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80|回复: 9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魏明生 发表于: 2005-5-5 14:38:2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民国吴虞结交陈独秀 归功陈岳安搭桥

 [复制链接]
魏明生/文1927年夏天,嘉陵江涨大水,一只载满乘客的木船从合川飘流而下,在快到重庆的江面上,不幸翻沉。在这次遇难人中,有一位居中联系吴虞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陈岳安。陈岳安1889年生于四川省江安县,十三岁赴省城求学,就读于成都高等学堂附设中学,同王光祈、郭沫若、李劫人、周太玄、魏时珍等皆为学校中的“活跃分子”。中学毕业后,陈岳安目睹袁世凯篡权复辟,帝国主义列强对祖国的百般躏辱,深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忧。他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毅然投身于成都报界,决心担当起唤醒民众的重任。他长期在四川的第一家大报──《国民公报》任职,并跟随成都报界的权威人士傅樵村学习记者、编辑、印刷、发行等新闻出版业务,协助其经营“华洋书报流通处”。傅樵村逝世后,“华洋书报流通处”由陈岳安独立经营,他接受了陈毅等进步青年的意见,将“华洋书报流通处”的“洋”字改为“阳”,成为“华阳书报流通处”。一字之差,蕴含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深刻含义。为了把“华阳书报流通处”办成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阵地,陈岳安不辞长途跋涉,前往上海及苏州、杭州等地考察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情况,订购了数十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报纸、杂志和科学书籍,其中包括陈独秀主办的《甲寅》和《新青年》。陈岳安经营“华阳书报流通处”,购销进步书报杂志,为消息闭塞的成都打开一个窥测外部世界的窗口,也为成都报界和知识界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和新的信息。陈岳安不以盈利为目的,只要对传播新文化新思想有利,哪怕是亏本赔钱,也在所不惜。他的流通处实行开放式营业,任人随意翻阅。有些青年学生,非常喜爱那些进步书刊,却又买不起,只好站在柜台前阅读。陈岳安经常把书报借给他们带回学校或家中阅读,有时甚至干脆送给他们。陈毅、刘弄潮等进步学生组织了一个社会主义读书会,就经常得到他的帮助。陈岳安的华阳书报流通处还开展了一项服务上门的业务,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书刊送到进步人士家中,对他们的学习和写作给予大力支持。吴虞就是就是经常得到陈岳安支持的一个。吴虞早在戊戌维新后即开始接触资产阶级新学,是四川最早讲新学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成都言新学之最先者”。1910年10月,他在四川《蜀报》上发表了《辨孟子辟杨、墨之非》,痛斥君主和教主之专制为天下“二大患”,要求各种学派自由“辩论”与“竞争”,使“真理益明”,国家才能兴盛。这篇文章在封建保守的成都引起轩然大波,遭到复古派的围攻。后来,吴虞又发表了反对儒家和家族制度的文章,遭到护理四川总督王文人的的通缉。四川教育总会还给他扣上了“名教罪人”的帽子,将其逐出教育界。吴虞被迫逃离成都,躲避于乡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专制,吴虞得以重见天日,回到成都办报,任《醒群报》主笔。殊不知,又来了一个袁世凯称帝,尊孔复古,使得四川的尊孔复辟势力更加猖獗起来。1913年夏天,《醒群报》刊载了吴虞写的“主张宗教革命和家庭革命”的文章,复辟派向袁世凯控制的内务部报告。次年1月11日,内务部严令四川总督将《醒群报》查封。吴虞也因此又一次遭到复辟势力的口诛笔伐,并且有封建余孽向他投匿名信,警告他如果继续反对封建礼教,必“以短枪匕首相待”。接二连三的打击,使这位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打退堂鼓,“自誓此后不作有关系政教文字”。吴虞“闻时局不佳,颇甚忧叹”,他的妻子也劝他学陶渊明读书避世,不谈时事,报刊文字概行谢绝,守明哲保身之戒,“以免文字语言贾祸”。吴虞深以为然,决心“从此便当辍笔”。陈岳安和吴虞都是成都报界的知名人士,早有来往。陈岳安对吴虞的处境深表同情,特别是对这位反对封建礼教的斗士一厥不振,无声无息,更是感到无比挽惜。他决心使吴虞重新振作起来,继续投入提倡新文化,反对旧礼教的战斗。陈岳安从“华阳书报流通处”购进的报刊中挑选了一分《甲寅》月刊,亲自登门,送到吴虞手中。《甲寅》月刊是章士钊和陈独秀最早创办的政论性刊物。当时吴虞对陈独秀并不了解,他听了陈岳安的介绍,读了刊物上登载的反对袁世凯窃国称帝、尊孔复辟的文章,非常佩服,从中看到了新的希望。他把自己原来未打算发表的诗作重新翻出来,拿给陈岳安看。陈岳安感到很高兴,他看到,这些在吴虞郁闷傍徨中写出来的诗作,尽管文笔不如他的政论文章那样犀利,但也不失反对封建复古的精神情操。他建议吴虞把这些诗寄给陈独秀,争取在《甲寅》月刊上发表。吴虞接受了陈岳安的建议,把他的诗作进行了一番清理,共有96首,一齐寄到日本东京。陈独秀对四川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甚为关注,曾通过章行严、谢无量打听到吴虞反对封建礼教的事迹。当他收到吴虞寄去的诗作,如遇故知,很快在《甲寅》月刊上以《辛亥杂诗》为题予以选载。吴虞看到自己反对封建礼教的诗作能在国内外驰名的刊物上发表,更是大喜过望,因此而受到极大鼓舞。1915年9月, 陈独秀回到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岳安把这一消息及时告诉吴虞,使吴虞成了《新青年》的忠实读者。《新青年》所发表的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文化的文章,同吴虞的非儒反对旧礼教的思想不谋而合,他越读越爱读,从而诱发了重新拿起笔来投入战斗的热望。1916年12月23日,吴虞在自己的日记中郑重地记下了《新青年》的通讯地址:上海棋盘中街群益书社。这天午饭后,吴虞提笔给陈独秀写信。他在信中谈了对《新青年》的感想:“读贵报大论,为之欣然”,认为孔子学说“笼罩天下后世,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则不得不攻之”,表达了“打倒孔家店”的决心。吴虞随信寄去了他写的几篇反对旧礼教的政论文章,向陈独秀“以求印证”。此后,吴虞对陈独秀和《新青年》越发关心。陈岳安非常理解吴虞的心情,总是把陈独秀的动向及时传达给吴虞。1917年3月5日,陈岳安从2月6号的《甲寅》月刊上看到了一则关于陈独秀到北大任教的消息,特地将报纸给吴虞送去。吴虞看后,在日记中写道:“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则《新青年》其能继续乎?”由此不难看出他对陈独秀和《新青年》无比倾慕之情。陈独秀收到吴虞寄去的信和论文之后,立即回信。他在信中对吴虞反对封建礼教的战斗精神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为“蜀中名宿”,并说自从在《甲寅》上选载《辛亥杂诗》时,就已“钦仰久矣”。陈独秀对吴虞寄去的论文,表示赞赏,特别是对《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和《礼论》二篇,读后“荣幸无似”,当即决定在《新青年》和《甲寅》两个刊物上分别刊载。陈独秀在回信中,对吴虞给予热情鼓励,希望他继续投稿,“倘全数寄赐分载《青年》《甲寅》,嘉惠后学,诚盛事也”。陈独秀恨不能与吴虞见面交谈,慨叹:“西望峨眉,远在天外,瞻仰弗及,我劳如何!”充分表达了对吴虞的真挚情感。1917年3月15日,吴虞收到陈独秀的复信,真是喜出望外,捧读再三,特别是信中那“儒术孔道”“缺点则正多”,“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的断言,似战鼓,如雷鸣,激励着反复辟勇士冲锋陷阵。他把陈独秀的信珍重地保存起来,并把主文抄录在日记中,便于随时阅读。当天晚上,陈岳安来到吴家,刚一进门,吴虞便兴高彩烈地拿出陈独秀的复信,递给陈岳安。陈岳安接在手中,大声朗读起来。二人都为于万水千山之外觅得了知音而沉浸在欢乐之中。陈独秀的支持和鼓励,使吴虞精神焕发,灵感骤至,仅用三天时间,就写完了《书〈女权评议〉》一文,立即寄给陈独秀。不几天,华阳书报流通处订购的《新中华报》又到了。陈岳安打开一看,见有《新青年》的第6号要目;再一看,吴虞所写《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一题,赫然在目。陈岳安顾不及吃午饭,立刻把刊有《新青年》第6号要目的《新中华报》送给吴虞。吴虞得知自己的重要论文问世,真是感慨万端,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余之非儒及攻家族制两种学说,今得播于天下,私愿甚了矣!”他感激陈独秀的支持,也感激陈岳安这位牵线搭桥人。吴虞的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一文发表后,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紧接着,《新青年》1917年第3卷1—5号,每期都在仅次于陈独秀的文章之后,连续刊载了吴虞写的《读旬子书后》、《消极革命之老庄》、《礼论》、《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儒家大同之义本于老子说》等系列论文。吴虞为此而欣喜若狂,为反对旧礼教,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愈战愈勇,愈战愈强。为了把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同陈独秀进行交流,1917年6月,再次致函,称“前著《儒家大同之义本于老子说》,今又得三证”,并“乞附入通讯,与拙著互证”。陈独秀于7月1日复信,谈论他对尊孔复古的看法,痛斥“今之孔教徒以求容于共和国体”,“是完全不识共和为何物”。学术上的交流和探讨,使他们的思想更加贴近了。同年11月,《新青年》第6卷第5号还发表了吴虞赞扬和发挥鲁迅《狂人日记》的《吃人礼教》一文,也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吴虞把尊孔崇儒与封建帝制联系起来,提出了打破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是为了打倒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的主张,对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起了不可忽视的进步作用,他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为以后一部分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一定思想条件。1921年6月,吴虞又在陈独秀的支持下,出版了《吴虞文录》,胡适为其作序,称吴虞是“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陈岳安理所当然的是这本书的发行人。陈岳安被誉为成都报界的“大管家”,成都的各家报纸都在他的华阳书报流通处发行,而本地和外地的进步报刊和书籍,则是他的发行重点。他参与了“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机关报《星期日》周报的创办并担任总发行人,吴虞担任撰述。《星期日》周报旗帜鲜明地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公开声称“社会主义是人类的福星”,全文转载了毛泽东发表在《湘江评论》上的《论民众的大联合》和陈独秀的《男系制与遗产制》等文章,是当时成都和四川最著名的新文化刊物,在全国与《每周评论》、《星期评述》等刊物齐名,被恽代英称为全国“六大刊物”之一。陈岳安除了负责进步报刊的发行外,还关心进步报刊的印刷。他在昌福印刷公司兼有职务,曾介绍了许多报刊到这家公司印刷。1919年前后,成都最大的刊物《四川学生潮》以及《威克烈》等报刊,都是由昌福公司印刷的。华阳书报流通处和昌福印刷公司的进步倾向,早已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他们把陈岳安当做眼中盯,必欲除之而后快。1920年3月,四川督军熊克武下令逮捕了陈岳安。陈岳安在狱中吃尽了苦头,经多方营救,才得以恢复自由。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陈独秀担任总书记,陈岳安为此无比兴奋,冒险购进党的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华阳书报流通处出售,由传播新文化新思想,进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遗憾的是,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吴虞却没有跟上革命形势的发展,渐渐掉队了。吴虞毕竟是一位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专制复古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他以虚伪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原则来衡量一切,最终没有打破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理想的框框,进而接受马克思主义。这是他掉队的主观原因。客观上,他过早地失去了陈独秀的指引和陈岳安的帮助,也是重要原因之一。1921年,吴虞为了追随陈独秀,离开成都去北京任教。当他到达北京后,陈独秀却在上海、广州等地为革命而奔波。1925年,吴虞回到成都。不到两年,陈岳安为再到东南了解革命形势,途中翻船落水,不幸身亡。

吴虞结交陈独秀 归功陈岳安搭桥
吴虞结交陈独秀 归功陈岳安搭桥  wpRMO4BA.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魏明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魏明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魏明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魏明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魏明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魏明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泸沽湖晨曦 [灌水]新人报到
2# 四姑娘山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5-5 14:39:4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

五四时期的吴虞:胡适称其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5 22:53:23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5-5 14:47:19|只看该作者
《新青年》发表的吴虞文章〈吃人与礼教〉

吴虞结交陈独秀 归功陈岳安搭桥
吴虞结交陈独秀 归功陈岳安搭桥  baHVlktd.jpg  保存到相册

吴虞结交陈独秀 归功陈岳安搭桥
吴虞结交陈独秀 归功陈岳安搭桥  o5IMbDq3.jpg  保存到相册
4# 金佛山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5-5 14:47:48|只看该作者
五四时期四川进步刊物──威克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孟园 发表于: 2005-5-5 17:02:03|只看该作者
“威克烈”是什么意思?周刊吗?
6# 青城山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5-5 22:47:59|只看该作者
Weekly音译,即周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孟园 发表于: 2005-5-6 08:43:15|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魏明生在2005-5-5 22:47:59的发言:
Weekly音译,即周刊。

多谢。我也是这么想的。
8#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5-23 01:52:03|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孟园在2005-5-6 8:43:15的发言: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魏明生</i>在2005-5-5 22:47:59的发言:</B><br>Weekly音译,即周刊。</DIV><p>

多谢。我也是这么想的。

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6-23 01:19:23|只看该作者
因举办抗战佳帖大展,取消该文固顶,以滕出版面。
10#
 楼主|魏明生 发表于: 2005-6-24 02:34:49|只看该作者
已整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20:21, Processed in 8.127614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