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2|回复: 0

[2019年北京市原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去世

 [复制链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北京市原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去世

  7月5日上午,新京报记者从张百发好友、万里之子万伯翱处获悉,张百发在今天早上去世。
  “我平时都叫他百发大叔,听到这个消息很悲痛。他们家里正在布置灵堂悼念。”
  7月5日上午,新京报记者从张百发好友、万里之子万伯翱处获悉,北京市原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在今天早上去世。
  万伯翱称,当时(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万里被任命为十大建筑副总指挥,张百发被任命为突击队长,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建设人民大会堂,父亲发现了张百发这个人才。
  “张百发与我们一家有着深厚的感情,父亲万里在世时,他还经常去家里看望父亲万里。特别是在文革时期,他作为万里的高徒,在一个舞台上陪着父亲挨批斗。在所有人都不敢到家里去的时候,张百发专程到家里看望父亲万里,我们一家深受感动。印象中他个子高高的,身体很壮。”
  万伯翱与张百发都喜爱戏剧。万伯翱回忆,在万里的一次生日时,张百发还专门组织了一场京剧晚会,他亲自担任陪同和解说。
  2015年万里去世,张百发非常悲痛。万伯翱对新京报记者说,当时吊唁的时候,我亲自架着他,他突然跟我说,我得行弟子之礼,我必须下跪,一定要跪,噗通就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这让我大吃一惊,网上传开后也让全国人民大吃一惊,但看得出他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和敬意。这一幕我永远也忘不了。”
  万伯翱称,父亲万里对他的关爱也很多。两人共事时,父亲看到他笔记的错别字,也给他指出来。“父亲说,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有文化,要学习。张百发也很听我父亲的话,在工作之余,去补习班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后来的工作成绩,既有自己的努力,也有万老的培养教育。”
张百发(资料图)
  张百发出生于1934年,河北香河人,曾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被称为“平民市长”。
  1951年,17岁的张百发当上了钢筋学徒工,1954年担任北京市第三建筑公司一工区青年突击队队长,同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此后历任北京市第三建筑公司党委副书记、副经理,北京市建工局副局长,国家建委副局长、副主任,1981年出任北京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他是中共十大至十三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建设人民大会堂的青年突击手
  1954年4月,从农村走出的北京建筑工人张百发带领11名年轻的钢筋绑扎工成立了一支以他名字命名的青年突击队,这一年他刚满20岁。
  此后,张百发率领突击队转战八大学院、友谊宾馆、工人体育场、人民大会堂等建设工地,参与了北京近百幢高楼的建设。
  其中,人民大会堂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十大工程”之首,从1958年10月28日正式动工。
  据报道,在施工中,张百发率领钢筋工青年突击队,300多人奋战9昼夜,完成了过去一个半月的工作量,工地上出现了“学百发、赶百发”竞赛活动。经过紧张施工,1959年7月25日,大会堂验收委员会成立。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他们出色地完成了832项工程任务,成为全国建筑行业的一面旗帜,张百发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位青年楷模。
  1959年10月26日,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国群英会代表,张百发是代表之一。

  著名人物画大师蒋兆和从报纸看到突击队的事迹介绍后,为张百发画像。时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邓拓看到画像后,题词配诗:“百尺竿头多面手,人民英雄张百发。”
与李瑞环的情谊:同为万里手下的“哼哈二将”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与张百发一起建设人民大会堂的,还有另一支青年突击队──李瑞环木工青年突击队。李瑞环木工青年突击队负责铺设大会堂宴会厅的品花地板,研究出新式“推车式”地板刨,使原来要45天工期完成的工作只用8天半时间就完成了。
  由此,有一个说法:张百发与李瑞环,一个铁匠,一个木匠,是工人出身的一对师兄弟。
  张百发曾回忆他和李瑞环的情谊:两人同一年进三建公司当学徒工,他是木匠,我是钢筋工,都是16岁,从一个家乡宝坻县出来的。“真正认识是当突击队长的时候,接触很多。到了1958年北京市青年团提出了‘学习张百发,追赶张百发’的活动,他们学习我们,追赶我们,开展技术大比武,这时的接触就更多了。在人民大会堂的工地上,我俩同显身手,他解决了放大样的技术问题,我攻克了钢架跨越的难关。”
  两人还是同一天被提拔为干部。他介绍,“是同一个人、同一天找我们两个一块谈话的,内容都一样,都是从队长提拔为党委副书记。只是把我们两个人的岗位变换一下,我到他那个公司当党委副书记,他到我这个公司当党委副书记,都是规定三天到任。”
  而且他俩的老伴同姓同名,都叫王淑兰,而且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的孙子同岁,名字都叫老虎,在一个学校上学。
  报道称,万里曾任北京市副市长,长期主管城市建设。当时李瑞环、张百发是他得力的“哼哈二将”。
  申办亚运会:不能如期完工,我从顶楼跳下去
  1981年,张百万出任北京主管城建的副市长。任职期间,北京承办了1990年亚运会,对北京城市格局和市政建设,中国的经济、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设施工最紧张的时期,面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质询,时任亚运工程总指挥的张百发向政协委员们承诺,“如果亚运会工程不能如期完工,我就从北京最高的京广中心顶楼跳下去!”
  回到指挥部,张百发又对7个副总指挥说,我告诉你们要跳楼你们7个人先下,我最后一个,全都给我跳下去。在他们的拼搏下,1990年许多工地陆续竣工。
  1991年12月,中国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申请承办2000年奥运会。张百发担任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向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呈交了申请书。但1993年,北京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悉尼。回国走下飞机时,张百发热泪盈眶。
  陪同晚年邓小平观看北京城变化
  张百发第一次见到邓小平是在1958年。当时他是青年突击队长,在中南海接受中央领导人的接见,时任团中央书记王照华将他介绍给小平同志说:“这个小伙子叫张百发,他是多面手。”
  张百发回答说:“我们有个口号:身为钢筋工,各行都精通,学成多面手,干活不窝工。”邓小平听了,鼓励他说:“好,6亿人民的方向。”
  1993年10月,张百发陪同邓小平参观了北京的建设发展。
1990年4月29日,邓小平在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左一)陪同下视察北京城市建设。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百发说:“车子缓缓行驶,走到哪里,小平都得问一问,国际饭店啦,海关大楼啦……特高兴。完了,我告诉小平同志,新建的长安大戏院在那儿。我说:‘再有两年可以投入使用,到时请您来看戏。’”
  “出建国门,奔劲松路上,上了东三环高架桥。小平说:‘北京全变了,我都不认识了。’从高架桥到了京广大厦,小平认识了,说:‘这楼那年我来过啊。’我说:‘是啊,这是北京市最高的一座建筑物,1990年7月初,我曾陪您登上这座大楼的楼顶。’小平说:‘噢,这地方我来过,全变了,都变了。’”他回忆。
  退休后,张百发为戏曲事业的振兴奔走
2008年8月6日,张百发传递奥运火炬。
  从1997年离开工作岗位后,张百发就发起组织了一个“振兴戏曲基金会”,专门为戏曲事业的振兴奔走。
  据张百发身边的人介绍,张百发退休后每天仍喜欢读报看新闻看书,国内的、世界的,什么样的新闻他都不会错过。由于以前的工作习惯,再加上张百发年岁比较大了,所以每天睡觉的时间很少。晚上七八点钟开始看报纸,看到十一二点多睡觉,然后早上6点多就醒了,醒了后便开始练习书法
  张百发年轻的时候曾经为了健身练过一段时间的武术,对体育逐渐产生了兴趣。最开始退休的几年他经常去打网球,曾是北京网球协会的主席,球友非常多。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跑不动了,便开始喜欢打高尔夫。
⊙记者:何强 许腾飞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文思泉涌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文思泉涌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文思泉涌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文思泉涌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文思泉涌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文思泉涌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走在脱贫路上|云南昭通:红苹果成了农民致富的"金果果" 贵州遵义一高速路因暴雨塌方 路面护栏像被一口咬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20:27,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