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405|回复: 22

[2020年构建双循环 闯出新天地──从长三角看中国外贸新动能

 [复制链接]
  2020-5-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林溪宝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林溪宝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林溪宝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林溪宝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林溪宝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林溪宝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海通策略:疫情倒逼信息化加速 关注六领域投资机会 老股民注意:想参与注册制下创业板股票打新、交易 赶紧做这件事
23#
 嗨盗王子 发表于: 2020-8-7 15:3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构建双循环 闯出新天地──从长三角看中国外贸新动能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构建双循环 闯出新天地──从长三角看中国外贸新动能
⊙记者:周蕊、何欣荣、屈凌燕

  新华社上海8月7日消息,题:构建双循环 闯出新天地──从长三角看中国外贸新动能
  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在外向型经济高地长三角,上半年浙江出口额增长3.3%,安徽出口额增长3.2%,上海出口额增长0.7%,纷纷实现正增长。上半年江苏出口额下降5.6%,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3个百分点。

一朵“云”上来相会 长三角搭上“新业态”快车
  既是外贸重镇,又是信息技术产业高地──面对疫情冲击,长三角发挥一朵“云”的优势,帮助企业“危中寻机”,实现逆势增长。
  云上直播,面向全球市场展示新品。
  40多名外贸员经过专门培训后化身“主播”,在镜头前“全天候”向全球客户介绍产品特性、解答高频问题──这是南京敖广集团“直播间”里的一幕。
  敖广集团品牌中心总监茆国泳说,直播大大提升了疫情下交流的便利,也帮助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订单。
  云端办展,不见面也能谈生意。
  近日启动的第30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首次转向“云端”举行,3500多家参展企业和2万多名采购商的规模与往年大致相当,会期仍为5天。
  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理助理吴惠萍说,线下展会里,丝绸服装的花色、光泽、版型等很直观,因此产品图相对比较简单。搬到线上之后,企业为拍摄图片和小视频专门使用了模特,还对每件样衣做了一些搭配,更好地展示服装之美。
  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峥说,通过线上展会,中国企业和国际买家之间可以保持“粘性”。“线上交易会为中外企业搭建了一个公共平台,一旦需求复苏,生产供应立即就能跟上。”
  云上交易逆势增长,“对冲”疫情冲击。
  今年上半年,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平台出口增长28.7%。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说,作为新型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和交易链条短等优势逆势上扬,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
  徐州海兰特桑拿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颜廷说,疫情下,不少原本主要通过线下门店销售的国外代理商开始转向线上销售。“代理商找到了新渠道,也带来我们订单量的回升,五六月的销售额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阿里巴巴副总裁、全球速卖通总经理王明强表示,中国电商渗透率达到20%,欧美等发达国家只有5%至10%。疫情放大了无接触消费需求,欧美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巨大,也给中国外贸带来了新机遇。

变“订单经济”为“需求经济”塑造外贸发展新格局
  从以往来什么订单做什么产品,到如今主动发掘市场需求进行创制,疫情期间,长三角外贸企业把传统的“订单经济”转变为“需求经济”,为短期复苏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打好“健康牌”“宅家牌”,疫情催生新需求带来新增长。
  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32.4%,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3.6%、46.4%。与此同时,“宅经济”消费提升带动笔记本电脑、手机出口分别增长9.1%、0.2%。
  安徽轻工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外贸副总经理许国说:“上半年企业防疫物资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完全出乎我们意料。”
  不少外贸企业坦言,短期的疫情,带来的是对健康领域的长期关注和“宅经济”的长远发展。
  “4月份以来,自行车出口订单量激增,同比增长近30%。”昆山吉纳尔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葛雷说,企业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了12月份。
  统计数据显示,昆山自行车(含电动车)出口在4月、5月、6月同比分别增长25.7%、5.1%和12.7%。
  ──加速建设海外仓,主动拥抱新模式。
  在政府引导下,疫情前长三角外贸企业在境外市场建设了不少海外仓,企业可以将销量好的出口商品提前发送至国外仓库,实现本地销售、本地配送。
  “海外仓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借助在日本的海外仓,上半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也一直接到订单。”江苏桃园家饰有限公司销售人员王雪熠说,海外仓对外贸企业来说虽然是新生事物,但为了更好地拓展业务,企业还是主动“走出去”,瞄准市场空白处发力。
  ──不放弃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7月28日,在面向轻工行业的“出海优品 云洽全球”供需对接会上,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的客商进行了线上磋商。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马来西亚的客户,以前我们的客户主要在欧美市场。”思乐得总经理张斌说,对接会提前进行了供需匹配,达成订单的可能性更高,缩短了“贸易距离”,也给了企业更多开拓新兴市场的信心。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在进出口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义乌市商务局介绍,今年上半年,“义新欧”中欧班列已开行350列,发送量同比增长157.1%,保证了疫情期间亚欧供应链的稳定。

双循环“共振”为外贸注入新动能
  “从没想过产品卖到了距离我们工厂两三千公里的边疆小城里。”这是宁波三禾厨具“外贸转内销”以来的全新体验。
  产品远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禾厨具,在国内市场曾经是个“门外汉”。三禾厨具董事长方成说,企业对转内销曾有畏难情绪,“外贸转内销需要建立线下销售渠道,投入巨额费用打品牌,一口出厂价几十块的锅,加上层层分销成本,到消费者手里,就要数百元。”
  在加入电商平台推出的“新品牌计划”后,像三禾厨具这样的企业获得了专门的研发流程再造辅导和流量倾斜支持。
  “消费者的‘痛点’被大数据‘计算’出来,企业根据反馈安排生产,研发周期缩短了50%。”方成说,大数据显示,零售价99元的价位是市场空白,企业由此进行深度开发,做出了一款更符合国内用户消费习惯的产品,成为了线上“爆款”。
  随着国内国外市场双循环“共振”增强,借助电商平台,不少产品品质过硬、价格实惠的外贸企业正逐步成为国内市场的生力军。
  上海海斐欧工艺礼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肖筱说,今年以来,公司在国内注册了80多个外观专利,加紧做好国内市场的销售准备。“6月公司国内销售额突破了170万元,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李党会说,优质产品出口转内销会进一步丰富国内市场供给,带动消费升级。国际市场长期形成的通用规则也有助于改善国内营商环境,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企业积极“突围”,政府全力支持。
  长三角地区的浙江、上海等地早在3月就出台包括通关便利化、“守护”小微企业、增强金融授信力度等一揽子促外贸政策,积极帮助外贸企业扩展新空间。
  6月13日,海关总署公告,在南京、杭州、宁波等10个地方海关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监管试点。
  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申报成功的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文基说,新模式下企业可以享受无纸通关、优先查验等通关便利,物流成本降低了,通关效率提高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认为,疫情控制良好、率先复工复产的中国企业给全球产业链带来安全感。下一步,外贸企业应加大开拓新兴市场,通过互联网等新业态拓展新空间,同时练好内功,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地位。(参与采写:吴宇、刘巍巍、胡文嘉、董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断弦有谁听 发表于: 2020-8-7 11:36:00|只看该作者

金刻羽:中国发展“双循环”格局 传递拥抱全球化不希望脱钩信号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金刻羽:中国发展“双循环”格局 传递拥抱全球化不希望脱钩信号

  8月7日,由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的“中国经济新格局:乘风破浪”夏季峰会在线举行。
  在此次峰会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终身教授、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金刻羽表示,许多人把新冠肺炎疫情作为推动保护主义的政治权宜之计,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如此及时地提出”双循环“,这是向世界传达的信息,中国要坚持支持全球贸易体系、拥抱全球化,同时也将以身作则,建设更强大的国内容量、能力和需求,从而在全球贸易体系不能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运转时,或者世界上有些国家将他们的自身安全置于全球关注点之上时,能够有备无患。
  此外,这也是向世界发出的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中国不希望脱钩,不认为应该发生脱钩事件。但是,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强大的柔韧性将使中国能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金蕾 编辑王进雨 校对:付春愔
21#
 贡子峰 发表于: 2020-8-6 19:54:00|只看该作者

双循环、房住不炒、存款利率下降,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了啥?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文标题:双循环、房住不炒、存款利率下降,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了啥?

  8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称“报告”),报告从货币信贷情况、货币政策操作、宏观经济形势等多方面,梳理了二季度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并指出了下阶段主要的政策思路。

首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本次报告中,央行首次提出要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外经济平衡,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央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实现稳增 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要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金融形势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多渠道做好预期引导工作,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 金融、科技和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外经济平衡,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信贷调结构:强调房住不炒
  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在此情况下,如深圳等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再次出现过热现象。在本次报告中,央行表示要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尤其强调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从上半年房地产发展情况来看,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复苏较快,制造业投资恢 复较缓。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 1.9%、-11.7%,比1~5月回升2.2 和 3.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6.3万亿元,同比增长 1.9%,增速较第一季度提高 9.6 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贷款方面,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速稳中趋缓。6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 47.4万亿元,同比增长 13.1%,增速较 3月末回落 0.8 个百分点。

从总量到结构: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
  在一季度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央行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但随着疫情好转和经济复苏,央行也在逐步回收流动性,超宽松货币政策逐步退出。在本次报告的专栏: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中,央行也强调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力度。
  具体来看,一是进一步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3月 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 金约 5500亿元用于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4月 3日宣布针对农村商业银 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仅在本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实施降准,释放 长期资金约 4000亿元。
  二是为应对疫情冲击,先后出台 3000亿元专项再贷 款、5000亿元和 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截至6月末,3000亿元 专项再贷款和 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基本执行完毕。其中,3000亿元 专项再贷款支持有关银行向 7597 家全国性和地方性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 2834亿元,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 59万家企业累计 发放优惠利率贷款 4983亿元。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有序衔接,截至 7月 27日,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 4573亿元,支持企业和农户 78万户,户均贷款 59万元。
  三是创新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为鼓励地方法人银行缓解中 小微企业贷款的还本付息压力,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提供 400亿元再贷款资金,预计可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对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贷款本金约 3.7万亿元;为缓解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的痛点,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 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预计可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约 1万亿元。近期,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银行于 2020年 3月 1日至 5月 31日发放的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开展了 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操作,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共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资金支持 270亿元,近期即将开展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的首次利率互换操作。

LPR改革带动存款利率下调
  央行表示,改革以来,LPR 报价逐步下行,较好地反映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和市场资金供 求状况,已成为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参考,并已内化到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 价(FTP)中,原有的贷款利率隐性下限被完全打破,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有效疏 通,“MLF 利率→LPR→贷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已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LPR 改革也有效地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
  2015年 10月以来,存款 基准利率未作调整,但存款利率的上下限均已放开,银行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可 自主浮动定价。随着 LPR 改革深入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已 经和市场接轨。改革以来贷款利率明显下行,为了与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 当降低其负债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从实际情况看,在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近期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降。
  6月,几家大型银行主动下调了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发行利率,股份制银行随之作了相应下调,部分地方法人银行的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行。2020年6月,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2.64%和 2.71%,较 2019年 12月下降 30 个和 34 个基点。代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也已降至 1.5%以下,低于 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均有所下行。这充分体现了通过 LPR 改革促进降低存款利率的市场机制已经发挥作用,货币政策 向存款利率的传导效率也得到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央行表示,下阶段会继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推动 LPR 改革,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于 8月底基本完成存量浮动利 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用改革的办法推 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 存款利率定价行为,维护公平定价秩序,督促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明示 贷款年化利率的要求,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深化汇率市场化改 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 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 支自动稳定器作用。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 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为基于实需原则的进出口企业提 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的财务理念,通过 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人 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 中的可自由使用。

加强债券市场建设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加强债券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建设,以发展促创新,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促进制度标准统一,提升债券市场效率,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二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三是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互联互通,推进托管行与交易报告库建设,确保金融市场安全整体稳定和高效运行。四是积极稳妥推动债券市场制度性、系统性开放,引入更多中长期投资者。
  在债券市场发展方面,今年受金融开放利好政策和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预期相对稳定的影响,外资大幅增持人民币债券。8月4日,中央结算公司最新发布的7月债券托管量最新数据显示,七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达到23441.24亿元,较6月环比骤增1481.13亿元,创下今年以来最大的单月增幅。

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基础
  在判断下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形式的时候,央行表示物价涨幅总体下行,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央行表示,2020年初CPI 同比涨幅走高至 5%以上,主要是猪肉价格较快上涨拉动,同时叠加疫情对供给的影响,既有结构性特征,又有阶段性特点。随着各部门多举措保供稳价,货币政策保持稳健,2月以来物价涨幅稳步回落至 3%以下,初步估计全年 CPI 涨幅均值将处于合理区间。
  第二季度以来,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升,PPI 环比涨幅转正、
  同比降幅收窄,也反映出需求回暖。近期部分省份汛情可能给农产品生产运输造成一些影响,发达经济体货币供应量快速攀升未来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之全球疫情演进及防控措施对供应链、产业链的
  冲击还有不确定性,仍需对各种因素可能导致的短期物价扰动保持密切关注。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条件合理适度,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金融防风险: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
  央行在报告中表示,要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风险总体可控、持续收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巩固攻坚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 弹”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统筹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把握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防控风险之间的关系,稳妥推进各项风险化解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支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今年国常会、央行会议等多次会议都提到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问题,推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化解地方金融机构风险是今年金融防风险工作重点。在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方面,在扩展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方面,今年7月1日的国常会表示地方专项债可用于补充银行资本。
  近年来,中小银行风险事件频发,包括锦州银行、包商银行风险事件等,部分地区还冒出因当地银行行长被捕而造成的挤兑风险。近期,包商银行接管组组长周学东在《中国金融》上撰文表示,诸多中小银行的风险,其背后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失灵。以包商银行为例,包括大股东操纵股东大会,干预银行正常经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利益输送;董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监督职能弱化等。
  对此,本次报告中也提到要以强化公司治理机制为核心,持续深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改革,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关系,完善经营授权制度,形成 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作者:顾月 编辑:周鹏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0#
 桔梗的夏天 发表于: 2020-8-6 11:14:00|只看该作者

境外媒体评述:中国打通经济“双循环”迎战逆风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境外媒体评述:中国打通经济“双循环”迎战逆风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一些政府顾问说,由于美国的敌意和全球大流行病增加了可能阻碍长期发展的外部风险,中国正寻求减少经济发展对海外市场和技术的依赖。
  据路透社北京8月5日报道,消息人士说,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利用所谓的“双循环”增长模式引导经济发展,这种模式将优先考虑“内循环”以促进内需,并辅以“外部循环”。
  政策圈内人士和一些政府顾问说,这一重点标志着向本地需求和技术开发的战略转移,尽管国内供应链仍将部分依靠外国投资来建立。
  一位政策圈内人士说:“随着形势变得严峻,中国领导层提出了‘内循环’概念,不过完全(依赖)‘内循环’不太可能。”
  报道称,中国一直在努力实现经济再平衡,从出口和投资拉动增长到消费拉动增长。根据政府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低于2006年时达到的66.5%的峰值。
  报道指出,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感受到美国对贸易和技术的限制带来的压力。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完全脱钩是不可能的,但部分脱钩的短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应全力发挥内循环潜力,但这决不意味着重回“闭关锁国”。
  经济学家们警告说,中国经济如果不能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就可能陷入停滞,因为它面临着来自拥有先进技术和较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越来越大的竞争。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4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已经转变为更多地由国内来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随着外部逆风日益猛烈,这样的调整似乎不可避免。
  文章称,对中国而言,外部不利环境在出现缓和之前,很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不管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再连任四年,还是他的对手拜登入主白宫,都看不到当前局面有结束的迹象。
  文章称,中国已经转而采取了减少依赖对外贸易、注重国内经济的路线。这样一来,中国会变得更加自给自足。因此,中国政府正大力鼓励出口商也去开发国内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实现技术现代化,理顺国内供应链,从而减少对国外生产活动的依赖。
  文章认为,最终,中国庞大的国内消费会是这一政策举动最重要的推动力。为了确保国内消费的增加,劳动力市场将是关键因素。因此,当局会采取一切手段来为中国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19#
 刘作 发表于: 2020-8-5 11:34:01|只看该作者

双循环格局下扩内需成关键,各地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怎么干

源自:第一财经
原文标题:双循环格局下扩内需成关键,各地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怎么干

  中国经济在二季度实现了超预期的增长,下半年经济会怎么走?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经济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之后,各地纷纷召开传达学习会议,并结合各地情况,研究部署本地的下半年经济工作。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如何扩大内需成为关键。

融入双循环
  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的格局是增长环境和增长条件的重大转变,因此,如何融入双循环成为各地经济工作部署根本课题。
  7月31日,上海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8月3日,广东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把握大势、发挥优势,全力参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面激活消费潜力,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8月3日,安徽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聚焦“线上线下”促消费、“两新一重”扩投资、“网购报税+线下自提”稳外资外贸,着力推动“扩内需”与“稳外贸”相结合。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向第一财经表示,以前我们是客场全球化,现在要主场全球化,要把中国市场变成全球市场,因此,国内市场在规模、容量和质量上要提升,要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市场,更好地开放市场,吸引各类要素聚集。
  他认为,要以市场主体的开放促进大规模国内市场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塑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对外开放,而且是对内开放。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刘志彪表示,建成统一、竞争、有序、开放的市场体系,成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基础。现在国内商品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了,关键在于要素市场还不够,主要是要打破垄断,现在就是要按照中央的文件执行
  今年4月,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
  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向第一财经表示,两个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增长空间要抵消国际冲击,那么一方面要扩大区域间合作,形成统一的市场,激发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增强国内发展动力,包括围绕“一带一路”制度性开放,激化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增强发展预期。

着力扩内需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因此,各地会议都在研究如何扩大内需。
  易小光表示,扩大内需就是要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着手。中央明确了“两新一重”,因此,投资还是要在这方面做文章。另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推动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区域发展极上加大投入。在消费上,就是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上增强消费需求,下半年要在消费能力上下功夫。
  7月17日,福建省委和省政府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暨工作调研检查总结视频会议就提出,围绕“两新一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多措并举刺激消费,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8月1日,重庆市2020年区县半年度经济工作视频交流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在扩大有效投资中培育新增长点。把握投资重点,着力推进“两新一重”建设,补好短板、做强弱项。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更多的实物投资量。不断增强投资有效性,让更多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形成优质资产,让产业项目投资形成实体企业,让民生项目投资形成消费潜力。
  不仅如此,还要在加快消费提振中培育新增长点,突出以文旅带商贸,确保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企稳回升,尽最大可能把损失补回来。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互动,打造智能消费新场景。增强消费意愿和能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
  7月17日,浙江省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提出,要着力促消费,大力实施放心消费行动、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建好线上线下消费新平台,发挥消费政策撬动作用,打响“浙里来消费”品牌,打造服务消费新高地,加快促进消费回暖复苏。在扩投资方面,落实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招大引强,实施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全力保障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另外,重大区域战略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比如,安徽提出,要深入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合肥都市圈同城化,着力推动“一体化”与“同城化”相结合。四川省政府全体会议也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进行了再部署。
  刘志彪最近公开表示,目前在中国直接推进统一大市场较有难度。若要形成国内大循环,首先要形成以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循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推进统一大市场。

三季度是关键
  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人们对下半年经济增长预期提升,各地也希望能够实现更高的增长,尽力挽回损失,那么,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调度?
  7月17日,浙江省省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强调,经济呈现“V”型强劲反弹势头,实现“二季红、半年正”。三季度经济工作要做好“进”的文章。这次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在稳的前提下积极作为,努力实现发展速度有进、新动能培育有进、质量效益有进、结构优化有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31日,四川省委常委会会议也提出,推动形成紧抓快赶的工作态势,全力把劲使在三季度最关键的时间点上,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争取工作主动。在此之前召开的四川省政府全体会议要求,针对上半年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季度要着力抓好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加大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力度,推动重点行业恢复振兴,加力促进消费持续回暖,切实帮扶企业纾困解难,狠抓增收节支等重点工作。
  易小光表示,下半年重点在于如何巩固上半年的成果,稳中求进。现在的增长还是恢复性增长,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下半年还是要深化供给侧改革,例如,如何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如何稳外贸稳外资,以及如何提升消费能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大渡河 发表于: 2020-8-4 17:14:00|只看该作者

应对经济持久战 中国为何屡提“双循环”?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应对经济持久战 中国为何屡提“双循环”?

  (经济观察)应对经济持久战 中国为何屡提“双循环”?
  中新社北京8月4日电(记者:王恩博)“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中国高层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首次公开提及的理念,日前又被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视作中国经济打“持久战”的应对之策。
  最新一次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基于这一判断,会议在为今年下半年宏观政策定调的同时,也着眼长远兼顾了对中长期战略布局的谋划,并进一步明确了“双循环”的应对之策。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交汇点上,“双循环”并非着眼短期,而是一个中长期战略。它综合判断当前不限于经济的各方面形势,并提出相应对策来突破困局,预计“双循环”会贯穿于未来中国整个“十四五”规划的实施过程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双循环”中,国内大循环被置于主体地位。眼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尚未完全褪去,外部市场复苏前景难料,这被看作中国经济化被动为主动之举。
  “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中国肯定要更加重视国内市场,更加重视内部发展稳定。”董煜表示,当前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中,有一部分由于外部市场萎缩面临风险,因此需要通过扩大内需来消化生产能力,如当前国务院正部署推进的出口转内销工作就着眼于此,这也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以及完整的生产产业链,这也为打通内部大循环创造了客观条件。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今年以来,疫情的外生冲击和逆全球化结构性压力叠加,使全球贸易在低位继续坠落,其中受人员往来被动停滞、社交隔离等措施影响,服务贸易更是面临全面挑战。在此背景下,以服务贸易逆差收缩为先导、以内生潜在需求为依托的“内卷式”消费回流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
  不过,国际上也有一些声音担心,以内循环为主,是否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将“转向”,中国经济要“关起门来封闭运行”?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重视内循环的同时,中国亦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相互促进。回望上半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出炉、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瘦身”等,均是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的注脚。展望未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继续扩大开放。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内循环绝非“自我封闭”,而是面对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因素增多的国际背景,通过疏通内循环带动外循环,通过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带动全球经济复苏。此举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让世界分享中国的扩大内需战略,还将优化升级中国产业链布局,以此稳定全球产业链,提高其应对外部冲击能力。
  “内外循环不是两个闭环,它们是相互联通的。”在董煜看来,扩大开放正是联通“双循环”,甚至破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难题的主要抓手。尽管当前环境下经济外循环面临一定挑战,但中国仍将努力促其畅通,一方面继续扩大出口,另一方面通过扩大进口来带活国际上一些市场主体的信心,促其扩大供给。这是中国为全球经济稳定作出的贡献。 ●
  【编辑:房家梁】
17#
 太山 发表于: 2020-8-4 11:54:00|只看该作者

焦点访谈:“双循环”会带来什么?这个会议传递出重要信号

源自:央视网
原文标题:焦点访谈:“双循环”会带来什么?这个会议传递出重要信号

  (焦点访谈):2020年过了一大半,我们经受的考验一个接一个。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出了一道“加试题”,我们一边抓全面抗疫,一边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和恢复。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已经由负转正。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到底是怎样的?下一步我们如何应对?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段的经济工作。

  今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一度降为-6.8%,二季度V型反弹,增速达到3.2%,由负转正,明显好于预期。现在疫情防控局势平稳,经济运行基本恢复。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判断,“中长期”“持久战”成了新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全球化时代,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过去。短期压力之外,专家认为,我们目前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还是要从两个大局来考虑,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是世界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几个月,有关“两个循环”的概念备受关注。基于“持久战”的判断,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规模、齐全的产业门类等,是强化国内大循环的坚实基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将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和“持久战”一脉相承,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宏观调控也有新的要求,提出要“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强调“跨周期”释放出鲜明的政策信号,既考虑短期经济波动,又要审视未来经济周期走向。
  为应对疫情冲击,今年上半年,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如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则特别强调,“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疫情冲击让中国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凸显,但也可以倒逼改革,成为创新的动力。下半年经济怎么干?中央政治局会议作了多方面部署,其中再次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针对扩大内需,除了“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到“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消费回暖离不开稳定就业。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就业走势前低后稳,1到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对比2019年1到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7万人,今年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减少173万人。而就业贡献的主力军──部分中小微企业也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为了让这些企业在困境中存活下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多项纾困帮扶政策。同时,为了助力各类群体解决就业问题,有关部门也在因人、因企分类施策。
  企业的生存发展不能只靠纾困政策,更要提高核心竞争力。疫情的冲击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其中有挑战,更有机遇。
  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
  虽然疫情的影响巨大,但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遭遇困境。利用我们的市场和产业优势,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脱颖而出。今年上半年,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3%;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无人配送等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堵点、难点;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产业为经济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抓好长板,补好短板,中国经济就有能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目前,各地方、各部委已经行动起来,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稳步恢复。明年,我国将迈入“十四五”时期。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布,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十四五”规划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我们还将请专家继续解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
 最美一天 发表于: 2020-8-4 00:24:00|只看该作者

打持久战 促双循环

源自:经济参考报
原文标题:打持久战 促双循环

  日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自5月14日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中央层面已经多次提及,最近一次是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要求“逐步形成”,这次会议则改为“加快形成”,紧迫性明显提升。
  中央之所以提出这一新发展格局,主要基于对国际大势和国内大局的精准研判。从国际来看,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已经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节奏,新冠肺炎疫情又迫使各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行重组。从国内来看,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最为完整的产业优势,既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又能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就宏观调控而言,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也就是说要逐渐改变之前着眼于短期和年内的宏观调控方式,转为从跨周期的角度进行设计和调节,避免政策的过快转向可能引发的风险。
  财政政策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货币政策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同时要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就重点工作而言,则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关键点,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具体来说,以下四个方面工作尤其值得重视。
  一要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从消费角度,当前应着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线下接触型、服务型消费反弹,长期应着眼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保证居民消费升级。从投资角度,要继续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加快推进,提升增长潜力,助力经济转型。
  二要健全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一方面,要找准高端产业发展中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快关键技术攻关,通过补齐短板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原有的技术特长,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更好地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合作。
  三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完整的全国统一市场,畅通要素在国内各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打通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循环。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推动企业发展和改善居民收入提供助力。
  四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泡沫化除了可能引发金融风险、恶化资源配置之外,还会加重家庭部门负担并对消费形成挤出,不利于国内市场扩大。因此,必须要长期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
  需要强调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这是应对外部变化的务实选择,也展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
15#
 牛行天下 发表于: 2020-8-3 11:05:26|只看该作者

境外媒体评述:中国推“双循环”战略布局“十四五”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境外媒体评述:中国推“双循环”战略布局“十四五”

  参考消息网8月3日报道 7月30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中国应加快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加快国内生产、吸引外资和稳定贸易,引发境外媒体关注。
  据俄罗斯《专家》周刊网站7月31日报道,中国经济在疫情后的短期恢复情况令中国领导层满意。但长期来看,中国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很可能是与美国不断加剧的对抗。
  报道指出,“双循环”是北京相对较新的经济战略,它显然是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制定的。麦格理银行(香港)中国经济研究主管胡伟俊表示,其主旨言简意赅:内需高于一切。
  报道认为,这种模式也不能说是全新的,因为它是几年前开始的中国经济模式结构性调整的固有内容:从外向型经济转向依靠国内市场和强大内需驱动的经济。胡伟俊说:“现阶段我们还不太清楚它将如何落实,但总体思想是明确的,即加强供应链,降低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
  报道称,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在10月举行。这次会议将讨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下一个五年规划,研究2035年的远景发展目标。发展国内市场、加快新城市化和经济开放的政策也将出台。
  据报道,中国在疫情后实现平稳复苏。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7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上月的50.9升至51.1。在国家大规模投资和全球需求增长的基础上,中国经济下半年有望继续恢复。经济学家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
  香港《明报》8月2日发表社论称,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召开,主要议题就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方针部分,政治局会议罕见地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概念,这也为北京近期频频提及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了注脚。可以预料,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安全”二字,而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态势,既是形势使然,亦是发展方向。
  社论称,今次政治局会议依然认为,中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惟与过往不同的是,“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包括“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因此,会议在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方针中,于以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的用语中,加入了“更为安全”;于以往“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用语中,加入了“安全”。可见,中央高层对于经济发展的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社论指出,这个安全,既是因新冠疫情冲击引起重视的人民生命安全,也是因中美全面博弈角力引起关注的国家政经安全。而这种安全的发展,促使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社论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曾满怀热情地投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大力发展“两头(原料和市场)在外”的对外加工业,主要是因缺乏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民贫穷,内需市场小,需要以加工业赚取外汇。近年,随着国内民众消费力提升,内需市场日趋畅旺;同时,国际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逐年递减,因此,内需消费也成为中国经济的关注焦点。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中美角力亦造成中国部分商品出口受阻,更突显了内需消费的重要。疫情之下,中国经济体现出较强韧性,第二季经济增速由负转正至3.2%。
  社论指出,今年第二季度,华为超过三星成为全球智能手机销售第一名,其中70%以上的华为手机是在内地销售的。特斯拉上半年在内地市场的收入占其营业总收入两成左右,并在内地第二季度的营收同比大增103%。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内需消费潜力之大,于此可见一斑。

7月15日,在福建泉州最主要的现代集装箱港石狮石湖港,大型机械在吊装集装箱。新华社  ca32-ixeeirz6817673.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7-27 11:31,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