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441|回复: 28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中国问题专家境外媒体追忆傅高义:谦虚好学的“知华派”

 [复制链接]
  傅高义(1930.7~2020.12.20),男,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汉学研究学者,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
  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重建美国实例分析》《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等著作。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傅高义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据环球网援引朝日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0日,傅高义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0岁。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独一无二哦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独一无二哦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杨亚林任云南省委政法委书记,前任刘洪建已任昆明市委书记 Surprising Creatures Found Deep off Australia
28#
 点点小女子 发表于: 2020-12-23 10:2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境外媒体追忆傅高义:谦虚好学的“知华派”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境外媒体追忆傅高义:谦虚好学的“知华派”

  参考消息网12月23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21日报道,哈佛大学宣布,该校的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逝世。他享年90岁。
  报道称,傅高义是美国最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他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角色。
  过去4年里,傅高义是最明确反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政策的人士之一。傅高义7月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评论文章说,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正把美国在中国的朋友推向反美民族主义。
  报道注意到,傅高义出席了在中国举办的重要研讨会,甚至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仍设法现身──尽管是以在线的方式。
  另据香港《星岛日报》12月22日报道,上世纪60年代起,傅高义开始了长达60年的中国研究之路,并见证了中美关系的起伏跌宕。近年中美关系急剧恶化,这位“知华派”认为中美不可能“脱钩”,并相信民主党拜登上台后,会为中美关系带来一个机会。
  报道指出,傅高义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利于美国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他认为美国政府中断与中国的经济、文化等各种交往是短视之举,所以,他敦促美国政府恢复和中国的往来。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的右翼人士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在这个关键时刻,傅高义主编了《与中国共存:21世纪的中美关系》一书,主张中美应在各领域保持合作,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报道还指出,特朗普政府2017年上台后,中美关系“开倒车”,华盛顿对华发起贸易战,还试图推高两国意识形态冲突,扬言要“脱钩”。但傅高义认为,世界太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另一个国家完全切割,中美均是全球化的一部分,要同舟共济。
  去年7月,傅高义等人共同在《华盛顿邮报》网站发表题为《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今年4月,傅高义与近百位美国前高官、学者一同呼吁中美共同抗击疫情。本月1日,傅高义在北京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上表示,相信拜登会为中美关系带来一个机会。
  此外,日本《朝日新闻》12月22日发表该报编辑委员三浦俊章的文章称,傅高义教授是一位行动力超强的学者,他的一生远非“日本问题专家”所能概括。
  文章称,最近10年时间里,不时有机会听到傅高义的高论。
  文章指出,傅高义的研究领域也涉及当代中国。正是因为熟悉中日双方的立场,他才会对近年来两国关系深感忧虑。在其生前最后一部著作《中国与日本──傅高义的历史思考》中,他极力主张:“中日要构建合作关系,超越历史问题是绕不开的课题。”
  文章还指出,傅高义60余年学术生涯的成功,得益于独特人格魅力为他带来的广泛人脉。终其一生,傅高义都保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即便已是学术大家,他在后辈发言时仍会比任何人都认真地做笔记。
  文章表示,他总是善于照顾别人的感受。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后与傅高义成为同事的历史学家入江昭回忆说,在他初为讲师之时,傅高义每周都会抽出两个小时教他如何用英语授课。入江昭说:“在欧美学者中,学术水平如此之高,又能够流利地和日本人讲日语、和中国人讲汉语的人屈指可数。作为研究领域的先驱,傅高义先生的成就将会永载史册。”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龙泉山 发表于: 2020-12-23 06:14:09|只看该作者

“要非常小心!”对这件事关台湾前途大事,傅高义为何如此提醒蔡英文

源自:上观
原文标题:“要非常小心!”对这件事关台湾前途大事,傅高义为何如此提醒蔡英文

  当地时间20日,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逝世。傅高义生前多次对两岸关系、台湾局势发表观点。他提出,2021年无论谁当美国总统,都会以美国的利益为前提,重新调整所谓的美台关系。


“中国不是敌人”
  在今年10月接受台湾《远见》杂志视频采访时,傅高义提醒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两岸问题不会留到下一代解决!”“要非常小心!”
  傅高义告诫蔡英文当局,不要只听信美国的单方面声音,应该要同时聆听大陆释放的所有讯息,仔细解读其中意涵,带领台湾走往正确的方向。
  傅高义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之前的记录太差,一旦落选,不知道他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在他看来,要提防11月3日到明年1月20日这段总统交接权力空窗期,“这会是一段非常危险的时间”。
  对于美台关系的未来,傅高义认为,虽然现任特朗普政府频频对台当局释出所谓“善意”,但选后无论谁当美国总统,都会以美国的利益为前提,重新调整所谓的美台关系。
  傅高义今年7月接受大陆媒体专访时表示,台湾问题引发的冲突更有可能升级为“一场对全人类造成灾难性打击的大战”,为避免这样的重大危险,必须加强美中领导人间的理解。
  两岸关系的关键在于中美关系。7月3日,美国百名专家学者及政商界人士在《华盛顿邮报》网站上刊登了一封致特朗普及美国会议员的联名公开信,题为“中国不是敌人”。傅高义就是这封信的执笔人之一。信中表示敌视中国对美国无益,这种做法或将孤立美国。
  在12月1日以视频方式出席北京“香山论坛”时,傅高义形容中美关系正处于历史的低谷,应想办法推动中美高层、专业人士和工作层3个层级的沟通。他呼吁美国彻底改变看待中国的眼光,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努力给予更多认可。


难以复制的东方之友
  对于傅高义逝世,台湾知名出版人“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高希均回忆了与其交往经历,并表示,傅高义能深入东方文化,了解影响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这位西方大学者是一位难以复制的东方之友。
  “我和傅高义在1990年代逐渐熟识起来。在1992年,他由日本返美的途中,我邀请他至我任教的威斯康辛大学演讲。去机场接他时,傅高义带着两个超大皮箱,全是书。”高希均回忆,面对300位学生演讲时,傅高义打趣地问是要用日文演讲或是中文,学生都睁大了眼睛。“他之所以如此问学生,是鼓励他们学语文要趁早,他自己是在大学时就学会中文。”
  傅高义是知名中国与日本问题专家。在高希均看来,他对待事情看大局,没有偏执立场。“他先是研究日本,从日本文化里看到根源其实来自中国,于是两个国家一起研究。”傅高义终生认为,良性的中日关系不仅有益于维护地区稳定,也对全球的发展有益。
  知名学者金耀基教授曾对傅高义有深刻且全面性的评价:“《中国和日本》是傅高义第一次把中日作为合一研究对象的著作。他以中日朋友的身分,以抱着同情态度的旁观者角度,期待两国以同理心寻求互解互谅,开启和平、发展的历史交流新起点。”
  高希均认为,傅高义以中日两国友人的情谊,胸怀千年历史的专业知识,为大家破解中日关系之“谜”与“结”。他被称为“既可与中日两国领导人,又能与街头老百姓平等交流的思想家”。
  “傅高义不是以西方优越感的心态来分析东方世界,也不以冰冷的架构作量性分析。”高希均说,他能深入东方文化,了解影响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这位西方大学者是一位难以复制的东方之友。
  栏目主编:洪俊杰
  文字编辑:洪俊杰
26#
 傅芬芳 发表于: 2020-12-22 18:06:00|只看该作者

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撰文追忆傅高义:去世前心系中美关系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撰文追忆傅高义:去世前心系中美关系

  哈佛大学荣休教授、美国知名中国研究学者傅高义(Ezra F。Vogel)于美国当地时间12月20日去世,享年90岁。哈佛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随后发布消息,“我们非常悲伤地宣布我们的前主任傅高义教授(1930-2020)去世。傅高义教授曾在1973-75年和1995-99年担任中心主任。他是我们中心真正的守护者,一位博学的学者,一个很好的朋友。我们会非常想念他。”
  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应澎湃新闻之邀撰文回忆了他与傅高义教授的交往。宋怡明与傅高义相识二十年,是同事,也是挚友,尤其是在2015年宋怡明当选新一任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之后在工作上多有往来。
  宋怡明提到,傅高义教授去世前正在为拜登政府准备一份关于如何推进中美双边关系的材料,并答应为宋怡明主编的新书撰写“我们如何在两个国家之间建立更多信任”一章。他期待用有益于两国人民的方式来推进美国和中国的关系。

从左至右:宋怡明、傅高义、马若德  c150-kftfpiv2578614.jpg  保存到相册

  以下是宋怡明教授的文章。

追忆傅高义
  昨天傅高义去世的消息震惊了中国研究学界。我失去了一位同事,同时也失去了一位老师、一位挚友。
  我在二十年前作为客座教授来到哈佛时第一次见到了Ezra(傅高义)。那时他已经享有巨大的声誉,我不太敢主动接近他。令人惊讶的是,他其实是个友善、幽默又绅士的人。后来我成为哈佛的全职教授,尤其是成为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以后,常常向他寻求建议。
  他和他的太太艾秀慈(Charlotte Ikels)就住在离费正清研究中心一街之隔的地方,他们的家简直就是第二个费正清研究中心。每个月,他们都要在家里举办好几次晚宴,欢迎来到哈佛的访客。他们会点中餐的外卖,然后我们自助用餐。你永远不知道谁会出现在这些活动上──来自亚洲各地的资深学者,高层政要,抑或是Ezra在他过去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所结识的某个人。晚宴上进行的对话总是非常有趣、引人入胜。我觉得这样频繁地招待客人对于Ezra夫妇来说是个很重的负担,但我很快发现他还在为其他的组织张罗晚宴:美日关系论坛(the US-Japan Relations Forum)和中国社会学学者学习小组(the China Sociologists study group)。我曾以为这样的生活过得太累,但他显然从中获取并生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每当Ezra向别人介绍我时,他都会说:“宋怡明是主攻明代历史的年轻学者,但他也研究二十世纪并且对当代中国充满兴趣。”我非常感动,他记得关于我研究兴趣的诸多细节。事实上,Ezra是一个非常宽厚、对他人充满关怀的人,他记得几乎每一个他所认识学者的类似细节。有几年他组织了一个“当代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Critical Issues Confronting Contemporary China”)系列研讨,每周一次,每次我们会在报告开始前在餐厅一起吃午饭,学校里的同仁有空都可以加入。每当有人加入,不管是资深学者还是研究生,Ezra都会打断对话──即使正在发言的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或者官员──并把新人介绍给大家,说:“这是谁谁谁,他/她们的研究领域是哪些哪些。”每一个人在Ezra的心目中都是平等的。最近这些年他最热衷的活动之一是为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的公共知识分子项目(Public Intellectuals Program)担任高级顾问。这个项目目前有超过一百名参与者,而他似乎认识项目里的所有人。在会议碰头的时候,他会询问每一个人的研究进展。他对他见到的每一个人的研究工作和想法都有极大的兴趣。
  过去的几年对美中关系来说非常艰辛。当我感到沮丧的时候,Ezra会提醒我,历史上有过许多比现在更加艰难的时刻。许多美国的中国研究者,尤其是年轻学者,对他们目前无法前往中国而感到失望。Ezra提醒他们,在他那一代学人中,有的人几十年都去不了中国一次。他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要看到建立彼此的理解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不要去考虑眼前的政治风向,而要专注在我们的学术上。Ezra非凡的职业生涯,他坦诚、直率的名声以及他彬彬有礼的举止风度,意味着他有能力传递、事实上也的确传递了可能会让接收方不那么愉悦的信息,无论对方是中国政府还是美国政府。
  甚至在去世前最后的日子里,Ezra仍然致力于推进中美关系。我们的最后几封邮件通信中,有一封就在一周前,是他同意为我参与主编的《中国问题II》
  The China Questions II
  一书写作其中一章。他的那一章叫作“我们如何在两个国家之间建立更多信任”。我们还讨论了他正在为拜登政府准备的一份文件,为如何改善双边关系提出建议。他告诉我──带着非常谦逊的口吻:“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听我的,但我会试试。”当人们问我是否有什么他们能帮得上忙时,我告诉他们,Ezra会希望我们努力用有益于两国人民的方式来推进美国和中国的关系。
  在中国文化中,一位长寿、人生充实的老人故去被认为是“喜丧”。尽管失去挚友令人哀伤,但Ezra的一生在友谊、家庭、学术和职业成就上都充盈且富有。能够认识他,我无比感激。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海菜花 发表于: 2020-12-21 21:45:47|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次在中国媒体亮相时,傅高义说了什么?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锐参考 | 最后一次在中国媒体亮相时,傅高义说了什么?

  12月1日,在北京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上,笔者聆听了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的发言,他当时对中美关系未来四年发展抱有谨慎的乐观态度,并提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相关建议。没想到时隔数周,传来傅高义于当地时间20日在马萨诸塞州一家医院去世的消息。90岁的傅高义出席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也成了他最后一次在中国媒体公开亮相。
  傅高义于1950年从俄亥俄卫斯理安大学毕业后在美国陆军服役两年,之后在哈佛大学攻读社会学,1958年取得博士学位,然后花了两年时间在日本做研究,1961到1964年到哈佛做博士后研究,研究中国语言和历史,2000年6月从哈佛大学退休。
  他漫长的学术生涯跟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国,他的中文名字如雷贯耳,英文名字反倒知道的人并不多。对于自己中文名字的由来,他是这样解释的:“我的英文名是 Ezra Vogel,Vogel是个德国姓,在德语里的发音很像汉语的‘fugao’。因为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是 E,取其谐音,选了‘义’字。在中文里,‘义’也意味着很高的道德标准,这正是我想追求的。”
  傅高义开始研究中国之时正值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如火如荼之际,但他没有被冷战氛围影响,而是一直力主同中国接触。他参加了上世纪60年代建立的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并积极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可以说,在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傅高义既是见证者,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参与者。1968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傅高义与费正清等十几位中国问题专家给尼克松写信强调与中国发展关系的重要性,他们表示,“现在是跟中国接触的好机会”。不仅如此,傅高义等著名学者还就如何发展中美关系与基辛格多次会面,为他出谋划策。
  傅高义对中国的深入了解不仅源于在书斋钻研书面资料,而且还在于他在中国进行的扎实调研。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改善,傅高义于1973年得以首次访问中国,他后来回忆起这次访问时,说当时中国还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每年至少访问中国一次。他最后一次访华是在2018年10月,从北京到山东体验了一下中国的高铁,认为“非常好”。2019年,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中国几十年的变迁感慨说:“中国发展这么快,我没有想到,恐怕没一个外国人能想得到。”
  在最后一次于中国媒体公开亮相的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上,傅高义提出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从三个层级入手,第一是高层之间,两国领导人可以多举行会晤;第二个是专业层级,更多由专业人员来处理政治上的问题;最后一个层级是工作层级,负责处理两国之间的具体细节问题。此外,他还呼吁美国彻底改变看待中国的眼光,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努力给予更多认可,对中国所做的“好事”给予建设性肯定。
  比起很多对华立场强硬的学者来说,傅高义更加主张中美要多沟通多交流以增进相互了解并加强合作。因此,有人给他贴上“亲华派”的标签,傅高义对此并不否认,他还说自己不仅是亲华派,而且也是亲日派,他希望中日能够搞好关系,也希望中日都跟美国搞好关系。
  在中美关系发展的紧要关头,傅高义从来都是大声鼓与呼,希望中美两国能够搞好关系。例如,今年7月3日美国百名专家学者及政商界人士在《华盛顿邮报》网站上刊登了一封致总统特朗普及美国会议员的联名公开信,题为“中国不是敌人”,表示敌视中国对美国无益,这种做法或将孤立美国。傅高义就是这封信的执笔人之一。
  这不是傅高义第一次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大声疾呼,1999年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发生后,中美关系跌入低谷,傅高义在美国媒体撰文呼吁美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以使中美关系回到正轨。1999年11月,中美双方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后,傅高义又在美国媒体发表文章,呼吁美国国会批准这一协议,他指出,这一协议对中美和世贸组织都有利。
  傅高义一贯强调,中美关系非常重要,美国应该重视中国,重视美中关系。他认为,中美两国无论是从全球战略出发,还是从经济发展需要考虑,都应该搞好关系。
  近年来,由于美国一些政客固守冷战思维,开始全面打压中国。对此,傅高义在今年7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和政治说辞近年来被对中国发展了解有限的官员所主导。他直言,把中国变成敌人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如果美国希望与中国一起为共同利益而奋斗,就需要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对话政策。
  傅高义之所以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正是由于他对中国的深入了解。他曾经说过,外国人想真正理解中国很难,美国公众对中国的了解依然很不够,往往导致误解与杂音不断。所以他的职责是尽力帮助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情况。
  如今,傅高义逝去,美国又少了一位专业理性的“中国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傅高义教授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方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其家人表示诚挚慰问。
  “我们将铭记他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作贡献。”汪文斌说。
24#
 点点小女子 发表于: 2020-12-21 19:46:00|只看该作者

傅高义去世 华盛顿的“中国老朋友”越来越少了吗?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傅高义去世 华盛顿的“中国老朋友”越来越少了吗?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白云怡王雯雯徐可越]美国知名学者傅高义(Ezra Vogel)于当地时间20日在马萨诸塞州的一间医院去世,享年90岁。傅高义是美国最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精通中文和日文。傅高义的逝世也引发中美两国许多知识分子的担忧和感叹:美国理性、务实看待中国的政治圈和知识界人士是否越来越少?随着美国更多少壮“鹰派”的崛起,中美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傅高义 资料图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2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这样评价傅高义,“我们将铭记他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做的贡献”。今年12月1日,傅高义曾参加北京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表示美国应该承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公平地对待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2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以傅高义为代表的一批年纪较长的美国“知华派”,基本是以历史和文化角度切入,其目的是推动美国对中国的了解,以及中美之间的交流。
  “他们对中国的研究,是从‘有些好感’或至少是‘好奇心’开始的,继而更深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变化。”刁大明表示,而与之对比鲜明的是,今天美国许多“少壮派”中国事务学者,研究中国的目的就是“帮助美国对抗中国”,他们研究中国的起点和基调从一开始就是“对抗”与“敌视”,而他们也将这一观点和情绪传导给了更多美国大众。
  “于是,随着傅高义这样一批老一代的中国事务专家,因年岁渐高而不可避免地离去,也自然引发了公众对于‘理性的对华态度在华盛顿越来越失去声音’的担忧,尤其是在当下中美关系颇为动荡紧张的时刻。”他这样表示。
  2018年曾于傅高义在哈佛大学的家中采访过他的一名中国记者对《环球时报》回忆说,两年前,傅高义就曾对他感叹,美国学者做中国研究更不容易了,“因为他们怕说错话、出问题。学者之间谈话没有透明度,不能直率谈问题,研究就很难做。”当时,中美两国正值建交40周年之际,但却在贸易、南海、网络安全等领域频频爆发摩擦。
  这名记者也曾问傅高义,“像您这样的中国老朋友是不是在华盛顿越来越少?”当时,这名著名学者的回答是,美国年轻学者中希望中美关系向好的仍然有很多,“不仅仅是老一辈人”,比如自己的学生中就有很多,只是他们的研究环境变得更不容易了。
  “他承认华盛顿现在对华有很多看法,但发声的人未必都是中国专家,很多不了解中国的人也会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够更加开放,为更多中美学者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这名中国记者回忆说。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陈征曾在2011年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与傅高义有过一次短暂的互动。她回忆起当时正对自己的博士论文充满困扰,傅高义对她的指导让她“大开眼界”,中美学者在做研究时方法和思路上的巨大差异,“他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
  陈征告诉《环球时报》,她认为傅高义的离去是美国学术界的一次重大损失,也希望更多美国学者能像他一样拥有对中美关系“冷静、客观”的看法,在两国间发挥积极作用。“我把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分为三大类:强硬派、温和派、第三种力量。傅高义属于第二种,而拜登拟任命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则属于第三种,他们强调竞争,但试图避免军事冲突等不可逆转的风险。”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对《环球时报》表示,其实,像傅高义这样的美国“温和派”学者依然存在,比如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美国智库“昆西国家事务研究所”东亚项目主任史文等,他们对中美关系仍然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也在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只不过在当下的中美环境下,他们的意见不够响亮,没有成为主流,但至少这些声音并没有消失。
  “傅高义本人非常反对特朗普政府后期对中美人文交流设置的种种限制,因为这只能使两国互不了解日益加深。”陶文钊和傅高义本人有过多次交流,他表示,当下已被严重破坏的中美关系已不能仅靠小修小补才能重建,而是需要一整个框架,而在新框架的构建中,两国人文交流需要扮演重要渠道,这也是拜登政府需要面临的严峻任务。而对于中国而言,也应避免把说了一些“可能中国不喜欢听的话”的美国学者直接贴上“鹰派”标签,因为这样会缩小中美学者交流、乃至中美整体合作的空间。
  “尽管当下两国关系非常糟糕,但是华盛顿仍有一种广泛的共识,即我们必须找到与中国合作的办法以避免冲突。”半年前,傅高义最后一次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曾这样表示,尽管没人希望这样的局面发生,但两国的确存在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而这将导致所有人的失败。“美中两国的历史任务是塑造一个国际新秩序,在这个秩序中,世界不会被分为敌对的几块。而找到这样一种‘竞争而非打架’的共存方式,是美中领导人当下共同的历史使命。”他这样感慨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多少天 发表于: 2020-12-21 18:36:00|只看该作者

“中国通”傅高义去世,曾说美国应公平对待中国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中国通”傅高义去世,曾说美国应公平对待中国

  北京时间12月21日,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发表推文称,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宣布,前主任傅高义逝世,1973年至1995年,傅高义教授在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担任主任,他是我们心中一位博学的学者,一个极好的朋友,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推特截图。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于当地时间20日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家医院逝世,享年90岁。
  哈佛大学日美关系项目负责人克里斯蒂娜·戴维斯也证实了这一消息,戴维斯称,“傅高义在接受外科手术后恢复不佳,不幸离世”。
  在此次住院之前,傅高义教授仍在工作。新京报记者曾于12月12日与傅高义取得了联系,他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需要前往医院,或许可以在2021年1月的某个时候再接受采访。

  傅高义,生于1930年7月,是美国最杰出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撰有《邓小平时代》、《日本第一》等著作。
  在12月21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傅高义教授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方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于他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
  “傅高义教授为促进中美沟通与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不懈努力。我们将铭记他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做的贡献。”汪文斌说。
  此前,在12月1日晚间举行的北京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上,傅高义表示,美国当选总统拜登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机会,中美之间应该从高层会晤、专业人士以及工作层三个层次进行推进。傅高义还表示,美国应该承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公平地对待中国。
  今日下午,新京报记者专访傅高义著作《日本第一》序言译者、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他表示,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傅高义取得的成就是最为显著的。傅高义希望中美之间能够加强合作,减少冲突,他也一直在推动中美关系朝着和平的方向发展。
  “谦虚是傅高义的灵魂”
  新京报:今天听到傅高义逝世的消息,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沈丁立:就我个人而言,感觉十分突然,因为好像最近还看到他活跃在媒体和讲座中,与此同时,我也感到十分悲痛,世界再无傅高义。
  新京报:在为《日本第一》序言进行翻译的时候,你是否与傅高义见过面?你觉得,傅高义是个怎样的人?
  沈丁立:其实翻译《日本第一》序言时,我与傅高义主要通过邮件沟通。不过,我跟傅高义是老朋友,见过多次,他邀请我为该书翻译序言。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美国人,而吹嘘美国取得的成就,他会虚心了解其他国家取得的成就,也会承认他们的优点。
  除此之外,傅高义非常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当我们坐在一起交流中美或者中日问题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但傅高义经常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回应,十分符合他希望中美加强合作的观点。现在说起来,我都能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好像已经浮现在我眼前,栩栩如生。
  新京报:傅高义曾在《日本第一》的序言中提到,希望中日两国能够扩大他们的和平互动,中日之间和平共处、中国和日本人民密切交往,有利于双方利益。你认为,中日应该如何加强交流?
  沈丁立:目前来看,中国在高科技产业仍需加强与日本的合作,不管与哪个国家交往,我们都有需要学习的地方,从傅高义的角度来看,我们在与各国交往中应该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目前的中美关系?
  沈丁立:这个问题也是一样,中美关系根本没有达到傅高义的预期。傅高义大多数观点的灵魂就是“谦虚”,是各个国家积极展开交流,中日之间没有做到充分交流,中美之间的关系更是某种程度上呈“自由落体式下降”。
  从整体而言,中美、中日问题都只是一个缩影,更大的问题是美国人傲慢地认为其他国家都不如美国,但美国应该要学会“借鉴”,就算无法全部学习,起码也要对一些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
  新京报:当选总统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沈丁立:一停二看三通过。所谓“一停”,就是暂停中美关系的继续恶化,先把矛盾“冷处理”,等到过两天情况好转了,就到了“二看”,看看中美之间能够在哪些问题上进行合作,就目前来看,中美可以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合作,也不会是深度合作,但至少比没有合作要好,三通过,就是逐步改善关系,从教育角度来看,可能会减少给中国留学生颁发签证的限制,但也没办法回到几年之前的情况。
  新京报:你如何评价傅高义的个人成就?
  沈丁立:首先,傅高义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所做的研究横跨中日和中美,作为一名美国人,傅高义不仅是个“中国通”,还是个“日本通”。其次,傅高义对于事物的观察比较客观,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美国人,就觉得美国一切都好。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傅高义取得的成就是最为显著的,他希望中美之间能够加强合作,减少冲突,他也一直在推动中美关系朝着和平的方向发展。
  1993年至1995年,傅高义曾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担任东亚国家情报官员,把自己的研究“学以致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傅高义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立场,即通过合作的方式,使各国和平相处。
⊙作者:雅卓
22#
 梦想人家 发表于: 2020-12-21 16:05:59|只看该作者

汪文斌:对傅高义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铭记他为中美关系所做贡献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汪文斌:对傅高义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铭记他为中美关系所做贡献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李司坤]在21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据报道,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于当地时间20日去世,享年90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发言人汪文斌回应道,傅高义教授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方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于他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傅高义教授为促进中美沟通与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不懈努力。我们将铭记他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做的贡献。”汪文斌说。
  外交部新闻发布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1#
 活在匣子 发表于: 2020-12-21 15:26:00|只看该作者

傅高义曾这样谈中美关系:对中国所做的“好事”,美国应当给予肯定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傅高义:对中国所做的“好事”,美国应当给予肯定

  参考消息网12月21日报道
  当地时间12月20日,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0岁。
  傅高义在哈佛大学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曾任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邓小平时代》《日本新中产阶级》等著作。
  今年12月1日,傅高义还在北京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上发表演讲,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我们特此编发这篇演讲内容,谨以此纪念:
  美国总统特朗普导致美国与所有国家的关系恶化,这既使我们感到尴尬,也使美国失去了别国的信任。信任这种东西,一旦失去就难以恢复。然而,我们知道,美国必须恢复我们在二战后发挥的传统作用,与别国合作,并由更多专业人士发挥更多作用。令人极其遗憾的是,中美关系目前处在低点,这对两国都是不利的。
  我认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是高层之间。自从我从事中国问题研究以来,我从未见过中美关系恶化到这种地步。我认为,目前有一个真正的机遇摆在拜登面前,我建议两国领导人举行会晤,毕竟拜登与中国领导人之间有着良好的关系。而且众所周知,候选人在就职之后并不一定都会履行竞选期间的承诺。所以我认为拜登会加强与中国领导人的联系。第二个我们需要付出努力的层级是专业层级,更多由专业人员来处理政治上的问题。最后一个层级是工作层级,负责处理两国之间的具体细节问题。
  中美双方应多合作多讨论,以消除中美关系目前所面临的真正危险,这种危险程度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比如在台湾问题上。因此,中美双方需要在许多方面付出更多努力。首先,美国应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努力给予更多认可。中国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最大出兵国。中国在应对国内气候污染、抗击全球变暖方面卓有成效。中国成立的亚投行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方面美国政府犯了错误,我认为美国应加强与亚投行合作。我们还应该认可中国为非洲基础设施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总之,中国付出了大量建设性努力,美国应彻底改变看待中国的眼光,尽管我知道这并不容易,但美国应当对中国所做的“好事”给予建设性肯定。
  特朗普能够当选总统是因为美国内部存在一些根本性问题。第一,美国社会目前正在经历从工业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转型,产业工人安全感降低,而美国没有很好地应对这个问题。美国现在分裂成沿海的“蓝州”阵营和内陆的“红州”阵营。在“红州”,许多人的生活水平与过去相比下降了。第二,美国在对待非洲裔群体和女性群体方面取得了进展,而很多白人男性对此深感不满,于是选择支持特朗普。第三,民主制度有时就是很混乱、进程很缓慢,在未来四年里,我们会进行很多讨论,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些根本问题。
  我对未来四年抱有谨慎的乐观态度,希望拜登能够改善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在中国、印度等国家眼里成为一个更好的朋友。(本文由傅高义在香山论坛视频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整理/沈丹琳 邹鲁)
资料图片:傅高义教授。

〓 相关链接
20#
 我叫小风筝 发表于: 2020-12-21 14:25:57|只看该作者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悼念傅高义: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悼念傅高义: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当地时间12月20日深夜,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发布数条推特,就美国知名中国研究学者傅高义(Erza Vogel)的去世表示哀悼。
  崔天凯大使在推特上说:“知道傅高义去世的消息,我很难过。他是一名杰出的中国研究学者,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一生致力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对中美人民友谊和中美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对中国的智慧和见解不仅对学术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对整个世界来说也是如此。”
  崔特凯大使还在推特上说:“我认识傅高义教授很长时间了,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我相信他的思想和投入将始终影响我们。我对傅高义教授的家人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崔天凯大使推特截图
  美国当地时间12月20日,傅高义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奥本山医院去世,享年90岁。
  哈佛大学日美关系项目负责人克里斯蒂娜·戴维斯(Christina Davis)证实傅高义了去世的消息。戴维斯称,傅高义在接受外科手术后恢复不佳,不幸离世。
  傅高义关于日本的研究享有盛名,他也被认为是一名对中国颇有研究的学者。根据资料,傅高义1930年出生,哈佛大学教授,曾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等职。1993-1995年,他曾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担任负责东亚事务的情报官。傅高义精通中文和日语,被认为是美国唯一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
  除《邓小平时代》外,傅高义的其他著作包括《日本的新中产阶级》、《日本第一》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宇彬 发表于: 2020-12-21 13:15:40|只看该作者

傅高义去世,10月份刚给了蔡英文五个字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傅高义去世,10月份刚给了蔡英文五个字

源自:台海网

  傅高义曾提醒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两岸问题不会留到下一代解决!”“要非常小心!”
  《朝日新闻》刚刚消息称,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于当地时间20日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0岁。
《朝日新闻》报道截图

  《朝日新闻》还称,傅高义在医院接受手术,因治疗后情况不理想而突然逝世。
  傅高义1930年7月生,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汉学研究学者,也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他精通中文和日文。撰有《邓小平时代》《日本新中产阶级》等著作。
傅高义
  今年12月1日,美国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晚间在北京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表示,美国当选总统拜登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机会,中美之间应该从高层会晤、专业人士以及工作层三个层次进行推进。与会的中俄专家也持同样观点。傅高义还表示,美国应该承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公平地对待中国。

曾给蔡英文五个字
  傅高义此前曾接受台湾《远见》杂志视频采访,在岛内民众最关心的两岸议题上,傅高义提醒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两岸问题不会留到下一代解决!”“要非常小心!”

  《远见》10月27日报道称,对于台海情势升温,岛内民众最挂心的两岸关系,傅高义给了蔡英文五个字:“要非常小心!”傅高义特别提醒蔡英文,不要只听信美国单方面的声音,得同时聆听大陆释放的所有讯息,仔细解读其中意涵,带领台湾走往正确的方向。
  傅高义表示,美国大选后,无论谁当美国总统,还是会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前提,重新调整美台关系。
  对于台湾问题,傅高义称,中国领导人的立场始终坚定,也不见得有耐心,并非“下一代,再下一代”的推延逻辑,因此台湾必须谨慎对待。
傅高义 资料图
  针对台湾问题,傅高义曾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视频连线采访时称对台海军事有多担心。他表示,很不幸,中美两国有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尽管没人希望这样的局面发生,而且这将导致所有人的失败。
  “我相信台湾地区领导人已意识到,过分寻求独立是挑衅大陆出兵,他们会试图避免这样的危险。但如果北京领导人担心台湾会跨过“台独”红线,或者他们认为美国不会因为大陆出兵而参战保护台湾,那么就存在美中间爆发战争的真正危机。台湾问题引发的冲突可能会升级为一场对全人类造成灾难性打击的大战。为避免这样的重大危险,我们必须加强美中领导人间的理解”。
蔡英文 资料图

  综合环球网
  聚焦两岸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05:41,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