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566|回复: 1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周进 发表于: 2005-6-24 21:31:5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亲近巴蜀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复制链接]
第一次知道西来是从一个网友的摄影帖子里知道的,那么一个古朴的小村镇竟就在不远处,于是,在浓浓的一个春日里携着灿烂阳光,带上一个多年前的随身听便去了西来。

西来古镇位于蒲江县境内,距成都只有80多公里,距雅安也只有50多公里。镇上的民居是明清时典型的川西特色,两百多米长的老街全是木质结构的瓦房。“西来有史可查者在1500年左右。三国时期,在今敦厚、西来、复兴一带的临溪漕处,有临溪古渡(西来古渡),是蒲江与邛崃的必经之地。当时,渡口两岸人丁兴旺,来来往往行人也很多,慢慢发展出供人歇脚的商铺,并延伸出了现在西来镇的河坝街。宋朝末年,临溪古渡发展为临场镇。干隆年间,蒲江县长李绅文更名为西来镇。”

西来,一个念起来爽口,听起来让人联想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地名,无论有神还是有菩萨,西来,单凭一个名儿,就感觉那里有无欲无求的宁静,还有芬芳留馨的淡淡惬意。

从西来回来后便忙于红尘俗事、闲于做梦睡大觉,对于西来并无一字半笔。在多日夏阳的光辉后,今天有雨,那种有别与夏日雨的雨,倒象是春日里的雨滴了,雨点不大还透着一股轻柔。在上班路上,从收音机里听到那首《哭砂》,忽然就想起《秋来秋去》、想起了西来。

所有的古镇都有其共同的特点,也都有着自己的特殊之处。车停西来古街街口,放眼望去,一切都原始般古朴,连脚下的踩的都是黑黑的泥土而非水泥板,只在进街后才是那平整的水泥路面。

街口有字库塔,是一座建于清道光十三年的文峰塔,塔身四周是戏曲雕塑,配有九曲篆文,据说已经是世间少有了。塔的功能只为烧写过字的纸,但那“惜字宫”三字,尤其是那个惜字,可见塔的重要了。到如今,只见过两个字库塔,另一个是在崇州街子镇见的。

步入街道时,把耳塞塞进耳朵里,那一曲古筝演奏的《秋来秋去》便一个个音符入耳了。走的时候没带CD,虽然车里也有不少的光碟,就因为一曲古筝,带上了久已不用的随身听。刚换CD时,也曾去音像店找这支曲子,空手而归后再没尝试第二次,于是更加珍惜那盒磁带了。有人说失去后才知道珍惜,飘觉得在知道将要失去的时候的那份珍惜会来得更深切。

一个老婆婆在街边屋前为一条小狗狗洗澡,小狗狗浑身毛发湿漉漉的,一双眼睛直溜溜地盯着,一副滑稽的可爱。而老婆婆则面带微笑地叨着:今天天气好,今天的太阳真大。在这么一个小镇里,老婆婆过在和她淡淡的平凡生活,看秋来秋去、看儿孙满堂享着天伦之乐。

在这条街上,所有的木板屋都是普普通通的,没有精美雕花,也没有生意兴隆的店铺,街上的人还很少,一切都平淡的出奇,甚至在一家面店里,那生意也轻淡得出奇。老板是个中年妇女,发福的脸庞上洋溢着一份满足,问她怎么周日游客也这么少,她说我们来晚了,都去河边了。

忽然好羡慕她那份无拘无束,没有规则,信马由缰地过着,包括那端面上来时手拇指都放在碗里、用手抓花生米放碟里。从医学角度讲,那是多么的不卫生(职业病有时候很恐怖),只是那样的随意透着一种彻底的放松。在飘笑着说:“哇,老板,要请我们吃人肉面啊,不敢呢!”时,她也笑着说:“哦,嘿嘿,不敢吃啊,那我吃,反正我也没吃午饭,另再给你煮一碗。”还能说什么,往往一个小事,足以是个感动。

一碗面下肚后,继续漫无目的的游走,不一会儿走到尽头,尽头的左边有个戏台,戏台至今还在上演戏剧,据说在节日期间非常热闹。 戏台前有个灯台,每逢节假日,灯台上就会挂满长长的灯笼串,一片喜气,灯台下有龙和荷花的雕刻及两行字。去的那天没有灯笼串,有的是簸箕里装的红红的海椒和干咸菜,晒干了好做别用。

这戏台有别于以前看过的戏台,它不是几根柱子空支着,而是在房屋的第二层,楼下一层依旧是住户。没上戏台去看,抬眼望去,无人演戏,却有不少人在喝茶,家常由茶散开,在阳光下袅袅的化不开。

顺着戏台由灯台左边一条街进去,房屋建筑依旧是木板房,只是那气势却有些大了。如果说刚进街那条街是粗糙的话,那么这条街就是细致了。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来,那是仿古意浓,生意兴隆的感觉,街两边的店铺多起来,也热闹起来,只是在走过一张张形态各异、神色包罗万象的人们后,忽然觉得,那条平淡无奇的街更能让人轻易就触动心底一块柔情。

木屋的门楣上方有燕子的窝巢,而那些水泥砖房就见不到燕子窝,燕子穿花衣,燕子爱木屋。

灯台右边有一条特短的小巷,巷尾有一口井,井口长着青青的野草,四周无人,不知那井是否还在执行着它的功能,不知它是否俨然已成为一个点缀,点缀人们在茶余饭后的闲聊里。

春风是解风情的,伴着河水叮咚的春风就更该解风情了。河边吸引人的不只是听小村落的心跳,也不只是在河边发呆想入非非,还不只是喝茶打牌,去了才知道,那里有西来的骄傲:河堤上排列着11棵树龄在千年左右的榕树,其中尤以夫妻树和母子树为奇。

河,名叫临溪河,河边的榕树正发着新芽,嫩嫩绿绿的慢慢浸染着春天,姿态是婆娑的,风情是万种的。

夏天的时候,大榕树们将是枝叶繁茂,挡住夏日灼热的阳光,成为人们纳凉的好地方,难怪在这浓郁阳光的春天,临溪河边成了游客们休憩的首选场子,那么,也应该会是古镇人的聚会场所吧。

夫妻树象征着爱情,最古朴最真挚的爱情,宁死也要在一起的爱情,如今的繁华都市,有的,是什么样的爱情?爱情树下的河边,有两人在玩着水,在享受着爱情带来的甜蜜,愿只愿,回到都市的他们,爱你爱我一如当初。

那母子树则演绎着亲情了,人说母爱伟大,其实,母爱是一种本能是一种不自觉就可以为孩子献出一切乃至生命的爱,而这份本能与不自觉造就了一个个伟大的母亲、一个个高尚的母亲。

断断续续开了开关关了开关,磁带已轮回两遍了,当准备离开西来的时候,《秋来秋去》再次响起。在一个暖得近乎过分的春日里听在和秋的曲子,似乎有些肃杀,也似乎有些悲观,可飘认为,旋律的百回绕肠斟着一口口的清愁,有着些须清愁的日子并非是凄凉的;有着些须清愁的日子足够在浮尘的今生多些回味。

后来知道,西来的打造将拆除沿河的一些房屋,而据说临河的一排房子拆了后,西来古镇的‘西’字型建筑格局就不完整了!很的时候,不愿知道曲子的名字,只愿在清清脆脆、婉婉转转的曲子里用自己的心去体味音符,一如体味这曲《秋来秋去》。愿在一个个秋来秋去后,西来一如临溪河的水,清澈不染尘渣。

字库塔: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qeNVtx2B.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周进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周进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周进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周进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周进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周进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油条 "私奔"雕塑(草图)
2# 四姑娘山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5-6-24 21:51:4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红红的灯笼,是一份喜气也是一份愿望: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R3xwrW3D.jpg  保存到相册
幽幽静静的,时间慢慢从指间滑过: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xsB3bIY2.jpg  保存到相册
古朴,不失美丽: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Xn7RKVuK.jpg  保存到相册

燕子窝: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BoxN5vpX.jpg  保存到相册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5LjjjtW7.jpg  保存到相册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pSbQ50E0.jpg  保存到相册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llfRRmPW.jpg  保存到相册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N2EkTQbV.jpg  保存到相册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Ugug6f6x.jpg  保存到相册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Pei7vBE4.jpg  保存到相册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la9Q3Sdc.jpg  保存到相册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iyz2Qx6R.jpg  保存到相册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KVEluzPJ.jpg  保存到相册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带上随身听去西来  DHpqanJG.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5-6-24 21:54:29|只看该作者
戏台旁边的字:


街:


井:

夫妻树下的情侣:
4# 金佛山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5-6-24 21:57:06|只看该作者
从街上去河边的一条小巷子:


夫妻树: 母子树: 沿河的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向勤 发表于: 2005-6-24 23:43:14|只看该作者
音乐听得我潸然泪下……

哎。远离这样的静已经许久了。再回首,已是万般愁绪。
6# 青城山
 王晓东 发表于: 2005-6-25 01:09:17|只看该作者
喜欢飘版 这种怀旧风格的 棕色照片,拍得好细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北门茶客 发表于: 2005-6-25 22:51:54|只看该作者
走向民间,走向自然,总会有寄予情感的地方,欣赏“飘”带上随身听去西来那份潇洒,有这样的心情,就会有飘逸的文字……
8#
 leikang 发表于: 2005-6-29 15:34:13|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好图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罗松涛 发表于: 2005-6-30 00:05:45|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文字越来越美,而且文、音、图并茂,学习中。
10#
 楼主|周进 发表于: 2005-7-5 21:38:36|只看该作者
mmlulin,首先欢迎您来到巴蜀网!喝茶!

古镇,往往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虽然不是在古镇中长大,或许,古镇注定了与童年有某种瓜葛。

mmlulin不必客气,这也并非是做什么工作,不过是记下了路上的心情故事,一个好玩之人罢了,欢迎您常来,带着您的路上故事和风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16:06, Processed in 1.294802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