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99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cclave 发表于: 2005-12-13 15:42:1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升钟水库建设

 [复制链接]
何郝炬口述 黄友良录音、整理
源自:原载《当代史资料》2003年第2期
1950年代以后四川的水利界有“吃亏论”之说,即全国各省都搞了大型水利工程,而四川没有。这与国家对四川的水利建设重视不够有关,同时四川的水灾与其它省份相比相对不重,也是原因之一。1950年代国家大规模整治淮河、海河,浙江上了新安江水利工程,四川当时没有向国家提出项目,立足自己努力。还有一条,四川的“水库派”挨过大批,所以言论较少。四川搞水利建设有一套经验,就是搞小水库、塘堰蓄水,往往可解决大问题,所以四川一般认为不必搞大项目。李林枝当副省长时搞了一些引水工程,都是“文化大革命”中上的。升钟水库就是“文化大革命”中上马的一个项目。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引水工程,如简阳三岔湖、仁寿黑龙滩、蒲江玉溪河都是“文化大革命”中开始搞的。

1973年,南充地委书记卫广平带着升钟水库的全套计划书来省计委汇报,我参加了,事情这时已酝酿得差不多了,以后很快就上报国家计委。1976年3月国家计委批准立项,这是四川解放以来批准上马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蓄水13亿方,属特大型水利项目。四川当时一年的水利建设投资只有几千万,最多一年7000万,只能搞中、小型项目。按蓄水量,1000万至1亿方是中型项目;1000万至100万方属小一型,100万方以下为小二型。1976年4月南充地区组成升钟水利工程指挥部,开始作准备。水库淹没区涉及到南充、绵阳两个地区。卫广平到省计委汇报工作,要求将剑阁、盐亭的2个区(淹没区)划归南充地区管辖,以便于协调移民、受益问题。升钟水库开工建设是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一开始,工程建设领导以南充地区为主,指挥部主任是南充地委一个姓李的书记,省水利局派了燕征副局长驻工地。1977年,省水利工程处参加施工。一开工就上了南充、南部、蓬安、西充、阆中等地2万个农村劳动力,搞了一年多,进展不大。与升钟同时开工的陕西省石头河,也是一个大型水库工程,陕西省去了一个省长亲自管,上得快。1978年夏天,燕征到省委汇报工作,非要找省委第一书记汇报。书记说可以,又把我叫上,一起去听(我于1977年底任省革委副主任,驻省政府,管常务)。燕征的汇报情绪有些过激,主要是针对省里对工程没有直接抓而来的。会上他主要在讲陕西石头河的情况,如何重视,如何上得快等等。最后说,升钟水库上不去。省委第一书记问到底该怎么办?燕说,除非书记亲自担任指挥长,否则不好办,弄得汇报现场气氛很僵,省委第一书记也不好为此批评他。中间我出来上卫生间,书记跟着出来,说:老何,这事你去抓一下如何?第一书记怎么可能作现场指挥?我问我搞的常务工作怎么办?他说你抽点时间去指挥一下就行了,他知道我是能干这事的。他从卫生间出来以后就说:你们说的意见直截了当,很好,成立一个工程领导小组,要把这个工程搞上去。我看这样,还是请郝炬同志抓一下这个项目。这样一来,这个项目就从南充地区“升格”为省管项目了,并组织了一个工程领导小组,我是组长,成员有李林枝、卫广平(已调任省委农办主任)、李吉泰(计委)、杨乐斋(建委)、苗逢澍(水利厅)。11月,又成立现场指挥部,开始每月跑一次工地,小组成员都去,主要处理了一件事:抓质量。我们去看了大坝工地,坝址选得很好,沟很深,淹没区少。但施工现场狭隘、陡峭,几百平方米的工地,挤了2万民工,又没有机械设备,材料全从坡下用人力车往上推。几万人上上下下,现场混乱,太悬了,效率又低。我对水利局工程处的同志说这样不行,我给你点钱,买点挖掘机、翻斗车、风钻什么的,这个工程公司因此打下了机械化设备基础,后来家底搞得不错了。关键工程采取包给专业公司的办法,没有再让民工去搞。送水隧道包给铁二局,大坝基础先让省建机械化公司去搞,这样工地基本上顺了。对此南充地区的同志当时还不太同意,主张用“大办”、“大跃进”的办法搞,因为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平调农村劳动力基本不用花钱,后来农村改革以后,这个办法就不灵了。

1980年底,国家紧急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各省的基建规模都压缩了,压缩的面和规模都很大。国家对水利的总投资规模从一年六、七个亿压到二、三个亿,计划内项目也同时压了,升钟水库和陕西石头河项目都在被撤销之列。这下子问题来了,如果要保升钟水库工程,四川的中小水利工程的钱就没有了,各地纷纷反对保升钟,省里有些负责同志也说升钟是不是要搞?把各地中小水利都挤掉了,一时歧说纷纭。要保升钟,规模不压不行。我说让铁二局负责的送水隧道、渠系配套工程停工,坚决保大坝工程。我对水利部门同志讲,大坝只修了半截,还不具备蓄水功能,洪水一来,就全毁了。大坝一毁,整个工程前功尽弃。议论的结果,是保了大坝,也保住了工程,但升钟工程因此出现了曲折,多搞了几年。83年大坝基本搞完了,又接着搞隧道,工程一直没停。我在离开省政府之前,提出由财政每年拿1亿,安排基本建设投资,搞了几个重点工程,主要有升钟水库、锦城艺术宫、成都体育馆、省肿瘤医院。原准备搞省电视塔,因投资太大放弃了。规定升钟每年从中安排2500万。省里为升钟工程也派专人去北京找总理,总理也赞成保,给国家计委打招呼,每年安排了3000多万资金维持。四川后来接任的同志做这个事都很积极,张中伟也经常跑北京争取条件,工程就这样延续下来了。1983年大坝完工,隧道又搞了二年完成,接着搞干渠,1990年左右水就可以到西充了。第一期工程1998年验收,从开工算起,搞了整整20年,总投资10个亿以上。而与升钟同时上马的陕西石头河工程,就是那次调整下了马,停了,1990年才复工。升钟大坝完工后,南充请总理题字,他不写,说你们干脆去找何郝炬,他一直抓工程。后来题字的是张爱萍,就是现在大坝上的那几个字。

修了升钟水库以后,修建武都引水工程尤显必要了。因为升钟设计可灌溉200万亩,但蓄水量不够,必须修武引,给升钟送水,才能保证。升钟右干渠只灌十几万亩,水出来以后就到南部,再走西南支渠,到西充,再往南灌南充,第一期工程是灌南部、阆中、西充、南充。二期工程在南充搞个大渡槽,水送过去可灌蓬溪,实现灌200万亩目标。当时省委第一书记的观点是升钟要搞,武引也同时上,结果上了没钱,武引工程几上几下。武引到冬天上游无水,现在的办法是在绵阳陈抗搞了个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扩大了灌面。武引1978~79年立项,绵阳很积极。因为钱不够,几下几上,后来也搞起来了,在现陈抗水库成了绵阳一个风景旅游区。

升钟水库建成,受益最大的是西充。西充历史上因缺水,不能多种水稻,只能多种红苕,有“红苕国”外号。1956、57年,西充县委一个书记在省党代会上发言,说我们西充穷,只有红苕,走到街上,放个屁都是红苕味,就知道是西充人,说得大家大笑。西充现在吃好水,吃大米,都不吃红苕了。



〔口述者简介〕何郝炬,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整理者简介〕黄友良,四川省志总编室主任、编审。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cclav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cclav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cclav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cclav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cclav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cclav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推荐]<春秋左传> 巴蜀中学故乡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9:04, Processed in 0.2496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