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1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5-10-30 09: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民族互嵌的概念与内涵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吴月刚  李辉
  “民族互嵌”是“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简称,最早在2014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被提出,2014年9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又被重申。由此,民族互嵌开始作为全局性的民族工作方针,成为民族工作领域的顶层设计之一。民族互嵌的理念一经提出,立即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民族互嵌进行了解读,并对民族互嵌的可行性及建构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然而,学术界对民族互嵌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有必要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以廓清纷说、明确研究对象。

一:民族互嵌的概念
  “嵌入”概念本是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术语,如今已经开始被应用到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的相关领域,同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外延含义也在学界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根据第二次新疆民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的“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意涵,本文认为,“民族互嵌”主要是指在民族交往联系中,民族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联结互动或者某个民族的社会联结镶嵌于其他民族中。民族互嵌主要强调民族社会相关构件在民族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变化,目的是打破民族交往过程中民族与民族之间社会结构的分隔,实现不同民族的有机互动和良性交往。民族互嵌在形式上体现为一般意义上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居住格局,但在深层次上则体现了在民族发展过程中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的你连着我,我连着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关系状态。2014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通过该《意见》我们也可以看出,民族互嵌并不仅仅在于建立相互嵌入式社区环境,其主要目的和实质还是促进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主要内容的良好民族关系的发展。尽管民族互嵌针对特定地域提出,但该理念具有普遍适用意义,是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关系理论的新发展。

二:民族互嵌的内涵
  民族互嵌并不囿于简单的民族散居或混居,而是指在民族长期的交往与交流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相和、文化相美、经济相通、生活相近、居住空间相同的一种紧密团结、亲密无间的民族关系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仅是指居住格局和生产生活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文化、思想以及情感等精神文化关系方面,其主要内涵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思想相和
  民族互嵌更深层的含义是体现在精神方面的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状态。在世界其他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中,上世纪的南非与一些西方国家所采取的民族隔离政策因缺乏结构性的互动关联而导致了族际关系的失衡,不可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及和谐发展。而民族互嵌概念中的“互”字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民族平等的内涵,而且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民族交往的主客体方不存在主动和被动之分,充分尊重了各民族的主体意志,能够充分调动各民族积极性。民族互嵌最大的功能就是在于营造一定的可以维持社会团结的社会结构关联,并通过结构关联、利益关联、社会关联将不同民族群体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机团结的局面。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团结是承认异质性并在其基础上寻求民族间的相互关联合作的有机团结而不是追求同质性的机械团结。由此,有些学者也将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概括为“在一定的地域基础之上,由不同民族成员组成的,多元文化之间平等相处、彼此尊重的社会利益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族互嵌就不仅仅是在居住地域与空间方面的交错散居,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民族关系方面的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交融、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良好民族关系状态。
  (二)文化相美
  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异质文化在长期交往交流过程中不断进行接触和碰撞,在互相汲取和学习的过程中最终走向交融。中国的回族文化正是在伊斯兰文化与华夏文化相互交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是中国化了的伊斯兰文化。东部散居地区遍布城乡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建筑,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与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特点。许多清真寺从总体上看具有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的特征,常常是庭院数进,雕梁画栋,曲栏环绕,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致。但在建筑装饰艺术上,如门楣、墙壁、穹顶的新月、阿拉伯文等图案雕饰,又明显带有伊斯兰风格,两者交融得十分协调。清真寺颜色多是白绿相间,象征着伊斯兰教的纯洁质朴。回族家庭与汉族并无太大差异,但门楣上有阿拉伯语书写的“经字堵阿”标识,这是建筑中的民族标志。各民族在交往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感受多元文化魅力的同时实现了美美与共。
  (三)经济相通
  经济相通是民族互嵌的内在动力,反之,民族互嵌也为各民族的经济往来创造了条件。在现代化社会中,各民族互通有无,不同类别的民族商品逐渐得到对方的青睐。在“互联网+”的强势推动下,各民族之间的经贸活动愈加频繁。不同民族在职业上相互交织,在工作领域中取长补短。青海地区“家西番模式”成为不同民族经济互嵌的典型案例,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长期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各取所长,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并行不悖,形成了“你连着我,我连着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由是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相通是实现和稳固民族互嵌的重要途径。
  (四)生活相近
  随着社会生活领域的深刻变化,各民族在生活中的共同性因素逐渐增多。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生活习俗和行为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频繁的交往交流成为可能。在此形势下,各民族在生活上开始相互汲取、相互借鉴,彼此之间交融与共。在衣着方面,各民族除了偏好本民族特色服饰之外,开始逐渐尝试世俗化的衣服,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服装成为各民族的共同选择。在饮食方面,汉族与少数民族互通有无。满族特色食品“沙琪玛”成为其他民族共同喜爱的甜点;西北民族特色饮食“兰州拉面”遍布全国各个角落,成为大众饮食;维吾尔族的烤肉吸引了包括汉族在内的不同民族,其他民族也纷纷习得了这一技艺;在东部地区,回族人凭借自身智慧创造性地烘培出了“清真月饼”。在住房方面,各民族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居住条件和建筑风格开始趋同。在出行方面,游牧民族在放牧过程中开始出现新变化,摩托车和吉普车取代了骏马成为他们驰骋草原的新工具。
  (五)居住空间相同
  民族互嵌第一层含义就是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民族间居住地域的隔离会导致不同民族之间的疏离和民族关系的紧张,而民族之间的相互接触与交流往来则会增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居住隔离会使独居的少数民族产生相对被剥夺感,进而不断增强民族对立的意识。社区是当代国家的基本构成单元和基层社会组织,即便如此,决不能将民族工作等同于社区工作。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出发点是要打破这种居住格局上的隔离状态。民族互嵌式社区在空间结构上首先是多民族社区或混合民族社区而不是单一民族社区,这种社区既可以存在于城市,也可以存在于乡镇和农村。其次,多民族社区中的构成单位和主体在居住格局上应是交错散居而不是各自为营,各民族应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相互嵌入式的民族结构也不追求民族结构同化,而是试图建立一种民族间紧密联系的内在关系,以一种形散神不散的意蕴来确保联系民族关系的平等与和谐。这种互嵌式的居住格局不能简单等同于混居,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多民族社区,而是实现各民族有机互动的交错散居。

三:民族互嵌要重视精神文化方面的意涵
  “民族互嵌”具有物质形式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含义,物质形式方面如互嵌式社区建设,而本文认为,民族互嵌的核心和实质在于精神文化方面,我们在推进民族互嵌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和强调精神文化方面的含义。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无疑是精神相依的最佳路径,既让各族群众做得了和睦邻居,又交得了知心朋友,结得成美满姻缘。各民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寻求最大公约数,各族群众在思想相合、文化相美的基础上实现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居住格局上的交错散居是民族互嵌的最低层面,是实现各民族交融与共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而以经济和生活为基础的文化、思想层面的精神维度才是实现民族互嵌的根本途径。物质决定意识,各民族的心理素质、文化意识来源于长期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当不同民族在经济和生活上实现了互嵌时,这种物质条件会映射到意识中。各民族在经济往来和生活交融中加强了族际聚合力,各民族的有机互动也会为文化相美和思想相合创造条件。同时,精神层面的交融相依也会进一步促进各民族的经济相通和生活相近。也只有精神文化维度的互嵌才能摆脱“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的魔咒。最终,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联会实现各民族在现实领域中的良性循环。各民族的异质文化在交往过程中的接触和碰撞是难以避免的,文化上的差异也决不能通过人为方式去消弭,对于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适当的风险评估。加强对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和谐氛围,引导全社会求同存异,适时调控分歧、化解矛盾是民族互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现实任务。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构建中国边疆学:呼之欲出,任重道远 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 贫困县将全部摘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18:19,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