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7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文化·节日【聚焦】《人民日报》海外版描绘走向新生活的独龙人

 [复制链接]
源自:云南发布
原文标题:【聚焦】《人民日报》海外版描绘走向新生活的独龙人

  10月29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
  云南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授李河良的作品
  《描绘走向新生活的独龙人》
李河良教授
  以国家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
  实施的扶贫搬迁为背景进行构思创作
  用一幅幅生动的图片
  表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
  脱贫奔小康的幸福和喜悦
  一起来看
  ↓↓↓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我有幸被中国美术学院“文化部国家主体性美术创作研究班”录取。
  作为来自西南边陲云南的一名美术创作者,多年来走的是现实题材创作的路子,我选择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题目作为创作主题,把精准扶贫工程中的“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创作的主题内容。
  作品以国家对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实施的扶贫搬迁为背景进行构思创作,表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脱贫奔小康的幸福和喜悦。
独龙人有了新家园(中国画)李河良
  真切感受到独龙族生活的变化
  独龙族人口不足7000人,散居在高寒山区的48个自然村,自然条件恶劣,一年有近半年大雪封山,几乎与世隔绝,是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我前些年就去过怒江,对独龙族也早有关注。再次前往独龙江时,我通过实地深扎调研、考查,了解到政府扶贫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那里的村村寨寨已修通了公路,打通了8公里的高黎贡山隧道,把零星散落在高寒山区的各个自然村落,整体搬迁到独龙江河谷地带,改善了独龙人的生存环境,独龙江乡发生了巨变。
  草图的构思是对画面框架和构成元素的筛选,画面表现独龙族群众开始搬迁进入“独龙新村”的场面:数十人迎面走来,人们带着憧憬和喜悦的心情走向新生活。
  画面把雪山、村庄和人物做了布局,画了一张大幅的素描稿和水墨稿。初稿用淡墨逐步深入,表现丰富的层次空间关系,花了很长时间进行局部的深入刻画,之后又多次调整画面的整体性、水墨视觉氛围及视觉冲击力的效果。
  2018年11月,带着深化创作的任务,我再次前往独龙江实地深入调研、考查。驱车从昆明出发,沿途经历了塌方、修路堵车、降雨下雪、路面结冰等艰险路况,穿越怒江大峡谷,翻过白雪皑皑的雪山,辗转5天才到达独龙江乡。我先后对马库、迪兰当、孔当、旺美、独都及中缅印边界村寨进行调研考察,收集素材。
  在这些偏僻山村里,处处体现着党和政府对独龙族的关爱:独龙族从高山深处搬迁到了河谷地带,住进了政府提供的安居房,有了水、电,分到各种物资,建起了学校、医疗所、文化站等现代物质生活设施。独龙族群众心怀感恩,户户屋顶插着五星红旗。四处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林中道旁,村民在收获当地农作物草果,忙碌地搬运到新修的公路上装车。这里还发展了畜牧业养殖独龙牛。村民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日子越来越红火。
  11月的独龙江,远处的高山已是冰雪覆盖,天气寒冷,但我真切感受到,独龙族人的心是暖的。老照片上看到的那些独龙族过去的生活状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速写之一李河良
  细细打磨画面的表现手法
  调研回来,我再次调整了构图,把采风得来的景物素材、人像素材搬进画中,重新做了布局。
  放稿选用了几幅草图中的一幅单幅构图。画面是独龙群众在独龙江乡扶贫帮扶领导小组带头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独龙之子”高德荣的带领下,从大山深处走来,背景是险峻的雪山、陡峭的峡谷,还有新建的独龙新村和安居房。
  此稿再对每个形象的图片素材重新规整,落实到位,发掘生动入画的人物和景物元素,并调整山体、村落、地面和人物的比例,加强画面的黑白虚实关系,舍去一些繁复的细节,突出人物造型及服饰色彩。
  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对美的追求是接地气的,他们把最鲜艳的颜色都装饰到自己的服饰上,在上面绣上表现本民族吉祥意愿的图案。这些服饰凝聚着几代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诉求。在表现少数民族的绘画题材中,这是个不能回避的课题。
  创作表现手法上,我选择沿用传统浙派水墨人物写意技法,对人物形态的刻画强调用笔、用墨、色墨结合、勾擦点染、提按顿挫等手法,注重力度塑造,强调视角冲击力。对背景村庄和远景雪山的描绘,则运用了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借助水墨意象的丰富效果,摸索表现的多种可能性。
  人物是画面表现的重点也是难点,以高德荣为中心,包括左、右两边的年轻女子和年长者是画面视觉的中心,从表情和动态上,着力塑造女青年的朴实、美丽与活力,老者的豁达与开朗。他们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笑容,把他们刻画出来,画面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我对人群的位置和动态组合又进行了再推敲和调整,表现出人们扶老携幼、肩扛马驮着行李走进新村的情景。
  又经过几个月的忙碌,画面整体效果达到预期的要求。2019年10月,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速写之一李河良
  对重大现实题材创作的思考
  扶贫现实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内容表现的主体是特定的事件或人物,需要具有记录和叙事的功能。作品的创作受客观条件限制较多,前期的构思除了对文字和图片资料的研究外,还需要实地进行调查和体验,通过选择契合主题的形式语言,创造出感人的情景和画面。
  在重大现实题材的绘画表现形式与方法上,如何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同时又承载着一定历史厚重感的作品,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2019年底,我随云南省文联扶贫志愿团队再次前往独龙江,晚间住宿在独龙人开的客栈,清晨能听到旁边小学的孩子们升国旗、唱国歌和他们的朗读声。独龙江峡谷还是那样深,雪山还是那样高耸洁白,但独龙族人的生活方式和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机、互联网、农村电商、副业生产、旅游开发等都已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接轨。独龙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正满怀憧憬地奔走在实现全面小康大路上。
  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将继续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和颂扬这伟大时代中不懈努力拼搏、创造辉煌的人们。
速写之二李河良
⊙作者:李河良

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张音笛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兮兮爱人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兮兮爱人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兮兮爱人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兮兮爱人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兮兮爱人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兮兮爱人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甘肃庆阳环县载客30人大巴翻入农家院 【关注】39家通过验收!云南省2020年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达标验收结果正在公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18:44,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