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9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4-12-25 21:53:0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往事800年前乐山在今日大渡河中?

 [复制链接]
  “在800年前的南宋时期,嘉定府城(乐山旧称)坐落于今天的大渡河中。”乐山文物考古学者胡方平和眉山博物馆的熊锋日前在对南宋画家夏圭的《长江万里图》进行研究时得出这一惊人结论。有关专家称,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证实,将改变人们对乐山古代城市布局的看法。

乐山有重笔描绘
  胡先生介绍,这一结论源于分析由美国华盛顿自由艺术博物馆提供的《长江万里图》扫描件后得出的。此幅《长江万里图》系山水画长卷,宽44.9厘米,长2141厘米,描绘了自岷江发源地雪山直至长江入海口沿途两岸重要的府、州、县、村、市及名胜古迹,标记地名、山名、古迹名称和江水中的洲、滩、峡、矶共200多个。岷江在明代以前被认为是长江的上游,乐山为岷江沿岸大城市,因此图上有重笔描绘,长江沿岸的宜宾泸州、万州、重庆、奉节、宜昌、武汉、南京、镇江等众多城市都在图上描出。

凤洲岛尚不存在
  根据《长江万里图》描绘,南宋时期嘉定府(乐山旧称)府城位于岷江、大渡河交汇处。大渡河从西南方向来,流经府城南面,府城南城直抵大渡河岸。府城规模巨大,北靠高标山(即今天的老宵顶),东临岷江,西南临大渡河。从图上看,城墙高大雄伟,呈方形城池布局。城墙外至大渡河河岸有陆地,上面乔木茂繁、风景秀丽。今天乐山人爱去玩耍的、被誉为嘉州十景之首的凤洲岛则不存在。

城市一半在古河道
  那么现在的凤洲岛当时在哪里呢?熊先生解释,今天的凤洲岛在当时并不存在,仅为嘉定府城墙下一个沙洲。据介绍,元末明初大渡河泛滥成灾,时常对乐山城造成侵害。大渡河河道因为连年洪灾开始向北改道,乐山城也因此向北收缩,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大致轮廓。沧海桑田,随着时间推移,大渡河逐渐固定流向,形成今天的河道,凤洲岛逐渐形成。胡先生说,今天的凤洲岛当初应该是嘉定府城的南城,也就是说今日的乐山城一半在当时的大渡河河道中。而在凤洲岛外,大渡河古河道至今可见。

大佛天宁阁清晰可见
  据史料记载,乐山大佛曾经有天宁阁护佑,楼阁的存在对大佛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宋末元初天宁阁毁于战火。一直以来,天宁阁的存在只有文字资料,但究竟它是什么样子,一直没有图像资料。而在《长江万里图》中,天宁阁却清晰可见。胡先生说,这幅图不仅是迄今所见天宁阁最早的形象资料,也是天宁阁目前发现的唯一形象资料,对研究复原天宁阁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在这幅图里,记者看到,天宁阁共有九层,形象如敦煌莫高窟楼阁,楼阁最下层有两根支撑柱插入江水中,而今日乐山大佛右侧悬崖前尚留存有两个巨大的石头。胡先生推测,在唐代至两宋时期,今天的凌云山山麓江岸自篦子街至乐山大佛脚下应有陆路可通。大佛脚下应该有较宽敞的台阶地,水涨则没,水竭则露,否则天宁阁下的柱子便无法立足。胡先生认为,既然大佛脚下有台阶陆地,那么世间一直推测的大佛脚下的莲花宝座应该存在。

峨眉山宋时叫“眉山”
  今天的峨眉山与眉山是不同的两个地方,而在800年前的南宋时期,峨眉山的称谓是“眉山”。记者在《长江万里图》中看到,雄奇险秀的峨眉山和瓦屋山并肩而立,在峨眉山旁,画家清晰地标示“眉山”二字。是画家标示有误还是当初峨眉山就叫眉山呢?
  熊先生分析说,不太可能是标错了,古代本来就有把峨眉山称作眉山的说法。他认为,峨眉山从“眉山”到“峨眉山”名称的改变可能源于音误。他说,隋唐以前,古蜀人称峨眉山为牙门山,后因山形如眉,名其状为“眉山”。隋唐时期,则有“吾眉山”、“我眉山”称谓,意思是我的眉山。而“我”和“峨”在古代相通,后又逐渐演变为“峨眉山”,意为巍峨的眉山。唐宋后“峨眉山”这个名字流传开来,开始逐渐取代“眉山”这一称谓,但眉山这个名字仍然被一些文人沿用至明代。所以,现在的眉山的名字来源应该与峨眉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新闻背景
  乐山历史上有南安、嘉州、嘉定等称谓,是一座拥有近3000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的乐山城市布局依江而建,基本承继明代以来的风貌,古城墙也多为明清所留。

新闻辞典
  夏圭,宋代杰出画家。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院待诏。早年工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画着称。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在构图方面,夏圭更善于剪裁与美化自然景物,善画“边角之景”。对长卷画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物形,巧妙的结构,大胆的剪裁等,是他的新创造。长卷画有《江山清远图》、《长江万里图》等。他糅合了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笔法苍老,墨汁淋漓。曾作拖泥带水皴,画风大体和马远相同,作楼台亭阁可信手而挥,突兀而奇特,气韵高拔。其《长江万里图》属于我国南宋时期“地志性山水画”向“观念性山水画”转变时期的一幅恢宏巨制,宽44.9厘米,长达2141厘米,原作已失落,有不少摹本流传。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剃头逸史 四川"石刻王国"谜团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 12:57, Processed in 2.184004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