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2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孙巍 发表于: 2005-5-2 17:51:4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茶人唐代人怎样喝茶

 [复制链接]
⊙作者:冯国 边江

  “茶圣”陆羽是如何煮茶的?这一失传千年的唐代茶艺,经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方面专家近一年的科学实验,终于得到科学“复原”。
  中国茶文化国际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茶专家程启坤说,陆羽煮茶法是唐代饮茶文化的主体,其成功复原就是唐代茶艺的成功复原。
  据《农业考古》杂志主编陈文华介绍,中国人在散茶冲泡之前,一般都是煮茶吃。许多人曾依据《茶经》等文献中的记载复原以陆羽煮茶法为代表的唐代茶艺,但大多是以文学家的想象展开的定性研究,主要体现表演价值。此次茶叶专家们以科学实验为基础,首次对唐代饼茶和陆羽的煮茶法进行了科学的量化研究和成功实践,这在茶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世界三大软饮料之一。据考证,中国人饮茶是从鲜叶生吃咀嚼开始,后变为生叶煮饮,形成比较原始的煮茶法。唐时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工,尤以集历代茶艺精华、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艺专著的陆羽为杰出代表。陆羽在总结前人饮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提出了煮茶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开创了饮茶新风尚,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唐皇宫每年4月也举办盛大的“清明茶宴”,法门寺地宫1987年出土的13件金银茶器,就是唐代皇帝供奉的。
  参与“复原”唐代茶艺研究的姚国坤说,陆羽煮茶法讲究技艺、注重情趣,要求茶、水、火、器“四合其美”。要真实地复原陆羽煮茶法,首先要用唐代的制茶工艺做出当时的饼茶。为此,研究人员根据《茶经》规定的茶叶采制时间、采摘嫩度、饼茶加工工序等,制定了采茶、摊放、蒸叶、捣碎、压模成形、穿孔、脱模、初次烘干和再烘至干的工艺流程,经过反复比较实验,制作出了9种不同规格的方、圆两型唐代饼茶。
  姚国坤说,陆羽煮茶法距今已有1200余年,茶是何种煮法?除书本简单记载外,已无踪可觅。我们根据《茶经》相关内容,采用山泉水、电热能(火)、瓷饮器,经过无数次实验发现,“复原”陆羽煮茶法和唐代茶艺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煮茶前先要烤茶,烤茶要讲究远近、茶色和时间长度,以保证饼茶香高味正。二是碾茶要适度。在烘干饼茶冷却后,将其敲成小块,再倒入碾钵碾碎,用箩筛选出粗细适中的茶颗粒,这样煮出的茶汤清明,茶味醇正,不会生苦涩味。
  “最重要的是煮茶时要掌握好火候,协调好茶、水、盐三者用量的比例关系”,姚国坤说,当水温达86摄氏度至88摄氏度发生“一沸”时,按一定比例加盐;当水汽增加,“缘边如涌珠连泉”的“二沸”时,舀出一瓢沸水待用,并用夹有节奏地向同一方向搅水,当中心出现旋涡时,按量放入茶叶,至茶水“腾波鼓浪”的“三沸”时,加进“二沸”时舀出的一瓢水止沸,随即端下煮茶锅,舀茶汤分成3至5碗。姚国坤笑着对笔者说:“此时,边品茶,边尝点心,有滋有味,真是茶乐融融,唐代茶艺的精髓也即在此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孙巍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孙巍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孙巍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孙巍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孙巍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孙巍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国茶道与佛教 茶具发展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1 10:39,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