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2|回复: 0

[2021年102岁“新闻老枪”张宝锵逝世,曾任中新社广东分社社长

 [复制链接]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102岁“新闻老枪”张宝锵逝世,曾任中新社广东分社社长

据澳门媒体《澳门日报》1月28日消息,本报广州办事处原主任张宝锵今晨五时五十分仙逝,享年102岁。
  消息介绍:有超过六十年“新闻工龄”的张宝锵出生于1919年,广州番禺人,是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原社长、创建人之一,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946年,张宝锵前往香港爱国学校培侨中学任教并担任教导主任。解放后,他被抽调回国,参与创建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后任社长,由此正式走上新闻战线。
  1985年,《澳门日报》在广州创设办事处。在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离休后,张宝锵参与创办《澳门日报》广州办事处并担任主任。期间,他采访的足迹遍布广东各地,以及除西藏内蒙古以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讲诉了大量祖国各地的发展故事,增进了澳门市民对祖国发展的了解,也透过《澳门日报》向世界展示中国美好的发展前景。仅1994年一年内,张宝锵就在《澳门日报》发表稿件四百多篇,成为名副其实的“高产作者”。
  2012年,张宝锵荣获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省新闻学会颁发的广东省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
  另据《南方日报》2012年4月报道《张宝锵:我会干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介绍,这位自喻为“新闻老枪”的93岁老报人,至今仍然行走一线、活跃在新闻采写的最前沿。“每个月至少一篇重点稿件、一篇新闻评论”是张老给自己下的“新闻订单”。
  报道介绍:在“把最真实的中国和广东展示给全世界,争取世界人心”这一信念的支撑下,对外宣传工作成为张宝锵一生新闻事业的又一亮点。
  从2001年开始,张宝锵致力于支持印尼华文报纸《千岛日报》的创刊和发展。创刊伊始,张宝锵亲自到印尼,为那些并不熟悉新闻业务的国外同行讲述新闻理论。回国后,张老更是组织了一大批老新闻工作者、老作家、老画家、老书法家为《千岛日报》写稿,并亲自主编《中华文化》副刊,向印尼华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此外,张宝锵还在《千岛日报》开设专栏,撰写重点稿件,其中“海峡两岸关系探微”专栏,不到4年的时间,他就撰文180篇,全面介绍台海形势。张宝锵称,为了写好专栏,自己购置的参考书已经摆满了两个书柜。
  当“记者这份职业是碗青春饭”的观点在今天大行其道的时候,张老热心寄语年轻的记者朋友:“不要过早地放弃采访和写作,毕竟只有在新闻事件的第一现场,才能获得第一手的材料,写出最精彩的稿件。”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灵动浚心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灵动浚心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灵动浚心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灵动浚心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灵动浚心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灵动浚心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法国卫生部长:宵禁措施有效 但不足以消灭新冠病毒 美国经济“出成绩了”,“1946年来最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1 03:14,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