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794|回复: 12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蜀虎 发表于: 2003-7-8 21:26: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到丹巴找寻季节的名字[转帖]

 [复制链接]
  季节是有名字的,还记得吗?古人用这样词语描绘它们:青春、夏赤、秋白、冬黑。写字间里日复一日的繁杂奔忙,都市中被模糊的温度湿度,几乎已经让人淡忘了季节真正的颜色,忘了它们曾那么鲜明纯粹地存在过,依序轮值。  从成都出发,翻越4500米的巴朗山,经四姑娘山麓,再顺小金川而下,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渐渐在眼前展开──这就是丹巴,海纳了所有纯净、绝对的颜色,承袭了季节最真的名字。  巴朗山巅的雪还未退去,车轮沿着如黑带缠绕山间的公路,小心驶过。牦牛在远处,成群的,浩浩荡荡的,但又都是那么安静地伫立,不留神会把它们与雪片不能完全覆盖的黝黑岩石视为一体,它们都一样,静默成一片皑白中的斑驳。  翻过4500米的巴朗山顶,随着海拔下降,车内的我,呼吸明显轻松。不可思议,山的另一边似乎是另一个世界──有力量把阴霾的天空决然撕裂开来,换上另一副截然不同的表情,空气开始有了质感,阳光灿烂在每一束每一缕……蓝天、白云,不一样的天地倏地呈现眼前,炸裂般的,一些陌生却久违的熟悉感在心头扩散开来,心里的希冀似乎更加明朗,隐隐有着声音在迎合心底压抑已久的期待──那个美丽的地方,仿若藏身横断山脉之中的世外桃源,总在都市生活的每个夜里浅浅却明晰地拨动心魂。 “世上最美丽的村庄”   第一次去丹巴,是11月。  甲居藏寨──有人称它为“世上最美丽的村庄”。在这里,被那些美丽颜色震撼的感官又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被无与伦比的惊诧俘虏。各种灿烂的颜色正在枝头叶间绽开,毫无预警的,便争先恐后地涌入视野──向阳的坡梁上较为平坦的地方,依山取材木石结构的房屋被黑、红、白三色披沥装点,窗棂又被黄、蓝、红悉心描画;丰收的玉米黄澄澄金灿灿,整齐堆摆在天台、屋顶;辣椒火红,一串串吊挂屋檐下,以一种艺术品的形态存在。梨树、桃树、苹果树绕房而种,紫的白的打碗花在屋前盛开……所有的颜色干净、纯粹,拒绝暧昧和叠次,反差强烈却异常和谐。寨房依着起伏的山势迤俪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分布在绿树掩映之中,与周围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式的优美的乡村画卷。  除了美景,这里还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许多年前,一只凤凰飞到了墨尔多山,随后化成千千万万美丽迷人的美女,于是墨尔多神山下便成了美女如云的地方。  丹巴出美女始于汉代的东女国时期。据史书记载,西夏王朝灭亡之时,大批皇亲国戚、后宫嫔妃从遥远的宁夏逃到气侯温和、山美水秀,地处横断山脉深山峡谷里的丹巴。  如画的优美风物孕育出了如花的美人,劳作似乎并不能打磨丹巴女子的容颜。拥有纤细修长的身材,温润气候又养就了她们白皙光润的皮肤现在每年的收获季节,各村各寨都还要举行盛大的的选美和祭祀活动…… 苹果树下   “桂花”是个汉族名字,女孩桂花却是个很美丽的藏族女子,黑而油亮的大辫子结在脑后,明朗的轮廓,身材修长。她在山脚下的青年旅馆做接待工作,这天却要赶回家去,帮着家里收玉米,顺便请我们到她家做客。她的未婚夫也正准备帮着忙活收割,正在庭院里等,浓黑而略带卷曲的头发,深刻的五官,高高大大的小伙子,很英俊。桂花家共3姐妹,其他两位都在外工作。翻开姐妹3人的相册,外貌各有特色却同样细雅美丽──身着嘉绒藏族素净的白袍,亭立在色彩渲染的林间,艳若桃李。  青椒炒老腊肉、炒青菜、土豆片、馍馍……桂花的母亲一边羞涩而抱歉地微笑,说饭菜实在简陋,一边在我们碗中盛满酥油茶。我却升起许多感动,为很久没有尝过的这么“朴实”的美味,也为这样的朴实善良。  午后,随着桂花到她家的后院。天!我差点大叫出声──为那些结满枝头的青绿果实。  于是,苹果树下,我大口大口嚼着手中苹果。  苹果个头小小,但很甜──那时我几乎已经不知道能用什么来形容它的美味。没有人造辅料的施加,依循自然周期生长,成熟的季节被就地采摘,而它们太过繁盛丰厚,人们就任它们挂果枝头,请客人随意攀摘、给小鸟儿啄食,又或者最后的萎败、尘归尘土归土。  草坡上一头牛,黑白纹相间很漂亮,它有一双好温柔的眼睛,一直好奇地望向我。四周寂静无声,斜躺草坡上,青草在雨后浸润着浅浅清香。向下望去,小金川的轮廓清晰地呈现眼前,水流柔美、从容、婉约,再远些,峡谷两岸秋意尽染,层层叠叠了淡黄、明黄、深绿、桔红、深绿……轻轻地吁一口气,烦闷,涤荡殆尽。  呵,也许是天神一个小盹,不小心跌落了手中调色盘,否则尘世间又怎么会有这样纯粹空灵的颜色?  又或者,是造物主的偏心,他把尘世间少有的宁和沉静,以及现世里越来越少的善良,小心地收藏起来,藏成为横断山脉中,一个最美丽的秘密。 “千碉古国”   因为碉楼之集中、之多,丹巴因而有了“千碉古国”的美誉。现存的古碉最早建于汉代,距今2000余年,至迟为清干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时所建。北京香山一带,至今仍有丹巴古碉的遗址,传说是干隆有感于如此绝妙的建筑和不可思议的防御功能,画图带回北京依样重建的。  从梭坡到中路,这些灰黑色的高大建筑巍然屹立,棱角分明、墙面光洁、下宽上窄。一座座,经受了百年千年的风雨侵袭、战争的洗礼和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岿然屹立在荒野里、村寨中。  站在近前,我被震撼得不能言语。  石片,成千上万的石片,造就的堡垒。当年,是怎样的一种信念,让那些人们不辞劳苦,努力建造着它们,一块块、一片片,10层、20层……是太热爱这片美丽的土地吧,保护它不被外者征服践踏, 不愿它沾染痛苦伤心……多少年过去,有的已经缺了一个角,却还挺立,在夕阳下留下一个悲壮沧桑的剪影;有的,则被围绕着,以之为脊建起了石木结构的寨房民居,继续用宽厚的脊背,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抵挡风雨。  天色渐晚。望向身后,经幡和嘛呢旗在房顶飘动,像冥冥中呢喃的隐语,同夕阳的余辉一起,渐渐隐去。 舍不得思维  再到丹巴,是4月。  桃花开了,梨花开了,红得耀眼,白得无暇,开遍大小金川两岸。酸梅子花夹杂其间,同样艳丽。  小金川和大金川在我的面前汇合,平静交融,一同缓缓驶向前方。同样的水,同样的清澈无垢,同样的细腻温润,溶合过后,便再也分不了出处,从峡谷间缓步远方。  我坐在堤岸。我的身后是树干粗壮的大柳树,不是一棵,是一排。它们在吐绿,在毫不掩饰地喷薄自己的生命力,叶片在枝头绚烂地绿了开去,不加掩饰。风清冽,夹杂了些许水气,拂过的时候会撩动柳枝,于是,它们就一同随和共舞。偶尔一两枝会调皮地拂到我的耳后,痒痒的。  可我当然没工夫管,因为很忙,忙着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中,发呆。  谁会舍得在这样的地方“思维”呢?丹巴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可以真正地发呆──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做,宁静恬淡,天高云清。  景也好,人也好,一切都是明明朗朗,一切都是温和静宁。有无形的手聚敛了所有阳光、晴朗,凝神专注地投放在这片土地,把它变成独享上天钟爱的造物,连时间的脚步经过这里,也变得缓慢和小心翼翼……  在这里,我听得到自己血液平静的流动,我能感觉到风碰及皮肤时的轻颤,大脑一片清明。真实的生命流转在季节中,偶尔会困顿难安,可一切都会好,只要还没有忘记季节真正的名字。还记得,生命的真意。 到丹巴的实战贴士:  1. 丹巴县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距成都市320公里,总人口5.8万人,其中藏族人数占全县总人数的57%。无论从哪里到丹巴都需经成都中转,目前有2条路,一条是从成都出发经过都江堰、卧龙、四姑娘山、小金到丹巴,全程390公里;另一条是是从成都出发经过雅安、康定、新都桥、塔公、八美到丹巴,全程520公里左右。大多数人公认的最佳旅游时节是4-11月,主要是出于路途安全的考虑。  2.我坐着发呆的堤岸确实是个绝佳的地点,在丹巴青年旅馆的背后。有个叫友多的广州人十多年来跑遍了横断山脉的旮旮旯旯,最后到了丹巴不愿再走,同合伙人租下了大小金川交汇处的一块河滩,建起了丹巴大酒店和青年旅馆。都是两层高的小楼,只是一个适合团队出游(标准间价格150-300元),一个适合背包客(床位价格20-50元),共同点是被褥都特别干净(还有阳光的味道)。每天晚上小酒馆里会放幻灯片,可以弥补一下游客不能得见丹巴其他季节美景的遗憾。  3. 丹巴当地藏族属嘉绒支系,只有语言,无文字。很多新一代藏民甚至只能说汉语,不会说藏语。当地有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嘉绒藏历年、观花节、墨尔多庙会、五月赛马节、燃灯节、嘉绒藏族风情节等,热闹非凡。美食方面有:香猪腿、老腊肉、土鸡、酸菜、咂酒、蜂蜜、野生菌等,到当地是一定不可不尝的。  4.丹巴海拔只有1700米,不会有高山反应,并且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但行李中还是需要准备足够的药品、食品、御寒衣物,为往返路途做好充分准备。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何祚庥对唐孝威的论战 泸沽湖畔的爱情
2# 四姑娘山
 罗子兰 发表于: 2003-7-10 22:57:3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丹巴的天气很热的。我小时后去过。文章写得好美,好流畅。真使人向往啊。其实在几千年前,我们现在居住的窒息人的城市,何尚不是也这样美丽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杨琦 发表于: 2003-7-15 18:08:03|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4# 金佛山
 罗子兰 发表于: 2003-7-16 22:21:41|只看该作者
嗨──,顶一下是什么意思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3-8-2 22:33:25|只看该作者
丹巴不光是新一代的藏民不会藏语,就是50-60岁的藏民都不会藏语,我去年经过那个地方还特地问了几个年龄较大的藏民,他们都不会说藏语。在塔公草原牧区,那里的藏民基本不会汉语,我们和那里的藏民交流起来非常困难,他们是真正的康巴藏族。
6# 青城山
 安确娜尕 发表于: 2004-1-12 23:24:00|只看该作者
在丹巴一带的藏族是嘉戎藏族,用的是古西夏或党项语。在民族的融合中有自己的特色,不要搞错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郭建勋 发表于: 2004-1-19 13:09:49|只看该作者
安确网友:欢迎多来这灌水!这儿也是你的家!
8#
 河曲马 发表于: 2004-1-20 15:08:32|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安确娜尕在2004-1-12 23:24:00的发言: 在丹巴一带的藏族是嘉戎藏族,用的是古西夏或党项语。在民族的融合中有自己的特色,不要搞错哦!
哇塞!这个有意思!其实,说藏汉两族是兄弟,真的是有历史、文化和生命遗传学上的依据的。我们这些汉人谁又敢说自己身上没有其它兄弟民族的血液呢?说自己是汉人,只是一种文化上的标签而已。 其实藏族这个概念,也是文化和历史的概念。就拿阿坝地区的藏族来说,他们身上就有羌族的血液。在伟大的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并在唐朝时期为迎娶一位唐王朝的汉人公主而征服现在阿坝地区之前,那里后来与吐蕃人融合在一起的原始部落就是由羌人──古羌人的几个衍生支系和土谷浑人──党项人、西夏人和其它许多说不清楚的民族构成的,那里面,肯定也有汉人──通商、通婚或是在战争中掳掠的战俘。 太有意思了。可惜,我们的香格里拉的名字,……哎,不想说了,只有无尽的悲愤。我只想说:如果上天当时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做四川的人大代表,我一定会竭力鼓吹,把甘孜州更名为“四川省香格里拉藏族自治州”。 大家也都还有更悲愤的机会,不信等着瞧吧,云南德钦州肯定会这样做的,既然他们已经被枪毙掉的前省长和省委宣传部长早就通过非正当手段在国土资源部通过法定的方式将中甸更名为了“香格里拉”。 痛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4-1-24 22:56:51|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昨日我在此回了一帖,为何不见?
10#
 郭建勋 发表于: 2004-7-3 12:05:19|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9 16:35, Processed in 3.510006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