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郭光灿量子力学二次革命 ──卡-丘空间精准量子力学二次革命 赵鱼广 葛代序 摘要:原子轨道核外电子回旋的韦尔张量效应的 量子信息隐形传输,与 核内量子起伏质子卡西米尔效应产生负能量的超光速发射,两者本末出候天衣无缝的结合,成为量子力学二次革命的先声。这种量子编码解释了自然的很多秘密。 关键词:里奇张量 卡西米尔效应 量子编码 卡-丘空间 一、精准量子力学二次革命 2015年6月我国首届“量子力学二次革命”论坛在合肥召开,这是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消息。因为所谓“量子力学二次革命”实际就是今天量子信息应用的革命,如量子态信息隐形传输,从发送方到接收方不用传输信息载体,这也是构建量子计算机的基础。而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信息隐形传输机很多已经实现很大的发展苗头。如在量子信息的研究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提出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并推导出最大克隆效率公式;和在实验上,研制成功概率量子克隆机和普适量子克隆机,被称为“概率量子克隆”之父。 中国科学报记者赵广立采访郭光灿院士,他解释量子力学“二次革命”的号角,吹响于2014年为纪念贝尔不等式50周年,《自然—物理》杂志发表量子力学专刊,提出“二次革命”的口号。郭光灿认为,在目前乃至相当一段时间不过仍将是学术界的“冷门”和“少数派”。从事物理学哲学研究的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高山教授对此的认同是:“人们至今对量子理论的诠释很多还停留在哲学层次。有了实验的重视,这个领域在5~10年内会有重要进展。”郭光灿也表示,当新的实验事实积累到某种程度时,人类中的“爱因斯坦二世”就会诞生,新理论也将应运而生,这是他对量子力学第二次革命的期待。 精准说清量子力学二次革命不容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韩永建教授举例费曼,说他告诫学生不要问量子力学“为什么”,因为没人知道。举例玻尔说谁不对量子物理感到困惑,肯定就不懂。其实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信息隐形传输机的工程应用研制,目前不顺利,也可以说是“停滞不前”,这和第二次超弦革命一样的。 例如,1976年 27岁的丘成桐证明世界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这是 1954年 意大利裔美国几何学家卡拉比提出:“曲率可以让空无一物的空间仍然有引力”。这里的曲率包括里奇曲率和来自里奇张量。丘成桐证明卡拉比猜想后,丘成桐和田刚在卡拉比 -丘成桐空间尖端的翻转上,已为第二次超弦理论革命开辟了大道。因为弦理论中多余的维度会卷曲成卡 -丘空间的形状,计算弦振动模式产生的影响,卡 --丘空间都包含着洞,这就联系着环面线旋。田刚从数学上只严格证明卡 -丘空间能放多少个球的公式,就解决了几百年的数学大难题。 1987年丘成桐和田刚又发现一种翻转变换操作,使一定的卡 -丘空间形式可以变换成其他形式。如想象把皮球的表面收缩到一点,使空间结构破裂,在破裂的卡 -丘空间尖点,再“翻转”生成另一个球面。更精确的说,卡 -丘 3-流形的紧致化保持四分之一的原有超对称性不变,使卡 -丘 n-流形的紧致化显得很重要。因此威腾、施特罗明格等盛赞卡 -丘流形是超弦理论上的顶端工作。 其次说来,卡拉比猜想也能联系卢昌海先生的《从奇点到虫洞》书中说的正质量猜想。该猜想说一个孤立体系的总能量是非负的,后被丘成桐及其学生舍恩和 第二次超弦革命的旗手威腾所证明。弦论的战果扩大到庞加莱猜想,出发点变成了归宿点。庞加莱猜想是 1904年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提出的,是讲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那么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在争夺庞加莱猜想证明的过程中,虽然 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领先,但在随后解读佩雷尔曼证明的三个版本中,中国数学家田刚和朱熹平等就分别占了两个版本。《环球科学》2012年7月号发表的《量子引力研究简史》一文,实为反映近一百年国际科学前沿研究弦理论的简史。它把1904年提出的庞加莱猜想,作为奠定当代弦论和卡-丘空间翻转数学基础的起点。这种量子引力研究的简史。在 2007年出版的《求衡论 ──庞加莱猜想应用》一书中,还把该猜想一分为三: 一庞加莱猜想正定理:说的收缩或扩散,涉及点、线、平面和球面。二庞加莱猜想逆定理:说的收缩或扩散,涉及圈线、管子和环面。三庞加莱猜想外定理:说的空心圆球内外表面及翻转,涉及点内、外时空,和类似两地视频的通联。由此可想象一系列技术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发挥协同并进的作用,与移动智能、机器智能和人工智能等互动相呼应,在产生大批的应用和设备。丘成桐教授曾在《数学与物理前沿》的演讲中解读说,近代弦论发现有不同的量子场论可以互相同构,然而能标刚好相反,这就可能因此有极小的空间不再有意义的观念改变。在微分方程或微分几何遇到奇异点或在研究渐近分析时,炸开(blowing up)分析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炸开含有把内表面翻转成外表面,这亦是代数几何中最有效的工具。在北京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上,丘成桐先生又说,弦理论已经到了重大的革命性的前夜。所以《量子引力研究简史》一文虽然没有提到一个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但借助2006年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的宣传,可知中国人也在其中奋斗了很多年。 但国际国内到今天,无论超越超弦理论还是卡-丘空间的研究,并不顺利,也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第二次超弦理论革命和量子力学二次革命的相同命运与遭遇,使人更感量子引力实为量子信息传输。再说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信息隐形传输机的工程制造产品,需要量子纠缠的光子、电子、离子、原子等微观的粒子,但这绝不是一个或几个、十几个就得行的。这使大量微观量子纠缠的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信息隐形传输机,实际类似一种“卡-丘空间”,也类似包含有大量的洞和孔,组合卷曲成多维度形状的环面线旋尖端翻转。这种多元组合类似大型管弦乐团的交响乐,其主旋律与和音不管来自交响乐团里的伴奏还是独奏,每个演奏者有操作的乐器。如弦乐组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木管组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铜管组的小号、圆号、长号、次中音号;打击乐组的定音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色彩乐器组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等。对于一些如中国民族的特殊曲目,还会加入像唢呐,喇叭,二胡等民族乐器。这看似非常复杂,其实就类似整个卡-丘空间下面的各单元,同时又可以联系类比交响乐队的指挥。因为把整个交响乐团看作一个乐器,那指挥也是它的演奏者。这是其一。 其二,无论量子信息传输还是量子引力,都涉及光速和超光速的问题。而超光速又涉及是实数超光速还是虚数超光速之争。这就是高山教授说的“人们至今对量子理论的诠释很多还停留在哲学层次”。也如郭光灿院士所讲:“微观理论和经典世界的矛盾导致了爱因斯坦与玻尔之争。”因此,“自量子力学诞生以来,人们主要在做一件事:求解薛定谔方程。这促使了激光、晶体管、核能等的产生。” 郭光灿评价量子力学的第一个100年:“人们只关注能‘做什么’,不去问‘为什么’。” 郭光灿说,100多年没人回答清楚“为什么”,所以不能迷信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