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218|回复: 31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6-1-11 08:22:0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军事25年100次发射背后的N个“第一” ──细数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历史上的新技术应用

 [复制链接]
  长征三号(CZ-3)是以“长征二号丙”为原型加氢氧第三级组成的三级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总设计和研制第三级,第一、第二级由上海航天局承制。
  长征三号是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级火箭。长征三号充分继承了已有长征火箭的成熟技术,它的一、二级发动机采用长征二号丙的一、二级发动机,三级则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该火箭全长44.86米,芯级最大直径3.35米,可以把1600千克的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984年1月29日首次发射因第三级二次启动后未能正常工作而未进入转移轨道,仅进行了通信试验,或基本成功。截止到1997年共发射12次,其中失败2次。火箭主要用于发射我国的东方红2号和东方红2号甲等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该火箭曾于1990年4月7日首次成功地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1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标志着我国航天开始进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老乡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老乡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锦官桥边男子落水 路过市民扎入冰冷河中施救 资阳地下通道遭遇尴尬 2座通道10年闲置长满青苔
31#
 摩天方 发表于: 2019-5-9 10:3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25年100次发射背后的N个“第一”──细数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历史上的新技术应用

源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原文标题:25年100次发射背后的N个“第一”──细数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历史上的新技术应用

  日前,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在一次次技术跨越中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百次”发射,成为我国首个单一型号发射突破百次的火箭。
  25年,100次发射。翻开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在一次次技术创新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开创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这些新技术不仅代表着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许多还达到了世界一流技术水平。

我国首个实现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的火箭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技术起点非常高。按照“系列化、组合化、通用化”的“三化”设计思想,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作为一组系列火箭进行模块化、组合化与整体化优化设计,确定了以长三甲火箭为基本型的发展模式。
  “三化设计”的发展理念对长三甲及其发展型火箭的形成和大型火箭的发展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共同构成了早期我国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适应性最强的运载火箭系列,其运载能力可以覆盖世界上绝大多数应用卫星,不仅显著增强了我国商业火箭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为我国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国首个采用主从冗余控制系统的火箭
  上世纪90年代,长征三号甲火箭研制成功后,进入了工程应用阶段。为进一步提高火箭可靠性,研制人员经过8年多的艰苦努力,2006年平台加激光惯组的主从冗余控制系统在长三甲火箭上成功应用飞行。
  据了解,控制系统级冗余技术是一项国际先进的复杂技术,大大提高了火箭飞行可靠性。如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几乎都开展了冗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为中国航天高密度发射持续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国首个应用“双激光惯组加卫星导航技术”的火箭
  2013年12月2日,长三乙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太空,入轨精度极高,正中万里之外的“靶心”。
  “火箭需要将它直接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对入轨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如果把火箭发射比做‘打靶’,这次任务必须打十环。”
  姜杰带领科研人员首次采用了“双激光惯组加卫星导航修正”的复合制导技术。她解释道:“就像给火箭安了两只‘眼睛’,一只眼睛让火箭按照设计好的轨道飞行,另一只眼睛精确计算最佳途径,随时修正。”


我国首个采用低温发动机不分解交付技术的火箭
  火箭发动机校准试车后不分解交付是氢氧发动机研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技术。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三级氢氧发动机校准试车后不分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突破了发动机整体真空干燥和整体检漏新技术,并建立了适用于校准试车后不分解交付的一整套检查方法和验收标准。
  实施校准试车不分解交付后,火箭消除了发动机早期失效风险,保证了结构可靠性;消除了发动机校准试车后分解再装造成的性能再现性偏差,提高了发动机可靠性;缩短了装配周期,节省了发动机分解再装费用。

我国首个实现“零窗口”发射的低温火箭
  2007年10月24日,长三甲火箭将嫦娥一号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活动,同时首次实现了“零窗口”发射。
  “零窗口”指的是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将火箭点火发射。据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胡炜介绍,在这个时刻发射,卫星能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节省了轨道修正的推进剂消耗,从而为后续工作留下更多动力。
  胡炜说:“当时,我国低温火箭还没有准确实施‘零窗口’发射的先例,各系统岗位人员在星箭测试、气象研判、燃料加注等各个环节,追求零失误、零差错、零故障、零缺陷、零遗漏,确保发射万无一失。”
  当日18时05分04秒,我国首次探月任务完美实现“零窗口”发射,创造了航天发射史上的“中国奇迹”。

我国首个采用双向风补偿、起飞滚转技术的火箭
  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高空风风向主要是西向,以往执行东射向任务只需进行单向风补偿(调整俯仰程序角)即可满足发射要求。
  随着我国北斗导航工程的不断推进,为适应北斗二号任务需求,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双向风补偿轨道设计,制定了4条风补偿程序,射前根据高空风预报情况进行选择即可,极大地提高了火箭的发射适应能力。

我国首个采用天基测量和5兆码速传输技术的火箭
  2014年10月24日,长三丙改二型火箭迎来首飞,圆满完成了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任务。
  据专家介绍,这次任务首次实现了我国现役运载火箭测量技术的升级换代。长三丙改二型火箭采用了天基测量技术,即通过天基中继星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对飞行中的火箭进行全程实时测控。同时,最新的高码速传输技术可增加测量点、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增大数据传输量,与天基测量技术一起,保证地面技术人员即时掌握火箭的飞行动态,进一步降低测控盲区。
  这次发射,火箭首次采用了5兆码速率的传输技术,可以测量更多的环境参数,如振动、冲击等高频参数,对观察火箭飞行的状态、掌握火箭飞行环境提供了更多依据。
  测量技术的升级换代推动了我国无线遥测传输技术的发展,将我国现役运载火箭测量技术带入了高码速时代,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数据获取与传输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我国首个开展组批生产、首次实现两枚火箭发射场并行测试工作的火箭
  随着中国探月工程和北斗导航工程的立项研制,长三甲系列火箭迎来了更大挑战。为应对高密度发射任务,长三甲系列火箭应用了一些创新模式和有效方法。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团队通过压缩发射队伍规模,优化发射场测试发射流程,开展“去任务化”设计,实施远程快速协同设计,交叉并行作业等,确保了一支队伍能够同时承担两枚火箭发射任务,使火箭研制生产能力从一年2~3枚提高到8~10枚;发射周期从60天减少到21天,发射队伍从300人降到150人左右,为高密度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和运载火箭管理技术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0#
 一直做下去 发表于: 2019-4-22 09:53:00|只看该作者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现第100次发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源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原文标题: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现第100次发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4颗卫星(北斗三号IGSO—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一刻,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100”。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简称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火箭)三型液体运载火箭组成,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展而来。
  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首飞成功。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前50次发射历时18年,而后50次发射仅用7年就完成了,这一系列“金牌火箭”在我国的通信卫星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风云气象卫星工程以及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几乎包揽了我国所有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是我国现役中型高轨运载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技术最复杂、适应性最强、发射次数最多、发射密度最大”的火箭群体。
本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为北斗三号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的首颗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它将与此前发射的19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运行。它的成功发射将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本次发射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2次发射。 ●
29#
 郭成 发表于: 2019-4-22 09:05:47|只看该作者

第100次发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卫星

源自:环球网
  喜提第100次!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飞行。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据了解,卫星进入工作轨道并进行一系列在轨测试后,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这种包含3种不同类型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将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
  22时41分,长征火箭喷着橘红色的火焰腾空而起,飞向浩瀚星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2次飞行,也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飞行。作为全球唯一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中国北斗对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要求非常高。因适应能力强、服务轨道面多的特点和高稳定性,包括长征三号乙在内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斗专列”,至今已通过36次发射,成功将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与44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是北斗导航卫星在2019年的首次发射。据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年继续高密度全球组网,将发射8-1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完成所有MEO卫星发射,进一步完善全球系统星座布局,全面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杨长风表示,自2018年底开始提供全球服务以来,系统运行平稳,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在全球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在亚太区域定位精度优于5米,满足指标要求。根据计划,202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提供特色服务。2035年,我国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北斗系统已在我国交通、农业、公安、测绘等行业以及大众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与此同时,我国始终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理念,与全球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
  目前,北斗系统在科威特建筑施工、乌干达国土测绘、缅甸精准农业、泰国仓储物流、俄罗斯电力巡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北斗系统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杨长风说。北京时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远望3号船在太平洋预定海域圆满完成海上测控任务。火箭升空飞行20多分钟后,远望3号船在距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大洋深处及时发现并成功捕获目标,船载航天测控设备迅速接收到火箭遥测参数,同时对火箭及卫星开展测量工作,并准确向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送数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8#
 蓝色的冰 发表于: 2019-4-21 20:22:46|只看该作者

这个“家族”很厉害 三兄弟为中国航天立了大功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这个“家族”很厉害 三兄弟为中国航天立了大功

  今天,一条新闻在小编的朋友圈刷屏──第100次发射!“金牌火箭”再创中国新纪录!
  20日22时41分,我国使用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
  不是长三乙么?怎么又成长三甲了呢?
  长三乙火箭就属于长三甲系列啊!
  那长三甲是谁?
  莫慌!
  今天央视新闻就来给你科普
  长三甲家族三兄弟!
  从左至右分别是:
  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
  这哥仨是怎么诞生的?
  他们都有啥本领呢?
  这要从他们的师傅长征三号说起──
  1984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
  使我国拥有了发射高轨卫星的能力。
  而长征三号的一部分
  采用了一种在当时特别先进的燃料──
  液氢+液氧组合
  这个组合可是传说中
  能量最高、脾气最暴的液体火箭燃料!
  直到今天它们依然活跃在新一代火箭的舞台上。
  不过长三火箭仅仅只是解决了
  氢氧火箭的有无问题。
  1986年2月我国提出
  要发射更大更重的通信卫星。
  称作“862工程”
  长三火箭要干这个工程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于是,灯灯灯等~
  个头更大的长三甲闪亮登场!
  什么?还嫌不够大?好说!
  在长三甲腰上捆上4个助推器
  就成了推力更大的长三乙!
  哎呦,4个助推太多
  不需要这么大推力的时候咋办?
  好说!就捆俩呗!
  叫啥呢……甲……乙……就叫长三丙吧!
  长三甲家族集结完毕!
  使我国在高轨道的运载能力形成了
  (长三甲)2.6吨-(长三乙)5吨-(长三丙)3.8吨
  全方位覆盖。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怎么上天了~
  当然,长三甲家族
  可不是一夜之间就长成的
  1986年长三甲火箭
  随新一代通信卫星工程立项
  任务几经调整
  终于在几年后进入全面研制阶段
  1994年,长三甲火箭首飞成功!
  大哥虽然开了个好头
  可是二弟却一开始就栽了个大跟头
  1996年2月15日,长三乙首次发射
  谁也没想到起飞22秒后
  它撞在附近的山头上,星箭俱毁。。。
  面对挫折
  中国航天人重整旗鼓
  短时间内完成了12类122项试验
  提出44项256条改进措施
  1997年8月20日,长三乙成功发射!
  之后,在一年时间里连续3次发射成功
  用实践证明了自己!
  进入新世纪
  长三丙火箭也明确了任务需求。
  2008年长三丙火箭成功首飞
  长三甲系列火箭从此集结完毕!
  成长起来的长三甲系列火箭
  简直就像开了挂!
  1994年2月至2012年3月
  18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了50次发射。
  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
  7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了又一个50次发射。
  △4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时刻(史啸 摄)
  你能叫得出名的中国大名鼎鼎的航天器:
  “北斗”、“嫦娥”、“风云”。。。。……
  以及一大批通信卫星
  几乎都由长三甲系列一手包办。
  总之,无论是约2万公里高的中圆轨道
  约3万6千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轨道
  还是38万公里外的月球
  都是长三甲系列的主场!
  这个扛起中国航天三分之一发射量的家族
  成功率达到惊人的98%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经历过风雨,又创造了辉煌
  托起它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天人
  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
⊙记者:崔霞 李厦  编
27#
 李雪 发表于: 2019-4-21 10:07:23|只看该作者

中国首个发射一百次的系列火箭诞生了 它叫长三甲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中国首个发射一百次的系列火箭诞生了 它叫长三甲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4月20日22点41分,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火箭将北斗三号IGSO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项纪录:长三乙和长征三号甲(简称长三甲)、长征三号丙(简称长三丙)组成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共完成100次发射,成为我国第一个发射任务次数过百的单一系列火箭。
  迄今,共有17型长征火箭先后投入使用。其中不少型号都有专属称号,如果说“运载能力之王”是长征五号,“航天员座驾”是长征二号F,那么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就是当之无愧的长征火箭“第一劳模”和“全能王”。
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北斗三号IGSO卫星瞬间。图源: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48颗“北斗”、4颗“嫦娥”都由它护送
  长三甲系列火箭,包括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种型号。长三甲系列脱胎于长征三号火箭,后者已经退役。
  长三甲火箭改自长征三号,在其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第三级,形成大型三级低温液体火箭。全长52.52米,GT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2.6吨。
  在长三甲的一子级上捆绑4个助推器,就派生出了长三乙火箭,全长54.838米,GTO运载能力可达到5.2吨,当时位居世界第二位。在长三甲一子级捆绑2个助推器,则组合成长三丙火箭,GTO运载能力为3.8吨。
  “这‘三兄弟’中,长三甲体力最小,长三乙力气最大,长三丙次之,想打什么样的卫星,都没问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甲系列火箭首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说。
  三型火箭运载能力形成梯队,使得长三甲系列成为我国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适应性最强的火箭系列。长三甲系列可以一箭单星,也可以一箭多星,既可以用于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也可以用于超同步转移轨道或低倾角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以及深空探测器发射,适应世界绝大多数应用卫星的质量。
  因此,长征三号甲系列成为长征火箭最重要的主力。
  截至目前,北斗导航工程从一期到三期,探月工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全部由长三甲系列火箭实施发射,一共将48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4颗嫦娥探测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长征三号乙火箭在塔架准备发射。图源: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世界领先的“技术流”16次承担国际发射
  长三甲系列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是我国火箭高技术水平的代表。
  长三甲系列火箭的三子级,采取液氢/液氧推进剂。据龙乐豪介绍,液氢/液氧推进剂环保无污染,技术难度极大,使得当时的长三甲站在世界火箭第一梯队。
  高效的液氢液氧推进剂,使得长三甲系列三子级的比推力也达到世界一流。所谓比推力,就是火箭在单位时间内消耗单位推进剂所产生的推力。龙乐豪说,常规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推进剂,比推力最高不到280秒,液氧/煤油推进剂比推力在300秒至310秒之间,而液氢/液氧推进剂最高能达到440秒,高下立见。
  火箭是否先进,还有一个关键指标:有效载荷系数。通俗地说,有效载荷系数是卫星重量除以火箭起飞重量得出的系数。
  龙乐豪打了个比方:就像两个举重运动员,体重一样,谁举起的重量更大谁就赢了。火箭也是一样的道理,同样的起飞重量,发射的卫星越重,有效载荷系数越大,火箭就越先进。服役之初,长三甲的有效载荷系数为世界第三。
  长三甲火箭立项之初的目标是实施我国第二代卫星通讯工程,然而,以龙乐豪为代表的第一代研制人员把目光瞄向了更大的市场。
  截至2018年12月,长三甲系列火箭已先后承担了16次国际商业发射任务,全部取得圆满成功,探索了一条从航天制造、发射、地面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之路。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构型。图源:航天科技集团
  单发任务周期16天 高密度如何实现?
  能者多劳,长三甲系列是我国最繁忙的火箭。
  1994年2月至2012年3月,历经18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了50次发射;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仅仅用时7年,长三甲系列完成了又一个50次发射。
  特别是2018年,长三甲系列14次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单一型号年度发射次数纪录;在80天内执行了5次发射任务,单发任务周期16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单一型号高密度发射纪录。
  火箭虽有三型,团队却是一个。针对高密度设计、生产和发射的现状,如今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团队优化流程,研制生产能力从一年23枚提高到810枚,发射周期从60天减到21天,每次执行发射任务的队伍从300人降到100人左右。
  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未来,长三甲系列火箭将不断创新技术和机制,完成以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电气系统一体化设计、智能检测组合等为代表的改进。
⊙记者:倪伟 编辑:樊一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倦人儿 发表于: 2019-4-21 01:13:24|只看该作者

第100次发射成功 长三甲系列火箭再刷新纪录

源自:央广网
原文标题:[视频]第100次发射成功!长三甲系列火箭再刷新纪录!

  北京时间4月20日22时41分,长征三号乙遥三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IGSO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
  这次发射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项纪录:这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的第100次发射,也成为我国第一个发射任务次数过百的单一系列火箭。
长三乙火箭点火时刻(史啸 摄)
长三乙火箭直上云霄(南勇 摄)
长三乙火箭腾空而起(史啸 摄)
长三乙火箭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4颗卫星(史啸 摄)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吊装瞬间(史啸 摄)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伫立在发射塔等待加注燃料(史啸 摄)
长征三号乙遥三十运载火箭试验团队(史啸 摄)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有个“荣誉称号”──金牌火箭,为啥这样说呢?

金牌火箭如何炼成高轨道发射小能手?
  先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次发射的“长三乙”和“哥哥”长征三号甲(简称“长三甲”)、“弟弟”长征三号丙(简称“长三丙”)共同组成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它们都是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
长三甲系列“三兄弟”(图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它们堪称高轨道发射小能手,因为它们包揽了目前我国所有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长三甲100次发射的成功率达到98%,这是和世界上任何一个火箭型号发射成功率相比都名列前茅的成绩。
2018年3月,姜杰接受采访时提到长三甲发射成功率
  虽然长相体格都不同,但这些年,你听过的中国航天诸多成就都离不开长三甲的支持:北斗工程从一期到三期,探月工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全部由长三甲系列火箭实施发射。长三甲共将43颗北斗导航卫星、4颗嫦娥探测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高密度发射需要充足“库存”,经过中国航天人的多年耕耘,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生产能力从一年23枚提高到810枚,发射周期从60天减到21天,每次执行发射任务的队伍从300人降到150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的火箭系列(中华航天博物馆)

“三兄弟”合力闯市场 啥卫星都能放
  金牌火箭不仅仅“红”在国内。起初,作为航天工程的基础运载工具,长三甲火箭目标是实施我国第二代卫星通讯工程。然而,以龙乐豪院士为代表的第一代研制人员却把目光瞄向了更大的市场,他们计划在国际发射服务市场上大干一场。
  当时,长三甲目标运载能力是2.5吨,这与国际发射服务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于是航天人想到了一个好的技术途径:上改下捆,先改后捆。先研制一个基础型号──长三甲,然后再通过捆绑不同数量的助推器,使火箭在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从2.5吨延伸到5.5吨,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的火箭“小家族”。
  如今,长三甲系列火箭家族满足了国际上大多数卫星的需求,运载能力与美国、欧空局的火箭旗鼓相当。截至去年底,长三甲系列火箭已先后承担了20多次国际商业发射任务,实现了与欧洲一流国际公司的接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从航天制造、发射、地面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之路。
中华航天博物馆内展示的长征三号火箭仿制品

回首:一路走来不容易
  “神奇三兄弟”今天的成绩着实来之不易。

首次发射前动力系统试车惊心动魄
  20世纪90年代,我国通信卫星事业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之前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的寿命均已到期,太空中已经没有国产转发器能够投入使用。为了长三甲火箭的成功,研制队伍历经八年艰苦鏖战。
  曾任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龙乐豪讲述过这样一段故事:
  “1993年1月20日,在北京西南郊的一个山头上,我们好不容易迎来了长征三号甲第三级火箭动力系统试车的时刻,下午6时30分,已是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的试验场地显得格外宁静,随着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参试人员的心几乎跳到了嗓子眼,刹那间火箭喷出的橙红色火箭照亮了整个山野,就在人们期盼成功时刻的到来时,发动机出现了故障,火箭排氢管仍在燃烧,如果不及时扑灭,装有60立方米液氢的火箭随时有可能爆炸。”
  庆幸的是,技术人员及时果断排除了这一重大险情,为了不使火箭研制进度拖后,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的参试人员,又苦熬两天确定故障原因,找到解决方案。
1994年,长三甲火箭立在发射台上(右边这位“灵魂画手”作品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1994年2月8日16时34分,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轰鸣,长三甲火箭昂首飞向浩瀚苍穹,分别把“实践四号”科学探测卫星和一颗模拟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及运载能力有了大幅度的发展提高,展示出我国具有发射高轨道重型通信卫星的能力,为迎接我国广播通信卫星应用事业崭新历史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大挫折后不气馁
  任何伟大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长征三号乙火箭也经历过惨痛的首飞失败。
  1996年2月15日凌晨3时01分,长三乙火箭点火起飞后约两秒,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约22秒后,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塔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
1996年2月15日,长三乙火箭发射失败
  事故发生后,研制队伍没有气馁,而是第一时间投入到故障检测中,经过细致排查,最终查明是因为一个金—铝焊接点虚接,导致控制整个火箭的惯性平台失效,火箭按照错误的姿态信号进行姿态纠正,最终坠毁。
  1997年8月20日,仅仅过了1年多的时间,长征三号乙又一次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架上,用连续3次发射圆满成功,扭转了当时中国航天的被动局面,挽回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声誉,并衍生出了中国航天著名的“双五条归零”标准。
1997年,长三乙成功发射,将美国为菲律宾制造的卫星发射入轨。(图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进入新世纪,长三丙火箭也明确了任务需求,2008年实现成功首飞,发射天链一号01星,长三甲系列火箭从此配齐。
2008年,长三丙成功首飞(图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六十余年,作为一门产业,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国民经济、壮大国防力量、巩固国家实力密不可分。正是以长三甲研制团队为代表的航天人把一枚枚火箭发射升空,把一颗颗卫星送入轨道,助力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戏游 发表于: 2019-4-21 00:05:47|只看该作者

中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中国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

  中新网四川西昌4月20日电(郭超凯)北京时间4月20日22时41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甲系列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100次,截至目前,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唯一达到百次发射的单一系列火箭。
郭文彬 摄
  据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种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该系列运载火箭包揽了目前中国绝大多数高轨道航天器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不仅是中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同时也多次承担了商业卫星的发射任务,被誉为中国的“金牌火箭”。
郭文彬 摄
  “长三甲系列火箭100次发射的成功率为98%,这是和世界任何一个火箭型号发射成功率相比都名列前茅的成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说。
  自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圆满完成首飞任务以来,长三甲系列火箭型号已经走过了辉煌的25年,在探月工程、北斗工程和国际商业发射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郭文彬 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杰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长三甲系列火箭100次发射中,有36次执行北斗工程发射任务,成功将44颗北斗导航卫星、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轨道(其中12次是“一箭双星”);有5次执行探月工程,成功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载入返回飞行试验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有36次执行通信卫星工程,发射36颗通信卫星;有7次执行气象卫星工程,发射7颗风云气象卫星;有16次执行国际发射任务,发射16颗国际商业卫星。
月亮与火箭的合影。郭文彬 摄
  用于执行第100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此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 ●
  
23#
 zhenshiyaya 发表于: 2019-4-21 00:02:18|只看该作者

长三甲系列火箭第100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源自: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4月20日消息,今晚22时41分,长征三号乙遥三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IGSO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项纪录:长三乙和“哥哥”长征三号甲(简称“长三甲”)、“弟弟”长征三号丙(简称“长三丙”)组成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共完成100次发射,成为我国第一个发射任务次数过百的单一系列火箭。
  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发射,也是长三甲系列火箭以及中国航天人新的起点。

长征娇子创新担大任
  就在一个月零10天前,长三乙这枚“劳模”火箭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第300次发射,而今它又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发射成功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甲系列火箭首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感慨万千,他用“长征娇子创新担大任”总结了长三甲系列火箭过去25年的发展历程。“在长征系列火箭中,不论是从设计之初的顶层规划及总体技术方案的前瞻性、全局性、适应性,还是从技术先进性,以及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性方面来说,长三甲系列火箭都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说它是‘娇子’并不为过。”龙乐豪说。
  长三甲系列火箭设计方案始终贯彻了“系列化、组合化、通用化”的“三化”设计思想,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作为一组系列火箭进行模块化、组合化与整体化优化设计,确定了以长三甲火箭为基本型的发展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并适应不同用户需要,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构型从3种衍生至11种,大部分产品技术状态基本稳定可实现批量化生产,产品的成熟度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绝大部分配套产品成熟度达到5级,部分产品成熟度达到6级。
  长三甲火箭是在长征三号火箭的基础上采用重新设计第三级形成的大型三级低温液体火箭,全长52.52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三子级直径3.0米,GTO的运载能力达到2.6吨;在长三甲火箭的芯一级捆绑四个2.25米的助推器就派生出了长三乙火箭,它全长54.838米,GTO轨道运载能力可达到5.2吨,运载能力当时位居世界第二位;在长三甲火箭的基础上捆绑两个2.25米助推器,又组合成长三丙火箭,GTO轨道运载能力可达到3.8吨。
  “三化设计”的发展理念对长三甲及其发展型火箭的形成和大型火箭的发展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长三甲系列火箭共同构成了我国高轨道运载能力最大、适应性最强的运载火箭系列,其运载能力可以覆盖世界绝大多数应用卫星的质量,不仅显著地增强了我国商业火箭在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为我国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了高密度设计、生产和发射的现状,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团队确立了以发射计划为主线,技术、进度、质量全面支撑的整体框架。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生产能力从一年23枚提高到810枚,发射周期从60天减到21天,每次执行发射任务的队伍从300人降到150人。
  长三甲系列火箭是国内首次开展组批生产和使用双工位交叉并行综合试验、总装和出厂测试的运载火箭,也是首次实现一支队伍在发射场同时开展两枚火箭测试发射工作的运载火箭。通过压缩发射队伍规模,优化发射场测试发射流程,实施远程快速协同设计,交叉并行作业,规范发射场管理程序,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整个型号队伍的工作效率等,确保了一支队伍同时承担两枚发射任务的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技术先进可靠
  20多年的60次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无论从技术、管理、研制生产能力和各项保障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许多首次,不断地刷新自身的纪录。
  为使系列火箭的总体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设计人员在继承成熟技术的同时,在设计中采用了60%~70%的新技术。其中重要的共108项,重要技术创新项目22项,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四项,即:YF-75氢氧发动机,是重新设计用于三级的氢氧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遇到氢氧涡轮泵端面密封、螺旋管束式大喷管成型工艺多项技术难题。经过艰苦扎实的工作,设计人员攻克了一道道技术与工艺难题,发动机的结构可靠性首飞时已经达到0.97。动调陀螺四轴平台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将近20年来在火箭惯性器件方面的一大重大突破,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成就。冷氦加温增压技术不仅在国内是首创的高难技术,即使在国际上也是属于仅被美、日等个别工业发达国家所掌握的新、难技术。低温氢气能源双向摇摆伺服机构,采用低温氢气气动机作为伺服机构的一次能源这一技术在国内是首创,在国外也未见到先例。
  随着中国探月工程和北斗导航工程的立项研制,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迎来了更大的挑战。探月工程发射任务实现了火箭“零窗口”发射技术、“多窗口”发射技术、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等突破,拓展了长征火箭发射能力,为后续深空探测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发射北斗卫星过程中,突破了以MEO中圆转移轨道设计、起飞滚转、高空风双向风补偿、远距离测发控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为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长征三号丙火箭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非全对称火箭,2008年4月25日,长征三号丙火箭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突破了非全对称火箭设计技术,使得中国高轨任务运载能力分布更加合理,实现了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真正的系列化、组合化。
  长三甲系列火箭运载入轨精度高、适应能力强,其发射卫星的入轨精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火箭可以一箭单星也可以一箭多星发射,既可以用于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也可以用于超同步转移轨道或低倾角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以及深空探测器发射,可以满足卫星用户多种不同使用要求。
  龙乐豪介绍,从推进技术来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三子级采取液氢/液氧推进剂,做到了环保无污染,技术难度极大,因此它站在世界火箭第一梯队。正是因为采用了高效的液氢液氧推进剂,长三甲系列火箭三子级的比推力也是世界一流的。所谓比推力,就是火箭在单位时间内消耗单位推进剂,所产生的推力。龙乐豪说:“常规的四氧化二但/偏而家肼推进剂,比推力最高不到280秒,液氧/煤油推进剂的比推力也就在300至310之间,而液氧/液氧推进剂最高能达到440秒,高下立见。”衡量一型火箭是否先进,还有一个关键的指标:有效载荷系数。通俗地说就是,火箭运送卫星的重量除以它的起飞重量,得出的系数。龙乐豪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就像2个举重运动员,举的重量是一样的,他俩谁的体重更轻,谁就赢了。火箭也是一样的道理,同样的起飞重量,发射的卫星越大,有效载荷系数越大,火箭就越先进。当时长三甲的有效载荷系数是世界上是第三位。”
  这些技术水平为国内最高、世界一流,使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成为集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品牌和主推产品。

“三兄弟”合力闯市场
  长三甲火箭立项之初的目标是实施我国第二代卫星通讯工程,然而,以龙乐豪为代表的第一代研制人员却把目光瞄向了更大的市场,他们计划在国际发射服务市场上大干一场。
  “国家1985年就提出,要把长征火箭投入到国际市场,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所以长三甲研制出来后,我们不仅要面向国内,还要面向国外。”龙乐豪说。
  龙乐豪回忆,长三甲火箭目标运载能力是2.5吨,与国际发射服务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于是他和伙伴们想到了一个好的技术途径:上改下捆,先改后捆。先研制一个基础型号──长三甲,然后再通过捆绑不同数量的助推器,使火箭在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从2.5吨延伸到5.5吨,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的火箭“小家族”,截至目前,长三甲系列火箭家族满足了国际上大多数卫星的需求。其运载能力在当时与美国、欧空局的火箭旗鼓相当。
  龙乐豪说:“这‘三兄弟’中,‘大哥’长三甲体力最小,‘二哥’长三乙力气最大,‘三弟’长三丙次之,你想打什么样的卫星,都没问题。”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强密度发射的“主力”,也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截至目前,北斗工程从一期到三期,探月工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全部由长三甲系列火箭实施发射,共将43颗北斗导航卫星、4颗嫦娥探测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截至2018年12月,长三甲系列火箭已先后承担了20多次国际商业发射任务,为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射了卫星,全部取得了圆满成功,其创造的效益占到了院全部国际商业发射任务收入的50%以上。其中,鑫诺一号卫星的发射服务项目使长三甲系列火箭打开了欧洲市场,首次与法国合作发射通信卫星,实现了与欧洲一流国际公司的接轨。在尼日利亚卫星项目中,首次实现了整星出口,首次以在轨交付方式为国际用户提供宇航系统集成的一揽子服务,特别是“老挝一号”星发射任务,型号队伍探索了一条从航天制造、发射、地面到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的“一站式”服务之路。
  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未来随着火箭更新换代,长三甲系列也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衍生出新的型号。龙总坚定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它的后续型号一定能够继承发扬长三甲系列的优良基因、充分汲取新一代火箭的新成果,从中国的‘金牌’创新发展成世界‘金牌’,在未来人类飞离地球、移民宇宙的伟大征程中承担主导作用。(王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sunsu888 发表于: 2019-4-20 23:49:19|只看该作者

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 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 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 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百次发射]今天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拉开了今年北斗卫星高密度组网的序幕。同时,这次发射也标志着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了第100次发射,这也是我国首个发射次数破百的单一系列火箭。转起祝贺!(央视记者董大伟 崔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10:22,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