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8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季风 发表于: 2003-8-31 20:40:1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广告成都买书地[转帖]

 [复制链接]
戴新伟  1.双桥子桥下地摊  1999年冬天我从我十分舍不得的郭家桥搬到了让我不太舒服的东二环,经济决定一切。很快就在上班途中发现了双桥子立交桥下的旧书地摊。  我在这里买到了大部分扔掉卖掉的书,书实在太差。我唯一感谢这里的是,2000年夏天我花一块钱买到了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的《挪威的森林》,不仅让我从此进入了村上春树的世界,还避免了落入林少华可气的翻译腔里。我已经很久没有再去了,尽管我还是住在东郊。不少的书贩已经搬到了经华北路路口。  那些书贩,其中一个是很老很老的老太婆,价钱熬得高高的,看见有受荒匠过,立刻健步如飞地上前,差不多要掀翻人家的自行车。这三四个人的地摊在桥下一字长蛇地排开,说来你可能不信,他们的对面就是城管的一个办公室。旁边是两三个按摩房。桥上的车在跑,桥下的人在走路,城管在办公,开车出去城管,而做生意的人们在从从容容地做生意。  2.经华北路口地摊(或者名之高地)  具体的位置在经华北路口与双桥路的交叉点上,对面是红旗连锁店。一个高出街道一米的废弃空地,大约有六七个旧书小贩,不少是原来在双桥子下卖书的。夏天则在红旗连锁旁边摆,因为背太阳。  我在这里淘到过不少的好书,我的大部分《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就在这里淘到。其中有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书好,价廉。一些品相成色好的书,通常被他标之以“2元一本”卖。这是非常让人喜欢的。  高地的好似乎还不仅仅只是好书。按照有关规定(或者默许),地摊老板们只有周末的两天能卖书。如果遇上冬天阳光很好的天气,在整个高地上转一圈,即使一本书不卖,也是一件愉快之极的事情。  《蜀报》还没垮掉的时候,他们的记者写,此地有卖盗版书和黄色书,还呼吁要严查等等,嘴脸非常恶心,从此对那家报纸没好印象。我就曾花20块钱在这里买了一本精装本的《金瓶梅》,此外,黄色书、特别是古代色情小说有两家小贩专卖。话说回来,一个地摊,市井地,若没有这些鱼龙混杂的东西,全是整齐划一的Z版、内容健康的书,恐怕才是一件值得呼吁的事情。民间也是一样,必得给种种人种种物生存自容的空间,方才有真正的艺术和文学等等东西的出现。这一点,想来那记者也懂不了。  大概在所有成都的书店和旧书摊中,我最喜欢的,不见得在此,但是单论名字,则首推高地。这是冯叔叔取的,冯叔叔比我父亲的年龄还大一岁,我们却由书而成忘年之交,他向我推荐东新街幽静的茶铺,我向他推荐了经华北路地摊,然后我们经常午后坐在东新街街边的银杏树下喝茶,互相谈书,谈书店。背后是早已不见踪影的原川军将领邝继勋的大院,只有银杏树还是故物。大约在向冯叔叔推荐后不久,有一天他就跟我谈到了他骑车去经华北路路口看书的情形,也许是我跟他谈我又买的书,总之我记得他说,“哦,那个高地……”  我还记得,我当时心里非常舒适地一笑。那是个多漂亮多棒的名字。 3.春熙路龙池书肆新华书店特价店(已关闭)  我要先贴个书单,我曾在这里购人民文学版书如下:  《弥尔顿诗选》  《唐璜》  《母亲》  《忏悔录》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  《德伯家的苔丝》(孙法理译,软精装)以上书每本8元。  《安娜卡列宁娜》(周扬译,软精装,上下册,共10元)  《巴黎圣母院》(管震湖译,精装,上海译文版,8元)  《红与黑》,郝运译,上海译文版,精装本,10元。  单看书名就知道这里是个淘书的好地方,我买的这些书,品相非常的好,可以说完全是新书。非常的值得。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种种新华书店的特征:能让你狂喜,而且还是经常的狂喜,今天买了契诃夫新崭崭的《萨哈林旅行记》,明天会发现杜拉斯的《物质生活》。(我的百花文艺的“世界散文名著”在这里差不多要凑齐了。)体制内的堆积品,大多都是好货。  接下来是,书店的员工看起来非常的可恶。他们大声武气地谈论自家的孩子和脖子上的项链,别的书店(当然是同一类型的书店)的收入,某个同事的种种不是,极其冷淡地回答顾客的询问(我十岁就懂得这些人肚子里没货),拒绝大钞,按时关门,节假日休息……这样的把戏十多年了一点都没变。这其间把多少人都给吞噬了。  还有一个这类书店现在的特征,也是最大的特征:这地方已经垮掉了。  4.春熙路龙池书肆龙之洋书店  龙池书肆在古籍书店背后时,几乎无书可观。迁到三益公那条街后,版面整洁了,打折的书店也多了。  龙之洋是龙池书肆的最大一家了,有两个30平米的店面。特点是打折(九折),几米的漫画书在五一时打到了八折,而且新书来得快来得齐。像广西师大的那几套基本上都是齐的。我经常跑到西南书城看书,然后到龙之洋买,离得也不是很远。我敢说,西南书城的电影方面的书都没有它多(当然是热播电视电影的剧本啊等等,你就别想在这里能看见什么《基耶洛夫斯基论基耶洛夫斯基》这样的书了)。  我曾经傍晚时去红马夜市买碟换碟,然后拐进龙池淘新华书店的书,再到龙眼包子吃5元一碗的青椒仔兔面。现在的程序也大体一样。不一样的是,去红马买碟少,换碟多;春熙路不再是破破烂烂的工地(但是大大的“如春登台”实在是他妈的大大的耻辱,极其混蛋,错了都不改);去龙之洋而不去新华书店了。后者已经改作卖内衣的服饰店。  我曾在龙之洋买了两本吉林出版社“绿色经典文库”中的《沙乡年鉴》(奥尔多.利奥波德著,侯文蕙译。这书也收入了三联“文化生活译丛”,吴美真译,书名叫《沙郡年记》。)我还买了一本同一辑的《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没有了,《沙乡年鉴》倒是还有一本。有兴趣的不妨去看看。 5.玉沙路德盛书店  这家书店是冯叔叔告诉我的,具体的位置在五世同堂街口斜对面,庆云北街抵拢玉沙路右边50米处。特点是书法字帖和画册比较多,尤其是那些书法字帖,品相很好,价钱便宜得很。好书不多,新书虽在打折,但是书很少,最多的是学生类书籍。 6.科华北路博语书店  具体位置在好又多对面,以卖杂志和音像为主,书很新,偶尔会有惊喜。有卡可打8.5折,可以在该书店消费满200元(累积)换卡。我在那里买过这些书:  《塞壬的歌声》,格非著;《阅读大师》,马原著;《面对名:和艺术发生关系》,上海文艺2002年1月版;《云间语小录》,施蛰存著。其外还有一些艺术类的书籍。 7.祠堂街的折价书店(三家)  祠堂街口子附近最早的那家折价书店,在电影院对面。1999年冬天我买了一本徐志摩,两本《喧嚣与骚动》,浙江文艺硬精装版本。还买过一套四本的《汪曾祺文集》。  2001年7月一天,我又到了这家书店,十分凄凉,书架几乎空了,人也稀稀的几个,一如空旷的废弃车间。不料就在这样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却发现了《杜拉斯传》和《冷酷仙镜与世界尽头》,都厚得像砖头,每本5块钱。  在这家书店附近的半边桥街口的那家书店,可说之书乏善可陈,唯一买到的好书是纳博科夫的《塞.奈特的真实生活》,只花了2元钱。以上两家很久没去,大概已经关门了。  人民公园对门的折旧书店打的是购书中心的牌子。我在那买到《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萨克雷著)、《大师与玛格丽特》(布尔加科夫,钱诚译)、《忏悔录》(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能够思想的苇草》(帕斯卡论集,王子今译。)、《伪币制造者》(纪德,盛澄华译)。这家书店我现在偶尔还要去,经常会发现好书。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一本捷克的漫画图册,大开本,要30元,没买,后来去已经没有了,非常后悔。上面还有我喜爱的鼹鼠。  8.九眼桥公交车站附近旧书店  “……若没人指点,一般都会忽略这个外表看起来只是个卖报纸旧杂志的旧书店。”这是我去年冬天时写买书记的第一句话。现在更惨,因为公交车站都不在了。  那家旧书店藏书丰富,两间屋子四堵墙满满当当的全是旧书。我那次买到了《我的安东尼娅》、《土生子》、《特雷庇姑娘》、《小丑之见》等等好书。  有一天坐72路车过桥时,看到九眼桥改造之后,往川大去的望江路不再这家书店的门口了,不知道他们还在开没有。  9.经华南路路口、水碾河夜市  有天晚上过经华南路路口,51路车站台边卖旧书的也打着5元3本的幌子,挑了以下几本《郁达夫散文选集》、《名人谈吃》等书。总觉得这些书很熟悉。一问,果然,老板说,“我老蔫儿(成都人之自谓老婆)在水碾河卖旧书。”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这两处的书摊写在一起的原因。水碾河夜市上的书,跟这里一模一样。到底是一家人。我在水碾河夜市淘齐过新世界出版社给余华出的6本中短篇小说集,以及王家新编译的叶芝的文集《朝圣者的灵魂》(抒情诗、诗剧)和《随时间而来的智慧》(书信、随笔、文论)。也淘到无数看也没看就论斤卖了的书。  经华南路路口好书要少得多,最近只见到一套精装的《叶圣陶全集》(不齐,大概有6本)还不错,未买。我还在玉双路吃饭,在水碾河鬼混,却很久没去夜市上买书了。水碾河夜市已拆除,旧书地又少了一家。 10.猛追湾邮局旧书店  与猛追湾邮局约50米,靠近2号桥。书多而杂乱,书架挤满了两间小屋。有些史料方面的小书尤其便宜,放在一标明“一元一本”的架子上。缺点是品相不佳。文学类书不少,还曾见丰子恺译《猎人笔记》。但是最多的是武侠小说。另外绘画类书、杂志也不少。 11.川医国学巷书店(三家)  第一家在小天竺街口,其实是家打折书店,没什么好书。最先看到一本韦尔乔的《漫画圣经》,5元,未买。现在要卖10元了。  顺街口一直走,有家洁净书店,去看过一眼,好象最多的倒是教材和新杂志而已。  国学巷还未到川医,一家打折书店,有很多文学类的书籍,以及一些大的画册。是这三家书店里最值得仔细看的。 12.九眼桥旧书市场  九眼桥旧书摊当然在九眼桥上,一般来讲,傍晚时分旧书老板们和摆地摊的在靠川大的桥上摆开,桥头有两三家,桥尾多时有七八家,在昏黄的街灯下做生意,周围到处是弓着腰的人。颇想念彼时彼地,用阿城的话来讲,叫世俗,有元气。  九眼桥旧书摊当然还不仅仅在九眼桥上,更久远的是从十二中门口两边直摆到文化路的口子上,整整占了共和路。那时候书之多之好简直不能一一细诉。这里也有一种世俗的元气,不过跟九眼桥稍有区别了。  大概从2000年开始,以上两地都被扫荡一空,那些曾经被撵得鸡飞狗跳落荒而逃的旧书老板们,被招安进了位于太平南新街的成都制笔厂,讲厂房两层楼分成若干个摊位,从此进入了坐贾时代。我记得  采访过其中一个中年老板,一只叫鸡鸡,每天只知道打牌从不整理自己货色的旧书老板。直到现在去,他还是在满院子惊叫。实在好玩。  对我来讲,虽心有遗憾,但是因我一直在太平南新街喝茶喝酒(我郑重申明那不是培根路,培根路是个菜市啊),反倒觉得这下方便了不少,至少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不必弓腰了。前两个秋天冬天,实在是非常惬意的,想想,你甚至可以在一条街上消磨一天,都有事做,而且对读我文章的人来讲是非常愉快的事(买书读书),难道不是快事吗。  只不过现在从培根路倒太平南新街都拆了,去他妈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旧书市场还在。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最近我去喝最后的茶,顺便到书市买了很多好书,制笔厂二楼左边,以前是泰来网吧,现在又卖起了旧书,据我这两次的摸底,书都很好,忍不住上来呼喊一声,成都的书友可以去看看。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季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季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季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季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季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季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Lycos语言大师(MVB)班招生:上海话专业八级考试 [推荐]黄昏的和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3:59, Processed in 0.3588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