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366|回复: 8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xiaoyan 发表于: 2006-4-15 17:24:0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童恩正先生追悼会上的部分挽联

 [复制链接]
佳构震文坛峡江腾雾岛海生光才思潋滟开新域;

宏篇传学界族类考源鼓戈探秘术业辉煌存旧邦。

──川大历史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xiaoyan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xiaoyan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xiaoyan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xiaoyan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xiaoyan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xiaoyan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讨论]男人什么时候最帅?大家来说说啊 [转帖]有斑的女孩也一样美丽
2# 四姑娘山
 楼主|xiaoyan 发表于: 2006-4-15 17:38:1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一生著述巍然解巴蜀昆明藏彝濮棘(下加火)千古迷惑;

半世飘流已逝英(加日旁)社会人生古今中外万般艰辛。

  ──学生:罗开玉、罗二虎、石应平、范勇、傅正初敬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xiaoyan 发表于: 2006-4-15 17:39:19|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还有些佳联如川大历史博物馆的等因好些字既打不出来也难以表述让人清楚,只有付之阙如了,憾甚!
4# 金佛山
 楼主|xiaoyan 发表于: 2006-4-15 21:29:23|只看该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甲骨缀合工作在最近一些年来,又有新的异军突起,这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缀合甲骨文试验工作的展开。随着电子计算机进入到现代生活,1973年国外有人开始尝试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甲骨文进行缀合。1974年,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开始进行这一方面的探索。根据童恩正、张升楷、陈景春等人的报告,他们选用了殷墟第三次发掘中在大连坑出土的263片卜甲和殷墟第四次发掘中E16坑中出土的154片甲骨,编出程序,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缀合试验,结果成功率达到40%左右。虽然从成功率看还不算十分理想,但它毕竟开创了将现代技术应用于甲骨文研究的先例,是甲骨文研究通向现代化的一个可喜的先声。
──摘自范毓周《甲骨文》
一 刻字“龙骨”的奥秘
二 汉字的鼻祖
三 甲骨文的早期搜集与流传
四 甲骨文的流散国外
五 从孙诒让到王国维
六 殷墟发掘与甲骨文研究的全面展开
七 新中国建立后的甲骨文发现与研究
八 《甲骨文合集》的编集及其意义
九 甲骨文所反映的晚商社会
十 殷墟以外的甲骨文
十一 甲骨文研究的未来展望
 
著者范毓周先生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书由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xiaoyan 发表于: 2006-4-15 23:24:29|只看该作者
悼吾友──代序

──

    刘兴诗
    吾友恩正,生性豪爽,嫉恶如仇,刚直不阿,无一丝媚骨。以大智大慧、先知先觉
学者身份涉足文艺,其文恰如其人。依据严谨,观点精辟,处处洋溢对美好人生之眷恋,
科学真知的追求,焕发出真挚浓厚的民族精神,无一不真、不善、不美。

    恩正对文艺的贡献,首推科幻小说,其作品与论述见于这个文集的第一分册。

    作为中国科幻文坛的元老,他历经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全过程,总结其成绩有五。

    一:首倡科幻小说的正确观念

    中国科幻小说诞生于少儿科普园地。初发展时,几乎众人皆持同一观念,以为是科
普的一个分支无疑。

    恩正独具慧眼,力排众议,首先提出科幻小说属于文学范畴,以培养读者科学的世
界观为主要任务,不应等同于一般的科普宣传性作品,为科幻小说明确定位。

    虽然这个观念一时不能为所有人接受,但事实证明他所提出的方向是正确的,为日
后中国科幻小说顺利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导向性意义。说他冢中国科幻小说有观念开
辟之功,当不为过。

  二、为中国科幻小说生存抗争的斗士

    进入80年代以来,科幻小说的“科”、“文”之争愈演愈烈。一些人假借各种权力
与手法,对初具繁荣迹象的科幻小说横加指责鞭挞。一些作者受到不公正批判,许多作
品被无端指责为“伪科学”、“反科学”,甚至与某些格调低下的“地摊文学”等置齐
观,一律划为必须彻底清除的“精神污染”品种。于是,一时万马齐喑,许多科幻与科
学文艺刊物被迫停刊,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停止出版科幻作品,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
势。此时,恩正愤然领导作家群,挺身辩论应战。在极其困难条件下,鼓励同仁继续创
作,终于为中国科幻小说的生存,争取到一席之地。言恩正为维护中国科幻小说的生命
与尊严的勇猛斗士,也是十分恰当的。三、开辟成都科幻中心的核心人物中国科幻小说
发祥于北京、上海南北两大中心,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1979年以来,恩正大声疾呼,身体力行,依靠四川省及成都市科普创作协会支持,
团结当地作家群,创办刊物,提倡研究,推出大量优秀作品,使成都迅速成为科幻小说
话动中心之一。彻底改变原有布局结构,形成与京、沪三足鼎立之势。嗣后,又担任中
国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委员,对全国科幻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成绩,是我们十分信服的核
心领导人物。四、十分注重科学性的重文学流派代表人物
    恩正的作品以思想犀利、哲理深沉、故事生动、文采丰富而著称。其代表作《珊瑚
岛上的死光》,被评论家认为是中国科幻小说的重文学流派作品,他是该流派的当然代
表人物。

    然而在此我还要着重说的是,恩正的科幻作品岂止在于偏重文学?
    人们常有一个错误观念,将重文学流派与重科学流派相对立,称为“软科幻”与
“硬科幻”,以为二者绝不相似相容。以此推论,便以为作为重文学流派代表人物的童
恩正,其作品便无任何科学成分可言了。

    这是一个形而上学的观点,也极不了解恩正其人其文。

    遍观恩正科幻作品,几无一不有浓烈的科学性。他的早期代表作《古峡迷雾》,是
他在研究生时代,瞿唐峡研究工作的副产品。他的许多涉及历史考古的科幻作品,无一
不与本身专业息息相关,无一不有典籍出处。

    在其作品中,还有以《珊瑚岛上的死光》为代表的一些涉及电子科学的作品,人们
或以为出自推测妄想。其实这些素材,均来于乃弟恩川,一位电子科学学者处。恩正孜
孜好学,知识旁及许多学科领域。
    我与恩正曾结山野缘,亦是文字交。他的一些创作题材,常是我们共同工作中,有
所悟而产生的。许多作品常给我首先过目,讨论落实其中若干科学材料。记得他的《雪
山魔笛》初成时,曾就文中描述的花岗岩颜色,征询我的意见。为了烘托场景,他用
“黑色”,似十分妥切。但当我告以,世间无黑色花岗岩,只有肉红色和灰白色两种。
他略事沉吟,立刻提笔修改。一字之易,显示他的严谨治学态度,表现了对科学性的刻
意追求。

    十分注重科学性,充分表现文学性。二者兼容并包,高度有机统一,是恩正的科幻
作品的精髓。非如此,不足以了解其人,也无法真正了解其文。

    五、为中国科幻小说争取三个第一
    在中国科幻的文坛上,恩正创造了几个第一,值得大书特书。《古峡迷雾》,中国
第一部文情并茂,真正的科幻“小说”。与此同时代的作品,大多仅是儿童科普“故事”
而已。

    《珊瑚岛上的死光》,荣获1978年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不仅是恩正的殊
荣,也是把科幻小说推向更加广阔领域的里程碑。

    同名电影,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亦具里程碑性质。恩正涉及文学领域十分广阔。
除科幻小说外,这个文集尚包括其他两个分册。

    第二分册,是脍炙人口的准神话《西游新记》。

    第三分册,是以《来自新大陆的信息》为主的散文作品集。

    这两个分册内容清晰,无需我作更多的说明。仅需指出的是,其中主要是他旅居海
外时写作的。与一般海外猎奇性质的作品不同,在其行文中,无处不流露出极其浓烈的
民族情感。涉外,而不媚外;居洋,无时不思故土。这是恩正作为一个正直的海外学者,
所表现出的极其高尚的民族情操。恩正一生为人如此,其文岂有他异?

    文章是其心镜。读恩正文,须了解恩正人。

    他在弥留的最后一息,尚谆谆语其后人,要回故土,回中国去,正是他一生执着的
心迹表现。读他的散文,读他的科幻作品,请牢牢记住,其中有一个真挚性情的爱国者。
他,就是我们切切思念的童恩正。我永远不会忘记1997年4月21日,成都那个凄清的雨
夜。噩耗传来,使我惊若失魂。是夜,雨瀑如注不息。那是我的泪洪,为故友横流难止。

    恩正,我含泪为你在故土选穴。今生今世无缘剪烛西窗对坐了,让我独自在你的坟
前娓娓絮语吧!魂兮归来,故国青山有穴。有待你,一代旷世学人,一代科幻大师。安
息吧!我的朋友。

     泪书于病榻
     1997年9月9日
6# 青城山
 楼主|xiaoyan 发表于: 2006-7-16 11:56:24|只看该作者
兴诗先生的《童恩正文集》序言令我不忍卒读,心痛欲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xiaoyan 发表于: 2006-8-6 10:09:43|只看该作者
有这么多人点击,我心甚慰!
8#
 楼主|xiaoyan 发表于: 2006-10-22 10:23:15|只看该作者
联仍在眼,音犹在耳,我心戚戚,倍思先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xiaoyan 发表于: 2007-5-20 23:22:35|只看该作者
先生我又来看你了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4:51, Processed in 7.846813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