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15|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小彭 发表于: 2015-12-16 16:44:0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西羌文化》在西湖寨寻找“瓦尔俄足”

 [复制链接]
栏目副标题:3、驿路走笔
1、在西湖寨寻找“瓦尔俄足”
罗松涛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4)
    车行咆哮的岷江河谷,迅速提升1500余米,陡然站在云雾缭绕的高处,心先给悬起来。刚下过雨,脚下的青稞明黄刺眼;木栅栏内的小块土地,雪白的马铃薯花点缀在绿叶之间;再往下,透过灌木从,茂县曲谷乡政府所在地如火柴盒般大小。那是2010718午。
    湿滑的陡坡和黄泥,让勤勉的四驱越野车终于停止喘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地,于稀疏冷雨中,与远山和白云为伴,脚踩湿漉漉的野草一路前行,不啻羽化登仙境。大山猛地紧紧身,扔下一方平地的肩膀,几块大大小小的庄稼地拼凑着,散落几座石砌的房子和碉楼,西湖寨到了。乍一听,西湖寨乃依山傍水的人间天堂,虽不在杭州至少与湖泊水洼有关;但这里地势高峻,有山缺水,并无文明进驻。不过,此地抬头是蓝天和森林,满眼是云朵缠绕,空气清新得迷醉;着民族服饰的羌人俯腰劳作,有土狗汪汪地叫,又远远地跑开……
西湖寨,高山上的世外桃源,你,是我们辗转寻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瓦尔俄足”节的所在地么?
余兴宝(羌族名:热基宝),一位络腮胡的矮壮汉子,出寨子门口很远迎住我们,径直领进石头房子低矮的木门。屋子中央有一个火塘,旺旺的木柴烧得哔啵作响。一位羌族妇女、余兴宝的妻子,坐在矮凳上拆菜。常年烟熏火燎,四壁里一片漆黑,刚进来,似在洞穴盘桓。刚在木板凳上坐定,余兴宝立马续上热腾腾的茶水,递上厚实的羊皮袄子。很快,身心温暖,目光也活泛了:面向悬崖的小方窗投进锐利的光线,穿透烟雾缭绕,产生奇幻的艺术光影。
我们急不可耐地切入正题,让余兴宝找一位懂瓦尔俄足的人。老余略略有点不悦,旋即爽朗一笑,让随便问他就是。见我们依然疑惑,便去屋里找出一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证书放在桌上,不等我们翻阅和询问,便滔滔不绝地聊起瓦尔俄足,一边在火塘上架起铁锅,“嚓啦嚓啦”地炒胡豆。在与坚硬的炒豆作顽强斗争的同时,耳边响起余兴宝的浓重羌音。
“瓦尔”是五月,“俄足”是初五,瓦尔俄足即五月初五,乃羌族的一个节日。老余还分别用英语和羌语将初一到初五翻译了一遍。我们自然不敢懈怠,早早地打开录像机,摊开笔记本。谈话时不时被中断,寨子里的人先后进来凑热闹,老余每次都热情地倒茶递烟,忙得不亦乐乎,后来老余干脆让我们歇息,说吃饭的时候聊,有了酒聊得更好些。
我们抽烟,拨弄火塘,老余在离火塘不远的桌子上帮妻子切菜。屋子四壁用石头和泥土筑就,一边墙裂了半尺宽的缝,是大地震闹的。地面铺着整齐的实木地板,火塘侧粗大的木柱撑起实木的楼顶,角落里有一古旧的神案,造型古朴别致。屋内另一侧有两架木梯,一架向下,通往养牲畜的地下室;我爬上另一架木梯,楼上堆放杂物,可能为了保暖,烟囱并未伸出屋顶,呛人的柴烟弥漫在阁楼。我迷糊双眼,佝腰跑去露台,山墙上几个木箱,嗡嗡的蜜蜂正忙碌地进出,墙头,嵌了几块雪白的石头,那是羌族崇拜的神明。屋顶瞭望仍不尽兴,推开向光的木门,大山随风扑面而来,站在吊脚楼上,河西村、河东村尽收眼底,白色的云朵飘绕在山肩。
千百年来,白云下面藏着什么秘密?对面寨子里的人们,在寂寂入定的辰光里,又在干些什么呢?
正想着,老余叫吃午饭了。木方桌围了长条凳,桌上摆满腊肉、香肠、土豆丝、青笋和野生菌。样样都是这高海拔山上出产的,让人满口生津。酒自不可少,是山下土门乡产的高粱酒,劲头不小。两杯酒下肚,老余的话多起来,恨不得将肚肠都翻个个,让我们看个明明白白,看来,省文化厅颁给他证书是再恰当不过的。我们详细地了解羌族瓦尔俄足节的原本始末,包括很多节庆活动的细节。酒至半酣,老余大声唱起节庆情歌,虽在山野,却是动听的天籁。唱到高兴处,他提起与老婆当初在瓦尔俄足上对歌谈情的故事,一直忙碌在火塘边的妻子剜了他一眼,腮边有一丝羞红。满脸通红的老余哪里止得住,逸兴遄飞地说,他的一个孩子在外打工,一个孩子被北京羌族舞蹈艺术团相中,要去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演出……   
云端的羌族人啊,你们世代居住在高山,打猎采集、刀耕火种,心底单纯高远,淳朴如崖上的杜鹃,快乐如天边的跑云。
午饭后,趁着酒兴,我们在老余的带领下,寻找女神梁子。
瓦尔俄足节又名歌仙节,传说很久前的一天,女神下凡到女神梁子,在西湖寨为羌族人民传授歌舞,羌族人民将这些没有文字记载的歌舞代代相传。因此,羌族人过瓦尔俄足,首先要到女神梁子通明神灵。
此时,云开雾散,天地豁然开朗,沿着穿寨而过的土路,我们一路上山。寨子见证大地震的破坏,不少居民勉强住在逼仄的屋子里,抬头可见巨型猪膘肉,这是羌族特有的保存猪肉的方式,类似风吹肉,味美可口。建筑精美、造型独特的碉楼大多被遗弃了,有的做了仓库,都被庄稼地或灌木丛包围,显得孤零零的。如果交通方便,仅这些碉楼,前来观光旅游的也会络绎不绝。
越往高处,路被荆棘杂草拥塞,行走艰难,路边的野花却丰姿卓然,超凡脱俗,香气和气质比那些培育而成的雍容华贵之花不知要高了多少倍。老余陪着我们走,话匣子一直没关上。他指点着,这里是瓦尔俄足节歌舞队的集合地,那里是祭祀神灵的地方,那块草坪是商议活动安排的地方;远处大松树下的小山包,是爷爷塔的所在地;脚下这块小土坝,是跳萨朗舞的场地。经不住怂恿,老余唱着完全听不懂的羌歌,跳起奇怪的舞蹈,一曲舞罢,就停下来解释每个动作的含义。老余脸膛红红,边唱边跳,歌声悠扬飘满山巅,飘满羌风浩荡的沟壑。
吃午饭时听老余说,寨子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政府在山下集中修建了新楼房,饮水和土地问题一旦解决好,住在寨子里的人就要搬下去。
过些时日再来,这里会不会成为空寨?在低海拔的河谷新居里,老余还能在酒后如此无拘无束地且歌且舞么?
抬起头来,目光所及,层峦叠上的大山在阳光下骄傲地挺立,大山的皱褶里,隐约地散落着不少人家,那是另外的更不知名的寨子。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小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小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小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小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小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小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版图书卖出天价版权 《阿里巴巴模式》英文版在美上市 博士因质疑上市公司入狱 致信中纪委鸣冤
2# 四姑娘山
 楼主|小彭 发表于: 2015-12-16 16:44:2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2 “瓦尔俄足”节茂县游记
彭天江
(北川中学 北川622750
6月12日至14日是羌族每年一度的瓦尔俄足节。
    2013年的瓦尔俄足节,茂县渭门乡的女状元梁琳筠姐姐和理县桃坪乡女状元杨天美姐姐鼓励我去茂县参观瓦尔俄足节,我欣然前往。
    从北川县墩上乡转车到茂县,一路景象十分宜人。我认真地观察茂县土门区的风土人情,拿出相机照相,向当地人询问此地的种种自然人文状况。
穿过土地岭隧道,到了茂县凤仪镇一大队,下山就是茂县县城。
联系到焦虎三老师后,打车到了尔玛国际大酒店旁边的云中楼。焦虎三老师和梁琳筠姐姐已在路边等侯我。
焦虎三老师是现今在羌族人之中最有影响的羌族历史和民俗研究专家。他到羌族地区总是非常受欢迎,他对羌族文化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贡献,又有长期的媒体工作经历,是新华社认可的国内一百多杰出媒体人之一。他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和散文家,是媒体界公认的最善于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作家。在金龟寨的住处,我很多次与焦老师同宿一屋甚至同宿一床,我们聊起很多有关民族学的问题,老师知识的渊博和涉及面面的广,让我吃惊。
梁琳筠姐姐是茂县渭门乡人,也是我们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才女,她精于英语文和汉语文,已经出版了两本诗集,是80后的羌族诗人和散文家。     
     12日早晨,我们赶往广场参观盛大的活动。节日的气氛非常浓厚,羌文化广场人山人海。我在广场见到了很多老师,他们在羌族地区,甚至在全国都是知名人士。
    漂亮的羌族女诗人雷子老师,穿着一身羌族传统服装。彩色的羌族衣服拴上花腰带,连着彩色的须子,穿着绣花鞋,带着银耳环。而他的儿子,刚刚从成都七中回家乡,一身羌装,非常的帅气!
     永和乡释比严之德师傅,他法力高强,和蔼可亲;黑虎乡释比余有成师傅。余有成师傅说他在准备明天和后天祭天祭祖的仪式。提醒我留下参观。
尔玛协会会长陈大爷,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拳拳之心,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有加!
羌笛传承人龚祥老师,是活动的重要筹备人。
周吉祥老师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哈佛大学的博士王明珂先生来茂县考察之时,周老师就是他的向导和友伴。而今他又是王明珂先生所带的博士生的向导和友伴!周老师走遍羌山,博览群书。他一走在茂县街头三五步就有人向他问好,不管是羌族人还是回族人。
    我还遇到了尔玛热基老师和他的夫人。热基老师曾经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唱羌族民歌。热基老师说“羌山彩虹”歌舞团即将要到敦煌演出呢!
第二天,刚刚起床,我们就赶往“祭天祭祖”的仪式祭祀广场。祭祀活动已经开始。我带着摄像的机器设备,追逐活动中的乡亲们。
    法相威严的释比何贵富,是此次的祭祀之中的主要释比。他以舌头舔烧过炭火的铁块,但是一点没有受伤。他多才多艺,受人尊敬。
此次“瓦尔俄足”茂县行,茂县浓郁的羌族文化和羌族同胞对我感触太多,感谢他们!更加感谢他们对于“瓦尔俄足”节的文化传承活动的付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小彭 发表于: 2015-12-16 16:45:08|只看该作者
3、千古绝响──交响乐和羌歌的融汇
王承诚
                       (青羊交响乐团成员 四川 成都610000
公元2013年11月3号,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新年。我们“成都青羊交响乐团”,受茂县羌文化协会的邀请,在提琴手包团长的带领下,前往该县与“羌情协会”合唱团,演译古老的羌族民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诗歌《凉州词》的名句,许多人都有记忆,现在众多儿童都能唱读。羌族历史悠久,神农、大禹、周武王皆是羌族。
这支古老的民族,在我的想象中,是在茫茫沙漠的遥远之地,生存要有坚靭的毅力,要与大自然顽强的博斗,其中一个分支迁徙到了四川阿埧州。他们从古至今,绵延繁荣兴旺,我慨叹这支民族的勤劳勇敢。
从成都出发,沿阿埧九寨沟公路向西行进,过一个长长的隧道后,紫坪铺水库映入眼簾:淡淡的晨雾中秋水环抱着一些小岛,水鸟在低空飞翔,时而掠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又穿过映秀的隧道群,洞与洞之间的空旷处,陡峻的山峰上流淌着一道道灰黄色的碎石痕,象凝固瀑布似的直下到被多次扭曲的岷江,岷江水已不是地震前的秀水,有点浑浊。老公路和老隧道,残垣断壁,留存着5·12大地震的凄凉景象,新公路新隧道的通畅,也显现出人类生存力量的顽強。
过了重建的一幢憧新楼的映秀和汶川后,沿途是木雕门窗的民居屋,新颖别致,在高山峡谷中,象一丛丛一团团羊角花。
转过山嘴,天地豁然开朗,岷江水也变得清彻见底,两岸杨柳依依,石栏杆沿江而上,似乎要向峰峦重叠壁立万仞的岷山挺进。江右岸一片新修的楼房,逶迤顺江而佈,显得欣欣向荣。左岸的楼房沿大道而密佈,一座新城在岷江两岸展现新姿。据说,地震后的茂县,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好几倍。
西岸靠大山边,为保护和发倔古羌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新修了中国古羌城。髙大的古羌城在小山包上巍然屹立。当地老百姓告诉我说:由广场修建的石階,有137级,拾阶而上,便是古羌城。古羌城是仿古而新建,伸冤鼓、议政厅一应俱全,既有远古的氛围,也体味着原始的公正和民主。古羌城南边隔沟山包上是363级石階的巍峨神庙,香烟袅袅,供奉着神农、大禹、李元昊。古羌城北面一架天梯似的石階平顶上,伫立一个直插云天的的高塔,那是仿建的羌碉,有石階435台,碉高50米,共有14层。羌民族以3.5.7为吉利数字,崇拜石木。古羌城四周民居皆是石砌木镶而成,显得厚重而实在。
岷江两岸被一座座坚实的水泥桥和秀美的铁索桥连接,交通方便,百姓逸然,这就是地震后重建的美丽的茂县。该县震后由山西省负责重建,莲花池中有《晉羌情》的碑塔高高耸立,深涵羌汉之情,堪赞祖国民族团结,其乐融融。
我们青羊交响乐团下塌于岷江边的侨联宾舘。当晚与羌文化协会合唱团联欢,开坛喝咂酒,唱歌起舞,跳锅庄欢度羌年除夕夜,一夜狂欢,余音绕山梁。
农历癸巳十月一日,羌族新年。茂县在中国古羌城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 “开城庆典” 。人们身着本民族盛妆,衣裙鲜艳,佩饰叮噹。举着古代刀槍箭戟,男壮女秀。莅临的有中央电视台,四川省电视台,州县电视台,新华社等各路媒体。
当茂县领导简短祝词,羌族首领祭祀之后,宣佈“中国古羌城” 开城!
大鼓齐鸣,礼炮聚响,礼花升空。七彩的烟幕弹花从羌城、神庙、平顶塔山上直冲云霄,青天白云之下,光彩夺目,震憾人心。中国古羌城的红綾幕帷緩缓落下,巨大的两扇木门徐徐洞开。许多羌族男女向来宾游客敬献羌红,祝福吉祥安康。山上山下,彩旗飘飘,游人若织。
广场舞台上,一队队手执古代兵器的盛妆羌族同胞,布阵演武。接着是异彩纷呈的歌舞表演。羌族同胞欢天喜地过大年。
我们交响乐团与茂县羌情协会合唱团,在广场、中国羌族博物舘、县委广场,益清避暑山庄,作了精彩的表演。掌声、欢呼声不断,真成了中西合璧。羌族民歌集会歌、丰收歌、情歌、出征歌,与提琴、木管、铜管、鼓乐,演出一场场、一曲曲的动人之歌,在茂县上空回响。羌韵古歌和现代交响乐的融合对话,既是大胆的创新,又是对优秀的羌族民歌的推广,正所谓旷古第一次,把一个古老民族的歌声,推移到新的高峰,正如羌文化协会会长陈兴龙所言“千古绝响”。
让我感到惊讶和感动是那些羌族歌手,他们的年龄平均值在60岁,最大的75岁,最小的40岁。他们那么热爱自己的文化,他们的歌声质朴悠扬,高音时浑厚激昂,穿云裂帛;低音时凄婉动人,让人不忍。他们从没有接触过交响乐,大部分人都是临时上场,没有和我们合过乐器,然而他们能看懂我们指挥老师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稍一点拨,他们立刻明白,难怪有文字就有这个民族“羌” 的记载,他们从5千年的历史中走到现在,依然充满活力,可见这个民族的聪明和智慧。
我们此次演出,阿埧州电视台,为全州各族人民,播放了几次,收到良好效果。中西古今音乐融合的演艺,既丰富了羌民族“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內涵,又传播了祖国民族和睦的新篇章。

4# 金佛山
 楼主|小彭 发表于: 2015-12-16 16:45:31|只看该作者
羌族妇女的狂欢节“瓦尔俄足”
 王 琦
最早给我介绍羌族有个“瓦尔俄足”活动的是成都人文摄影家徐献。在2009年的端午节,他还给我创造了条件去茂县拍摄茂县首届“瓦尔俄足”节。徐献他一直关注着古老的羌族,连续拍摄记录了十多年的羌族人文。看到他若干年前拍摄的羌族民俗照片,那些羌风羌韵就会把我们带进羌族千年岁月的长河,去品读一段难忘的历史。今天再看他那些珍贵的照片,不由地感到岁月的沧桑和年轮的颠覆,让我们唏嘘不已。
  茂县北部的曲谷乡,是一个典型的羌族聚集区。在曲谷乡的河西村西湖寨,千百年来一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萨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登上女神梁子,举行“瓦尔俄足”活动。“瓦尔俄足”也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就是五月初五。汉语对“瓦尔俄足”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因为它是完全由羌族女性参加的民俗活动,又被称作“羌族妇女节”。这就完全和“基勒俄苴”的狩猎“男人的节日”对应起来了。
  在曲谷乡河西村西湖寨的“瓦尔俄足”,事实上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三就开始演绎羌族妇女的故事了。这天,羌族妇女不分老幼,身着鲜艳民族服饰,佩戴银首饰前往女神梁子石塔前,参加羌民族古老的传统妇女节──瓦尔俄足。要举办这样一个一年一度的节日,全村上下,家家户户无一例外热情地投入到准备中。可以这么说:羌族们对节日的准备就在那可以让人飘浮在兴奋冲动的氛围中进行着。对于全寨人来说,“瓦尔俄足”是每一年里最重要的活动,外出的人、嫁到远方的人都要千里迢迢赶回家乡参加这一活动。于是,寨子在这天一改往日的落寞和清静,顿时热闹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娃娃们,穿着新衣挨家挨户叩拜,兴奋和喜悦写在了那稚嫩的脸上。当朝霞无私地撒在鲜红的野草莓上时,温馨的语言已是一栋栋羌式石头房子间升起的袅袅炊烟了。
    相传很多年前,西羌王母日麦咪补在天上见下界西戎部族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心生不满,很是震怒,于是决心积善羌家,“神塔之女”派纳斯姐下凡,降生在一户贫苦羌民家中。纳斯姐的父母晚年得子,十分高兴,视其为掌上明珠。一年夏天,西王母为磨练纳斯姐不怕苦难的意志,布下一场灾难,让其父母染上痢疾先后去世,从此,纳斯姐沦为孤儿,只好弃家出走,为人牧羊,那时她刚好13岁。纳斯姐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每天把羊群放到山坡草甸上,用歌声思念亡父亡母,驱散心中的忧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她的歌声感动了西王母,西王母便派人接她上天。纳斯姐临走时思绪万千,丢不下故去的父母,丢不下父老乡亲,更丢不下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想来思去,她脱下亲手绣的绣花鞋,留在羌山作纪念,然后驾云上天。
  她的失踪惊动了整个羌寨。男女老幼不分昼夜,边走边呼唤她的名字,寻了三天三夜。若干年过去了,乡亲们对她的思念并没有停息,人们无论上山打柴积肥,还是狩猎,都希望纳斯姐奇迹般出现。一年农历五月初五,本寨猎人在一个叫“日米柱”的地方打猎时发现了纳斯姐那双绣花鞋,这位猎人把这消息在寨子奔走相告。一时间整个羌族的羌寨沸腾起来,人们奔走呼喊:奇迹出现了!纳斯姐变仙女了!后来,羌人为纪念她,便在留下鞋子的地方修了一座祭塔,叫“酷不里”。至此,为纪念这段历史,就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的“瓦尔俄足”。在庆祝“瓦尔俄足”时,羌人们依照传统古规和习俗,若本寨当年有13岁至50岁妇女死亡,本寨则当年不举办“瓦尔俄足”。这又是对“瓦尔俄足”的另外一种说法,依然寄托了美丽的思念和向往。
  2013年6月10日的曲谷乡河西村西湖寨完全是一派欢乐的海洋。我们应曲谷乡党委书记孙云华的邀请,从成都专程前往,去领略和见证“瓦尔俄足”的欢乐景象。这天,全村的妇女不分老小全部穿上了节日的盛装,集结在村头,在“瓦尔俄足”传承人余新保的带领下,准备举行活动。余新保给我详细介绍今天了的庆典程序,以方便我的拍摄。今天的余新保担任的是会首,程序有严格的宗教色彩。由他组织数名净身妇女,手拿香、蜡、酒、柏香、馍、刀头等贡品,结队准备前往女神梁子的石塔,敬祀歌舞女神萨朗姐。按照羌族一千多年的传统,“瓦尔俄足”的仪式拉开了大幕。
  上山举行节日的庆典从九点半开始。雨后的山野更加清新,芬芳和葱茏萦绕着山野,让人心旷神怡,朵朵白云绕在寨子周围,景观美丽极致。每一家人都从房屋里走了出来,在村边一块立着高高晾架的草坪上集中,节日的喜庆和鲜艳的羌装让每一个人都神采奕奕,男人们用背篓背着馍、腊肉、咂酒等祭品,女人们手持采摘的各色野花在乡村画廊中摇曳,活脱脱就是一个个仙女下凡。从寨子出发到仙女塔是一段诗情画意般的山路,路旁开满了野花,直达森林深处,余新保让我走在队伍的前面,选择最好的位置拍摄最好的画面。人们排成一条线走着,在弯曲的山路上形成了一条流动着的色彩。女人们边走边采集着山野里各色的野花,芳香顿时蔓延开来。鲜花配上艳丽的服饰,不经意间每位女人就像花仙子了。人们在树下随路行走,怀着美好的心愿,男人唱着端午的歌,女人一路唱着“萨朗”,这种原生态的欢歌和笑语在山野回荡,听起来让人灵魂缥缈,情不自禁一起附和。这让人感觉自然质朴是那么的宝贵,几公里的山路也在不经意间就悄悄退到了人们的身后。
    仙女塔修建在一座高高的山梁上,山梁三面临崖,已有许多年的历史。余新保发现我对这个只有一米多高、四层高的四方塔露出一丝疑虑时,他给我解释,羌族的祭祀塔不像藏族的佛塔雄伟威武的,但它的宗教意义一样的。从塔身目前长出的树枝繁叶茂看,有了不短的树龄。“瓦尔俄足”的祭祀活动是在一堆火的燃烧中开始的,男人们在塔边的草坪上用松枝燃起熊熊大火,山的冷清一下子就有了人间的暖意,他们在会首和释比的带领下,纷纷聚集在塔子的正前方,虔诚地摆上各自带来的祭品,燃起香烛,在心中许下美好的心愿。其间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在好几米长的细长树枝上插上祭祀过的腊肉、月亮馍和太阳馍,馍和肉都是馍献给鸟儿们的食物,因为传说枝上的祭品如果被吃干净,便预示一年里全家人平安吉祥。因此凡是插了树枝的人在以后一段时间里,都要寻找一个没有人的机会,悄悄地前往探视,生怕自己献的食物没有得到鸟儿们的青睐。
  随后进行的是由会首将祭祀的黑山羊杀死放血,释比用山羊的血为山梁神祭祀。之后开始绕塔仪式,由一老人牵头,手持一束燃烧的松枝,绕塔而跑,接着就是一群古代武士般的男人开始“跳甲”,他们手持代表兵器的刀具或者树枝,踏着特别的步伐,呐喊着依次行进,场面颇为壮观,仿佛使人又回到了古羌征战的时代。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后,“瓦尔俄足”进入以妇女为主的活动──接歌。塔子下的坡边上,已被萨朗女神赐予歌舞的妇女们边舞边唱,从歌颂萨朗的《竹科斯满》到赞美羌族妇女美貌的《朗巴,朗巴》,悠扬的歌声,鲜艳的服饰,多彩的舞姿,将雄伟的山岭浸染得柔曼而轻盈。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的原生态的对歌。今天的对歌分为两组,一组穿着蓝色衣服的队伍,称为老年队,另一组是着红白相间的色彩艳丽的青年女子队,两队分别领歌和拉歌。在西湖寨的绿水青山间荡漾着羌风羌韵,完全就是一台没有经过粉饰的原创歌舞。
  下山是不能走回头路的,在塔子前方不远处有一条从后山而下的路,它要到村边才会和出发的路会合,形成了一个环线,使一路行程又具有了羌族传统文化中“转山”的意义。路有些陡,风光却非常美丽,沿途都是高大的青松,青松间生长了许多的杂树,杂树下开放着红红白白的野花,绿色的气息无边无际,一见之下让人想起“杂花生树”的词语,何况还有蜿蜒而下的人们在行走中,呈现了一片绚丽多姿呢!但在下山途中,只要是路过人家,主人早在这里摆上她们自制的咂酒和美食,参加节日的女人们在此无一例外地要喝一口咂酒,品尝一些美食。因此,一路下来,不胜酒力的女人已是飘飘然然了,一脸泛起的红晕就像那天边飘动的红云,美丽极致。
  回到寨子的人们在村口便受到了隆重的迎接,但回寨子的人并没有朝各自的家里走去,而是齐聚到了出发时立有晾架的草坪上,把所有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分散席地而坐,开始“打尖”(吃午饭)。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尽兴而饮,我们又进入了又一轮的“漩涡”之中,很快就再一次云里雾里起来。整个节日活动要持续3天,妇女们尽显其能,忘情欢跳萨朗,尽力演绎狂欢的风情。
  当我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离开了西湖寨,车已开出了很远,羌族女人们委婉动听的“萨朗”依然在耳边回荡。“瓦尔俄足”所特有的气息仍从山上向我们袭来。那是一股传统文化的旋风,把你包裹着,让你不能释怀。作为一种已经和遗产相提并论的文化,传承和淡忘都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想,时间总在不断产生、延续和消失一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有些东西已弥足珍贵,如西湖寨的“瓦尔俄足”,感受它独有的内涵便显得如此重要。这个由一群淳朴的人延伸的淳朴习俗,能在以后的很多年,还会依然如故地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于大山深处留存。
  从历史进程看,羌族传统节日“瓦尔俄足”与本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古老母系崇拜习俗密不可分。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数千年民族历史进程中,由于无本民族文字,很多古老民俗及其民族历史,仅散见于汉文古代典籍中。“瓦尔俄足”经历民间不懈传承,仍完整保留了古羌固有的独特民俗文化,它集歌舞、饮食、宗教、习俗、服饰、建筑等于一体,能较完整地反映羌族文化梗概,在羌民族民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研究和观赏价值。
  羌族这个民族从远古走到今天,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这在中国及世界民族史上都十分罕见,因此成为研究历史文化的“活标本",于世界民族进化史、文化演进史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Power by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5 14:25,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