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737|回复: 1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4-12-25 11:49:4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攀枝花古军营

 [复制链接]
今年6月,在攀枝花人迹罕至的营盘山上发现一处保存较好的古军营寨,它为考古尤其是军事建筑考古,提供了难得的标本。  提到文物保护与开发,就绕不开旅游开发。说起四川旅游开发,人们喜欢用毗邻的云南来做比较。有人说,四川在旅游开发上不如云南有魄力、头脑灵、动作快。这不,香格里拉之争隐痛未消,古军营的保护与开发又成典型案例。  川滇交界,七大连营,六个在四川,一个在云南。6>1?然而现实却是6<1。什么原因?无他,云南人敢想敢做。多年前,云南就利用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故事,将境内方山的古军营命名为“诸葛营”。残存不多的土墙,被赋予厚重的历史。伴随人们烂熟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方山及其“诸葛营”迎来大批访客。断壁残垣旁,游客正发幽古之思,导游会不适时机地补充:“军营是不是诸葛亮大军驻扎所建,目前学术界还在进一步考证,欢迎大家一起探讨。”既挑起了访古的浪漫,也保持了考古的严谨。  与方山“诸葛营”相望的四川境内的古军营,无论数量,还是保存质量,都远远胜出,但却任凭岁月冲洗,付诸笑谈。目前,七大连营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营盘山古军营神秘亮相,其余几个遭冷遇的古军营与其一起,再掀研究热潮。那么,古军营的保护、研究与开发应该有所作为了吧?但愿这次四川人能体现出不同寻常的精明和魄力,改写川滇古军营开发6<1的历史。  七大连营扼守川滇咽喉  营盘山古军营面积约3平方公里,保存规模和保存完好程度在全国都属罕见。  登上海拔2500米左右的营盘山。松林深处,营房断壁、石砌寨墙、野战战壕、锥形烽火台、练兵场古军营气势犹存。军营由寨墙围住,寨墙外高内低,由坚硬的花岗石砌成,有石阶相通,石材来自距军营几百米远的一个采石场。东西寨门与主寨墙连成一体,寨门内排列着内宽外窄的 望孔和射击孔。西寨门外有战壕和直径18米的烽火台,烽火台外的排水沟还能清晰看见。营寨内建有少量军官居住的干打垒土墙营房,和大量士兵居住的半地穴式营盘。从整体构造看,属于防御性军事设施。  营盘山古军营的发现,像一根丝线,迅速串联起周围早已发现的六个古军营:万宝营、长营、宝安营、岩神山营、宝兴营、方山诸葛营。除方山诸葛营外,其余几个古军营都在攀枝花仁和区内,而位居云南永仁县的方山诸葛营也紧邻攀枝花仁和区。六个多年前发现的古军营,地处人类活动频繁区,遗存不完整,故大多未引起更多关注。只有川滇交界的方山是旅游区,云南方根据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故事,将其境内古军营命名为“诸葛营”,加以保护并进行旅游开发。而攀枝花其余的几座古军营学术界有几种不同意见:诸葛营、官军营、草寇营等。  营盘山古军营的发现,使先前发现的几个残存古军营身世突然清晰起来:所有古军营是同一时期、同一功用的防御性军事设施。七个古军营由北向南,沿金沙江两翼展开。军营规模大小不一,据推断与古代军事建制有关。其中,营盘山古军营、宝安营、万宝营和方山诸葛营,面积较大,在3平方公里左右,可容千人以上。宝兴营、岩神山军营仅几千平方米,只能容纳几百人,最小的则只有400平方米,可容士兵不足百人。七大连营共可设置5000左右官兵的防线。军营附近,还有当地老百姓世代相传与军事编制有关的地名:哨房、大保哨、腊子哨……考古学家推断,这里曾建过与古军营相关哨所,与七大连营构成统一的军事防御要地,依势扼守川滇咽喉──金沙江沿线。  南丝绸路上兵家重地  盘踞在悬崖峭壁上的七连营,到底是何人所建?为何而建?除遗留下来的军营建筑外,目前尚无实物考古发现,史料对攀枝花一带陈兵布阵情况也鲜有记载。对古军营的文史考古,暂时只有依赖于曾在此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及散见于文献中的只言片语。  攀枝花市建市时间只有40年。有人称攀枝花建市前为不毛之地,误读此处为无人居住之野。其实,这里曾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南丝绸之路繁盛时,也曾商贾络绎,马蹄不息。因此,不少文史学家比较认可这个观点:攀枝花营盘山古军营与南丝绸之路的兴衰相关。  南丝绸之路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它于公元前4世纪开通,比北丝绸之路早200多年。这条路汉时称“蜀──身毒道”,“蜀”指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既指从成都出发,直至印度的商路。  攀枝花扼守金沙江,是川滇交界的咽喉。横断山脉阻隔,金沙江水奔腾,山高水险,部落林立,当然也成为南丝绸之路上的要冲。纵观南丝绸之路的兴衰,可以发现,攀枝花是古代官方打通南下之路的关节,也是南方势力阻止官方南下的天然屏障。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看到从印度输入的四川蜀布和筇竹杖,得知四川商人早已从云南经缅甸到印度从事贸易活动。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密派四路使者,分头探索通往印度的道路,但都遭到西南少数民族的阻拦。西汉仅打通了从成都到邛海地区的道路,官方未完全进入攀枝花境内。  东汉明帝时期,哀牢人内附东汉王朝“始通博南山、渡澜沧水”,滇缅道打通,进入印度。汉武帝孜孜以求的“通蜀,身毒国道”才算全线畅通。  汉后,不少朝代都很注意把持南下通道。三国时期,南中诸郡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于225年,率军兵分三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征伐南中。诸葛亮南下渡金沙江的古渡──拉 ,正是七大连营遥相呼应据守的中心。  此后,朝代更迭,南丝绸之路官方通道时盛时衰,攀枝花一带因险要地势,而成为当地群雄与朝廷争夺的天险。历史上的攀枝花境,时为中原所统,时为南方势力所辖。但遗憾的是,在攀枝花一带大规模驻扎官兵的详细情况,均语焉不详。  谜锁古军营  如前所述,七大连营共可容纳5000左右的官兵,作为防御性军事建筑,这个布阵在古代应该不算小数,到底是谁在此布下重兵,防守川滇咽喉?当地民间和学术界目前有五种争论。  诸葛营。因为云南早就将方山的古军营定名为“诸葛营”,所以古军营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所建的说法在当地深入人心。有文史学家确定,诸葛亮从拉古渡过江后,曾在川滇交界处安营扎寨。可是,作为短期南征战役,诸葛亮大胜收兵而回,南中诸郡臣服,那他在攀枝花一带设立大规模防御性军事建筑的目的何在?  孟获营。这个说法同源于“诸葛营”,只是有人认为,当时的攀枝花属南郡地界,孟获安置防御性军事建筑阻挡诸葛亮南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此说法成立,那么这个三国时期的少数民族军事建筑当属罕见的文物。  抗元军营。蒙古铁骑马踏欧亚,所向披靡。有文史学家认为,宋朝曾派军驻守攀枝花一带,准备凭借当地特殊地势阻挡蒙古军队前进的步伐,但蒙古军队并未选择攀枝花作为渡江口岸。  清军营。攀枝花仁和区一带曾发现过清军戎墓,由此推断,军营是清代所建。但作为游牧民族起家的清,历来惯用运动战,少见防御性军事建筑。如果确定古军营是清朝建筑,那也将为改写历史提供全新的佐证。  义军营。史载,杜文秀响应太平天国号召,于1856年率军起义,在大理建立政权,手下将领王大五曾在川滇交界安营扎寨。但如此浩大、系统的军事防御工程,这支农民起义军是如何完成的?  南丝绸之路经历了两千多年兴衰,攀枝花古军营到底见证了哪段不寻常的历史?据了解,攀枝花正着手申报营盘山古军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逐级上报。目前,七大连营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展开,攀枝花古军营的身世,将在不断的争论和考古发现中渐渐清晰。  徐虹何涛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1949成都解放记 实话巧说
2# 四姑娘山
 春秋战国 发表于: 2005-2-12 10:07:4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这是在《四川日报》上发的文章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1 08:49,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