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38|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2-28 12:58:4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苏门后四学士

 [复制链接]
曾枣庄 
  
  一 “后四学士”仅见韩《涧泉日记》
 
  韩膞《涧泉日记》卷上云:“廖正一明略、李格非文叔、李禧膺仲、董荣武子,时号后四学士。明略有《竹林集》,文叔有《济北集》,膺仲、武子文集未之见也。”我对这一记载一向颇为怀疑。宋人有关苏门四学士或六君子的记载很多,为什么关于苏门后四学士的记载仅见于此呢?李格非为李清照之父,宋人记载也很多,为什么只有此书说他属苏门后四学士呢?李禧,《宋史》无传,仅存诗一首,见孙绍远《声画集》卷8,这就是《题自画芦雁》:“晚来无事理扁舟,唤起骚人漫浪愁。过眼飞鸿三两字,淡烟寒日获花秋。”董荣,《宋史》亦无传,未留下任何作品。晁补之云:“东平董耘武子,年少、以孝闻。”此董耘是否即后四学士之董荣,也很难肯定。至于李禧、董荣(耘)与苏轼的关系,也没有什么资料。苏轼门人除四学士、六君子外还很多,其中不少还有集传世,谓李格非、廖正一属苏门后四学士还可理解,为什么会把李禧、董荣这样不见诸经传的人物与李、廖一起列入苏门后学士呢?
 
  但韩膞为南宋著名文人,所记不可轻易否定。膞(1159──1224)字仲止,号涧泉,元吉子。以父荫入仕,任主簿,为平江府属官,又尝官贵池。庆元6年(1200)药局官满,还家。嘉泰元年(1201)秋,入吴。未几辞官归隐上饶,家居二十年,嘉定17年(1224)卒。膞幼承家学,清高绝俗,人品学问,皆有根柢,著有《涧泉集》、《涧泉诗馀》、《涧泉日记》。《四库全书总目》卷121谓其《涧泉日记》,“议论率皆精审”,在宋人说部中堪称卓杰,所记当可信。故本文仍对苏门后四学士略作论述,以期引起学界重视,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
 
  二 苏轼“取密云龙以待正一”
 
  廖正一,《宋史》无传,但《东都事略》卷116有传。他字明略,号竹林居士,安州(今湖北安隆)人。元丰二年进士。元皊初,召试馆职,苏轼得其对策,大奇之。为秘书省正字。6年,除馆阁校理。在他为杭州通判时,孔武仲曾举以自代,称其“志操清洁,文学优深。向者玉堂对策,耸动众观。臣在馆阁,久与之处,见其所守,始终不移。乞以代臣,以允公议。”。晁补之在《跋廖明略能赋堂记后》中,亦谓“余同年生廖明略,学问博古,志操如雪霜”。绍圣2年,知常州。入元皊党籍,贬监玉山税,卒。著有《竹林集》3卷,《宋史》卷208《艺文志》7又称其集为《廖正一集》8卷。
 
  叶梦得《廖明略竹林集序》云:“明略尝言:‘吾深服左氏,而乐道范晔之秀正温绎。晔尝自叙其书,以为‘但多公家之言,而少事外远致’,吾所恨亦云。丘明不可及也,异时有蜫吾於晔伯仲之间,吾尚无愧。往有评吾文似尹师鲁者,吾虽不学师鲁,然意善其言。’是时余见明略文固多,知其所自道不诬也。明略自为举子时,即不沿袭场屋一语。再举而取进士,其所试,盓然已若可以名世者,至今为学者推重。盖其用志深苦,而思致精悫,渊源所从来者远矣。每一出语,辄有区域町畦,未有卒然而作者。至於出入经传,驱驾前言,左掐右摘,比次回曲,他人咀嚼?杌终不能安者,明略绳约鉹括,如以利刀摧朽木,尺瞂呵群羊,无不如意。故其曲奥简洁,音节遒峻,精新焕发,使人读之,不觉矍然增气。惜其早困,不得尽用所长。始,元皊初,天下所推文章,黄、张、晁、秦号四学士,明略同直三馆,轩轾诸公间,无所贬屈,欲自成一家。然其流落不偶,略相似云。”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其家有石林园,故又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圣四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兼侍读、户部尚书、尚书左丞、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他是晁氏外甥,又尝从晁补之、张耒诸人学,在诗文创作与评论方面均有较大成就。著述甚富,有《石林总集》100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石林奏议》15卷。此序明确以他廖与黄、张、晁、秦四学士相较,如果当时已流行苏门后学士的提法,廖正一属后四学士,这里理应提及,但却没有。廖论文特别推崇左丘明与范晔,自认为“丘明不可及”,而可与范晔相伯仲。叶梦得认可其自评(“自道不诬”),称其文“用志深苦”,“思致精悫”,“出入经传,驱驾前言”,“无不如意”,“曲奥简洁,音节遒峻,精新焕发”。
 
  叶梦得与廖正一同时而略晚,他所见“明略文固多”,可惜今天已大多失传了。《全宋文》卷2530仅收其《代范德孺谢户部表》一篇,是据《皇朝文鉴》卷71收录。《皇朝文鉴》是吕祖谦编的著名北宋选本,能入此选,足以代吕祖谦对他的看重。王?《四六话》卷上云:“廖友明略作四六,最为高奇。”这篇《代范德孺谢户部表》正是一篇四六文,表一开头就点明了“谢户部”的主旨:“边部终更,王庭当觐。亟承天宠,遽蜫地官。静以省躬,忸乎就列。”接着叙前绩:“早遇盛时,膺烦使。馈粮千里,尝绝漠以知难;勤戍六年,属镌羌之未谕。”对升任户部颇感意外(“误被选抡”):“众谓荣观,臣知非据。”最后表示,既被任命,就当尽职:“当勤早夜之思,庶有毫铢之补。”全文典雅温润,从容不迫。王?《四六话》卷上还举了廖正一的其他四六名句:“明略《贺安厚卿启》曰:‘远离门墙,遁迹江湖之外;靁望麾葆,荣光河洛之间。’又《贺张丞相启》云:‘中台之光,下饰万物;前箸之画,外制四夷。进有德而朝廷尊,用真儒而天下服。’又云:‘日月亭午,信无邪阴;山川出云,亟有时雨。’又谢厚卿答书之启云:‘寂寞江滨,若戎车之陷淖;盝迟砶邑,信塞马之依风。?然晨光,照此踚屋。’”这些四六名句确实不愧王?“高奇”之誉。
 
  《全宋诗》卷1069收廖诗七首,其中《题汝坟驿壁三首》取自《墨庄漫录》卷6:“重和戊戌(1118)冬,予道由汝昌之汝坟驿,壁间得廖正一明略手题三诗。其一云:‘阿怜二十颇有馀,秀眉丰颊冰琼肤。无端欲作商人妇,更枉方寻海畔夫。’其二云:‘阿梅鮹岁得同欢,懊恼情深解梦兰。莺语轻清花里话,柳条弱嫩掌中看。’其三云:‘淮源距襄阳,亭候逾十舍。征鞭背乡帏,云雨虚四夜。双艳尽倾城,一姝偏擅价。独怒蕙心轻,误许商人妇。’初不晓其意,是年至唐州外氏家,因举是诗,邦人任喻义可云:‘顷年明略与郡之二营妓往来,情好甚笃,其一小字怜怜,其一名梅。时怜怜将为大贾所纳,明略既去,道过汝坟作诗,盖有所感也。怜怜竟随贾去,‘方寻海畔夫’,用海上有逐臭之夫事,讥之也。”据任所说,廖之3诗都是言情诗,都是为“二营妓”而作。第一首为怜怜嫁作商人妇而作,第二首写名字叫梅的营妓,第三首是合写二人:“双艳尽倾城。”又着重发泻对怜怜的不满:“一姝偏擅价”,“误许商人妇。”3诗没有多少深意,表明他少年时代也是一位风流才子。
 
  《和补之梅花》选自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20:“薰兰芳草久睽离,偶癢春光此一枝。自许轻盈羞粉白,何人闲丽得邻窥。寒欺薄酒魂消夜,月入重帘梦破时。幸有暗香襟袖暖,江南归信不应迟。”前四句咏梅花,后四句写思妇,冯班认为“腹联好”,因为“寒欺薄酒”一联写出了思妇以酒消愁而仍夜不能寐的相思之苦。
 
  廖正一亦能词,惜其词已失传。《全宋词》据《乐府雅词拾遗》卷上收其《瑶池宴令》一首,然据赵令臝《侯鲭录》卷3,此词应为苏轼作:“东坡云:琴曲有《瑶池燕》,其词不协而声亦怨咽,变其词作《闺怨》寄陈寄常云:‘此曲奇妙,勿妄与人。’云:‘飞花成阵,春心困,寸寸。别肠多少愁闷,无人问。偷啼自?,残妆粉。抱瑶琴,寻出新砋。玉纤趁,南风未解幽愠。低云鬓,眉峰銂晕。娇和恨。’”赵令臝为苏轼同僚,元皊6年,苏轼知颍州,赵签书颍州节度判官公事,常与游从唱和,所记当有据,此词应为苏轼词。
 
  在所谓“后四学士”中,恐怕以廖正一与苏轼的关系最为密切,只有他享受了苏门四学士的待遇。《东都事略》卷116《廖正一传》云:“元皊中,苏轼在翰苑试馆职之士,得正一对策,奇之。除皉书省正字。轼门人黄、秦、张、晁,世谓之四学士,每过轼,轼必取密云龙瀹以饮之。正一诣轼谢,轼亦取密云龙以待正一。由是,正一之名亚于四人者。”密云龙是极为甘馨的茶。同一内容,杨慎《词品》卷3记载得更为有趣,谓家人误廖正一为四学士:“宋廖正一字明略,晚登苏东坡之门,公大奇之。时黄、秦、晁、张号苏门四学士,东坡待之厚。每来必令侍妾朝云取密云龙,家人以此知之。一日又命取密云龙,家人谓是四学士,窥之,乃廖明略也。东坡《行香子》云:“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折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这是苏轼一首著名的咏茶词,上阕写宴席散后共饮密云龙,“共夸君赐,初折臣封”是说此茶乃哲宗所赐:“(哲宗)密语(中使)曰:‘赐与苏轼,不得令人知。’遂出所赐,乃茶一斤,封题皆御笔。”下阕写密云龙确为茶中极品,饮后“觉凉生、两腋清风”。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正本清源明是非 “藏彝民族走廊”的石文化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6-2-28 12:59:3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三 李格非“以党籍罢”后“没有受到远谪或编管的处分”吗?
 
  李格非字文叔,山东章丘市明水镇人,女词人李清照之父。幼时聪敏警俊,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登熙宁9年(1076)进士及第,调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为郓州教授。元皊元年(1086)为太学录,转太学博士。4年(1089),官太学正,6年(1091)格非在太学官博士。绍圣间立局编元皊时章奏,任为检讨,不就,出通判广信军。绍圣2年(1095)召为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为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崇宁元年(1102),入元皊党籍。5年(1106),叙复,与监岳庙差遣。卒,年六十一。《东都事略》卷116、《宋史》卷444有传。
 
  廖正一与苏轼交往是在苏轼于元皊年间回朝后,李格非与苏轼交往始于何时?《宋史》本传云:“入补太学录,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从行文看,似乎也在元皊年间,因为李格非在太学任职是在元皊年间。但苏轼文集中有贬谪黄州时作的《与文叔先辈》二首,校点者谓“文叔乃李格非之字,此二首或是与格非者”。语气虽不肯定,但可能性极大。格非为山东人,熙宁9年进士及第,而苏轼于熙宁7年至9年曾知密州(今山东诸城),这位应试士子造访苏轼的可能性极大。这是推测之词,尚无确证。
 
  崇宁元年(1102)7月,李格非“以党籍罢”后的情况如何?陈祖美《李清照评传》第55页说:“至于格非最后受到何种惩治,结局如何,史无明载。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大致有三种可能:一是,鉴于李格非在元皊年间职位较低,更没有像苏轼等人那样欲置章?、吕惠卿于死地,因而得罪较轻,当不致于受到更严酷的追究。二是,当时的权势人物赵挺之,虽有借机报复苏轼弟兄及黄庭坚等多次压抑、中伤自己的可能,但李格非毕竟是他赵挺之依从其爱子的意愿而选中的亲家,当不至于投井下石,相反,还可能暗中为之斡旋,予以援手,使之得以从轻发落。三是,鉴于上述韩琦、韩忠彦对清照父、祖的荐拔,此时韩忠彦虽然受到曾布的掣肘,但毕竟身居相位,对李格非的蒙冤,不会坐视不救。凡此种种,李格非当没有受到远谪或编管的处分。”这一推测与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3所载李格非的《初至象郡》、《绝句》诗的内容不符。象郡,古郡名,秦置,辖今广西西部、广东西南部、贵州南部。《初至象郡》凡四首,第一首明确讲“吾迁桂岭外”。第二首写得最好,希望谪迁之地能成为洙泗之邦:“去日有近远,寒暑乃不同。手捉而喙饮,嗜欲南北通。是邦亦洙泗,人可牛与弓。良知尽虚市,妙质老耕农。彼时张曲江,此时余襄公。二子稍颖脱,一洗凡马空。斯文隔裔土,后生昧华风。闽中要常衮,剑外须文翁。”张曲江指张九龄(678—740),唐代诗人,唐玄宗时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余襄公指宋人余靖(1000—1064),也是韶州曲江人,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武溪集》,文章长于应变,诗亦简炼有法度。李格非连举两位韶州曲江人,很可能他的贬谪之地就是韶州或其附近。常衮,唐代宗时宰相,为福建观察使时,尝设乡校以教闽人。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守,曾在蜀兴学,使蜀中文化比于齐鲁。后两句是说,韶州虽出现过张九龄、余靖这样的杰出人物,但是现在“后生昧华风”,很需要有常衮、文翁这样的人物来此兴学。第三首写“秦扁不南游,医方略岚嶂”,象郡巫风盛行,希望有秦扁这样的人来为人民治病。第四首写谪居的闲适生活:“居近城南楼,步月时散策。小市早收灯,空山晚吹笛。儿呼翁可归,恐我意惨戚。从来坚道念,老去倦形役。天其卒相予,休以南荒谪。宴坐及此时,聊观鼻端白。”此首的“休以南荒谪”也证明他是谪居于南荒之地。其《绝句》二首也有“若无万里还家梦,便是三湘退院僧”句,也显然作于南迁时。李格非“以党籍罢”前,没有“迁桂岭外”、“南荒谪”之事,此事只能发生在“以党籍罢”之后。可见李格非并未因为赵挺之的关系受到什么优待,他同样受到了“远谪或编管的处分”。如果仅仅是以“以党籍罢”职,而非远谪,李清照献赵挺之的救父诗就不会发出“灸手可热心可寒”那样的愤慨之语与“何况人间父子情”那样的悲天抢地的哀鸣。
 
  苏轼、李格非于元皊年间同在朝任职,二人南迁后还有往来没有呢?有,有书信往来。苏轼《与孙志康》云:“李文叔书已领。会见无期,千万节哀自重。诸儿子为学颇长进,迨自吴兴寄诗来,文采甚可观。此等辱交游最旧,故辄以奉闻,然不敢令拜状,无益,徒烦报答也。某所答书,乞勿示人,切祝!切祝!”孙志康即孙勰,宁都(今属江西)人。他元皊3年才进士及第,但在熙宁年间苏轼通判杭州时就成为苏轼门人了。苏轼幼子苏过《孙志康墓铭》云:“熙宁初,先君通守钱塘,孙君介夫使其子志康贽所业以见,愿留授经於门下,时年未弱冠也。先君嘉之,使与余长兄游。既卒业归,自是走四方,为文章士。元皊间,先君知礼部贡举,志康以荐书来京师。先君得其程文於黜籍中,擢蜫第六人,廷试复居第六,天下然后知取之者严,而得之者固自可必也。”此信有“迨(苏轼次子苏迨)自吴兴寄诗来”,显然作于苏轼谪居岭南时。信中又有“会见无期,千万节哀自重”语,指孙勰之父孙立节(介夫)之死,死于苏轼谪居海南的元符3年(1100)。苏轼《与孙志康》另一书云:“不意变故,尊丈节推遽捐馆舍,士友悲恸,有识叹惋,柰何!柰何!……某以窜逐海上,莫由赴吊,临纸哽噎,言莫能谕。”苏轼《刚说》亦云:“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可见苏轼《与孙志康》作于苏轼自海南北归前,此时李格非与苏轼仍有书信往来(“李文叔书已领”)。
 
  四 李格非“文高雅条畅”,“诗稍不逮。”
 
  李格非存诗极少,除《初至象郡》4首、《绝句》2首外,就只有《过临淄》、《试院》、《驾幸太学倡和》3首及残句两则。其中《过临淄》充满古今盛衰、物是人非之感,较有诗味:“击鼓吹竽七百年,淄城阙尚依然。如今只有耕耘者,曾得当时九府钱。”九府是古代掌管钱币的机构,九府钱即国库钱币。临淄虽然城阙依然,但当年击鼓吹竽的繁华场面已看到了,只有耕田的农夫“曾得当时九府钱”。王士祯称此诗“颇可诵”。
 
  李格非现存作品以散文成就最高。《全宋文》卷2792收其文11篇,数量不多,但各体文章都有一点。在文论方面,他有一篇《论文章之横》,谓“孟子之言道,如项羽之用兵,直行曲施,逆见错出,皆当大败而举世莫能当者,何其横也。左丘明之於辞令亦甚横。自汉后千年,唯韩退之之於文、李太白之於诗,亦皆横者。近得眉山《郰階谷记》、《经藏记》,又今世横文章也。夫其横乃其自得,而离俗绝畦径间者,故众人不得不疑,则人之行道文章,政恐人不疑耳。”他所谓的“横”是指“离俗绝畦径”,就是“如项羽之用兵,直行曲施,逆见错出,皆当大败而举世莫能当”,并举孟子、左丘明、韩愈、李白、苏轼的诗文作为“横”的代表。可见他所谓“横”,类似我们所说的豪放,而李格非的散文也正可用一“横”字为总评。
 
  他有一篇《书战国策后》,也表现了他对“横”,对文辞的看重。他说:“《战国策》所载,大抵皆纵横捭阖,谲诳相轻倾夺之说也。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向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他认为《战国策》所载之事“浅陋不足道”,但由于“文辞之胜”,人们往往“向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他称赞《战国策》对那些难以说清楚的“微妙难知之情”,“不过一二言语,未必及而意已隐然见乎其中”。他说,夏商周“文物大备”,幽、厉以后,周道“大坏”,但文章仍值得推崇:“然其文章所从来既远,故根本虽伐而气瞝未易遽熄也。……此庄周、屈原、孙武、韩非、商鞅与夫(张)仪、(苏)秦之徒,所以虽不深祖吾圣人之道,而所著书文辞鎔鎔乎上薄六经而下绝来世者。”他的这一观点显然深受三苏文论的影响。苏洵公开承认自己对纵横家的爱好。战国纵横家朝秦暮楚,苏洵是不赞成的;但他很欣赏他们的雄辩之术。他说:“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后世也几乎公认苏洵散文深受战国诸子,特别是纵横家的影响。茅坤说:“苏文公崛起蜀徼,其学本申韩,而其行文杂出于荀卿、孟轲及《战国策》诸家。”苏轼走得更远,他不但公开赞美“不能尽通于圣人”的战国诸子散文,甚至公然嘲弄只知鹦鹉学舌,重复孔孟之道的“世之儒者”。战国散文,包括纵横家的说词,往往感情充沛,气势磅礴,纵横恣肆,酣畅淋漓,滔滔不绝,笔带锋芒,妙喻连篇,形象生动,富有鼓动性,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洵特别是苏轼的文章也具有这种特点。
 
  三苏论文多就文论文,很少有同时代人的道学气。李格非论文也具有同一特点。他的《左马班范韩之才论》云:
 
  司马迁之视左丘明,如丽倡黠妇,长歌缓舞,间以谐笑,倾盖立至,亦可喜矣。然而不如绝代之女,方且却铅黛、曳缟舼、施帷幄,徘徊微吟於高堂之上,使淫夫穴隙而见之,虽失气疾归不食以死,而终不敢意其一启齿而笑也。
 
  班固之视马迁,如韩、魏之壮马,短鬣大腹,服千钧之重,以策随之,日夜不休,则亦无所不至矣;而曾不如靣酼之马,方且脱骧逸驾,骄嘶顾影,俄而纵辔一骋,千里即至也。
 
  范晔之视班固,如勤师劳政,手胝薄版,口倦呼叱,毫举缕诘,自以为工,不可复加,而仅足为治;曾不如武健之吏,不动声色,提一二纲目,群吏为之趋走,而境内晏然也。
 
  韩愈之视范晔,如千室之邑、百家之聚,有儒生崛起於蓬荜之下,《诗》《书》传记,锵锵常欲鸣於齿颊间,忽遇夫奕世公卿不学无术之子弟,乘高车从虎士而至,虽顾其左右,偃蹇侮笑,无少敬其主之容,虽鄙恶而体已下之矣。
 
  这此文中,李格非以形象的比喻比较了左丘明与司马迁、司马迁与班固、班固与范晔、范晔与韩愈的不同特点,左、马相较,司马迁如“丽倡黠妇”,而左丘明如不肯一笑的“绝代之女”;马、班相较,司马迁是“纵辔一骋,千里即至”的“靣酼之马”,而班固是服重不休的“韩、魏之壮马”;班、范相较,班固“不动声色”而“境内晏如”,范晔则“勤师劳政”,“仅足为治”;范、韩相较,韩愈如“儒生崛起於蓬荜之下”,而范晔则是“奕世公卿不学无术之子弟”。不论李格非的比喻是否洽切,评论是否公正,但不得不承认他的写法是非常别致的。他在《题韩致尧十一帖》中,称赞唐末以前的简牍“事尽则言止”,他的文章也具有这种简洁的特色。
 
  李格非的论说文还有一篇驳论《破墨癖说》也很有特色。世人多吹南唐李廷皀墨,李格非说:“余用薛安、潘谷墨三十馀年,皆如吾意,不觉少有不足,不知所谓廷皀墨者,用之当何如也?”然后逐条反驳了吹嘘李廷皀墨的各种论据。一是“吾墨坚可以割”,作者反驳说:“余割当以刀不以墨也。”二是“吾墨可以置水中,再宿不腐”,作者反驳说:“然吾贮水当以盆鄑不用墨也。”三是“吾墨皆百馀年不败”,作者反驳说:“此尤不足贵,余墨当用二三年者,何苦用百年墨哉!’四是“吾墨黑”,作者反驳说:“天下固未有白墨。”最后作者感慨道:“夫衛紎之所以不可以为玉,鱼目之所以不可以为珠者,以其用之才异也。今墨之用在书,苟有用於书与凡墨无异,则亦凡墨而已焉,乌在所宝者?嗟乎!非徒墨也,世之人不禕其实用而眩於虚名者多矣。此天下寒弱祸败之所由兆也,吾安可以不辨於墨。”反对“不禕其实用而眩於虚名”,这就是全文主旨。
 
  李格非的记叙文也写得不错,《隐士廉复墓碑序》是一篇有序无铭的墓碑,为我们生动刻画了廉复这样一位隐士形象。廉复与李格非“同里”,卒于元丰7年(1084),时已八九十岁,生于宋真宗咸平3年(1000)前后。少时曾“负书应举”,而“年未四十”就“尽束其生平所读书,置屋栋间,而独抱夫《易》以老焉”。作者一连提了三个问题,是因为“憎世而俗欤”,还是“爱其身以有待欤”,或是“得丧轻重已判於胸中欤”?这种写法比直叙更易引人深思。接着写其三事:“筑室结庐,植竹数千、木数百,……它人毕力莫能及”;“种田百亩,活十馀口,年岁无不给”;年“八九十,而见其犹有童颜”。以至人们疑他“筑室植木有术”,“必能化黄金”,“必能饵丹”,甚至向他“求其术”,引出他的一段议论:“是安得术?吾於筑室植木也,知不以彼之成坏易吾之诚;於家也,知不以彼之盈虚夺吾之常理;於身也,知不以思虑撄拂吾之胸中。如是耳,安得术?虽然,若有问治天下国家者,吾亦将以是语之。”[38]这既是养生之道,也是治国之术,表明这位隐者绝非常人。
 
  李格非文以园林记《洛阳名园记》为最有名,而“洛阳之盛衰也,天下治乱之候也”;“园囿之兴废者,洛阳盛衰之候也”之语尤享盛名。其《书洛阳名园记后》云: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黾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余故尝曰:洛阳之盛衰也,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正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於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者,无馀处矣。余故曰:园囿之兴废者,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於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於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余岂徒然哉!呜呼,公卿大夫方进於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历代对此文都评价很高,邵博云:“予得李格非文叔《洛阳名园记》,读之至流涕。文叔出东坡之门,其文亦可观,如论‘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其知言哉!”张琰《洛阳名园记序》云:“文叔方洛阳盛时,脚迹目力心思所及,亦远见高览,知今日之祸。……呜呼!可谓知言哉!”楼钥云:“斯文之作,为洛阳,非为园囿;为天下,非为洛阳。文字不过二百字,而其中该括无限盛衰治乱之变,意有含蓄,事存鉴戒,读之令人感叹。”金圣叹云:“幺麽小题,发出如许大论。大儒眼中,固无细事。大儒胸中,固无小计。大儒手中,固无琐笔。定当如此。”小题出大论,“意有含蓄,事存鉴戒”,这就是此文备受推崇的原因。
 
  刘克庄称李格非“文高雅条畅,有义味,在晁(补之)、秦(观)之上,诗稍不逮。”谓李格非的诗不逮文是对的,但谓其文在晁、秦之上则未必。“尹少稷称李格非之文,自太史公之后,一人而已”,更是言过其实。
 
 
 
  曾枣庄,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苏学专家
 
  源自:儒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何晓 发表于: 2006-3-1 18:31:09|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1:26,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