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397|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4-12-21 21:13:1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老茶馆里板眼多

 [复制链接]
作者: 江礼斌

前阵子,在纪念邓小平的回忆文章里有这样一段──一位外国记者问邓小平:“邓先生,请问你的口才是如何练就的?”小平爽朗一笑回答:是在重庆的茶馆里学来的。 短短几行字,勾起了人们对重庆老茶馆的许多回忆。

■□茶馆遍布山城

“五号桌,下关沱茶一碗”、“先生,来包瓜子不?”……这样的吆喝声,你还熟悉吗?

每到赶场天或太阳下山时,茶馆内如同煮饺子一般。四方桌边,本8座的长凳竟密密麻麻挤了10位茶客。他们干嘛这么挤?还非得把喝茶叫作吃茶,真不知茶有啥好吃有啥好挤的?原来,吃茶不仅是喝茶,还包括茶客坐茶馆时所点的葵花子、花生、瓜子及点心。

早些年在重庆,只要有茶馆的地方,肯定是一热闹地方。不管风里雨里,无论是在水码头忙碌了一天的下力人,还是在官场的爷,都把茶馆当作了一处消遣的好去处。

解放前,重庆有名的茶馆如“大同”、“兰园”、“蔚园”,中央公园的“长亭”,新生市场内的“百老汇”,青年路的“一乐也”等等。有钱有地位的人坐高档茶馆,平民百姓坐小茶馆。虽然喝的茶各有优劣,但带给茶客的享受都是闹热。

茶馆的火爆鼎盛期是在陪都时期。作为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重庆涌入了大量的内迁人口。也许是入乡随俗,包容万千的茶馆同样受到他们的喜欢。

■□茶馆都有靠山

渐渐地,很多袍哥大爷也开了茶馆,成为某个字号兄弟伙的集会场所。

据说,大同路上的太和帮开有茶馆。太和帮专做墓葬业务,偷、挖、掘墓在下川东一带极为有名。只要是吃死人饭的,到重庆必坐太和帮的茶馆,而进去不只是为了喝茶,也不是为了嗑点瓜子抽抽烟,目的是投石问路,探明道上行情。喝茶间,老油子会邀你雅间“叙旧”,接上头对上口,一些肮脏的交易就过了“河”成交。

另有部分茶馆的靠山为政要及亲信,进进出出的多为一些裙带关系,茶馆也就打造了一张无形的关系网。这样的茶馆就不愁客源,一拨接一拨的茶客冲着这张关系网而来,明里吃茶听戏,暗底下各人心中的小算盘拨得叮当响。茶馆成为官场的兵家必夺之地,成为了财富汇集中心。

军政要员所开的茶馆,往往较为高档,茶馆由亲信掌管,自个儿当后台翘脚老板,悠哉悠哉不亦乐乎。

■□“金钱嘴”挨打

上世纪20年代初,重庆茶馆有位坐堂讲师口才出众,人称“金钱嘴”,说的书地道、资格,有两家大茶馆都与他搞了个独家经营。

金钱嘴表面上两家都不得罪,却暗中使出了“变脸”计,在心清茶馆素妆打扮,把“垮垮”一吹完,立马赶到一碗香茶馆换成浓妆“花脸巴”,说《三皇五帝》、《岳母刺字》、《白蛇传》等剧目。

时间一久,心清茶馆的茶客听说一碗香来了个能说会道的“花脸巴”,全都凑热闹跑过去捧场。老茶客一走,心清茶馆老板的心就慌了。为了给一碗香的说书人一点颜色看看,决定在“花脸巴”回家的路上,给他一顿黑打。

一天夜里,劳累不堪的金钱嘴刚离开一碗香门坎不远,就遭麻布罩头拖走了。五六个莽大汉手脚并用,黑打一阵后,令他3日内离开重庆码头,否则见一次打一次。金钱嘴吓得连更连夜离开重庆码头,另找歇脚处。据说后来逃到了江津白沙镇,在小茶馆内重操旧业。

正由于金钱嘴事件,往后的说书匠都不敢心存小算盘,基本上是从一而终,再不敢成为被黑打对象。

■□吃讲茶喝二书

抽人家丢下的烟“屁股”的情景也许你目睹过,但喝人家剩茶的事你难得见了,这在茶学上称为“喝二书”。这是那些有茶瘾而身无分文的顶级茶客所拥有的一门绝技。

喝茶听书,一出讲完,便有茶客算账起身离座出门,立马杀到数位“穷操哥”,谁先一屁股坐上去,谁就接着喝。此时的茶钱客人已付,所以“喝二书”的只管叫掺茶倒水,一副得意忘形的样子,全然忘记先前的狼狈样。

在“喝二书”的眼里,茶客即是爷,喝茶就是玩格。

重庆人爱说茶馆里面板眼多,叫卖的,说书的,卖唱的,耍手艺的,甚至连掏耳朵的都聚集在了茶馆。茶馆人气旺,吃茶者来自各个阶层,求生的手艺人因此也聚茶馆而谋生。

在茶馆内掏耳朵的可不简单,板眼也最多。他趁给你打扫耳朵的同时,在耳根边给你摆起了黄、白短消息。所谓黄指的是黄金,白所指的是毒 品,因此这两样东西在解放前均是受禁的,所以只能悄悄在茶馆内放风递信。

喝茶、吃茶都好理解,那吃讲茶又有什么内容呢?据老人讲,吃讲茶往往是茶馆老板碰上了江湖麻烦事或遇上了道上吃钱人,这时为了摆平风波,茶馆老板就得请当街舵爷或靠山出面调解。“强龙”与“地头蛇”坐在茶馆里为某事进行协商,就是吃讲茶。

■□老茶馆悄然而别

如今,茶楼已成为茶馆的替代品。高贵的茶楼把广大老茶馆委婉地拒之门外,原本随处可见的老茶馆如凤毛麟角般,越来越少。

现在十八梯的康乐园茶馆里,81岁的赵老板出身戏班,有一帮川戏票友,因此康乐园还勉强地保留着川剧演出。喝茶一元一杯,听戏3元一人。即便这样的低消费,在十八梯人口密集区,一个上午就只有记者一个茶客。

“来的人越来越少,什么行头、道具、化妆什么的真是难得摆弄了,越唱越没有兴趣。这小茶馆也没有几天活头了,旧城搬迁一开始,我这茶馆也就寿终正寝了。到时就只有在家喝茶,哼上几句传统川戏。”老赵摆出一副无奈的样子。

老赵讲,地处黄金地段的茶馆地皮价格飞涨,加之市民娱乐方式日渐丰富,这土生土长的茶馆,无论是说评书,还是唱川戏都已无法挽回残局。地道的老茶馆基本退出主城。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重庆最大的袍哥堂口 渝城赋
2# 四姑娘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4-12-21 21:30:0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怀念“文化大革命”前的老茶馆,像小什字的大同茶馆,望龙门的益德,人民公园的长亭茶馆等我现在都还有记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qpl600 发表于: 2005-9-25 17:30:30|只看该作者
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小报中说小平就有“重庆茶馆广安楼”之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4 01:31,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