨和对抗日将士的敬仰之情要比儿子深刻得多。1940年,日军攻人陈家集,赵国芝在逃难中亲眼看到日军烧毁自家的房屋,残忍杀害了丈夫陈泽普。杨家18岁的大姑娘被3个日本兵绑进一间房里轮奸。日本人要吃肉,就在牛屁股上用刺刀活生生地剜下一块肉烧着吃。毫无人性的日本兵兽性大发时,连一两岁的幼儿都不放过,他们提起幼儿的两腿,凌空撕开再扔到地上。
  在日本人欠下的血债面前,赵国芝对张自忠将军和抗日将士充满了感激和敬重之情。
  在赵国芝的嘱咐下,陈广华用一块红布包着张将军的墓碑,并将墓碑立在房屋的西墙边,每逢清明和过年,赵国芝都要在墓碑面前放上一些祭品,为张将军烧几柱高香。

三代人历经磨难护卫英灵碑位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陈广华一家虽然与右派沾不上边,但在阶级斗争高于一切的年代,地富反坏右都是阶级敌人,而一旦与国民党沾边,极有可能被打成反革命而面临牢狱之灾。
  赵国芝和儿子为了保护好张将军墓碑不被收缴或毁损,他们将墓碑转移到屋内不起眼的地方。
  躲过了政治斗争风浪,村民迷信的传言却一时压得陈广华喘不过气来。
  陈广华19岁那年娶了个漂亮媳妇,第二年生了个儿子,哪知儿子1岁半时突然暴病死亡,又过了一年,陈广华的媳妇也因病而亡。有人忍不住对陈广华说:“你们不信邪,那碑石是不能放在屋里的,放碑石就要‘背时’,要不你家怎么会老是出事呢?”
  陈广华的心里也产生了一丝阴影,他对母亲说:“我看还是把那块碑石丢出去,放在家里总是觉得不美气。”赵国芝听了儿子的话很生气:“你个年轻人怎么也那样迷信呢,张将军的碑石我们不能丢,如果说世上有神有灵的话,张将军就是神就是灵,张将军活着为我们老百姓打日本人,张将军死后的在天之灵也会保佑我们。”
  赵国芝对张将军的崇敬之情感动了儿子娶的第二个媳妇汪大芝。一天,赵国芝对儿媳妇说:“张将军是为我们打日本人死的,你们不管遇到什么难处,都要把张将军的墓碑守护好,墓碑就是张将军的灵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它丢了。”汪大芝听了婆婆的话,把家里最好的一床红被单拿出来包在张将军的墓碑上,每年过年,汪大芝都要跟着婆婆一起烧香祭奠张将军。
  但是,厄运仍不时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有一年夏天,汪大芝的女儿突然发病昏厥,家人慌忙掐人中捏脊背,好不容易把孩子救转来,家里大黄牛又突然暴死。村里又有人开始传言说:这都是他们家里有个碑石引来的祸。
  而此时,汪大芝也和婆婆一样,坚信这些灾祸与他们供奉的张将军碑位没有联系。
  1965年,70多岁的赵国芝得了重病,她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临终之前,她把陈广华和汪大芝喊到面前郑重嘱咐:“张将军的墓碑我保管了这么多年,现在交给你们了,张将军为我们战死在抗日战场为国尽忠,我们也要有良心,要把张将军的墓碑供奉好,不管遇到什么难关,我们不能把张将军的墓碑丢了,不能做良心的叛徒,陈家人要做到人在碑在,要记住经常祭奠张将军。”赵国芝听到儿子和媳妇的保证后,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此后,“人在碑在”成了陈广华一家人护碑守碑的家训。
  陈广华长年在村里的油坊榨油,汪大芝泼辣能干,家里的大小事主要由汪大芝操持,守护张将军碑位的任务也主要落在了汪大芝的身上。
  1966年,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陈家集也有人疯狂起来,有人高喊着口号,要打倒地富反坏右,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打倒一切与国民党有关系的叛徒特务。
  藏着国民党上将墓碑的汪大芝不免紧张起来,她把张将军的墓碑挪到了更隐蔽的位置,为的是不让红卫兵抄家搜走张将军的墓碑。
  但是,十来个戴着红袖箍的红卫兵还是拿着铁锤来到了汪大芝家,他们很快搜到了张将军的墓碑,汪大芝和两个六七岁的女儿冲上去护住张将军的墓碑,汪大芝对红卫兵说:“我们不管这是国民党的碑还是共产党的碑,这块碑我们准备砌墙垫路用的,你们要是敢砸,我就敢和你们拼命!”
  两个六七岁的女儿平时看到爸爸妈妈将这块石头当成宝贝似的,她们一边一人趴在石碑上,死活不让红卫兵砸。在陈家第二代和第三代护碑人面前,红卫兵的铁锤终于没敢砸在陈家幼女的身上。
  张将军的墓碑保存下来了,但汪大芝一家人却面临着更艰难的处境,一家人四处受歧视,汪大芝在村里做活,乡邻们不敢和她多说话,生怕也和国民党沾上边,汪大芝和丈夫还时常受到干部的训斥并被扣工分。
  无知的学生从门前路过,也时时要喊:“国民党!国民党!”那个时代,国民党就是反革命,谁要是被喊上“国民党”,比挖了祖坟、骂了祖宗还要难受。
  但是,人们对英雄的崇敬也给磨难中的汪大芝和陈广华一家人不少安慰。文化大革命后期,一些心中缅怀张自忠将军英灵的县乡两级政府干部来到汪大芝家,他们都是看一眼碑就走,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汪大芝和陈广华为此感到欣慰,张自忠将军和抗日将士们的血没有自流,有很多人和他们一样,在默默地纪念着那些为国战死的抗日烈士。

张自忠将军

张将军墓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张学良自述: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 清朝孙温《红楼梦》绘本[组图]
2# 四姑娘山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0-7-15 10:42:5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贫困中坚守信念不为利诱所动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开始趋向理性和务实。1980年清明节,原宜城市政协委员向安友写出一条小消息《湖北宜城青少年为张自忠将军扫墓》在报纸上发表,这一消息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篇中国内地关于纪念张自忠将军的报道,消息后来被国内外多家媒体转载。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1984年,宜城市政府先后在长山修建了张自忠纪念碑和战死十里长山的2000多名国民党军队官兵的公墓。
  此时,汪大芝家所藏张自忠将军初葬墓碑的命运也开始转变。
  首先是襄阳县(现襄樊市襄阳区)政府来了一个领导看了看张自忠将军的墓碑,嘱咐汪大芝一定要保护好墓碑。随后,宜城县(现宜城市)政府派一位副县长带着相关人员来到汪大芝家,宜城县官员希望汪大芝把墓碑捐赠给宜城县保管,汪大芝和陈广华婉言拒绝。
  张自忠将军的初葬墓碑被人们看作宝物之后。不法分子也打起了歪主意。1985年1月16日早晨,陈广华发现藏在房屋东墙边的张将军墓碑不见了,立即向襄阳县公安局报警。民警很快查出偷走墓碑的是同村的另一陈姓人家。案子破了,峪山区政府却收走了墓碑。
  汪大芝牢记“人在碑在”的家训,看到区政府随意把墓碑放在一间库房内,心里十分焦急,三天两头往区政府跑,在区政府办公楼前一守就是一天,这一讨就是3年,政府领导就是不松口退还墓碑。
  汪大芝急了。一天汪大芝又找到区政府领导,坚持要区政府退还墓碑,区政府领导说:“张将军的墓碑是政府所有的文物,不是你汪大芝私人财物!”汪大芝气得一把抓住这位领导的衣领大声说:“你还算是人民政府的领导吗?我们一家三代人冒着被打成反革命的危险收藏墓碑的时候你们在哪里?红卫兵要砸墓碑的时候你们在哪里?你们收走我家收藏的墓碑,你们给个光荣本打个收条盖个公章也行啊,我今天就要你这个糊涂官跟我一起到县政府找县领导去,县领导总不会跟你一样也是个糊涂官吧?”
  这个区领导终于被汪大芝揪着衣领治服了,他对下属说:“算了算了,你们把张将军的墓碑还给她吧。”
  汪大芝回忆3年的讨碑经历说:“3年里我不知跑了好些路,吃了好些苦,受了好些罪,挨了好些饿,流了好些泪!”
  汪大芝要回了墓碑,文物贩子也找上门来了,张将军的墓碑从两三千元身价陡涨至10多万元,汪大芝和丈夫不为所动,他们对文物贩子说:“你们有钱,我们有良心,张将军的墓碑我们不能卖,卖给你们了,我们就卖了我们的良心,亏良心的事,给多少钱我们也不做。”
  20世纪80年代末,宜城市筹建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因为张自忠将军殉国后留下的遗物很少,纪念馆准备把张自忠将军初葬墓碑当作镇馆之宝引回宜城,汪大芝和丈夫仍然婉言拒绝。
  此后,宜城再派官员到汪大芝家,针对汪大芝家“人在碑在”的家训,提出只要汪大芝和陈广华把张将军的墓碑捐赠出来,有关方面将让汪大芝和陈广华一家随墓碑到宜城市落户,这在当时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好事,但汪大芝说:“我们开始收藏张将军墓碑的时候,是想让为抗日牺牲的张将军英灵有所安慰,我们只是想纪念张将军,从没有想到借张将军的墓碑获取钱财和利益。”

捐赠墓碑了却永世纪念张将军的心愿
  张自忠将军宜城殉难后,其女儿张廉云经常到宜城祭奠父亲及和父亲一起蒙难的将士,其间,张廉云得知在汪大芝家中收藏有一块父亲的初葬墓碑。
  2000年春,张廉云来到汪大芝家看到了父亲的初葬墓碑,张廉云轻抚墓碑,感慨万千。张廉云握别汪大芝家人,便有了把父亲初葬墓碑送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想法。
  2007年6月2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来到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峪山镇,和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动员汪大芝和陈广华把张将军初葬墓碑捐赠给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馆将以最好的展位,最好的收藏环境永久收藏张将军的墓碑,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展示张将军以身殉国的珍贵遗物,以永久纪念张将军和他在宜城长山战死疆场的数千名将士。
  汪大芝和陈广华得知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的来意以后,慎重决定把张将军的墓碑捐献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6月22日下午,简单的捐献仪式在汪大芝家门口举行,陈广华把裹着大红被单的张将军墓碑庄重地抱出,递到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手中,这一刻,前来参加捐赠仪式的各方领导和工作人员情不自禁地向汪大芝家人报以热烈的掌声,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代表国家向汪大芝和陈广华颁发了5万元奖金。汪大芝动情地说:“我家三代人为张将军供奉了55年墓碑,祭奠了55年张将军和张将军一起牺牲的烈士们,今天,我们把张将军的墓碑捐献给抗日战争纪念馆,就是想让全中国人全世界人都能看到这个珍贵的墓碑,都能永远纪念张将军和为抗日牺牲的英雄们。”
  7月7日晚,陈广华和一家人从电视上看到墓碑已安放在抗日战争纪念馆以后十分高兴。他说:“我们终于为张将军的墓碑找到了最好的安身之处,这是我去世老母亲的遗愿,也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王君 发表于: 2010-7-15 11:00:19|只看该作者
张自忠墓后来似乎是迁葬重庆市北碚梅花山?我记得80年代看见过。
4# 金佛山
 丁芝萍 发表于: 2010-7-15 12:04:51|只看该作者
张将军英灵长存,护碑人精神可敬。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4 07:14,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