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10|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赤城春秋》后记

 [复制链接]
《赤城春秋》后记
胡传淮
古县蓬溪,山水秀丽,民风淳朴,人文蔚起,是蜀文化与巴文化交汇之区,传统文化根基丰厚,被誉为“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
世上无不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人生无难为之事,只怕立志未坚。吾酷爱乡邦文献,以表彰先贤、整理邦献为己任。1993年,调入蓬溪县政协文史委工作,如鱼得水。二十年来,耐寂寞,抗干扰,“浮生愿向书丛老,不惜将身化蠹鱼”,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研究整理巴蜀典籍、方志、族谱,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青丝渐消”已成往事;“华发暗生”未有穷期。因用眼过度,致使左眼视网膜脱离。然而,夜伴孤灯,每有思接千载、逸兴遄飞之趣;朝迎旭日,倍觉踏遍青山、云霞满肩之欢。几度求索,几番拼搏,出版了50余部专著,发表了300余件论文、随笔,使蓬溪文史工作走在了四川省的前茅,在全国县级政协中亦属罕见,从而赢得了学界众多知音。吾生于甲辰,2003年,吾晋四十,出版了《芝溪集》;今年晋五十,再从自己文史作品中精选部分与蓬溪有关者,汇编成册,列入“蓬溪文献丛书”出版,聊作雪泥鸿爪矣。
清道光本《蓬溪县志》载:“赤城山,县东二里,一名宝屏山,中峰蔚然,左右环拱,上有高台五层,又有七曲老人祠,相传张神君解《道德经》于此,山皆赤土,人比诸‘赤城霞起’,县城旧跨其麓,产九节菖蒲,蓬溪绕其下。”其山不甚奇而峭,其溪不甚阔而秀,入画则半隐,入诗则船山。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山呼谷应,境不寂寥。赤城山遂成为蓬溪县的代称,蓬溪境内诸多名胜,均与该山有关,如赤城镇、赤城湖、赤城公园……因拙著主要记述蓬溪名人、文献、历史、古迹等,故名之曰《赤城春秋》。
本书共收论文、随笔等39篇,大致以类相从,分为船山研究、人物春秋、名人遗珍、高僧大德、客家人物、蓬诗史略、悬疑探密、古迹沧桑等八部分。这些文章,大多在《社会科学研究》、《四川文献》、《收藏家》、《红楼梦学刊》、《中国韵文学刊》、《苏州大学学报》、《西华大学学报》、《聊城大学学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谱牒学论丛》、《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内江师范学院学报》、《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空林佛教》、《大慈》、《客家研究辑刊》、《四川客家通讯》、《巴蜀文化研究通讯》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收入本书时,一般都保持原貌,并注明发表时间、报刊名称。不妥之处,敬请方家郢政。
拙著编辑出版,得到了著名红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胡文彬先生作序,得到了蓬溪县政协温勉双主席的帮助,得到了许多学界友朋的支持,在此一并深致谢忱!
                                                 二○一三年七月二十日

《赤城春秋》封面.jpg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慕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慕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教授为《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撰写的序言 “七宗最”中国原创悬疑作家聚会北京
2# 四姑娘山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3-7-13 09:22:4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3-7-31 10:44:35|只看该作者
胡传淮著《赤城春秋》  《赤城春秋》.jpg  保存到相册

4# 金佛山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4-6-5 08:14:06|只看该作者
胡传淮著《赤城春秋》   胡传淮著《赤城春秋》.jpg  保存到相册

胡传淮著《赤城春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22:13, Processed in 0.546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