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62|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焦虎三 发表于: 2005-12-30 12:00:5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78-2008年“青年推动时代”──《青年作家》总编辑章夫访谈

 [复制链接]
  2006年1月,全新改版的《青年作家》将与读者见面。这份由鲁迅笔迹作为刊名、巴金撰写创刊词、一度成为中国文学期刊“四小名旦”之一的杂志,却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随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被扫入“冷宫”而逐渐“隐身”。然而,越是被物质欲求围困,呼唤精神食粮的声音也就越迫切猛烈。21世纪第六个年头,在“时不我待”的催促声中,《青年作家》将迎来它脱胎换骨般的“新生”。新时代的文学应该是什么模样,《青年作家》的贵族血液里有哪些可以继承和发扬光大?12月20日,作为新上任的《青年作家》总编辑、有着强烈现实关注的章夫先生接受了本报采访,讲述他对新时期文学的理解,揭开自他出任《青年作家》总编辑以来,理想与现实碰撞后产生激情的奥秘:对社会、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我极愿意把《青年作家》比喻成一个闹钟”
  1国内文学期刊目前的命运大都不是很好。据说许多老牌经典文学杂志的发行量仅仅几万份,请问《青年作家》有何自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章夫:一些老牌经典文学杂志从以往的辉煌到今日的没落,有大时代的原因。从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热”到90年代突然变为“经济热”,文学期刊的没落无法避免。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山花》《北京文学》《萌芽》等杂志在不降低文学水准、不改变文学期刊属性的情况下,还是改出了高质量的面貌,发行量、影响力都在节节攀升。它们成功的奥秘就是高度关注现实。我自己也是身处“文学圈”的人,我一直认为“圈子”不是什么坏事,问题是它必须是开放的,是在不断扩大的。办文学期刊也是这样,不能办成几个文人自娱自乐的产品,它必须对读者开放,一来站在潮头密切关注动向,二来要“把心交给读者”。打个比方,如果说目前文学“股市”已走入最低谷,那么我们要做的事就是以平和的心态考虑办刊问题,以读者为中心来制造产品。有这样一个笑话:某个医生只会按照书本上的知识看病,一个病人生的病恰巧是老师没教过的,他便对病人说,你的病生错了,没有这种病。呵呵,那怎么成。也许这样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我们要做的正是与之相反的工作,尽管这个工作才刚刚起步。我极愿意把《青年作家》比喻成一个闹钟,我曾经这样写道:《青年作家》难以承载中国文学守夜人之重,谨愿改版后能成为守候在文学殿堂门口的一个闹钟。足矣。“思想新锐,视觉敏锐”已经成为闹钟上醒目的标签。《青年作家》虽重新起步,《青年作家》将不懈努力。

  “很大程度上,‘公民’二字是冲着‘青年’来的”
  2改版后的《青年作家》格外重视“青年”这两个字,为什么?
  章夫:在当下日益年轻的时空管道里,青春好像被无限地延长了,成为衡量一切是否永恒的标尺。25年风雨兼程,《青年作家》真正融入了属于它自己的青春时代。半个世纪前,19岁的王蒙将近乎撒野的豪情注入长篇处女作《青春万岁》:“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这些刚性十足的文字,我们分明看到了涌动喷张的血管里,在四溢着无限的青春活力。青年创造历史,青年推动时代,青年引领未来。一个人的青春期时代往往与他的国度和民族青春期命运唇齿相依,尽管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们身处在一个无处不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新鲜与活力的时代,我们甚至可以把今天这个年代称作国家历史上的青春期。举目四望,历史舞台上一幕幕正剧喜剧荒诞剧滑稽剧,都已经或正在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国家之兴盛,不取决于历史之悠久,不取决于地理之辽阔,不取决于一日之政策,不取决于一人之英明,而取决于人民的精神生命力。可古往今来,寻找并坚守这种价值观,并没有那么容易。梁漱溟先生如是阐述:“中国文化之最大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这种偏失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弭。人,应是衡量一切绩效的标准。一个国家和政府所追求的理想不仅应该“由于人”,而且应该“为了人”。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公民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这“公民”二字是冲着“青年”而来的。

  “‘拒绝平庸’是青春最好的广告词”
  3那么您认为新时代的“青年”概念具有何种内涵呢?
  章夫:对刊名中“青年”概念的重视并非从我们开始,在当年巴金为其撰写的创刊词里,就对“青年作家”作了非常到位的描述:“这是新一代作家,他们昂着头走上文学的道路,要坐上自己应有的席位。他们坦率、朴素、真诚,毫无等级的观念,也不懂‘唯唯诺诺’。他们并不要求谁来培养,现实生活培养了他们。可能有人以为他们‘不懂礼貌’。看他们来势汹汹,仿佛逼着我们让路。然而说句实话,我喜欢他们。”巴金对青年的认知穿越世纪长河,与我们今天的看法产生了共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青年”实际为一种精神气质,是任何时代都存在着的活力源泉。然而身处物质围困时代,“青年”却不一定与生理年龄吻合。年轻人喜好新鲜事物,过多的物质诱惑容易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丧失判断力,跌入享乐的沟壑。我们强调的“青年”,有着从“五四”时期传承下来的追求精神品质、勇于创新、富有激情、真诚坦率的气质,他们也许历经磨难已人到中年,但只要依然还是理想主义者,就将和那些新生力量一道,成为阻止社会和人群(包括自己)滑向欲望沟壑的反弹力。“拒绝平庸”是青春最好的广告词。责任感不是面具,是我们的心灵。一切就像威廉·曼彻斯特在他著名的《光荣与梦想》里那句也许酸溜溜的宣言:年轻,就是他妈的一切!《青年作家》要直呈的,将是这个圆滑时代所奇缺的激情;《青年作家》要担当的,正是这个物欲世界所阉割的希望。
  “新的话语方式意味着新思维与新视角的出现”
  4《青年作家》杂志又如何理解自己刊名中的“作家”概念?
  章夫:《青年作家》是一个老牌文学杂志,改版不会改掉其作为“文学期刊”的属性。而“文学性”对我们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它同时是我们这本杂志的文字水准与介入现实的方式──这也是新时期文学的一种方向和实验,如何以高超的文字技艺关注现实,做出独特的文字实践。当今一部分出色的作家正在默默地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将和他们站在一起,不单搭起一座真正具有文学水准的平台,还要不断从真正的“青年”中发掘、培养文学新人。其实, “青年”和“作家”两个概念搭配在一起,还产生了“思想性”──由“青年”带来激情与追求,由“作家”带来沉淀与深厚,“青年作家”便发生了某种奇妙的升华,彻底和腐朽、堕落绝缘,成了激烈而不冲动、深刻而不滞重的代名词,《青年作家》的“定盘星”就是其高度的“思想性”。
  5也就是说,《青年作家》的话语方式是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有区别的?
  章夫:对。我们力求关注现实、紧贴现实、干预现实,那就不能采用传统意义上的话语方式了。这种转变完全因为杂志新内涵的出现,就像清末文人以“五四”文体反对文言文,新的话语方式意味着新思维与新视角的出现,后者推动前者产生优秀的作品。我们的杂志栏目都有很高的现实关注度,连文学作品都采用非虚构文学,作家在现实材料的取舍中表态。而《青年作家》的“新批评”“新观察”“新镜像”等栏目都有着浓厚的前沿性和青年性。文字张扬却又不是为了反传统,我们力求每一篇作品都站在传统的土壤中,根植于变化万千的文化生态来反思和探索。把最传统与最时尚前沿的文化内容结合,也是我们的一种努力。

  “我有些蔑视‘成熟’,果子‘成熟’的同时意味着坠落”
  6您是一位强烈关注现实的作家,您办出这样一份杂志是理所当然的。能否谈谈您的文学经历?
  章夫:最早跟文学“触电”的时候,我也写过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和小说,但后来当记者的经历却彻底改变了我的文学倾向。我的父亲是教师,他培养了我男子汉特有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这种感受的对象小到父母,大到社会。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先后在《南充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做记者,面对底层社会、弱势群体便总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愿望。后来这种关注逐渐从个体到现象,再追本溯源,慢慢到喜欢关注大局势和走向。这是一个不算短暂但也不漫长的过程,值得庆幸的是心中那种责任和担当始终炽热,宛如自己始终是个青年。是的,我有些蔑视“成熟”,果子“成熟”的同时意味着坠落,一个过于“成熟”的社会将堕落成真正的“老年社会”。1991年我在《芙蓉》杂志上发表了报告文学作品,讲希望工程的,就是由以上思考驱动而成。搞新闻的人喜欢对周围的人、事、环境用职业眼光打量、琢磨,喜欢以历史为镜反观当代,我后来出过5本书,都是文学与历史、现实碰撞后产生的作品。其中《甲申360年祭》影响颇大,《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李树喜看到书稿后很激动,主动为它写序言。《脉动》一书写一个记者眼中的今日中国,其中一部分谈到一个作家型记者的使命,对照“新闻是历史的初稿”,作家型记者更应该有自己的思考,用强烈关注现实的作品影响社会、影响时代。《探护地球另一边》一书绝不是闲散的“游记”,而是讲东西方文化对照的。总之,由于有某种情结,所以非常拒绝闲散,也不故作深沉。

《青年作家》2006年第一期目录

1 新视角
  2 新观察
  1966──2006中国民间备忘
  四十不惑(卢泽明)
  旁证一个时代(廖慧)
  激进的衣冠(白郎)
  瓷,坚韧的文化大革命之花(郑光路)
  一只倒悬在六十年代的鸭子(蒋蓝)
  1966,我心红透(柏桦)
  对六十年代的三个注释(冉云飞)
  正在消失的词语(文锦)
  中国文化40年民间记录之1966──1969(焦虎三)
  3、新镜像
  A前沿
  先知,巫师,或浪漫主义的信徒
  ──朱大可印象(陈润华)
  B追忆
  萧红:幸福而荒凉的1935(史幼波)
  4、新文本
  A小说
  芙蓉花开(赵晖)
  B随笔
  唯美的裸睡(阿贝尔)
  C博客
  尹丽川博客:尹声浪语
  5、新批评
  A风标
  “现代样板”模式下的建筑肿瘤(张闳)
  B锐角
  堕落的最底部(蒋蓝)
  C立场
  知识精英命在弦上(王开林)
  6、25周年纪念:在希望与痛苦之间轮回(傅恒等)
  7、征文──“感动”系列
  信念的力量(王石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焦虎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焦虎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焦虎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焦虎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焦虎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焦虎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求助]我的博客管理密码忘了,咋办? 诗词各一
2# 四姑娘山
 禹石 发表于: 2005-12-30 21:11:3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愿有更多好杂志,好《青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8 11:05,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