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4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奥燕 发表于: 2016-1-22 21:31: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6年浅论读帖

 [复制链接]
  潘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汉字文化之积蕴灿烂丰厚,伟大的先民们为我们创造了,科学精美的记事传道之图腾符号,并将点线痕迹的艺术魅力发挥到了极致,给我们留下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精神瑰宝,其妙含无限,魅力深远,叫人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汉字,自发明创造之始,就先天具备了其二维功能,即实用性和观赏性。在古代,或者是电子信息传输印刷之前,书写汉字是每个识字的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不用说,其中表现字形规范优美,则是共同追求的艺术目标,相互学习模仿和推崇欣赏,传教延袭和发展,使汉字书写的艺和法相得益彰,形质博发,逾去完美。虽然,我们现在无法看到古代汉字形迹的全貌,但通过考古和碑帖的发现,亦可管窥推测,从中感知汉字书法的伟大。
  我们现在继承和学习古人的优秀传统,主要途径就是面对现存的历代碑贴,进行研读和临摹,仔细想来,这二者就好像人的两条腿,相互给力,缺一不可。熟读,可以使大脑认识开窍,多看勤悟,使大脑思维升华,获得理性的支撑,确保临写心手相协,有的放矢,这就相当于安装了手和脑的灵感方向盘,给学习书法的路上接通了走向成功的加速器。但是,现在的很多初学者,往往孤立地看待学习方法,忽视对范本的研读,简单地认为学习书法就是照字写字,好像只要多写笔下定能生花,拿到一个范本,浅表地一看,盲目提笔,不加思索,不求甚解,写来写去,没有铭记王羲之的忠告:“意在笔先”,结果是方法不当,目标不明,导致顾此失彼,心神无主,无果而终。
  因此,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不光是临和摹,更少不了读和悟。读贴是学习书法的一项重要方法,是继承我国优秀的书法艺术传统的重要途径,也是兼修个人身心素质的良策。怎样读贴,说起来并不复杂,而做起来需要底气,那就是对照碑帖,分析研究,揣摩用笔、结体和章法,领悟其中的技巧和神韵。
  一种好的碑帖,就如同一曲沁人肺腑的音乐,能够激发人们为之求索的兴趣和决心。像[张迁碑]、[九成宫]、[书谱]等千古垂范的佳品,它们是历代书家智慧与勤劳的结晶,是经过数千年实践,从历史长河中淘炼而来的宝贵财富。在这些范本的感染和滋育下,产生了一代又一代书法艺术的佼佼者。开卷识读,怡人心目,似梦入黄山、桂林的胜景之中,豁然开朗,眼界开阔,怀臻高境,意衔象道,趣味无穷。回顾历史,凡是在书法艺术上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巨匠,都无不忠实于深入研读碑帖,积数年如一日,悟得真谛,竟而登峰造极。
  古代名作的精神风貌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掌握的,因为它包含着深奥的东方文化之美学内容,沁盈着浓厚的佛道之哲学思想,欲想真正领略一家碑帖之风韵,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他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综合的知识修养,且下定面壁十年,终生耕耘的决心,情专意笃,持之以恒,细心揣摩,迁想妙悟,方能逐渐深入,吸取精髓,心急欲速则不达,这正如唐代徐洗在[论书]中所说:“俗云,‘书无百日功’,盖悠悠之事也,岂可百日乎”。时下一些自学书法者,总想一蹴而就,很少做到静心细研,即使读了范本,也是草草了之,一知半解,没有挖掘出正果,有时刚刚点睛,就忘乎所以,炫夸其耀,随心所欲,非但对优秀的东西理解不深,记忆不牢,甚至会误将前人的糟粕当做精华来学,结果走入歧途,落如俗套,越学越糟,事倍功半。我们说某人的悟性好,其实并不是这些人一定具有超人的天赋,而是他们自始至终对范本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个正确的理解就源于对范本的悉心研究和开拓归纳。当然,他们下的功夫越多,进步就越大,收获就越丰硕。所以说,临写碑帖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碑帖正确而深入的研读,千万不能读而不思,思而不悟,那种朝秦暮楚,浅赏辄止的读贴态度,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研读碑帖范本,要做到有的放失,立体思维,点面结合,扬长僻短,抓神抽筋。如[龙门二十品]宜突出其用笔的刚阳雄健,方正厚实,古朴憨畅,大气磅薄。[曹全碑]宜突出其用笔的圆转柔润,蚕头燕尾,秀逸灵动,平和简静。[自叙帖]则宜突出其用笔的盘曲刚劲,铁画银钩,翻转多变,纵横起伏,神采飞扬。
  读贴的过程,跟读史籍和文物资料有点类似,总的来说,应该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外围到内核,从形到神,循环往复,各个击破,回归整理,一目了然的程序,步步深入。具体说来应从六个方面入手:其一,范本的选择既要精典优秀,又要适合自己的性情和趣味,范本的风度要与自己的个性特点性统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俗话说:“对著铆接得好”。其二,翻阅、查找具有关联的各种资料,弄清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阅历和个性修养,范本所属风格流派,以及拓印、临传等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其三,读懂、读透谋些范本的文章内容,弄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书写形式和内容的共振点,像[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优美的散文和极富神韵的书写艺术的有机交融,行如流水,情若荡洋。其四,着眼于字行之间的连贯和呼应,字迹大小的特殊处理,疏密、谋篇的构成玄机,细心体会范本的风韵和整体章法上的精神气质。其五,潜心观察,分析范本中笔画的形象和特点,这是读帖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为书法艺术,归根结底,应属于点线的艺术,它的魅力是通过各种富有感情色彩的多变点线,巧妙组合而体现出来的,理解了不同风格、不同形象的点线,也就掌握了范本的本质因素,正如元代书法巨匠赵孟頫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用笔之意,乃为有益。”所以,我们读贴时,就要从每一个汉字笔画出发,搞清楚每一个点线不同形态的表现手法,正确理解运笔的起承转合、提按顿折等技巧,从形象的变化到墨色的浓淡处理,都要做到认真观察其形、体会其意,并牢记在心。像宋高宗说的那样,“评观点画以致成诵”。其六,分析,比较范本中的特殊结体,这是读帖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说用笔是建房的必备材料,那么结体就是构成骨架的造型。像[爨龙颜碑]用笔古雅,结构多变,跌宕奇险,品味深厚。因此,读贴时,要重视每一个不同点画组合所包含的美学意味,是扁是纵,是正是奇,穿插与僻让,收放与开合的处理等,都要潜心探索,心领神会,抓住要害,永志不忘。对于某些字的特殊写法,要开动脑筋,查根求源,扬长僻短,毫不马虎,特别是一些极富情趣的佳构,更应心摹手追。
  读贴是剖析碑帖内涵的钥匙,他是获取临帖方法,加强对范本理性认识的手段,其最终物化途径必须是临帖。临帖具有应验读帖感受的作用,是读贴的固态具象表现方式,二者相辅相承,不可分割,不能替代,如果只读不临,则无异于纸上谈兵,反之则是盲人瞎马。所以在读帖的同时,一定要同时加强动手书写,将读临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反馈实践的信息,验正理性思维的精准性,使心手灵动,笔随意转,这样就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总之,无论是读是临,其最终目是对汉字艺术的情感表达,即书法创作。只有坚守一家而又博采众长,围绕一个主线,广泛吸取各家精华,不断求索,悟出自我,以真诚的态度和献身的勇气,静心勤耕所钟爱的事业,才能步入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奥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奥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2016-01-22日:钱币市场集币视点 求索不倦独步画坛的画家吴厚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05:35,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