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都作家杜九森(笔名“九九”)来说,他比一般人更能体味余光中这首《乡愁》的无奈与悲凉。近日他从报纸上得知,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将于明日抵达南京,开始国共两党领导人56年来的首次会谈,杜九森难掩内心激动。昨日下午,他将一封用毛笔写成的信,连同自己的纪实小说《魂断台北》一起交给本报记者,希望能转送到连战手中。他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能越过“那湾浅浅的海峡”,到台湾父亲的坟上去烧一柱香,磕一个头,添一把土……
悲惨
生不能团圆死不让见面
杜九森的父亲杜均衡,四川乐至县人,是国民党大员,曾为台湾“财政部政务次长、代部长”。1949年12月,杜均衡遗下家人从成都去了台湾,刚满周岁的杜九森从此与父亲海峡相隔。1981年,杜九森33岁,杜均衡却已进入古稀之年。在分别32年后,父子俩在香港得以相认,他们共同生活了短短的7天。但幸福来得太晚、太短暂。1983年,随着杜均衡猝然离世,父子俩刚刚建立起来的情缘,被台湾当局活活斩断。当时,杜九森辗转从香港朋友处得到父亲病逝的消息后,决定冒险赴台奔丧。但这个心愿,却遭到台湾当局重重阻挠,最后杜九森不惜以自杀为代价冒死闯关,酿成了惊心动魄、血泪交织的“9·28”事件。
好不容易见到活爸爸一面,死爸爸却不让见,杜九森彻底绝望了。将此经历写成了泣血的文字,书名《魂断台北》。
凄然
台湾一座坟大陆一座坟
杜九森到台湾为父亲上坟的愿望至今没能实现,而母亲提出死后与丈夫合葬的惟一要求,竟也难以真正满足。1983年,杜均衡在台湾去世。作为国民党的“敛财大臣”,蒋经国亲笔题字,台湾的报纸刊发了悼念文章,杜均衡的遗体得以风光下葬。而杜均衡的墓碑上,竟只字未提大陆这边的妻子儿女。
面对如此薄情,身在大陆的结发妻子谢素云,却依然对杜均衡报以宽容与深情。1997年5月,谢素云离开人世。谢素云的唯一希望,就是能将自己与丈夫合葬在一起。于是,在位于龙泉驿的真武山公墓,出现了一座夫妻合葬墓,上面镌刻着谢素云和丈夫杜均衡的名字。但陪伴谢素云长眠于地下的,不是丈夫的骨灰,却只是几件衣物而已。
希望
何日咫尺不再天涯
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台湾情缘,杜九森很少向外人道。在杜九森的书房中,父亲和母亲的照片总是摆在最为醒目的位置,虽然年岁久远已经泛黄,但却擦拭得纤尘不染。而母亲生前留下的几幅字画作品,父亲从台湾寄来的每一封书信,都被他视为珍宝。
杜九森告诉记者,本来他已经不愿再揭旧伤口了,甚至想慢慢遗忘这段纠缠自己半辈子的往事,但连战访问大陆在即,让他兴奋不已,他说:“台湾与大陆同宗同脉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在有生之年,我希望海峡两岸能实现统一,我能正大光明地到台湾走一遭,到父亲的坟头烧柱香!”
附:杜九森致连战的信
尊敬的连战先生阁下:
悉知您将在最近到大陆访问,我感到十分的激动和兴奋,并在此祝愿您此次之行,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共处,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回想当年,先父杜均衡在台湾与您亲切共事多年,一生为台湾的经济繁荣而竭尽了心力。而今,您为海峡两岸的老百姓谋福、为中国的统一亲自率团到大陆访问,此行必将对海峡两岸的未来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我个人亲身经历了海峡两岸几十年骨肉分离的痛苦,为此,写下了一本名为《魂断台北》的长篇纪实小说,趁您前来大陆访问之际,特赠送给您,籍以表达我对您此行圆满成功的深切期盼与祈祷!恭祝阁下
此行万事如意!
杜均衡之子杜九森敬上
2005年4月24日于四川成都
〓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