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491|回复: 8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丁芝萍 发表于: 2009-4-1 16:15:1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汉赋对魏明伦《宜宾赋》的思考和商榷

 [复制链接]
──定读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引起4 p" j; e$ y" {# V" D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7 z; Z" |& I1 e* `" S9 _8 f2 f/ S⊙ 丁天锡/文
http://www.phoer.net 7 {$ q% B7 z' H0 p3 X! N' B
  提示: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颂扬韩愈反对骈文提倡散文的成就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魏明伦《宜宾赋》恰是骈文体的赋。因此,这《宜宾赋》是骈文中出类拔萃的奇花,还是堕入了衰弊的骈偶文风?值得思考、商榷。
  由魏明伦先生撰文、镌刻在宜宾合江门广场的《宜宾赋》,旨在宣传宜宾,扬宜宾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既然公诸于众,关心、热爱宜宾者,无不议论纷纷,“大路边上打草鞋,有的说长,有的说短”。笔者拜读后,深感辞意炫华,音调惋恻,全篇对偶,真的是篇“骈赋”而不是“辞赋”,更不是“散赋”,说是“碑体”,“碑体”之名,未见经传。% Z6 y2 G" a  d2 ^5 Q% G& a http://www.phoer.net
+ ~) A: E% @5 J: Y http://www.phoer.net
一、引起思考
http://www.phoer.net 1 I6 |* V9 h7 O+ i5 A& I  b# N  笔者对赋没有研究,只知有三种体制:一是形成于西汉的一种特定文体,称“辞赋”,亦称“古赋”,讲究文彩、韵节,兼具诗歌与散文性质,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甘泉赋》、《羽猎赋》即是;二是东汉、魏、晋时向骈偶发展,至南北朝而风行以至于隋,全篇以双句(即偶句、俪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称“骈赋”;三是到了唐代,文学大家韩愈,力反骈偶文风,提倡散文体,与柳宗元同为复古运动的倡导者,散文又风行天下,也带动了赋向散文体发展,其中的名篇,如唐代杨敬之的《华山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等,这一类赋称“散赋”。此后,以诗、词、歌、曲咏事感怀的传世名篇颇多,而骈赋几成“绝唱”,当然,也偶有少数茶余酒后自我消遣之作。骈体《宜宾赋》似乎“物稀为贵”了。8 S' U5 `! A, r/ o. D. i! j http://www.phoer.net
  韩愈的反骈倡散,查阅中国文学史及《辞海》等工具书可知。宋代文学家苏轼撰写的《潮州韩文公庙碑》(《古文观止》有载)记述颇详,其称颂韩文公(对韩愈的尊称)云:“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八代”即东汉 、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个朝代)。用“文起八代之衰”总结赞扬韩愈力反八个朝代以来衰弊的骈偶文风,提倡散文复古运动的成就。
http://www.phoer.net ; y1 M  y( r- T! C, P1 g  韩愈之所以反骈倡散,从他写的《送孟东野序》(亦载《古文观止》)中,可知他是如何非议骈文文体的。《序》列举自唐虞以降列代有代表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或以诗歌、或以文章、或以言论“鸣”于当时起到一定影响的情况。他说:“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不及于古,然亦未常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速)以急,其辞滛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天将丑其德莫之顾耶?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韩愈慨叹魏晋以后,未能用古代的散文体鸣于世,而是骈文体风行,这骈文体,读之,其声清玄而飘浮,其节奏快速而急促,其辞藻夸大失实、堆砌炫耀而有哀泣之音,其主题思想松弛任意而放肆不羁,其表达则杂乱而无章。这是上天让他们丑化自己的德行而不照管吗?为啥不用好的文体以鸣呢?早在韩愈之前,一些有识之士也反对华而不实的骈文。隋朝李谔上书隋文帝建议发布政令革除华艳文风,他批评齐、梁骈偶文风之弊:“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行;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构无用以为用”, “损本逐末”。李谔的批评切中流弊,得到隋文帝的采纳,“雕虫小艺(技)”、“竞(争)奇争(斗)巧”、“连篇累牍”、“积案盈箱(筐)”、“构无用以为用”、“损(舎)本逐末”等语也成了流传千百年的经典成语。本来,“文以载道,非以饰己”,而有的骈赋作者,藉辞藻、对偶以炫耀自己才华,捨主题思想而不顾,骄狂之态令人侧目!故堆砌辞藻、华而不实为骈赋的通病。果然,一自唐宋文学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反骈倡散后,接着的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亦然,“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欧阳修的《秋声赋》都是散文体了。苏轼赞扬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http://www.phoer.net : U  h- i; T  t( n  骈赋通病,如以上所述。那末,魏先生的骈体《宜宾赋》,究竟是骈赋中出类拔萃的奇花,还是堕入“八代”的衰弊文风,值得思考。对这一问题,因篇幅有限难以详细道出,只略举几点商榷意见,就正识者。
http://www.phoer.net % n' y2 U% }* C& Q' c
http://www.phoer.net % J" y- F  F3 Y& B8 ]' |二、商榷意见$ M3 I6 q6 k0 N/ g) R$ S http://www.phoer.net
  《宜宾赋》(以下简称《赋》)第二段开头用“鼎鼎西南半壁,巍巍水陸码头,纵横三省,吞吐两江”四句,记述宜宾城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形胜,使人们知道宜宾位于何处,凭据什么地理优势。辞意倒也豪放,但仅是表面上的赞美,并未涉及实质。如果能将所据地理优势把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商贸经济繁荣,以及扼据军事战略要隘等内容充实一下,有花有实,读者才不会有“隔靴搔痒”之感。可是大量的笔墨用来炫耀才华,述与实际关系不大的金岷两江之美,什么“用武之地”、“比美之场”去了。“万里长江从此伊始,千年古邑因此扬名”的理由何在?是否不合科学依据?所谓“难在起步,贵在开头”,不知“长江从此伊始”,有什么“难”?“贵”又在何处?是否系信手拈来的浮华之笔,蹈入了骈赋通病?到头来竟把宜宾人引为自豪的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丢掉不写,令人不解。是否囿于骈赋造对偶句的困难,就“削足适履”?; J/ f  G4 U; j1 J& |" V http://www.phoer.net
  《赋》的第三段“怀古”、“抒情”,看来是写宜宾古往今来的大事,写好了,足以激励人心的。千头万绪,当然应以宜宾的建置沿革为纲,择其要者来写。宜宾城基本上是历代县以上一级政权机构驻地,是今宜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开宗明义第一应当把宜宾的开发历史写清楚,即封建王朝在今宜宾市境内设置第一个县级政权机构僰道,进行直接辖理的时间。这才真正是“难在起步,贵在开头”,“难”是难在于茫茫四川大地,刚脱离蜀王奴隶制的统治,而新的封建王朝中央偏偏选中在“马湖江(今金沙江)会”置僰道(县);“贵”是贵在于这一措施涉及到宜宾的文明何时开始有组织领导的发展。否则,用什么时限说明宜宾历史悠久?凭什么时限划清史前文明?对此,魏先生是注意了的,但写时却虚恍一枪,写出:“听铜鼓雷鸣,来自秦汉,梦马帮踏雾,超越时空”。查,铜鼓本少数民族重器,不能代表中央辖理,且找遍宜宾文物档案,未见有秦或汉的铜鼓实物或公认的资料。更令人不解者,又把宜宾的人类活动推到“超越时空”的上古之上,创作思想倒也浪漫,但出于笔下则玄之又玄,说到尽头,历史文化名城宜宾的开发历史始于何时?竟始于烟云飘渺之中,这是否受了骈赋体裁华而不实影响所致?如此昭之于广场,垂之于后世,不遭责怪才怪。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丁芝萍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丁芝萍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丁芝萍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丁芝萍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丁芝萍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丁芝萍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红太阳颂 映秀、漩口、汶川、茂县萝卜寨二日自驾之旅
2# 四姑娘山
 楼主|丁芝萍 发表于: 2009-4-1 16:17:1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宜宾的开发历史,有史可查,溯及秦汉。权威史志《华阳国志·蜀志》记:“高后六年城僰道”。又说:“僰道县……高后六年城之”。其意即西汉高后(即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筑僰道(县)之城,是则高后六年之前已置有僰道(县)了,因此僰道(县)的设置时间只能在高后六年以前求之。从高后六年上溯25年就是秦代,的确,宋代学者欧阳忞著的《舆地广记》记宜宾县的建置沿革为“秦曰僰道”。说明宜宾县的前身秦时名曰僰道,即僰道(县)设置于秦时。由此可知宜宾为四川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历久悠久,不辱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赋》怎可捨去而以玄想代之,留下遗憾!四川大学历史系刘琳教授在其《华阳国志校注》中,对“僰道县”注云,“高后六年城僰道,故‘秦曰僰道’可信”,说明了“秦曰僰道”不是孤著。与省里学者们论证一致。如果魏先生不清楚,为了对宜宾负责,近在咫尺,为何不向省里查询。
http://www.phoer.net 7 H6 i6 E( G8 u. ?$ d9 ?2 ?, ]  就在这第三段,又写“刮目相看,重评夜郎国;沿阶直上,浏览大观楼”。不禁令人想到,这夜郎国(部落)是西汉置犍为郡时由贵州地入犍为郡的,与宜宾没啥重要关系,为啥搬来“重评”?有什么需要“重评”?而且还要把它与创自明代嘉靖中的大观楼加上“浏览”造成对偶句,似不伦类。还有,“神话传奇,闹海哪吒之桑梓;馆藏纪实,抗日女杰(赵一曼──笔者注)之故园”,这两句文词倒是对仗了,但为了对仗竟把无稽的哪吒桑梓与烈士赵一曼的故园对偶骈比起来,很不严肃,这是否陷入骈赋为对仗而对仗的衰弊之风?总之,《赋》整段叙述,时间次序混乱,古民族、古墓葬、古建筑纷陈,是追求面面俱到,还是骈赋的通病“杂乱而无章”?
http://www.phoer.net & n2 l6 y+ o0 ?$ f  紧接着,《赋》第四段是描绘“竹海”和“石海”。这“绿涛万顷,峨嵋姐妹”,气势倒也浩瀚磅礴,但凭这两句就能状出“国家旅游胜地40佳”荣誉称号的来由吗?这“天盆装日月,石海湧汪洋”,倒也炫耀了作者浪漫构思的才华,但凭这两句就能得出联合国之所以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答案吗?那末,《赋》都写什么去了?写对户外种竹常千竿的雅士们“与竹交友”,“以竹为师”赞美之辞去了,写那江干寻石日当头的石痴们对奇石的“栩栩如生”、“脉脉含情”的陶醉心情去了。本来,文艺创作,各有各的创作构思和爱好取捨,他人不应强求,而魏先生也许慧心独具,为了小中见大,别开生面才这样着笔的,但总不能忘掉宣传宜宾,弘扬宜宾历史文化这一主题,不应为了炫示才华,自我欣赏,捨去地方特色写成“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是否陷入了骈赋中任意性的通病?还有,长宁县有位李老师(?)的描绘“竹海”文章中,曾有“竹波万顷,峨嵋姐妹耳”之句,后来,宜宾也有人用这两句撰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孰料被那位李老师发觉,大为不满地说:“要拿去出名,也该打声招呼”!此事长宁县许多人都知道。魏先生的“绿涛万顷,峨嵋姐妹”,仅“绿涛”与“竹波”义同辞不同的两字之差,不知是巧合还是修改?可曾当心闲话?
http://www.phoer.net ) A! t: j2 W7 v* h  O  《赋》末段开头的“昔年《栗峰碑》,今日《宜宾赋》”,意向闳狂而不羁,言辞豪夸而骄纵,有“自比管乐”之态。查,《栗峰碑》是抗战胜利后,原迁来宜宾李庄镇暂住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50多位教授、专家们,在迁返京都的临行前,于栗峰山庄大门前树立的。碑上刻《留别李庄栗峰碑铭》,碑铭4言体,感情真挚谦和,字字铿锵朴实,前段感谢李庄人众在国难期间对他们深切关怀,得以完成各项学术研究,后段表达依依惜别情怀,他们虽然对宜宾文化乃至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很多贡献,但毫无骄狂之态。署名的50多位树碑人,都是学有专长,著作等身,名扬海内外的学者。如北京大学毕业的所长、后任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从事考古研究的博士李济,从事甲骨文研究的董作宾,从事古建筑研究的梁思成,从事殷商文化、殷墟发掘的梁思永,从事文物考古研究的夏鼐,还有诗人陈盘等等。《栗峰碑铭》无论内容和文笔都是上乘之作,在宜宾历史和抗战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魏先生将今日自己所撰的《宜宾赋》与昔年那50多位学者树立的《栗峰碑》相比对论,不知是魏先生与那些学者们比学识功底、比对国家贡献、比社会名气、还是比《栗峰碑》与《宜宾赋》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影响?愚意认为,功、过、好、坏,自有历史淘沙和社会公论,即使“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不要自我吹夸,有失“如坐春风”的风度。本来,宜宾乃藏龙卧虎之地,长于诗、词、歌、赋者多多其多,只是未写那骈赋面世,“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如宜宾诗人芦管写的《名城宜宾颂》赋,到逝世时还蕴藏椟中。“一石激起千重浪”,大家见魏先生敢将他的《宜宾赋》与《栗峰碑》媲美,自以为他的骈赋了不起,如此目空一切,傲视宜宾,便只好“冯妇下车”,一下就有四、五十位作者写出歌颂宜宾各地的赋付梓。其中一篇有“寒士挥毫,不事浮华之作;凭史命笔,信是秋水文章”之句,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否还对《宜宾赋》寄予希望和忠告?8 W) Q$ @3 F2 r http://www.phoer.net
  以上略举几点,未能一一详及。不当之处,请识者指正。5 H1 I6 g( p' X0 T- v+ \/ A" k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8 ]& G3 p, T( u" X, e三、题外话! a. `! C' K( b$ G; R- ? http://www.phoer.net
  最后说两点题外话:一是关于辞赋,也非白壁无瑕。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虽为汉武帝赏识,且早已传世,然而后人评其虽富于文彩,但有堆砌辞藻之病。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虽博得美名,然而后来扬雄自认为“辞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遂鄙薄辞藻,认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于是缀笔辞赋(这些评语出处颇多,《辞海》中二人条目有载)。又骈赋王勃《滕王阁序》早已脍炙人口,但也有微词,谓其既然主题是饯别,为何又联珠缀玉的堆砌形容滕王阁辞藻?既然写滕王阁,又何必塞一点饯别情事?当然,“文章千古事”,各有各的见解和好恶,如能杜绝炫耀才华,堆砌辞藻,华而不实,声调悲惋等等通病,也不失是一篇好赋,但不容易;其次,魏先生在其《会堂赋》中说:“惜各地堂多赋少……安得椽笔作赋……”这宛似“忧国忧民”、“愤击时弊”的慨叹。如果当事者不察,担心受到“堂多赋少”的指责,误认赋是“奇货”,敦请“椽笔”到处开花作赋,一旦掀起骈偶文衰弊之风的“文艺复兴”(也许没有这样大的能量),虽润笔之资可观,又可成为睥睨一切的风云人物,然而究竟是中国文坛上的幸事还是不幸,请三思。
http://www.phoer.net 6 ?9 \5 Y( R" v( h! r4 h- |6 R6 ? http://www.phoer.net
丁天锡简介* @( m3 V# G- K( \! a http://www.phoer.net
  四川宜宾人,1921年生,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副编审(副教授)、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科学会会员;曾任过中学校长、《宜宾史志》副主编等职。出版专著《宜宾地区文物古迹简志》并发表历史、文物、民族考述及戏剧评论、游记、诗词多篇。其文《川南悬棺考述》被国内外三、四百家报刊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丁芝萍 发表于: 2009-4-1 17:55:07|只看该作者
  88岁的丁天锡老先生是宜宾资深文化人,还能有这般敏锐条理的思辩真是文坛之幸。自魏明伦的《宜宾赋》在宜宾面世后,引起哗然,褒贬不一,也激活了宜宾文人的自尊和沉睡已久的文思,接着,一篇又一篇的《宜宾赋》如天女散花般纷纷飘来,一时间,衰弃千百年的骈文又奇特般地火起来。这个现象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来评定。我以为,一这是难得一次百家争鸣的践实,过去,一旦被上头钦定了的亊,谁还敢说“不”?二,给当权者一击警钟:应尊重当地人民的感情和愿望,应发掘和利用我们夲地文化资源。比如,可先来一个海选,搜集起来,筛选三两篇有代表性且高水准的,再邀几个资深专家修改\磨合而定,使之成为有着浓郁草根气息的我们宜宾人自己的东西,宜宾资深文人不少,连那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搬运工人李明成撰写的《宜宾赋》也不错。宜宾的当权者不乏浮躁之弊: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圓,名人效应。名人也是被塑起来的,不提供机会怎么塑?希望今后的当权者应调整思路提升素质,与人民和谐共亊。我与魏明伦素眛平生,也旡暇关心这些闹亊,昨天陪外地朋友游合江门地标广场,才第一次看完了魏的《宜宾赋》,夲人对骈文一知半觧,只能是大摡地感受。似觉该赋表迏欠贴切,赋中缺少一种我们夲土特有的气息,毕竟是浮光掠影之思,大有“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戏曲辞文之堆砌。当然,作为一个沒渎多少书,自学成才,且敢思敢为的川剧艺人,夲人还是表示些许敬佩。
4# 金佛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9-4-2 10:13:43|只看该作者
“自魏明伦的<宜宾赋>在宜宾面世后,引起哗然,褒贬不一,也激活了宜宾文人的自尊和沉睡已久的文思,接着,一篇又一篇的<宜宾赋>如天女散花般纷纷飘来”,这现象真电可喜或贺了,我们的文化已经沉寂太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罗达志 发表于: 2009-4-2 13:31:03|只看该作者
骈赋这种文体,素有堆砌辞藻,连篇累牍,炫耀才华,华而不实的通病,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许多地方,"赋"已成为某些官员炫耀政绩的形象工程的组成部分了
http://www.phoer.net ! z3 b# b3 A. f% ^
http://www.phoer.net 2 u& U. B0 K7 g/ B  W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0收起理由
leikang + 30谢谢点评

查看全部评分

6# 青城山
 韦建生 发表于: 2009-4-2 15:20:50|只看该作者
关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9-4-18 08:35:50|只看该作者
骈赋这种文体,素有堆砌辞藻,连篇累牍,炫耀才华,华而不实的通病,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许多地方,"赋"已成为某些官员炫耀政绩的形象工程的组成部分了。2 Y1 x- W# Z4 g http://www.phoer.net
: g& w* t% ]6 Z% B http://www.phoer.net
罗达志 发表于 2009-4-2 13:31
骈赋这种文体用典遣词均讲究,不易掌握,给人美的享受,应该有一席之地。至于某些官员炫耀政绩的赋才是堆砌辞藻,虚浮,用典不切,那才是将赋之美丢失了。
8#
 孟良 发表于: 2009-5-16 03:15:30|只看该作者
关注一下,说得有道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黑水滩河 发表于: 2009-6-11 14:59:35|只看该作者
一篇魏氏赋,惹怒宜宾人。提醒决策者,大事莫糊涂。一赋固然轻,民意不可侮。民众既已起,更应善导疏。激起文化热,尚可构宏图。切莫泼冷水,再把好事误。长江第一城,望有奇迹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8 09:28, Processed in 0.327601 second(s), 15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