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0年上海人大审急救医疗:1/3急诊床位被滞留患者占用,压床现象为何这么严重?

 [复制链接]
源自:解放日报
原文标题:上海人大审急救医疗:1/3急诊床位被滞留患者占用,压床现象为何这么严重?

“三分之一的急诊床位都被滞留患者占用,压床现象为何这么严重?”27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情况的报告,有委员提出这样的疑问。
  2016年7月29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率先在全国通过立法整体推进“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社会急救”三位一体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4年过去,这部条例的实施效果如何?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副组长、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苏明说,通过《条例》的实施,本市急救资源的可及性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急救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与2015年相比,急救分站从128个增长到187个,平均覆盖半径从4公里缩短至3.5公里;急救车辆从668辆增长到1062辆。数据显示,“十三五”规划有关核心指标均提前完成,如急救站点平均服务半径不超过3.5公里、每3万人1辆救护车、平均反应时间不超过12分钟。
  “从执法检查情况来看,本市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依法推进急救医疗服务事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苏明坦言。
  最“资深”的病人滞留医院近10年
  审议会场,不少委员提到,院内急诊资源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患者滞留医院的现象仍然存在。
  《条例》第三十七条至第三十九条对畅通患者双向转诊渠道、通过医保支付政策引导患者转诊等作出规定,并明确了无故滞留医院的法律责任。
  而执法检查发现,急诊科以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终末期患者为主,这些患者经急救处理病情趋于稳定或处于临终状态。不符合专科病房收治指征,加之老年护理院、康复医院以及临终关怀病房等数量较少,导致一些患者滞留在急诊室。一些医院三分之一的急诊床位被滞留患者占用,“压床”现象较为严重。“有的患者滞留时间长达数年,占用了有限的急救资源,但鲜有被记入不良信用记录的。”有委员说。
  “压床”问题引起不少委员和代表的关注。有代表告诉记者,徐汇区某一医院最“资深”的病人已经住院近10年,他们中许多人,其实早已经过治疗达到出院标准,但因为各种原因,却始终占着病床,滞留医院。
  一边是低流动性,一边是更多的患者在等床位。急诊“压床”问题如何缓解?常委会委员建议,有关部门要及时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引导经过急诊处理、病情稳定的患者转诊到相关机构继续治疗康复,避免长期占用急救资源。对于无故占用急救资源的患者,市卫生健康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大信用惩戒力度。
  部分郊区急救站点布局不够合理,救护车辆周转率低
  《条例》第十条规定,要合理确定急救站点的数量和布局,根据规划建设院前急救机构的相关设施。
  执法检查发现,这些年,本市院内急救质量提升。比如,制定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推动符合规定的105家医疗机构设置急诊科,配置急诊床位近5000张;推进部分医院急诊大楼改造,在市级医院配置快速生命体征诊断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硬件设施得到改善。
  但院前急救服务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院前急救资源配置仍需加强。
  “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洗消中心、负压车和移动消毒装置不足的问题。”市人大代表葛敏说,今年上半年疫情以来,一开始各个区的病人相对比较散,但负压车比较少,运转过程中数量明显不足,效率也不高,使得等候在家里的疑似病人,或者已经明确需要转运到专科医院去的确诊病例滞留在发热门诊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感受度,同时进一步挤占了发热门诊的医疗资源。到了今年4、5月份,国外疫情起来之后大量人员回国,各滞留采样点对于回国人员的核酸检测、阳性病人转运时间长,院前急救负压转运车辆的使用感受度不大好。她建议,在各区合理配置急救设施车辆,尤其是有机场、长途汽车、邮轮、火车站等处,更需要合理配置使用。
  “执法检查也发现,部分郊区急救站点布局还不够合理,救护车辆周转率低。”任忠鸣委员提到,个别区域急救站点分布不够合理,有些急救站点存在面积较小、设施陈旧、急救车辆出入不便等情况,建议适当调整急救站点布局,在新的人口导入区同步配套建设急救分站,对于原有条件不达标的急救分站进行标准化扩建或迁建,在辖区确保每个乡镇至少设有一个标准化急救分站。
  非急救转运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120”的救护车急救服务的主要服务路径是病人家到医院,以及医院到医院。这样一些康复出院的老年病人或者一些类似腰椎、胸椎等手术后康复出院的病人,在出院回家这条路上,就碰到了难题。对这些非急救需求,如何解决?
  《条例》第九条规定,院前急救服务和非急救转运服务实行分类管理,非急救转运服务可以由社会力量提供。
  2018年4月,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开通962120康复出院专线,主要用于分流上海区域内非急救转运患者,保障了本市120急救电话畅通和急救病人的有效救治。但由于非急救转运的车辆数量有限,社会上大量的非急救转运病人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部分特殊老年人和患者的出行问题仍然存在。
  张辰委员说,执法检查中,他们特地收集分析了2019年一年的“12345”上海市民热线,“在这个热线中对上海急救服务意见中比较多的集中在不是急救,而是非急救。”
  张辰说,分类管理向前走了一步,就是设立了“962120”专线电话,但是整个运行过程还是在“120”中进行运转,仍然处在内循环、内消化,还是不能满足老百姓需求,而且“962120”很难当日预约,它的管理方式和120是一样的,也处于一种急救状态。张辰建议,相关部门要研究好法定授权,推动区级急救中心落实急救和非急救转运分类管理,设置独立的非急救部门。同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为逐步实现急救中心完全剥离非急救业务创造条件。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朱瓅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雁过无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雁过无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雁过无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雁过无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雁过无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雁过无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喀什: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 隔离人员每天每人伙食标准150元 甘肃多地降雪,有新郎踏雪迎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3 22:12,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