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0年科学家开发出“空气发电机” 凭空发电实现了

 [复制链接]
源自:爱范儿
  清洁能源被认为是未来的趋势,近年来、苹果、Google 等科技互联网公司都加大了对风力和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投入,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也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最近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发电装置 Air-gen,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发电,这项技术未来可能会对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和医疗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这种装置由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的电气工程师 Jun Yao 和 微生物学家 Derek Lovley 共同研发,研究人员将这个装置称为‘空气发电机’(air-powered generator),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按照 Jun Yao 的说法,这套发电机可以‘凭空发电’,这到底是怎么是实现的?

  根据《自然》杂志的报道,这种‘空气发电机’主要由微生物地杆菌产生的导电蛋白纳米线形成了 7 微米的薄膜构成,薄膜的底部和顶部各有一个电极。当蛋白纳米线与电极相连后,就可以利用薄膜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水分子被分解成氢离子和氧离子,导致电荷在薄膜顶部聚集,利用两个电极形成的电荷差让电子流动,从而产生电能。
  Jun Yao 表示,‘空气发电机’可以 7 天 24 小时不间断地发电,而且过程中不需要外部电源,这种能源是无污染、可再生和低成本的。
  此外研究还发现,‘空气发电机’在湿度为 45% 的空气中效果最好,但即便在极度干燥的地方,比如撒哈拉沙漠,一样能发电。Derek Lovley 表示,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空气发电机’有着明显优势,它不需要风力和太阳,在室内也能运行。

  据研究人员介绍,‘空气发电机’之所以能做到长时间持续发电,关键在于纳米薄膜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利用蛋白纳米线之间的空隙形成一个可以自我维持的水分梯度,因此可以实现 2 个月以上的持续发电。
  不过这种‘空气发电机’产生的电量十分有限,单个设备只能产生约 0.5 V 的持续电压,电流密度约为 17 μA/cm,需要多个设备一起运行才能实现供电。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空气发电机’已经能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

  为了提高‘空气发电机’的效率,Derek Lovley 的实验室最近还开发了一种新的微生物菌株,利用大肠杆菌批量生产纳米蛋白线,进一步降低成本。
  研究人员下一步计划,是让‘空气发电机’实现为健身追踪器、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供电,让这些设备不再需要传统的电池。他们还希望将其应用在手机上,让手机用户摆脱充电宝。而这项研究的最终的目的,则是开发能为房屋供电的大型系统。

  这种‘空气发电机’体现了新能源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通过电子工程和微生物学这样的跨学科合作,如果这项技术真的能够成熟商用,对于能源领域来说无疑是一大突破。
  据悉除了‘空气发电机’,该实验室还在研发其他基于纳米蛋白线的应用,Jun Yao 表示:
  基于蛋白质的电子设备新时代才刚刚开始。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灰鸽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灰鸽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灰鸽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灰鸽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灰鸽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灰鸽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满足不同消费者 各价位热门手机选购指南 江苏盐城:韩国人士是“新市民”,在疫情防控中一视同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09:07,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