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5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讯苇岸逝世15周年《大地上的事情》重装出版

 [复制链接]
  15年前的5月19日,作家苇岸带着未完成的遗憾,离开了他所挚爱的大地。15年的时间,苇岸曾经观察和记录下的一切,森林、麦地、草木、昆虫,那些“大地上的事情”,很多已经完全不同,甚至连北京的空气都变得不一样了。今天,作家逝世15周年纪念日之际,苇岸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由乐树文化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再版,作家当年的警告,此时已经变成了现实。人们重温苇岸的名著,体察到的不仅仅是曾经的自然之美,更有一种对美好事物轻易流逝的痛惜。

自然文学写作作家苇岸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

领先于时代的孤独探索
  苇岸,中国自然文学写作的代表作家,1960年1月7日生,1999年5月19日逝,只活了39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苇岸和他的朋友海子,是昌平的文化地标。两个人都早逝,两个人也都寂寞。不同的是,海子在是在喧嚣中寂寞,苇岸则是在寂寞中寂寞,因为他的写作,至少领先了他的时代20年。
  在苇岸的时代,是没有空气质量指数预报这回事的,人们也想不到有朝一日呼吸会变成一件危险的事。但作为大地的观察者和体验者,苇岸在二十多年前已经敏感地觉察到,人们迟早要为自己对自然的破坏付出代价,他站在大地与万物那边,而非人类这边,他告诫,“有一天,人类将回顾他在大地上生存的失败”;他叹息,“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苇岸有两个身份,大地上的行路者,大地上的写作者,他花费大量时间,几乎走遍了半个中国,然后在文字中,礼赞他在路途中,在大地上所遇到的万物。万物之美铸就了苇岸的语言之美,他的笔记记录着万物的生动,结集成《大地上的事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的自然文学代表作。诗人王家新说,“苇岸把麦地、树林、冬日的小灰雀,连同自己质朴的生命一起带入太阳的光流。苇岸不仅安息在丰盛的麦地之中,也将永远活在金子一样闪耀的他的语言里”。当然,如今的汉语自然文学代表作家苇岸,其实并不知道“自然文学”这个名词,这也正是他领先于时代之处,这个名词要直到今日,在总理夫人程虹出访非洲之后,才因为程虹在这一专业领域的研究成就而被人熟知。
  在苇岸的时代,歌颂大地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但也是一件寂寞的事。那时候的北京,苇岸的居所,正忙着打通四环路,然后是五环,六环,七环……城市越来越大,田野越来越少,人类挤得万物都没有了生存空间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可怜。于是他们必须回过头,去寻找田野,去遇见万物,于是苇岸,在去世15年之后,突然从一个寂寞的写作者,变成了一个时代的先行者。因为他对大地的热爱,在15年间,有了越来越多隐秘的信徒。

百年来独一无二的汉语写作
  在苇岸之前,中国没有真正的自然文学作家,文学评论家林贤治说,“苇岸全部的作品所奔赴的关于“大地道德”的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开创的意义”。在他之前,无论丰子恺、林语堂、周作人、郁达夫,笔下的花鸟虫鱼基本都是博物学意义上的“趣味”,而苇岸所奔向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则是“与万物荣辱与共的灵魂”。他观察和赞美太阳、月亮、大地和小麦,他记录自然中最可爱的生灵:蚂蚁、胡蜂、蝴蝶、麻雀、杜鹃、林木以及鸟巢,他甚至歌颂书房窗户上的一枚蜂巢,“像一只籽粒脱尽的向日葵盘或一顶农民的褪色草帽,端庄地高悬在那里。在此,我想借用来访的诗人黑大春的话说:这是我的家徽,是神对我的奖励。”
  自然之友理事长,学者杨东平评价苇岸的作品,提出了“人与自然如何共处的问题,书中把人置于大自然之中,而非把两者对立起来的思想,对于当下中国社会,有很特别的价值”。在汉语写作的历史上,持有这种思想,并真正践行这样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能达到高度的文学成就,苇岸是唯一一个人。可能正因为如此,苇岸几乎不承认中国文学对自己的影响,他说,“我喜爱的、对我影响较大的,确立了我的信仰,塑造了我写作面貌的作家和诗人,主要有:梭罗、列夫·托尔斯泰、泰戈尔、惠特曼、爱默生、纪伯伦、安徒生、雅姆、布莱克、黑塞、普里什文、谢尔古年科夫等。这里我想惭愧地说,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很少进入我的视野”,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国文学充斥着“聪明、智慧、美景、意境、技艺、个人恩怨、明哲保身”,这都是克己、素食、纯粹的苇岸所不喜欢的。
  苇岸在逝世前一周留下的“最后几句话”里,说“我平生最大的愧悔是在我患病、重病期间没有把素食主义这个信念坚持到底(就这一点,过去也曾有人对我保持怀疑)。在医生、亲友的劝说及我个人的妥协下,我没能将素食主义贯彻到底,我觉得这是我个人在信念上的一种堕落。保命大于了信念本身。”面对这样的文字,人们很难不去反思,或许正在堕落的,是我们作为整体的人类本身。

圣徒,不需要雕像
  林贤治说,苇岸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圣徒”,圣徒往往是让人膜拜的,但苇岸不是,他不需要雕像,相反,他谦卑地融于大地之中,他像“现实世界的一盏青灯”,只想提醒人们,“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
  苇岸的挚友,《诗刊》杂志副主编冯秋子曾经记录下人们要给苇岸树立雕像的故事,那是在他去世不久,朋友们想在昌平为他树立一座铜像。但“如果把他放在街上,他会感到羞惭和不自在。这样存在大约不是他希望的。”事实上,苇岸去世之后,他骨灰的一部分,被撒在他挚爱的麦田里,以这种方式,苇岸与大地融为一体。
  苇岸挚爱麦田,他说“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1998年,苇岸以一年时间,于每个节气日的上午九点,在昌平一处麦田的同一个角度拍摄照片,记录下大地一整年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写作大型散文《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这部作品最终只完成了四分之一,还有大量的草稿,这是苇岸去世之际最大的遗憾。如今看来,就像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一样,苇岸这次对大地独一无二的记录与表达,本身已经达到完满。

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他是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季节是他的向导。他与光明一起开始工作,与大地一同沐浴阳光或风雨。他懂得自然的神秘语言,他用心同他周围的芸芸生命交谈。”在散文《放蜂人》中,苇岸曾经如此礼赞放蜂人,而今日,这些话被读者用来礼赞他。因为过去的15年,苇岸早已成为无数年轻人的“向导”,帮助他们寻找花朵,寻找光明。
  苇岸去世之后,《放蜂人》被选入了语文课本,在网络上,很容易就可以搜到教育学者蔡朝阳2005年的“苇岸《放蜂人》课堂实录”,那是他在绍兴稽山中学的课件。蔡朝阳不但讲苇岸的文章,也向学生们推荐苇岸的书,更重要的,是他带着孩子们一起去读苇岸曾经写到过的,影响过他的书──不止蔡朝阳一个人这么做,在豆瓣网上的苇岸小组,“苇岸的书单”是一个置顶贴子,年轻人跟随着苇岸的足迹,去与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思想相遇。
  在去世15年之后,苇岸的名字已经不像当年那么寂寞了,虽然他的思想是否为更多人接受,尚未可知。在不同版本的语文课本里,孩子们可以在初中和高中的不同阶段,读到苇岸的《放蜂人》《我的邻居胡蜂》和《大地上的事情》,甚至,他的文章和他所热爱的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被排在了同一个单元,指向的则是他最关心的土地伦理问题。或许有一天,苇岸甚至可能出现在高考作文题目里,也未可知。因为在他去世15年之后,人们才突然发现,苇岸,大地上这盏孤独的青灯,其实可以照亮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
  1990年3月26日,诗人海子的周年祭。作为海子的昌平邻居和朋友,苇岸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海子含着泥土,来自大地的深处。他是民间的儿子,具有和谐的自然启示的诗人……世界上缺少了诗人,我们的精神暗淡,大地垂首默默无言。”如今回首望去,这段话何尝不是在说他自己。今天,5月19日,苇岸去世15周年,我们在雾霾中,怀想苇岸,怀想大地,也怀想蓝天。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美国科学家量子力学最新发现:人不会真正死去 四川木匠造“木头汽车” 可装货1吨跑80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11:30,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