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540|回复: 10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冉云飞 发表于: 2004-9-14 16:20:55|只看该作者|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中国给世界的安慰:以《茶经》为日课

 [复制链接]
中国给世界的安慰:以《茶经》为日课不出所料,我们的国度不乏干坤对举、阴阳互衬的匹配,仿佛是为了与奔放不羁、癫狂热烈的酒配对,中国拿一种弥久恒新的饮料──茶,来贡献给为尘世驱役的人们,无疑是对世界的绝大安慰,它是那样宽怀容纳、清心洗肺,仿佛是专门帮助人们对付世俗羁累而降生的。有了热烈的杜康,便来个冲和的陆羽,否则我们的生活就要乱套,真可谓“道高明而极中庸”。可爱的东西,都有不可言说的魅力,甚至是热烈的追捧,于是免不了被一些读书的好事之徒捣鼓成传说,再找个遥不可及的神话人物,作为传说的主角,便攀上了遍尝百草、不怕毒死的神农。神农固然胆大得厉害,不过也多亏茶的恩情,救了他一命。但真要倡导并奠定大多数人生活习惯的,则非得请唐代的一位高人出来,这便是早被先人们奉为茶神的陆羽。茶艺领袖“茶神”陆羽再神,也没法跟传说的神农相比,生晚了便不能开辟茶事的草莱。茶起源于中国,而中国最早源于巴蜀,至少截至为止的早期的史料,支持这种说法。且不说周武王联合巴蜀各民族伐纣后,将巴蜀所产之地的茶叶列为贡品,《神农本草》里也说:“茶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就是西汉时期四川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扬雄、王褒都分别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巴蜀产茶的事实(分别见三人所著《凡将篇》、《蜀都赋》、《僮约》)。几乎与三位文学家同时的一位雅安农民吴理真,在四川雅安蒙顶山上清峰种茶树七株,成为蜀郡及我国最早的名茶发祥地。但这一切开创之功,都不能阻挡上天降生一位陆羽来总茶事之大成。陆羽是个善于踩着前辈的脚印前行而开辟茶事大道,亦即吸纳涓滴之水而成江海的人,从此让我们知道喝水饮茶也可以上升为一种美好的享受,流传千百年而不衰。人生在世,能教人知道什么享受,平心静气地消解生活的诸般愁苦,可不是小事一桩,是绝大的功德。此等功夫热烈煽动的杜康做不到,爱玩蹴鞠的高俅自然差得离谱,养鸟斗鸡玩蟋蟀又太费神,只有陆羽教我们如何饮茶玩味,播弄于口舌之间,是普天之下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实践的雅事。不特如此,在严肃得脸都错位的儒家十三经之外,他居然敢将自己吃喝玩乐的著作命名为“茶经“,这种少有的自负和叛逆实在是可爱得很,以至于千年后的我在谈起他时,就像在说隔壁的兄弟一样,亲切好玩,仿佛此刻就要出去与他同饮一壶似的。能给人幸福的,多半是曾经很不幸的人,苦命的陆羽也脱不了这个规律。“处处路旁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唐代诗人皮日休如此形容湖北天门这个鱼米之乡的现实境况,可这么美好的地方却不能带给陆羽故乡应有的幸福。在开元盛世的年月,陆羽的父母竟悲惨或者狠心地将他抛弃,只好让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收养。也合该我们有幸,唐代名僧积公大师,作为饱学之士,深通佛理,兼及好茶,聪颖的陆羽便浸淫其间,加之与众多文人高士如孟郊、崔国辅、皇甫冉、皇甫曾、刘长卿、皎然、张志和、戴叔伦、颜真卿、李冶等唱和往还,并四处寻山访茶,夜宿野寺,日积月累,由喝水而茶艺,到发而为文,二十八岁便于湖州苕溪写就《茶经》初稿,修成正果,成为百代宗师,万世茶神。现在我们这些茶客都知道,陆羽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茶经》是指导我们喝茶的理论基础。但他修炼工夫时的苦心卓绝,与皎然论内典与茶之纠结,和李冶共修道家与茶事,与颜真卿谈儒家及茶之中庸、和谐思想,都使得茶事从普通的形而下行为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然后再从形而上的高度指导着茶客们快乐的饮茶生活,让我们得到饮茶带来的特别快感。陆羽的贡献,真如大历十才子耿湋所形容的“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可算是大众生活福音的传播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1 15:41:42编辑过]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冉云飞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冉云飞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冉云飞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冉云飞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冉云飞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冉云飞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灰姑娘胸围” [求助]现在这种短信咋个愈演愈烈
11#
 初雪 发表于: 2004-11-12 01:07:1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矛盾中郁闷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
 楼主|冉云飞 发表于: 2004-11-10 18:34:15|只看该作者
呵呵,MM贪心了点,能真得一样,已经不错了
9#
 初雪 发表于: 2004-11-10 12:52:35|只看该作者
爱情有时候像喝了酒的杜康激情热烈醉心 爱情有时候像喝了茶的陆羽悠长苦涩清心

我的爱如果都能具备 那应该有多美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楼主|冉云飞 发表于: 2004-9-19 08:25:23|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西门添乱在2004-9-14 17:44:55的发言:
先生文章,蜀中几人能敌?浚?
兄弟过奖,愧不敢当!
7#
 楼主|冉云飞 发表于: 2004-9-18 09:03:22|只看该作者
兄弟有眼光,我也喜欢这几句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彭雄 发表于: 2004-9-16 17:30:31|只看该作者
...在瓦砾石缝中,不独在心灵上有唐诗的慰藉、宋词的入心、元曲的安身,还给我们贡献出像陆羽、杜康这样的异人,来指导我们寻得生趣,真算老天有眼.

妙!
5# 华蓥山
 西门添乱 发表于: 2004-9-14 17:44:55|只看该作者
先生文章,蜀中几人能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楼主|冉云飞 发表于: 2004-9-14 16:22:39|只看该作者
全文刊于《四川画报》2004第八期
3# 峨眉山
 楼主|冉云飞 发表于: 2004-9-14 16:22:10|只看该作者
花开市井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灾多难的不幸国度,人民几千来的铁幕生活,于精神之猛锐,生活之精致,固有绝大之伤。幸好上天不弃吾土吾民,在瓦砾石缝中,不独在心灵上有唐诗的慰藉、宋词的入心、元曲的安身,还给我们贡献出像陆羽、杜康这样的异人,来指导我们寻得生趣,真算老天有眼。胃口是比脑子更不容易接受指令文件,你不可能想像再专横的皇帝,能够将一道自以为好吃的菜,用圣谕的形式颁谕天下,以便人民日食而喜之。胃口首先是民间的,胃口所能接受的味道亦复如是。百姓饮上了茶,一旦被那些权势者知晓,便会用枪口对着脑袋的方式命令你上贡茶,从最早的巴蜀之民上贡周武王开始,中国的历史有多漫长,便有多么悠久的贡茶历史。贡茶对皇室的宴饮习惯自然是有影响的,而皇室出了像宋徽宗、干隆这样的玩家皇帝后,自然会影响一干官僚士大夫及文人们的生活,而文人们的雅相倡导,对强旺的民间亦不能说没有引导,因为趋雅之心,只要有那个能力,那是人皆有之的。但百姓毕竟是吾国主体,百姓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爱好趣味包括饮茶,真有点不服从组织领导的意味,真暗哈捷克总统之“公民不服从”。巴蜀为茶的滥觞之地,据传现在盛行市井民间、风靡通衢僻野的盖碗茶,即是唐代成都的一位领导崔宁同志的千金发明的。遥想当时,侯门幽深,枯寂无聊,喝茶时不小心烫着玉手,于是奋发图强,一举而攻克盖碗茶的难关。虽然这个传说免不了我们惯常的民族心理,即百姓经过生活的淘磨,日积月累而摸索出的东西,大多喜欢将功劳集中或托名(吾国古时盛行假名人之名而使著作行世的传统,今则等而下之为窃利也)给名人,以使某项专利集中在一位领袖名下,使其遍传宇内。饮茶的茶具,由寂莫怀春的少女来改善,虽不曾有大名,仍是得体而可能的,人事之最高境界无非近情而已。正是具有茶船、茶碗、茶盖的“三才碗”( 谓茶盖为“天”,茶碗为“地”,茶船为“地”)的风靡,造就如今的市井生活的别样景观。尤其是今日的成都,饮盖碗茶的风气当是全国之最,自然这也很正常,茶之起源于巴蜀,光大于巴蜀,造就今日与众不同的茶馆文化。茶馆非独巴蜀所独有,北京虽有,然高靠之椅子不胜久坐,不得泡茶馆之悠闲,而巴蜀茶馆的竹靠椅则是据按人之身体久坐仍舒适的要求来制作的。故尔茶馆里自是一派闲适闲雅之气,才有喝茶时的许多副属性服务诞生:掏耳朵、擦皮鞋、听评书、赏音乐、轻度按摩等。喝茶者除了闲雅以外,真有一丝野草遗民的味道,巴蜀人才有用“天不管地不管茶管(馆)”,来称赏茶以及茶馆对他们生活之重要性。有了茶馆这种公共场所,巴蜀人喜欢学凑热闹的脾性自然是改不了的,无论从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还是从袍哥的起事、地下工作者的闹革命,以及情人的幽会私奔,到了两家相斗之吃讲茶,今日流行之茶馆里谈生意,都能见出茶馆不可替代的功用。如果说隐士羽客、文人雅士之改进茶文化功不可没,相当于在一座大花园里剪枝剔叶,梳理得更具人文气息的话,那么这种三教九流齐聚的茶馆,虽没有“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的雅气,却应该算尘世里开出的花朵,是老百姓的安心静气之所在。文人饮茶倘是清人郑清所说“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那么老百姓无非切合一路边茶亭联:“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正是牛饮得牛饮之大实用,啜茗亦有啜茗之不可废。但两相比较,倒是老百姓的大洒脱,使得这些尘世中的花朵开得更加蓬勃生郁。茶作为一种饮料,它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就像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离开。正如我在此时,晴窗之下,读碑摹帖,把玩旧籍,轻啜细品,内心的感念,委实难忘。而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得到茶的恩惠,而这正是福音传播者一样的陆羽孜孜以求的。当世界接受这个来自中国的安慰时,让我们一起来焚一炷东方之香,泡上一壶上好绿茶,拜祷陆羽在冥冥之中不断给我们以素朴的教益。2004年6月1至7日于成都反动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02:47,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