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子澄|查看: 50098|回复: 52
[动物

国家林草局:我国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74%

 [复制链接]
5# 华蓥山
 楼主|子澄 发表于: 2004-9-16 15:13:25|只看该作者

生存现状

  据估计物种总数可能介于500万~1500万种。物种灭绝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鸟类和哺乳类,现今的绝灭率大约是过去地质时期的平均灭绝率的100~1000倍,并且该灭绝率还会继续提高。科学家估计,地球上大约有1400万种动植物物种,其中有170万种和人类关系密切。全球每年有25000多种动植物从地球上消失。10年前,全球平均每4天才有一种动物绝迹;而今天,平均每4个小时就有一种动物在地球上消失。动物灭绝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
  2010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指出物种濒危程度加剧。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20%。野生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加剧,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44%的野生动物呈数量下降趋势,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下降趋势明显。
  世界自然基金会2016年10月公布的报告显示,受人类活动影响,全球野生动物数量自1970年以来已锐减58%。有研究指出,生物灭绝已经加快了速度,如今连猎豹、狮子、长颈鹿这样的常见野生动物也陷入了生存危机。研究中提供了威胁野生物种的重要数据,绘制出了27600种生物种类和数量下降的分布图。其中,研究人员专门针对177种哺乳动梳理出了1900年至2015年间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他们所观测的这些哺乳动物已经失去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原始栖息地。包括犀牛、猩猩、大猩猩以及大型猫科动物等在内的40%的哺乳动物,现在的活动区域仅为它们原有栖息地的20%或者更小。研究显示,包括猎豹、狮子以及长颈鹿在内的数种哺乳动物”在一二十年前还相对安全,然而现在处于濒危状态。“
  由多个保护动物组织所组成的”零灭绝联盟“(Alliance for Zero Extinction)(该组织是由13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发起的,包括伦敦动物学会、保护国际、美国鸟类保护协会等。)最新公布了一份”濒危物种“报告,指出位于全球595个地点的近800种动物即将绝种,当中包括中国的扬子鳄、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狐猴和美国象牙喙啄木鸟,而素有”生态晴雨表“之称的两栖动物占了其中的1/3。有专家指出,如果再不施以援手,我们将要与这些动物彻底”说再见“。(这些地点都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濒危物种最后栖息地。并没有对地球上所有的物种进行仔细研究,因此这794个物种只包括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松柏目植物和一些爬行动物。)
  在这份濒危物种的名单上,墨西哥位列榜首,有63个濒危物种地点,其次是哥伦比亚、巴西和秘鲁。在”零灭绝联盟“列出的名单中,拉美的濒危物种地点比其他地区高的原因,一个是该地区本身物种极具多样性,再有就是动物生存的环境破坏严重。

一:减少原因
  野生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失去栖息地、人类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物种入侵、感染疾病以及偷猎活动。

二:栖息地丧失
  2010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指出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内陆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部分重要湿地退化。海洋及海岸带物种及其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渔业资源减少。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一些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栖息地丧失,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60%~70%已经消失或萎缩。部分珍贵和特有的农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鱼等种质资源流失严重。一些地方传统和稀有品种资源丧失。

三: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在未来的几十年将成为生物灭绝的主要威胁因素。由于气温升高,天气模式变化,一些动物──比如最著名的北极熊──已经减少。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Peter Soroye团队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导致各大洲大黄蜂普遍减少。相关论文于2020年2月7日发表在《科学》上。气候变化可能会增加物种灭绝的风险,因为温度和降水开始超过物种历史上的耐受度。利用北美和欧洲66种大黄蜂物种的长期数据,他们测试了这种现象是否改变了大黄蜂物种灭绝或定居的可能性。气温升高的频率越来越高,可以预测物种的局部灭绝风险,定居在新地区的概率以及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效应与土地用途的变化无关。据悉,温度升高的频率超过了历史上观察到的容限,这有助于解释大黄蜂物种的普遍减少。这种现象也可能更普遍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四:野生动物贸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类生存对野生动物的依赖程度下降。但是,野生动物作为药材、食品、装饰品、狩猎纪念品、工艺品、毛皮羽制品、宠物等的需求却在增加。因贸易而过度开发野生动物资源,是野生动物物种濒危的原因之一。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商业性开发指的是为了商业盈利目的而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的大规模开发,其原动力是为了进行贸易,因为野生动物贸易有利可图。
  野生动物贸易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正在加速物种灭绝。在全球超过31500种陆生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鳞状爬行动物中,约有18%(N=5579)在全球交易。交易的物种在在系统发育上是属于严格保护的,并且交易的热点集中在生物多样的热带地区。
  研究人员预测,由于野生动物的系统进化替代和性状与当前交易的物种相似,未来的贸易将影响多达3196种其他物种,共计8775种物种因贸易而濒临灭绝。这些评估强调需要制定战略计划,以积极主动而非被动的政策来打击贸易;这尤其重要,因为随着人类继续在生命树上收获和进行贸易,物种可以迅速从安全变为濒危。
4# 金佛山
 楼主|子澄 发表于: 2004-9-16 15:12:5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代表物种

可爱的大熊猫,2003-02-13 14:47:17,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DSC32855.jpg  保存到相册
可爱的大熊猫,2003-02-13 14:47:17,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摄影:雷康

雨中嬉戏的大熊猫,2005-07-19 12:27:19,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DSD09109.jpg  保存到相册
雨中嬉戏的大熊猫,2005-07-19 12:27:19,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摄影:雷康

一: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David
  大熊猫是食肉目熊猫科下的动物,体重约130~150公斤,成兽体长1.5~1.8米,肩高65~70厘米,尾长12~14厘米。体形似熊,但头部宽而短,足底生毛。全身具黑白二色。双耳、眼周及四肢均呈黑色,前肢的黑色毛在肩部中央相联,形成一条黑色环带。腹部灰白或暗棕色。毛粗有光泽,绒毛厚密。
  性怕严寒,又畏热,能游泳,善爬树,或卧息树杈间。视、听觉较迟钝,嗅觉尚佳。不凶猛,自卫能力差。不合群,单个或成对活动。以竹叶、竹笋及竹茎为主要食物。偶或食肉、骨等。多在春季交配,晚秋生仔,妊娠期约7个月。每次产1仔。初生幼仔全身白色,具长尾,与成体迥异。需月余四肢与耳等才变或黑色。长尾随体型增大而相对变短小。在繁殖期内雄兽间有争偶现象。
  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之间的高山原始竹林中,多属人迹罕至之处,无固定栖息地。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活化石,是从食肉动物演化为食竹的特异种类。具有很大学术价值,是动物园中珍稀的一种展览动物。人工饲养繁殖及人工授精繁殖实验成功。

二:黑斑蛙 Rana nigromaculataHallowell
  黑斑蛙无尾目蛙科下属动物,体长约为70~80毫米,雄蛙略小;皮肤不光滑,背面有一对较粗的背侧褶;腹面皮肤光滑。雄蛙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有粗肥的灰色婚垫,满布细小白疣。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的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背中央常有一条宽窄不一的浅色的纵脊线,由吻端直到肛部;北方的雌性标本多有深酱色或黑色者;背侧褶处色较浅,为金黄、或黄,或浅棕色;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
  蝌蚪体形大,后肢5毫米时,全长达50~60毫米,体笨重,尾较细弱,尾端尖;蝌蚪呈灰绿色,尾部有斑纹。
  产卵季节颇长,自3月至6月在池塘内都可采到。
  黑斑蛙是我国最习见的一种蛙,常栖于池塘、水沟、或小河内。

三:梅花鹿 Cervus nipponTemminck
  梅花鹿是偶蹄目鹿科下属动物,是一种中型的鹿,大于鹿、小于马鹿。耳大直立。颈细长。躯干并不粗大。四肢细长。尾短。臀部有明显的白色块斑。仅雄性有角,年老者角分四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叉与眉叉相距较远。冬毛厚密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沙黄色。尾背面深棕色,尾下面及鼠蹊部白色。腹毛淡棕。夏毛薄,无绒毛。全身红棕色,白色斑点显着,在背脊两旁及体侧下缘的白斑排成两纵行。尾上面变成黑色。
  晨昏活动较多。行动敏捷,嗅觉、听觉发达。以青草、树叶、嫩芽、树皮、苔藓等为食。交配期在8月底至10月,次年4~6月间产仔,每胎1仔,偶尔有2仔的。
  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附近。冬季多在山地的南坡,春秋季多在旷野,夏季常在较密的林子里,有时移至高山草原以避蚊蝇。
  梅花鹿茸为最名贵的药品、鹿胎、肉、筋、尾、鹿鞭亦均可做药用。解放后,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广泛建场饲养,现已完全满足国内鹿茸需求。

四:大沙鼠 Rhombomys opimusLichtenstein
  大沙鼠是啮齿目仓鼠科下属动物,体长超过150毫米。耳短小,耳长不及后足之半。后足被密毛。尾粗大,几乎接近体长,其上被密毛,自尾中段以后的毛较长。爪为暗黑色。头和体背呈淡黄色。在体侧、眼周、两颊和耳后等处毛色较体背略淡。腹面毛污白色,微带黄色,毛基部暗灰色。尾色与体背颜色显然不同,大部为红锈色,后段上面杂有黑色毛:尾端长毛也为黑色。听泡发达,不与颧弓的鳞骨突角相接触。每个上门齿的前面有两条纵沟。第三上臼齿内侧和外侧中部有一凹褶,将其咀嚼面分成不太明显的两叶。门齿孔狭长,向后延伸不达到臼齿列前缘。
  洞成群,洞的构造复杂,食物是荒漠植物的柔软部分,喜食琐琐、锦鸡儿、骆驼刺等枝叶。白昼活动。不冬眠。每年可产三胎,每胎产5~7仔。
  生活在沙质荒漠,栖于固定、半固定沙丘,特别是生长琐琐、柽柳等灌木的沙丘上。
  对琐琐的破坏很严重,对固沙植物有害。破坏荒漠牧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子澄 发表于: 2004-9-16 15:12:35|只看该作者

分类

  野生动物分濒危野生动物、有益野生动物、经济野生动物和有害野生动物等4种。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全国仅脊椎动物就达4400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以上。陆栖脊椎动物约为1900种,其中爬行类300余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约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类近600种,海鱼1500余种,其种类也占世界鱼类种类的10%左右。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等珍稀动物100多种;有熊、猕猴、麝类经济动物400多种。全世界鹤类共15种,我国就有9种;野生鸡类276种,我国有56种。全世界在科学实验方面有重要价值的灵长类动物,我国有16种之多。

一:濒危野生动物
  濒危野生动物是指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如大熊猫、白虎等。从广义上讲,濒危动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从野生动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动物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物,以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濒危动物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是指,濒危动物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野生种群数量较少,存在灭绝的危险。相对性是指,某些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绝对数量并不太少,但相对于同一类别的其他动物物种来说却很少;或者某些濒危动物虽然在局部地区的野生种群数量很多,但在整个分布区内的野生种群数量却很少。些国家或地区视为濒危物种的野生动物,在另外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并不被视为濒危动物。一些种类的濒危动物在得到有效保护,其野生种群数量明显上升,不再有灭绝危险时;也可能退出濒危动物的行列。

二:有益野生动物
  有益野生动物指那些有益于农、林、牧业,以及卫生、保健事业的野生动物,如肉食鸟类、蛙类、益虫等。

三:经济野生动物
  经济野生动物指那些经济价值较高,可为渔业、狩猎业捕获的动物。

四:有害野生动物
  有害野生动物指害鼠和各种带毒动物等。
2# 四姑娘山
 楼主|子澄 发表于: 2004-9-16 15:12:06|只看该作者

野生动物

一:生物学上的定义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实用手册》一书中对野生动物在生物学层面做出了理论释义。野生动物,国际上称作为Wildlife。英文Wildlife一词的字面含义为一切野生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但在一般情况下,Wildlife是特指野生动物的。野生动物的概念是人为规定的,没有统一标准,它可以广义泛指脊椎动物和无脊动物,也可以狭义地指高等的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高等的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或指除鱼类以外的其他四类高等脊椎动物。“
  在不同国家对野生动物的定义都会存在着差别,”美国野生动物管理的创始人leopold在其著作《Game Management》一书中,把野生动物只是狭义的定义为大型狩猎动物。“但是随着对野生动物认识的不断深入,野生动物学家Bailey,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摒弃了之前的概念界定,即指野生动物是指那些”自由生活在他们有天然联系的环境中的脊椎动物“。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学权威马建章院士和贾竞教授认为,”凡生存在自由状态下,或来源于自由状态,虽经短期驯养但还没有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均称为野生动物。“

二:法律上的定义
  在法律规定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立法的目的不同,导致其对野生动物范围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如《智利民法典》中第六百零八条中对野生动物下了一个法律上的定义:”野生或者未驯化的动物着重强调其处于不受约束的状态,独立于人类之外而生存,比如野兽和鱼等;家养的动物与之相反,其基本上都要依赖人类而生存,比如鸡、羊等;驯化的动物是指虽然其天性是野生的,但是长期处于被养殖的状态下,并且已经习惯了被人类控制的动物。驯化动物若习惯于被人类照顾或者控制的状态,那么其就适用于关于家养动物各方面的规定,相反若不再拥有这一习惯,那么将其重新划分到野生动物的范围。“
  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条对野生动物概念的界定是”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这一界定与我国学者在野生动物生物学上的定义是截然不同的,其明显缩小了野生动物涵盖范围。我国环境法学专家学者常纪文教授认为可以笼统地将野生动物定义为以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为依托而生存的未经人工驯化的动物,也包括用于科学研究或展览目的但未经驯化的动物。
  美国在《濒危物种法》上对野生动物的界定非常广泛,也是意指全部的野生动物范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所规定的”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是指中国特产、稀有或者濒于灭绝的及数量稀少、有灭绝危险的或者分布地域狭窄有限的野生动物。对于濒危的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也做出了较为细致的划分,即包括”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低危几类,其中低危的又包括依赖保护、接近受危、需予关注、数据缺乏、未予评估等各类濒危等级“。其中,我国在法律上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是按照保护名录确定,纳入保护名录的即为”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
  目前国内、国际对野生动物的分类方法分歧意见较大,分类也较为复杂、说法较多,包括上文提到的脊椎动物类哺乳类、两栖类、鸟类等,说法不一,各持己见。《中美野生动物法对”野生动物“的界定比较》中关于野生动物概念分类,指生活在天然自由状态的虽然已经短期驯养但尚未在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包括不限于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以及文昌鱼、珊瑚、软体动物和昆虫等,无论活体或死体,包括其任何身体部位和衍生物。该种分类,可以较为全面的涵盖野生动物种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4:42,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