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远方的雁|查看: 15687|回复: 47
[科学家

探访屠呦呦工作室:青蒿素问世50周年,为何她仍牵挂?

 [复制链接]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科学家探访屠呦呦工作室:青蒿素问世50周年,为何她仍牵挂?

 [复制链接]
  屠呦呦(1930.12.30~),女,药学家。生于浙江宁波,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7年1月9日获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2020年3月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
  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开设九年制本博连读中医学“屠呦呦班”。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远方的雁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远方的雁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远方的雁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远方的雁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远方的雁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远方的雁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媒体:释永信“私生女”系弃婴 办出生证为落户 中国赴日游客今年将突破400万 人均消费1.5万元
#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7-1-9 10:56:0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屠呦呦人生传奇:86岁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源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麻辣财经:屠呦呦人生传奇86岁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潜心研究淡泊名利,却成“获奖专业户”


  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刚刚过完86岁生日的屠奶奶──屠呦呦,实至名归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这是继她2011年荣获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之后,获得的又一项“重量级”大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是我国级别最高的科技奖项。该奖须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2名,自2000年至今,共有27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
  屠呦呦,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其名“呦呦”源自《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后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

1949年,高中时代的屠呦呦

1952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期

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国中医研究院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被国际同行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斯坦福大学教授露西·夏皮罗这样评价屠呦呦: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

“不习惯这些场面上的事”
  虽然屠奶奶蜚声中外,但由于这些年她深居简出、“神龙见首不见尾”,对绝大多数国人而言,屠呦呦还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每年的国家科技奖正式颁奖之前,负责国家科技奖评审具体事宜的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都会提前组织记者,对最高科技奖得主进行集体采访。1月4日上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议室,记者们携带“长 枪短炮”、录音笔、笔记本,准备采访屠呦呦。结果,又被“放鸽子”了──老人家没有到场,接受采访的是她的几位同事。
  “婉拒”媒体采访,屠奶奶已经有过N多次了。
  2011年她荣获美国拉斯克奖。这是该奖设立65年来,首次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奶奶没有接受采访;2015年屠奶奶获诺奖后,各路记者蜂拥而至,有的还是从外地“打飞的”赶到北京的,在她家门口苦苦守候了一个晚上,结果老太太硬是一个没见。
  “诺奖以来和屠老师接触一年多,感觉她比较低调。”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告诉记者:“她多次跟我讲:就到这儿吧,我不习惯这些场面上的事,咱们加紧青蒿素的研究工作吧。”

“整天想的就是青蒿素”
  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不是都已经推广应用了吗?还研究什么呢?
  屠呦呦的老同事、曾任中医研究院中药所所长的姜廷良研究员解释说:当初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其实并不知道其中的治病机理──到现在也没搞清楚。而青蒿素作为结构非常特殊的一个化合物,毒副作用很小,很可能可以治疗其它疾病──用术语说就是“老药新用”。
  据介绍,近些年屠呦呦一直在关注青蒿素“老药新用”的问题,研发可能的适应症治疗药物。令人欣喜的是,青蒿素治疗红斑性狼疮药物的动物试验疗效不错,目前已经获得临床批件,下一步将开展临床试验──如能获得成功,也是可喜可贺的重大成果。
  杨岚研究员是1995年加入屠呦呦团队的,也是她的助手。她告诉记者:屠老师整天想的就是青蒿素,怎么把它继续做下去、让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除了工作,难道屠奶奶就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吗?杨岚说,工作就是她的爱好,或者说她的工作跟生活是一体的。至于她有什么业余爱好,我还真不知道。“屠老师是个特别没有故事的人。”

发现青蒿素的三件小事
  从1969年1月被任命为抗疟中草药研究小组组长,到1992年青蒿素类新药──双氢青蒿素片获得《新药证书》并转让投产,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以及相关合作机构,前后摸索了20多年,期间发生的事情很多很多。她的同事讲的三件小事,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安置两个女儿。
  廖福龙研究员介绍说,屠呦呦接受任务时,她的丈夫李廷钊被下放到“五七干校”,两个孩子无人照看。她就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托儿所全托班,小女儿则一直在宁波老家由老人照顾,她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工作。
  “因为见面的机会很少,当年女儿都跟她生疏了。”廖福龙说,屠呦呦的责任感很强,她认为既然国家把任务交给她,就要努力工作,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一定是个人利益让步。
  第二件事,“土法上马”。
  1971年10月屠呦呦课题组获得了高效的青蒿素乙醚提取物,后面就要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要用大量的青蒿乙醚提取物。”屠呦呦的老同事姜廷良研究员回忆说,当时找不到能配合的药厂,课题组只好“土法上马”:用7口大水缸作为提取容器,里面装满乙醚,把青蒿浸泡在里面提取试验样品。
  “乙醚是有害的化学品,当时实验室和走道里都弥漫着刺鼻的乙醚味道。”姜廷良说,那个年代设备设施简陋,又没有排风系统,更没有防护用品,大家顶多带个纱布口罩。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科研人员除了头晕眼胀,还出现鼻子流血、皮肤过敏等症状。“如今回想起来,感觉对不住这些科研人员──搞科研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确保科研人员的安全。”张伯礼院士表示。
  第三件事:以身试药
  疟疾发作是有季节性的,一般在蚊虫肆虐的夏秋。为不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季节,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并郑重表态:“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一起住进北京东直门医院,成为首批人体试验的“小白鼠”。经过一周的试药观察,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
  之后,屠呦呦带上样品赶赴海南昌江疟疾高发区,顶着烈日跋山涉水,在病人身上试验,完成了21例临床抗疟疗效观察,效果令人满意,为后续的研究开展创造了条件。

1985年,在实验室做研究

国际大奖都是找上门来的
  许多人不知道,屠呦呦在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之前,就得过一个在中医药界颇有影响的奖项──第三届唐氏中医药发展奖。该奖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与美国唐仲英基金会合作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
  “200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推荐屠呦呦参评第三届唐氏中医药发展奖,她听说后直接打电话给我:我这么大岁数了推荐给我干嘛?把机会给年轻人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介绍说。
  “拉斯克奖和诺奖都是人家主动找上门来的。”廖福龙说,“对于名利屠老师真的是非常淡泊,只要自己的研究得到认可,她就很满足。对于国际奖项,她更看重的是‘为国争光’。”
  关于拉斯克奖,屠呦呦在致辞中说: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屠呦呦领取拉斯克奖

  对于诺奖,她在颁奖典礼上说: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当我在台下听到这句话时,特别感动!”陪同屠呦呦到斯德哥尔摩领奖的张伯礼回忆说,“虽然青蒿素是特殊时期团队协作的结果,但屠呦呦的贡献是非常关键的发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强调集体,忽视了对科学家首创贡献的认可。”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屠呦呦得到的诺奖奖金为46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是300多万元。这笔奖金,屠奶奶是怎么使用的?
  “其中200万元分别捐给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医科学院,成立了屠呦呦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年轻科研人员。”张伯礼回答说,其余的钱,主要支付她和家人到瑞典领奖的相关费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出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16:54,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