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83|回复: 4
 1熊猫

[1950-1977年牛军:冷战时期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战略决策

 [复制链接]
  导语:在冷战时期的结盟关系中,我们最普通的常识是大国在支配小国,但大量的案例证明都是大国被小国操纵,因为大国有很广泛的利益,在一个局部地区反而因为失去关注,研究不够,被小同盟操纵,卷入到和自己利益并不符合的冲突中。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在明确知道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卷入这场战争,中国有没有机会制止这场战争?

★ 人物介绍
  牛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现兼任中美关系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特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 Cold War History 杂志编委,《国际经济评论》杂志副主编。出版著作包括:《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美国调处国共矛盾始末》、《同床异梦:美国的欧洲战略》。
  我把题目给各位解释一下,我出的那本书是《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年)》,题目讲到结盟与战争,要讲到两个人毛泽东邓小平,时间就跨到1979年。“结盟与战争”的意思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有40年是在冷战时期度过的,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人做出两个重大的决定,所谓结盟是指两次结盟,第一次是和苏联结盟,苏联结盟以后很快就参加了一场战争──朝鲜战争;第二次和美国建交,1月1日正式建交,2月17日发动了对越南的战争,那次严格地讲不能算是结盟。
  我在这里说是结盟,也不能说是没有根据的,因为邓小平在1月28日~2月5日去美国访问,访问期间他和卡特第一次会见的时候两个人有过一次简短的交流,两个人都是共同表明,“我们两个国家不结盟,但是我们可以有非常密切的战略合作”,这是邓小平的原话。卡特也表示说我们不结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两个国家进行战略合作。
  原来我想用两次结盟和两次战争,我个人是做历史研究的,这样40年的跨度,就是中国在冷战时期度过的40年,这两个重大的外交转折和重大外交决策都伴随着大规模的地区冲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做这样的比较本身有很大的不同,比较起来才有意思,但毕竟是两次。因为冷战是美苏两个国家的对抗,根据我们做冷战史的研究,认为任何国家都要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现实,都要处理和美苏两个国家的关系。中国处理同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开始是同苏联结盟,和美国对抗;后来和美国建立“准战略同盟”,和苏联对抗。这两次重大战略选择的结果中国都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局部战争。越南那次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但烈度也是非常强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两个事情放在一起比较会比较有意思。
  抗美援朝战争,国际上叫朝鲜战争,这个战争我们国内社会上现在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评价,学术界现在也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比如战争该不该打,战争应该怎么样打,如何评价战争结局。对越南战争,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部中国学者写的关于越南战争的著作。新出版的美国费正清研究中心著名教授傅高义写的《邓小平时代》,给越南战争起了一个名字,说在中国,越南战争是“被遗忘的战争”。为什么不能讨论?他在书里说了理由,中国为什么回避谈论,包括学术界没有办法进行研究。他在书里写了他自己的理由,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我是有经历的,我曾经写过一本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里面有一节大概1万多字是中国和越南的矛盾,为什么会走向战争。这本书出版的时候,这一节被完整地删掉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曾经和出版社的编辑说能不能保留标题,因为这么重大的事件,在概论式的叙述中就没有这件事情了,对我来说人家会怀疑你做历史研究的人是不是知识上有缺陷。所以内容上可以删掉,标题能不能给我留下来?然后编辑说连影子都不能见到,所以它就彻底没有了。这个原因非常复杂,章百家教授知道得非常清楚,我们关于这个问题可以研究的界限在什么地方。
  我本来想这个题目就干脆讲毛泽东,不过既然傅高义的书都出了,美国人都可以在中国公开地谈,我认为就意味着中国学者也可以公开地谈,因为这个议题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两个题目结合起来谈、来比较,我个人认为非常有意思。现在我念一段话,二十世纪英国一位非常著名的哲学家,学术理论家卡尔·波普尔针对历史研究有过一段话:“不可能有“事实如此”这样的历史,只能有历史的各种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终的,每一代人都有权形成自己的解释,他们不仅有权形成自己的解释,而且有义务这样做,因为的确有一种寻求答案的迫切需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没有事实上必须非要如此不可的历史,历史是当时的历史人物选择的一种结果,对历史人物来说也是一种宿命,他站在那个位置上,必须做出选择,但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根据他的研究,他说“没有必须如此的规律”,这是我们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每一代人对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没有确切的最终结果,每一代人都会形成自己的解释,而且有权做出自己的解释,我们这一代人到了今天这个时期,有权利对过去的历史根据我们的理解和知识,以及对当今中国历史命运的体验,寻找自己的答案。
  第三个问题,是寻求答案的迫切。有很多历史问题,对任何一代人都有紧迫的需求让我们给出自己的答案。我对这句话非常欣赏,因为我是做历史研究的,所以我只要做讲座,现在都要念一段这样的话。这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体会最深的还是为什么说有迫切的需要,我们就可以进入到这个研究主题里的问题,比方说我们今天面临的这个问题里就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面临的最迫切的对外政策问题,就是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中国应该怎么办?我们现在的想法怎样形成的?我们为什么就认为北朝鲜就是我们的盟友,到现在为止仍然如此难以割舍,不愿意亮明自己的立场,我们对北朝鲜的关系还影响着我们对中国国家利益的认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各位可能不太关注,我是比较关注的,就是在十八大结束以后,中共中央派了一位政治局委员到北朝鲜去。我不知道为什么内部会派人去,凭着我的经验,新领导班子已经确定下来了,我和北朝鲜的关系就要有两党相互通报,通报的时候电视里就出现一个场景,我非常关注,新班子和北朝鲜关系怎么认定,我忘了去北朝鲜的领导人叫什么名字,他和金正恩见面以后,两个人先是握手,明显地从肢体动作来看,还是金正恩主动,搂在一起左右左亲了三下,就是贴脸,这是哪儿来的呢?我是真的研究过,因为我们领导人和哪个国家领导人见面都不贴脸的,有时候礼仪性地碰一下。这贴三下是俄罗斯的风俗习惯,在中苏结盟的时候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见面仪式,这个仪式看似简单,背后反映我们还在认可冷战时期和北朝鲜形成的关系。韩国人称这个关系叫血盟,我们叫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
  这种关系持续到现在,我不知道是不是还在影响我们的思考,具体的我找不到证据,因为这还要经过历史的沉淀以后再去分析,但我感觉到还是存在的,这个影响非常大。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是不断地推动我们,有一种迫切性,把过去的事情讲清楚,把过去的事情重新解释再来思考,再来面临今天紧迫的形势。每天早上看新闻,北朝鲜的导 弹,昨天说已经竖起来了,今天最新的情报证明已经在里面添加了液体推进燃料,总之是很紧张,每天都可能新的状况。中国也在考虑真的发生了战争中国会怎么办。我看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帮助领导人进行选择的建议。但做朝鲜战争的研究,我认为中国曾经有机会避免这场战争发生,就是凭中国的力量阻止这场战争的发生。先不去说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中国军人,我从来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军人奉命上战场他们就是英雄,他们是为国家而战,这个政策的决定怎么评价是一回事,但对军人来说他们就是英雄,他们在执行军人的使命。无论怎么样评价,抗美援朝对中国的影响相当长远,从当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持续大到现在对中国人精神层面的影响,包括对敌友的确立,自己的环境到底应该怎么认识,什么是中国的国家利益,都受到那场战争的影响。
  在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是什么呢?根据我们这个圈研究,毛泽东这次去苏联谈的就是结盟,他见了斯大林,根据苏方的记录,第一句话就是说我们需要长时间的和平,从中苏关系角度讲,毛泽东是告诉斯大林说,我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好的中苏关系,我们希望从苏联结盟得到一个和平的环境。通过毛泽东的翻译师哲的回忆,他记得毛泽东的口语,斯大林问他你想要什么,毛泽东说“我想要一个又好吃又好看的”,斯大林就不懂了,那个话就没有说下去,说又好吃又好看是什么。毛泽东的意思是既要有名义上的收获,又要有实质性的东西,一是援助,二是安全保障。今天简单地说就是这个。因为毛泽东不知道斯大林在想什么,又不能提出具体的条件,所以就说了这么一个抽象的话,斯大林有没有听懂。今天我们解读他们谈话的内容看,毛泽东是需要援助和安全保障的。根据我的研究,在1月19日~30日之间毛泽东和斯大林谈过东亚地区的革命运动问题,双方达成的共识是,北朝鲜要想完成国家统一,发动战争必须要在中国完成国家统一之后。
  这个事情毛泽东是坚持的,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档案最早是在1949年5月,解放军打过长江不久,金日成就派人到北京,向中国提过他想要完成武力统一,希望得到中国的帮助。毛泽东当时就跟他们说“你们要推迟”,他当时讲的是“只有在南朝鲜发动战争的情况你们才能反攻”,那个话的意思当然是不同意北朝鲜主动发起进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现代家里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现代家里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现代家里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现代家里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现代家里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现代家里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地震前兆 四川天全县,曾经的风光
2# 四姑娘山
 楼主|现代家里蹲 发表于: 2013-4-22 01:25:5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金日成还派了代表,又向毛泽东、斯大林发了电报,表达积极支持建立一个东亚共产党情报局,因为1947年建立一个欧洲共产党情报局,他为什么要建一个东亚共产党情报局?这样就给北朝鲜参与东亚事务能够提供一个活动的平台,他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这个设想最早是苏联提出来的,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要是这个革命成功了怎么办?要不要加入欧洲共产党情报局,斯大林的设想是东亚和欧洲分开搞,因为情况太复杂,苏联在欧洲的利益大大高于他在亚洲地区的利益,所以他不希望两个地区的事务搅到一起,影响他处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因为亚洲国家很多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如果支持这个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那么在欧洲和法国、英国的关系就难以处理。
  所以金日成提出这样的建议,毛泽东没有接受,说我们国内革命战争还没有结束,这个事情要往后放。1949年9、10月这个交涉一直在持续。我讲这段的意思是,毛泽东和苏联结盟的时候,中国领导人是有明确看法的,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北朝鲜向南朝鲜发动进攻,挑起这场战争是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不符合中国的战略安排的,所以毛泽东是不赞成的。
  如果我们把中苏同盟整个1949年12月到1950年2月14日签订《中苏同盟条约》,完整地看谈判,毛泽东说我们要长时间地和平,就包括朝鲜半岛不能有战争。为什么?就是担心美国的军事干涉,会打乱整个地区已经形成的当时对中国比较有利的局面。我今天讲历史经验教训,为什么要重新解释,为什么有紧迫性,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抗美援朝,的确是面临战争爆发以后,是个被动的选择。问题是在哪儿呢?在于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自己国家的利益,在于这个地区没有战争,但当出现这个局面,为什么不去制止?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是,有没有机会制止?
  美国有一位学者,他的中文名字叫柯庆生,当过负责东亚事务,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的助理,他去年出了一本书,在美国影响很大,这本书的核心研究的是冷战时期大盟国和小盟友之间的关系,当然他是在为美国的结盟政策在做解读,帮助他们寻找经验,提出的观点是在冷战时期出现的很多情况是尾巴摇狗,就是小盟国怎么通过玩弄手段把大的主要国家拖入冲突里来为他们的利益服务。我们最普通的常识是大国在支配小国,但他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包括中越同盟、中苏同盟、中朝同盟,美国和台湾的同盟关系,大量的案例证明都是大国被小国操纵,因为大国有很广泛的利益,在一个局部地区反而因为失去关注,研究不够,被小同盟操纵,卷入到和自己利益并不符合的冲突中。这个研究我认为非常有借鉴意义,就是中国为什么会在明确知道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卷入这场战争,中国有没有机会制止这场战争?
  我认为中国是有机会的。研究抗美援朝的著作很多,从中苏结盟一直到最后朝鲜战争的停战谈判,从军事角度、外交角度讲述得非常详细。但对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金日成从5月13日到中国访问,双方交涉过程中失去的那次机会,研究得不够。金日成4月份去了莫斯科,斯大林违背了同中国共产党达成的共识,就是朝鲜战争要放到中国所有的问题之后去解决,同意说你可以发动这场战争。
  毛泽东还在莫斯科的时候,1月30日,斯大林就已经向金日成开绿灯了。毛泽东是2月14日签订同盟条约以后待了几天才走,但(斯大林)1月30日就已经向金日成开了绿灯了,他告诉金日成的总顾问说,“你告诉金日成我愿意在莫斯科接待他”。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记录,金日成当时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说的是真的吗?然后说是真的。金日成又追问一句,“那就是我能够去莫斯科了?”大使告诉他就是这样。然后他4月去了莫斯科,斯大林同意了,说你要到北京去和毛泽东讲,他5月13日来的北京,就和毛泽东讲斯大林已经同意,美国不会干涉,我可以单独完成这场战争,不需要中国军队的帮助。
  毛泽东当时听了以后感到非常意外,谈话结束他让周恩来驱车去苏联驻华大使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晚上11点多开车去苏联外交部很不寻常,按照外交正常的状况应该是召见。他自己去,就是问这件事情到底怎么回事。他们大使汇报以后,第二天斯大林回电,毛泽东看到了斯大林的回电,说“我已经同意金日成同志发动这场攻击,但我告诉他,要听中国同志的意见”。这个电报里讲的非常明确,白纸黑字,他说告诉金日成,如果毛泽东同志不同意,这个问题要重新考虑。因为他和中国之间是有谅解,这个事情他和毛泽东是讨论过的。
  我个人为什么认为失去这样最后一次机会。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斯大林把对这场战争的否决权交到了毛泽东手里,因为是盟友,中国有可能被拖进这场战争。军事同盟就是这样,相互承担了义务就得尽责任,不能在不和对方协商情况下主动发起一场战争。给对方带来可能的严重后果,就必须要协调,否则还叫什么同盟,后来中苏同盟破裂就是因为没有办法维持。
  毛泽东接到这个电报以后没有阻止斯大林,就是同意了。根据有回忆讲,后来毛泽东解释这个事情很难办,在东方是三匹马拉一驾车,那两匹马要跑我们也没有办法,中国、苏联和朝鲜共同在拉东亚革命的马车,那两匹马想往前跑,想打仗,我们是没有办法阻止的。所以,中国是有机会阻止这场战争的,事后证明不管战争怎么英勇,但这场战争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更进一步说毛泽东知道它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甚至他和苏联结盟的过程中就在试图阻止这个事态的发展,但当这个事态面临严重的变局,而且美军有可能参战的情况下,结果他没有行使自己的否决权,就是作为盟国拥有的对重大事态的否决权。
  为什么没能阻止?不能小看金日成这个人,他有自己的算计,他到北京来和毛泽东说,我们不用中国帮助就能完成这场战争。但实际情况上,我个人到现在认为,他在内心深处,一个是他很相信能打赢,但到最后中国会不会帮,他恐怕心里是有他自己的盘算的。他希望没有中国的介入,但真有困难的时候中国会不会介入,他有自己的盘算。我看过一个回忆录,这个回忆录现在没有发表,是当时第一批入朝的42军军长吴瑞林,有人帮他整理回忆录。
  中国开始准备介入,根据他的回忆录应该是在6月28日,比现在书里写的大大提前,现在档案没有开放,东北地区的军事准备什么时候开始,他的回忆录里,6月29日接到高岗的电话,让他迅速赶到沈阳,有紧急事务。吴瑞林非常敏感,28号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发表了声明,美军海陆空三军全面介入朝鲜半岛的决定是6月27日做出的,25号决定地面部队,到27号决定封锁台湾海峡,海陆空三军全面介入。他当天就赶到沈阳,当时42军驻扎在东北,他说,第一,把一切和当地民间的交往全部解除,带上你们所有的装备,把部队全部收拢,迅速开往丹东,就是最标志性的鸭绿江大桥。第二,军事行动严格保密,任何军事行动的请示不许用通讯员,不许用任何电信,这就是进入战争准备的措施,懂军事的朋友肯定很了解。所有内容全部口头当面汇报。吴瑞林非常迅速,一个月就完成了部队的集结,开到丹东,他干了一件事儿。他认为入朝作战不可避免,所以就和侦察科的科长和警卫连连长说我们要到北朝鲜看地形(这是7月上旬),到沈阳去请示,高岗说你去吧,他说要从丹东坐火车看到平壤以北,他们三个人就坐着火车从丹东到平壤,然后又往西北走一段。一路走,侦察科长边看地形边画非常详细的地图。
  这件事情他们是秘密的,穿着老百姓的服装进去的,1952年11月(朝鲜战争是1953年7月结束)42军回国,后来改为轮战,新部队去,老部队回。要走的时候金日成设家宴招待他,他和金日成的私交非常好,金日成抗日战争从东北回北朝鲜是他送行的,他在丹东这个地方把金日成等三个人送回北朝鲜,所以他们私人之间比较熟悉,金日成要举行宴会送他,送的时候就和他说了一件事儿,就说明了金日成的精明之处。金日成说,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我已经得到情报了,说中国来了三个人,坐在货车上指手划脚,东张西望,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又高又瘦,我就知道是你,那时候我就想到了,中国要参战,你一定会来。那就是1950年7月末、8月初。当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没有阻止金日成。朝鲜战争爆发以后金日成对一些情况的了解其实超出了我们当时对情报的掌握,他对中国的动向,心里还是有他自己的考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现代家里蹲 发表于: 2013-4-22 01:27:46|只看该作者

牛军:冷战时期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战略决策(二)

  导语:结盟的第一个动力在于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需要。毛泽东讲,我们要苏联帮助我们发展经济。他明确地讲要10、20年经济上才能独立,就是经济援助。同时,中国也需要苏联帮助来巩固政权,从恢复经济到巩固政权,这是两个最初始的结盟动力。结盟的第二个动力就是,中国选择的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完全是苏联式的。

  这讲的是历史细节,但我们要追问的是,在毛泽东确切地了解,符合中国利益的是不要发生这场战争,但当自己的盟友要发动这场战争的时候,而且有机会阻止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阻止,这个问题到哪儿找呢?就是到中苏结盟的动力去找,为什么要结盟,中国在关键时刻没有阻止这场战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简单地说,毛泽东在中共党内有很高的威望,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远见,他想得比较远,后来变成大家就依赖他的思考。因为他经常想的比较远,用现在话讲考虑问题比较有战略眼光。因为他总是想的比较多,比较远,大家就依赖他的思考,加上我们的体制限制了有很多不同的思考,造成我们后来十年动乱的局面。这个人的特点是想得远,而且他的行事方式,我们做历史研究要花很大的力气去了解,他通常是对事情想到了,会找关键的人执行他的想法,因为你要预见一个重大事件以后可能出现什么,他要想办法去应付,可是在当前的布局中是看不出这个影响的。
  给大家举个例子,理解毛泽东这种处事方式,比如1942年刘少奇到南方处理皖南事变以后,收拾新四军造成的混乱局面。刘少奇去处理,然后回延安参加整风,路过山东,毛泽东说你在山东待下来,给他发了个电报,说你一定要把胶东半岛这个地方的问题处理好,这个根据地要牢牢地控制在我们手里。说“战争结束以后,我军有可能要被迫全部转移到东北去”,有可能连黄河以北都待不住,到东北部去,做这么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山东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枢纽,所以这个地区一定要控制,要刘少奇把山东的事情处理好再回来。他后面还有一句话,“这件事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就是只限于你自己了解,不能向下传达说我们现在要搞好山东根据地是为了将来到东北,这不能说,真正和全党讲的是1945年七大的时候,他把这和盘托出,就是战争结束以后我们得去东北,东北是战略根据地。
  1949年过江,他给邓小平打了个电报,说如果在美国断绝和国民政府关系的情况下,我们要和美国建交,完了还是这件事儿就你一个人知道。他是渡江战役的总前委,外事工作是他直管的,他一个人说了算。因为他还有反美宣传,处理很多问题,这个度怎么掌握,当地的一把手心里必须要有数。这件事儿他和谁都没说,就和邓小平说。所以,以后他等到和司徒雷登秘密谈判结束,说和美国关系不能搞了,他又和邓小平一个人说,“和美国的关系就结束了,我们现在必须要一边倒,而且还要主动地倒,要再不倒向苏联将来就被动了,被动地倒就没有办法,要主动地倒向苏联,和美国的关系就必须彻底断绝”。
  前不久,我在上海的飞机场看的国内出的第一部很系统的,有政府支持的《高岗传》,里面就没有吴瑞林回忆的这段话,还是按7月上旬,高岗负责组织东北地区的援助朝鲜的工作,但是我个人的基本判断是,毛泽东至少和高岗在6月28日就交了底了,军队要准备进朝鲜。但因为都是这种处事方式,所以我们通常的说法,中国的军事准备都是从7月10日中央经委会议算起。按毛的习惯,为什么6月29日42军就集结,一个星期就开到丹东,准备进入朝鲜,吴瑞林(音)干脆化妆跑到朝鲜看地形,这个地方应该交待得很清楚。
  毛泽东什么时候想访问苏联的,在1947年11月2日的中央小河会议上他提出这个,他个人的想法还要早。我们看下来,他陆陆续续地和党内交待,在一些会议上透露他的想法,在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成形。我看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就是动力,就是中国革命要胜利,我看到最早是追溯到1947年的夏季,1947年的7~10月中共中央做了最后决定,要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叫对国民党的自卫反击战。刚开始决定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毛泽东已经在思考革命胜利以后,建了国会有什么问题,他在12月份的会上讲,苏联会帮助我们,我们要苏联帮助我们发展经济。会上他说“中国革命夺取政权要实现经济上完全民族独立还需要10、20年,所以苏联的援助非常重要”,这是他的会议记录稿的原话,他说苏联会援助我们,凭着记录讲,这是他第一次透露要和苏联发展关系,发表要“解放全中国”口号之后两个月以后就在中央提出和苏联密切关系。那么原因呢?理由呢?他明确地讲要10、20年经济上才能独立,就是经济援助。
  第二就是要巩固政权,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讲,争取苏联援助非常重要,原话讲“中国革命胜利的巩固是一样的,帝国主义要消灭我们,没有各国无产阶级,首先是苏联的援助,巩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和苏联结盟,苏联是盟友,要找机会宣布这一点。”从恢复经济到巩固政权,这是两个最初始的动力。
  随着建国临近,第二个动力变得越来越清楚,第二个动力就是中国选择的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就是共产党执政以后,世界上当时有两个模式,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斗争,就是意识形态的竞争和现代化模式的竞争,当然还有核武器问题。在这两种模式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就选择了苏联模式,怎么评价我们不管,这也是结盟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我看,从1948年,有人说从1946年开始的,他对列宁两本书非常感兴趣,1948年下达到全党都要学习的。
  一是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因为要建立国家,国家是什么,我们对国家的理解很长时间就是列宁的理解,国家就是对阶级压迫的工具,搞阶级斗争的手段,现在我们知道国家政府还要管经济发展,还要管环保,还要管禽流感,这都是国家的事儿。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的书里简单地讲国家就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国家主要机器暴利机关是军队、警察、法律,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用的暴利工具,强迫另一个阶级接受自己的意志。
  二是《论共产主义运动的“左派”幼稚病》,他专门把它印成小册子让党员都看,特别是看第二章,第二章讲的是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列宁是怎么理解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因为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决定了布尔什维克为什么后来要在苏联搞。毛泽东非常关注里面的第二章,认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走苏联的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和苏联非常像,按毛泽东的话,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里讲,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一样,都是历经艰难困苦方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略有不同的是,俄国离欧洲比较近,他们是很多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了欧洲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然后建立的共产党。中国和他们不一样,中国是因为苏联那边的一声炮响给送来了,所以中国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然后就建了共产党,但组织建党的过程中是得到苏联共产国际的很多直接帮助,包括人员的指导和经费的支持。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都是经历了艰难困苦方才找到马克思主义。第二个极为相似的地方,两个革命都发生在落后的国家,不是马克思讲的欧洲这样的资本主义发达地区,而是俄罗斯和中国两个落后的国家,用毛泽东的话讲我们两个国家都是落后的,不同的地方是“中国则更落后”。中国和苏联本质相似都是落后,不同之处是中国更落后。这是他做了一个比较。
  第三,毛泽东认为中国比起苏联也有优越的地方,苏联搞十月革命的时候,他的原话讲,“十月革命的苏联没有另一个苏联援助他,中国革命不一样,能够得到另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所以他认为中国有比苏联更为优越的地方,有苏联所不具备的国际条件。党的性质一样,国家一样落后,在国际条件上,中国优越于当年列宁的苏联,就是中国能得到苏联的国际援助,所以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条件要比苏联充分。他讲“列宁十月革命夺权,布尔什维克党17年,经历过和资产阶级合作-破裂-武装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24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经验,包括和资产阶级合作破裂,领导农民进行长时间的武装斗争,建立政权,比苏联的经验更丰富”,各位可能有的听过沈志华教授讲的中苏同盟破裂一个思想深处的重要原因,中国比苏联有条件搞社会主义,所以他在1958年搞“大跃进”,要比苏联更早地进入共产主义,他从莫斯科回来准备搞“大跃进”,说“现在看来,我们比苏联更快地进入共产主义”,还和在座的同志们说,“我们先进入了也不要太声张,这样给苏联同志们留一点面子”。因为他的根子是对两个国家历史条件独具特色的比较,现在我们知道两个国家相互比较的条件要远远超过这些,但毛泽东的类比就是这样。
4# 金佛山
 楼主|现代家里蹲 发表于: 2013-4-22 01:27:46|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毛泽东那个时候很受列宁这些思想的影响,受当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经验的影响。我给各位朋友念一段话,列宁1919年有一次在《全俄苏维埃教师和文化工作者会议》上讲话,毛泽东模仿列宁到什么程度,列宁演讲说,“当有人责备我们是一党专政,我们就说是的,是一党专政,我们就是坚持一党专政”,这是列宁的原话。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论人民民主专政》中也是这么谈话说“你们独裁,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就是独裁。”这个影响之大不是现在我们能够想象的。走苏联道路,成苏联模式成了重要的动力。在1949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刘少奇到莫斯科秘密访问,他访问40多天,和斯大林我们能查到的会谈有7次,最多8次,包括私人会谈,7次满打满算8天,剩下时间刘少奇就去访问各个部门,了解苏联政府怎么回事,回来的火车上装着8个苏联顾问,就是教我们怎么建立政府架构,它的体制到现在也没有变,还是苏联式的。
  我们对国家、政权、警察、司法的理解就是这么学过来的,所以刘少奇的访问,我们做历史研究,都说这为中苏结盟奠定了战略基础,这个战略基础的核心是双方建了一个一样的国,所以它的接轨特别容易。我有时候和各位最形象地说,苏联一个工厂、车间、党小组到中国来都能找到对口的单位和人,因为我们的工厂车间里也有党小组、党小组长。我们和美国接轨就很难,比方说美国有个负责宗教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到我们这儿和谁谈呢?我们宗教事务是民政部管的,外交部就设了一个部长助理,处理所有外交部都不管的事儿,其他国家外交部的人来了就管这个事儿。接轨不是个开玩笑的事儿,它对不上口,来了找不到对口的人跟他谈,但和苏联的接轨非常彻底,所以我们现在基本在在建国有一段时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俄化”,如果苏联也算西方,就是“西化”最彻底的时期,从未有过如此严丝合缝地复制一个国家,在中国复制一个,毛主席后来还认为我们会比他干得更好。
  第三个动力就是支援东亚革命,中国要作为东亚革命的中心,这在中国领导人的内心深处是存在的。因为没有民族国家的观念,有一个天下情怀,这个天下从古至今都是东亚这一大片,可以往西亚再扩远一点就是再往西边走一点,在天下之内,中国革命的经验是普世性的。我看在座有和我一样年龄的,我们都听过“洪湖水浪打浪”,里面有一首咏叹调,歌名就叫“让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没有说让全国人民都解放,而是天下解放。这样一种潜在的传统意识被斯大林给诱发出来,用我们现在通俗的话讲,被忽悠出来一个东亚革命中心的观念。后来毛主席就更激动了,不仅要当东亚地区的革命中心,还要当全世界的革命中心。在文化大革命我们都是这样认为的,招贴画都是毛主席站在中间,后面光芒四射,下面是五颜六色的各国人民,围着他周围,毛主席就是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的红太阳。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这和冷战有很大的关系,冷战在1947年进入到尖锐对抗阶段以后,苏联觉得和西方没有办法,过去的合作已经彻底破裂了,建立了共产党情报局了,苏联就开始在东方寻找他的代理人,当时的话讲“要在东亚地区寻找一个革命领袖”。他们那个体制里,工青妇下面都有国际部(对外联络部),在东亚到处活动,找作为东亚革命的领导。根据现在国际上面研究的结果,当时找过印度,因为各个部门都在找,有推荐过印度尼西亚。因为我们国家其实还是挺大国的,对这些国家的历史、革命运动演化到现在都不太了解。印尼当时的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也算是如火如荼。
  最后找到了中国,就是本来斯大林认为中国这个事儿是办不成的,但首先在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非常有利的局面。1948年东北解放军全线反攻,斯大林派了一个小组组长到中国来说,如果中国能和我们站在一边的话,将会极大地推进社会主义运动,就是说我们现在对东北地区的援助这是迈出了第一步,还要逐步了解有没有可能推动中国共产党将来和苏联走到一条战线上,“走到一条战线上”这是斯大林的的原话。毛泽东也在1948年的春天提出要到苏联访问,他第一次说我想去三个月,看看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人民民主专政怎么搞的,中国好学习。斯大林说你来这么长时间,你们那革命怎么搞?你离开前线不行。
  其实是斯大林不想接待,一是他不知道中国的局势最后是什么样,他和美国之间是有协议的,中国应该是中华民国是合法政府,接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担心会和美国引起冲突,二是他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人,有没有可能和苏共搞在一起,他就推。毛泽东老想去,他就老说你别来,最后找了一个借口,毛泽东想的是坐火车从华北走到中苏边界,到那儿再坐飞机。斯大林说看这个路程太长,他回电报说正好你到莫斯科的时候,我们中央领导人都下乡收玉米,收土豆,参加全民秋收活动,根本没有人在莫斯科接待你。其实这么大的事儿,毛主席去,你在那边收土豆,这说不过去,明显是借口。苏联在毛主席身边有个联络员,给毛泽东念电报,斯大林同志说他们要去秋收,这个时间接待你不方便。那个电报都要把特详细的反应汇报回去,因为斯大林从1948年5月以后,中国的事儿是斯大林亲自管的,连表情都要有。那个电报上说“毛泽东微笑着说好好”。毛泽东身边长期有一个苏联医生,毛泽东身边有很多保健人员,三天以后给斯大林发了一个电报,据我多年之经验,每当毛泽东微笑着说“好好”的时候,他的内心是难以琢磨的,可能已经是盛怒了,就是你不能光看着他汇报,毛泽东笑着说好好就以为同意了。这个医生1949年初对毛泽东整个健康状况对苏共中央是有电报的,我们把这类分作战略情报,就是一个重要领导人的健康状况。
  我那时候研究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时候,勃列日涅夫死了以后,是契尔年科接任,中国这边就想正常化要不要推动,要不要改善,就派一个代表团去参加葬礼,通过葬礼搞外交,因为安德罗波夫对中国比较好,他死了三年以后,契尔年科接任,说要不要推动下去?就派个代表团参加葬礼,直接和契尔年科交往,看看这是什么人。那个代表团里有一个中医在家看电视,他的任务就是看契尔年科的健康状况,所有国家搞外交都要研究这个。我看那个外交官回忆里讲,那中医回来说这人估计也就是(活)一年。所以,中苏关系就停顿了,他真的当了一年的总书记就死了。他的健康状况极不好,所以和他搞什么呢?后来和戈尔巴乔夫可以搞,年富力强,到现在还活着。
  斯大林了解这个情况以后,说我们派个高级代表团和你们谈,你工作那么紧张,不要离开你的指挥岗位,所以米高扬就来了,米高扬来了以后见了面,毛泽东跟他说“我是斯大林的学生,中国的革命是靠着斯大林的指导”,毛泽东的思想里特别是涉及到对外政策,深受斯大林主义的影响,清除这种影响对我们这种环境下,是个长期性的历史性任务。米高扬就说“毛泽东同志你不必谦虚,中国革命是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具有历史意义,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中国经验的总结对亚洲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难道可以否认这一点吗?这当然不对。”然后就问毛主席,说亚洲共产党国家之间能不能联合起来行动,后来毛主席说我和他们没什么关系,现在还不能,联系太少,还谈不上,还是先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这是苏联第一次──用我们现在大众话讲就是“忽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说你们来当亚洲革命运动的中心。
  这次影响其实已经在中共党内引起了这样的思考,把内心深处的情怀变成了公开的议论。在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上非常明确地讲,中国革命是世界二十世纪三大最伟大的胜利之一,第一个最伟大事件是苏联的十月革命,第二次最伟大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第三次最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的胜利。然后王明就说中国思想很伟大,大家知道王明,延安整风很多人就整服了,但环境不好受他还是跑到苏联去了。他说毛泽东的思想很伟大,毛泽东的思想是在马列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说这个事儿还是先放一放吧,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以外的影响还是先放一放,这样一说斯大林可能就会有想法,好像斯大林就管欧洲,东方就归我们管了,这样说不好,说斯大林同志是都管的。第二,我们说毛泽东思想很伟大,要是那些国家不听,他们非要找苏联当领袖怎么办,所以还得人家承认以后再说为好。我们首先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他们自然会来学,但逻辑上没有否认毛泽东思想在革命运动中的普世价值,这个影响是很直接的。就是在七中二中全会中就已经议论在这个事情。
  关键事件是刘少奇去莫斯科访问,斯大林亲自向刘少奇讲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规律,斯大林那么高的威信,他认为出现一个重大的历史潮流,这对刘少奇的影响很大。刘少奇在酒会上正式谈完了,斯大林跟他说我们是不是妨碍你们了?(刘少奇说)有什么妨碍啊?(斯大林说)可能我们的指挥是错的,你们那么年轻就革命成功了,非常了不起。刘少奇说你们是大哥哥,我们是小弟弟,大哥怎么会妨碍小弟呢?有错还是我们理解不好,以后我们有事儿我们要听你们的。斯大林说我们错了你们就批评没关系,然后他说历史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进程,革命中心在不断地从西方向东方移动,最初马克思主义是诞生在德国,以法国、德国的历史作为主要的历史依据,没有搞成,巴黎公社失败了,然后就从德国移到了俄国,俄国搞了个十月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现在移到中国,世界革命的中心还在继续向东移。按照列宁的说法现在应该移到印度了。斯大林说这是个历史趋势,一点点移。但现在回头看这个历史趋势有点问题,它越来越向落后的国家移,这个社会主义革命就有问题了,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相悖的。所以他说现在的革命中心移到了中国和东亚,中共有很高的地位,责任更大。结果刘少奇在临离开莫斯科之前,给斯大林写了一个重要的报告,这个报告题目就是“东亚革命运动的策略问题”,写这个报告的意思是,我们承担这个责任了,我开始认真考虑整个东亚革命怎么搞,给斯大林写了个策略,大致内容是根据中国的经验,现在东亚主要还是城市的隐蔽斗争,各国共产党集聚力量,最后再爆发,通过武装夺取政权,写了个不太长的报告。有兴趣的可以看《刘少奇文选》(1949年版),这已经公布了。
  等刘少奇回来,因为他在党内分工管和各国共产党的联络工作,党务工作。在建国以后的一个半月,也就是45天召开一个亚洲、澳洲工会理事会会议,在会上刘少奇宣布了这样一套观点,这个观点非常重要,里面就暗含着后来介入朝鲜战争的逻辑。他说“中国人民胜利的道路是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独立和人民民主所应该走的道路;第二,中国革命胜利就意味着中国承担的责任大大地加重,这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繁重责任,也是一种光荣的责任”,就是说中国的革命经验是普世的;中国要承担国际主义义务。
  接下来是毛泽东到莫斯科去,真的开始和斯大林讨论东亚革命问题,毛泽东不希望朝鲜发生战争,但他愿意支援印度支那越南的革命,就是第二场战争起源的源头,因为援越抗法就开始有援助,又发展矛盾,持续了30年,最后打了一场战争。当时毛泽东在莫斯科,说越南共产党要援助,一开口就要一大堆,刘少奇说你们派个负责的人来,说说你们到底怎么回事。结果忽然就在1月中旬接到林彪在武汉中南局发来的电报,说来了一个共产党的代表,就是胡志明。胡志明自己就来了,刘少奇就很吃惊,说你们要好好招待,秘密地把他保护起来,然后电报毛泽东,说这人来了怎么办。毛泽东正在和斯大林谈东亚革命,说热情接待,赶紧让他到北京来。1月30日他到北京和刘少奇谈怎么支援印度支那革命,斯大林给金日成发了一个秘密电报,说我愿意在莫斯科接待你。东亚革命就是和中苏同盟关系就这么紧密。
  毛泽东接到电报说赶紧让他到北京来,然后要公开接待,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火车站公开接待,刘少奇最后还是派杨尚昆把他秘密接进了中南海。因为中国1月18日宣布和越南建交,来的是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接待的是一个国家主席,这个仪式怎么搞?谈完了,当天晚上刘少奇给毛泽东发了一个电报,说他来了,要6000万美元的援助,要飞机,连汽车都不会开,要战斗机。问他怎么来的,说这个人真是有革命精神,光着脚走了17天到中国境内,跟他们形容,此人很瘦,看着还算健康,谈的还不错,革命意志坚强。毛泽东说让他到莫斯科来,结果毛泽东说服斯大林在莫斯科秘密接待他,他到莫斯科见了斯大林,斯大林说印度支那的事儿主要是中国管,所以中国后来就有了援越抗法。毛泽东3月5日到北京,3月10日中共中央政府发布一个文件,中国要履行自己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责任。所以,后来5月15日金日成说他要完成他的革命,中国因为已经走上了这个逻辑,怎么去阻止他?这就是我们第一次结盟带来的后果,这个结盟的动力里就包含着错失战略机会的逻辑。
  当然,毛泽东到底怎么想的我们不清楚,但从这个结盟过程中,中国承担了这样的地位,导致当出现一个突发重大事件时,看到自己的利益不去坚持,这是后来中国外交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我们今天回过头来,再回想一下这个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有没有值得认真思考的地方,什么是符合中国利益的状态,那就要坚决地坚持。什么是国家利益是可以讨论的,历史上给我们提供这次结盟的经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现代家里蹲 发表于: 2013-4-22 01:40:00|只看该作者

牛军:冷战时期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战略决策(三)

  导语:中美建交是和中国现代化,中国对越战争的重大决策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在做“教训越南”的这个决定时,考虑的是中国在这个地区的地位和国家的基本安全,中美结盟是配合中国这个基本战略的。中苏结盟也是配合毛泽东最初讲的那个,但因为意识形态、东亚革命的形象塑造、身份认同的形成,导致在朝鲜战争问题上偏离了中国本来应该遵循的历史轨道。

  关于中国政策的第二大重大转变,看冷战时期就是根本性的转变,和美国建交,建立实际上的准同盟,这个同盟不是随便两个人在那儿讲,说我们不建立同盟,但可以搞紧密的战略合作。这不是空话。根据美国学者美国冷战以后公众能查到的卡特时期的档案得出的结论,1979年两国建交以后,随后美国向中国提供的有关苏联的战略情报和详细的军事情报超过了向他的北约盟国提供的情报,那个情报的质量和详细程度,涉及到苏联的战略意图和苏联在整个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中国也是做了足够的回报,在中国的土地上,在新疆地区的中苏边界设了七个美军的监听站,美军在那儿监听,搞情报收集。这个战略合作、军事合作深度非常可观,是在我们国家现在弥漫的气氛中不可想象的。
  当然这个合作,因为1989年的事变被打断了,直到现在两军的合作都是步履维艰,磕磕绊绊,很难达到当时的信任程度,但不同的是,中国同美国建交之后不久发生的越南战争,这个思考是同邓小平决定和美国建交同时进行的。因为国内没有邓小平的书,现在能参照的,当然这也很有价值,就是傅高义写的那本《邓小平时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朝鲜战争我刚才已经讲过,其实根本不是中国想打的战争,是中国在被动情况下,中苏结盟特殊条件下,最后没有按照自己了利益阻止这场战争,后来又干脆卷到里面去。关于邓小平打越南的动机,傅高义在他的书里罗列了一串,他说在北京听到,我也听过,章百家也听过,他采访过很多人,比如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以后说:1、要加大对军队的控制(书里就是这样出版的);2、与苏联划清界线,在国内消除同苏联修好的可能性;3、能够获得欧洲和美国的技术转移。这第三个原因在《邓小平文选》里可以找到根据,前两个是有好多传闻,当时参与的人我看他们的回忆录里讲不知道打这场战争真正的动机是什么。邓小平本来讲,我们希望强大的欧洲,他也希望强大的中国,为什么国际上愿意拿钱、设备帮助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是强大了可以牵制苏联,假如你软弱帮助你有什么用,有什么意义,这是他对越战争前后讲的的话。第三个原因可以找到原话和根据,前两个大家要自己分析了。
  张爱萍的儿子写了一本书,里面讲这和军队的矛盾有关系,1978年底,应该在12月20日~1月3日开了一个军委扩大会,现在很多记载可以查到这次扩大会议,军区几个领导人就文化大革命期间谁搞了谁,谁破坏了谁,争论不休。最后没办法,刘华清找到邓小平说,你来做个汇报吧,这个会怎么开?邓小平说开,让大家把话都说够,把心里话说完。刘说不行,没有结论。张胜回忆说,没办法的话,就请邓小平做个报告,会议总得有个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那边开中央工作会议,这边开军委扩大会议,军队要统一。他当时是个工作人员,他说邓小平来了以后就说了两个字“散会”这事儿就完了。他说打越南这个事儿到底是因为什么真的值得好好思考。
  这是当时采访有些当事人的想法,从不同角度谈的。但我个人认为,根据我看的档案,还是应该为阻止苏联的扩张和防止越南在这个地区成为印度支那、柬埔寨、老挝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印度支那联邦,这是关键的。但同时邓小平对越南极无好感,我不敢说他有多大的不好感,很没有好感。按照傅高义讲他在美国采访,说1978年5月中美建交谈判启动,布尔金斯基来谈建交问题,邓小平和他谈了很多越南的事儿,到什么程度,邓小平提到越南的时候气得浑身发抖,个人的观感是这样。我们能够看到国外,从越南方面找来的记录,在我看的领导人记录中,邓小平对越南人说话是最强硬的。这个电报已经公布了,它的中文在香港出的图书中可以看到,1966年胡志明来了,说你们的军队(顾问)态度傲慢,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傲慢。邓小平说你要不愿意我们就撤回来,你们要有这么大意见我们就不干了,非常得直率。因为当时两个国家在和苏联的关系上达不成共识,本来和斯大林有谅解,有分工的,印度支那的事儿中国管。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以后,1965年3月苏联开始插手印度支那,向越南提供援助,1965年3月又是中国正式宣布和苏联同盟关系破裂的时候,写“评莫斯科3月会议”那篇文章里提出反帝也要反修,就是把反对苏联作为和反对美国作为同等重要的事情,要越南配合,你的抗美援越整个是革命运动的一部分,你得配合我们的反修工作,越南不愿意,越南的问题是,他的国家解放战争是第一位的,谁给我钱,给我武器我和谁就是朋友,所以就一直为这件事情争论,有这个分歧。
  大量历史文献证明,前面那些揣测现在都是猜测,难以证实。我们从统计学上,那些说法没有意义。有大量的文献证明邓小平想的很多,谈的很多,就是怎么去阻止越南在这个地方建印度支那联邦,红线是你不能打柬埔寨,底线就是你不能占领金边。这个战争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策划,布尔金斯基已经感觉到邓小平的愤怒了,从1978年9月,军委作战部已经正式开始拟定很多作战计划,有很多的讨论,推测了很多不利因素,有一个不利因素当时就存在,就是越南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打了好不好。我们那时候认为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现在处理北朝鲜,就有人认为北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北朝鲜经济不好,政治正确,所以对他就不能像美帝国主义,如果是美帝国主义在这儿搞核试验那还得了;要是日本人,那还不就血洗东京,肯定口号就上街了。但现在在中国使馆抗议都不行,因为是北朝鲜搞的,这是我们社会里存在的。当时打越南就有这样的反对意见。但邓小平要坚持,就是要惩罚他,条件是和美国战略上协调,要让美国明白这个道理,我在这儿打越南是全球阻止苏联扩张。
  我们做冷战史研究有个共识,苏联在1975年以后的全球扩张是明确的对外政策。这个想法和毛主席60年代有点像,他们很多内部的言论揭示出来,世界革命高潮到来了。因为美国越南战争失败了,走向衰落,所以才要和苏联搞缓和。1975年有赫尔辛基会议,欧洲缓和了,缓和了那你们就好好搞建设嘛,但他们所的专家提出了好多报告,说现在资本主义总危机马上要爆发了,70年代中东的事情他们缺少能源,高潮就要掀起了,苏联现在就要推动第三世界的革命。我看有一个资料说,当时看得我都忍不住笑,当时古巴介入安哥拉内战,苏联最后决定援助古巴,帮助古巴在南部非洲支持在那儿反对白人的解放运动,苏军最大型的运输机图-32给安哥拉运武器,第一批是五架飞机,有四架里装满了弹药,有坦克和轻重型火炮,充足的弹药,另一架飞机里全部装着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五大上的报告,小册子,装了满满一飞机散发给非洲人民学习,就像我们文化大革命散发《毛泽东语录》一样,那时候我们有很多像的地方。现在我觉得一说和俄罗斯搞关系,许多人老把俄罗斯想成苏联,俄罗斯人不觉得自己是苏联,我们老隐隐约约想着这是当年的苏联,有相近的东西,藕断丝连,割舍不断的情怀。我觉得真是莫名其妙,俄罗斯人现在是写《俄罗斯史》,苏联只是俄罗斯历史中的一段,我们心目中还有浓重的苏联历史的观念,俄罗斯人认为那是俄罗斯一个灾难性的历史,不觉得自己是苏联人。
  中美关系正常化,邓小平当时是下了决心的,中国下这个决心很重要,推动了美国在10月中旬决定不和越南建交,越南在1978年5月,和中国几乎同时向美国提出关系正常化,要建交。越南在9月和美国人交的底线是接受美国人的条件,不要战争赔偿,不谈经济援助,就无条件的建交。后来是因为中国极力推动,布尔金斯基找卡特谈话,说如果和越南建交,你设想的和中国关系正常化恐怕就不行了,他讲了和邓小平交往的这些经历。所以,这个建交过程受到中国地区战略利益的极大影响。细节有很多,也很有意思,如果把时间一个一个排列起来,11月2日中美建交谈判正式启动,11月14日邓小平从东南亚访问回来,当时建交谈判就说,和台湾的关系要断得一干二净。邓小平从东南亚回来,15日开中央工作会议,听报告之后,中央军委这边就决定对越南划线,到时候如果划线就一定要使用武力,然后邓小平下决心加快谈判的进度。在12月上旬,美国都感觉到,12月8日中央军委确立一定要动手,韩建龙代替黄华(黄华病了)向美国通报三点:第一是时间表,明确给美国列出时间表,就是因为中央工作会和军委工作会的结果;第二是邓小平本人13日要和伍德克特谈判,邓小平亲自谈了,以后不是外交部长谈;第三谈判完了邓小平1月份要访问美国,这是重大决定,所以才有了13~15号的急剧变化,达成建交公报,这是第一个阶段,非常紧迫,中美建交和中国现代化、中国对越战争的重大决策联系在一起的。
  冷战时期,我们今天回忆这段历史,我个人看的是1978年12月的建交过程,的确是有惊心动魄的感觉,最后15号那天谈判,14号邓小平又看了工作会上谈判交换的资料,15号邓小平亲自谈判,谈判过程中,那边卡特本人又和驻美联络处的代表柴泽民谈,武器还是要卖给台湾。伍德科克在临谈之前接到白宫的信息说,售台武器这个问题上美国还是要坚持。这个资料早就有了,因为傅高义是美国人,用很精彩的文笔描述,说邓小平听了勃然大怒,事到临头为什么还是这样,我们已经有共识。伍德科克做了一番解释,邓小平很快平息下来,伍德克特的解释说这和我们支持台独没有关系,台湾是你们自己的事儿,将来你们解决我们不会阻碍,售台武器就是售台武器。这是国内给我们的最后决定,伍德科克说建交以后我们可以再谈,邓小平就平静下来说再谈,就拍板建交。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说,如果中美建交错过这次机会,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他本人已经设计好要去访问,他13个月访问了5个国家,一生中最后一次访问的国家是美国,曾经设想过要去苏联,中苏关系正常化时间推得太长,就没有这个条件了。1989年以后他宣布全退,再去也没有意义了,他去美国是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国。
  在美国期间,他先到布尔金斯基家,私下作客,正式座谈是第二天开始。他和布尔金斯基说,我要和卡特总统谈一件私下的事情,要求闭门会谈。第二天他和卡特就有一段闭门会谈,闭门会谈上向卡特和盘托出我们就是要打越南,打越南这个事儿国内做了认真的研究,确定了一个方案,第一不在柬埔寨打,第二不打空中战争,第三不能长期打,目标就是教训越南,让他知道他在这个地区说话不算数,这就是邓小平,邓小平在内部会上讲,就打中印边界式的战争,中印边境33天,对越战争打27天,打完就撤,影响不会太大。这个时间的计算就是苏联把欧洲的军队再调50个师到远东来就得花一个月,所以在一个月内打完。美国不愿意中国打,但又希望中国教训越南。邓小平在那个地方儿转了一圈,回来在中央会上讲,美国决策集团犹犹豫豫,但和新闻界专门谈话,和国会谈话,说社会上是支持我们的。就是政府是犹豫的,但社会、舆论是赞成我们,对我们有利的。真正打起来,看起来美国还是做了一些工作。
  从这个过程来看,应该说中美建交是配合中国这场地区局部战争,和中苏同盟有完全不同的(背景),虽然都有这样的结果,但时间顺序上看,因果关系是非常不同的。当然,我们说越南战争到底该不该打都可以讨论,怎么打更好,各种评价,各种说法。我开始讲的这个,这是我的观点,供各位参考,我觉得就是历史人物的宿命,放在那个位置上他就要选择,选择过程中,他能成为历史人物得有极强烈的个性,要把个人很多特点加注到历史中,什么叫历史人物创造历史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一个历史过程。但我刚才想讲的意思并不是想探讨这场战争是否该打,而是邓小平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考虑的是中国在这个地区的地位和国家的基本安全,中美结盟是配合中国这个基本战略的。中苏结盟也是配合毛泽东最初讲的那个,但因为意识形态、东亚革命的形象塑造、身份认同的形成,导致在朝鲜战争问题上偏离了中国本来应该遵循的历史轨道。
  我认为应该把这两个历史人物和这两个重大决定、两次战争放在一起比较,对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对中国人的命运造成的影响,帮助我们在未来避免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严重失误也还是都有启发意义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估计各位可能也想听听章百家教授的评论,还有问题我也愿意回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1 12:42,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