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668|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6-2 09:20:0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藏族(动物)雪山下的文化古城—壤塘

 [复制链接]
壤塘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大渡河上游,四川省阿坝藏族族自治州西部,地理座标:北伟31°298′—32°41′,东经100°31′—100°294′。
壤塘县东及东北与马尔康,阿坝县接壤,南与金川县毗连,西部和南与甘孜色达县,炉霍县,道孚县相望,北邻青海省班玛县。县境内辖1镇、11乡、60个行政村,131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334人。县境东西横跨89.6公里,南北纵长134.4公里,全县总面积6606.4903平方公里。平均海拨3285米,绝对无霜期仅48天,年降水量763.19mm。县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支流422条,杜柯河和则曲河是大渡河的主要支流,对长江源头的水源涵养起着重要作用。
县名源自境内一自然村壤塘寨。寨座落于山上,其山形似手托宝幢的“藏跋拉菩萨”。《藏汉大辞典》记:“瞻巴拉、义译持聩。梵音译作阎波罗。旧译布禄金刚,一财神名”。《藏汉大辞典》再记:“幢,宝幢,胜利幢,宫殿屋脊上象征胜利的一种装饰品或供神物品!,”“壤”系藏语言译,源自上意。山前有一平坝,“坝”藏语谓“塘”,“壤塘”由此得名。意为“财神的坝子”。此亦即“壤塘”地名形成之理据。

雪山下的文化古城—壤塘
雪山下的文化古城—壤塘  pqUAfza8.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Sichuanes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Sichuanes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阿坝州新增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帖]感受壤塘
2# 四姑娘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6-2 09:37:0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1958年建县后,新生的人民政权面对的是一个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的局面。1959年民改以后生产资料回到了生产者手中,生产关系的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壤塘县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社会经济超常发展,用短短五十年时间创造了壤塘历史上几千年都无法比拟的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
到2002年壤塘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426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960万元、1923万元和4543万元。建立起了以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餐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为主的14个大类的国民经济部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成就显著。2002年共有中、小学校38所,在校学生总人数4408人;医院、卫生院14所,共有床位94张,广播电视的有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63%和79%,综合性的民族文化宫1个,体育场1个。县境内有等级公路176公里,等级外公路608公里,可壤路159公里和壤阿路63公里路面全部黑色化,实现了乡乡通公路,乡道、村道遍布全县;能源、通信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355.3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县境内架设光缆100余公里,县城开通了传呼和移动通信,移动电话户数达1098户。
全县人口逐年增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改善。200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77元,2824户、14186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分别占建卡贫困户、人的95%和94%。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年末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达14336元。城乡市场繁荣、农副产品供不应求。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6-2 09:38:42|只看该作者
三、政策环境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县委“二十四字”的总体工作思路,即“抓机遇、强基础、调结构、促开发、抓扶贫、兴教育、求发展、保稳定”。依托自然资源,以生态经济为核心,扶贫工作统揽全局,着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镇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县今后将紧紧围绕打好六个“基础”,即:交通、通讯建设,水电建设,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城镇、基层政权建设,社会事业;建好三个“经济区”,即:上寨农业经济产业区,杜柯第三产业经济区,南木达牧业产业经济区;建成一条走廊,即:建立杜柯河域县境内段原始生态走廊。
四、文化环境
壤塘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其中以音乐舞蹈、民歌、藏戏、民间故事、民间谚语为主。
壤塘县有古建筑物5处,其中棒托寺喇嘛塔及石经,位于茸木达,寺始建于元代(公元1528年)。棒托寺塔群在历史上与西藏降扎寺、甘孜色达寺塔群齐名,并称藏区三大塔群。寺内一号塔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内壁存明代壁画。二号塔建于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内壁保存部分清初壁画。三号塔建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塔内保存大量佛经故事壁画。
另外的错尔基寺位于中壤塘村,建于公元1378年。日斯满巴碉房位于石波寨建于明代。西穷寺位于西穷村,建于公元约1654年。求汤古动物化石位于求汤村,距今约500年。
革命文物有5件,红军标语牌2个,斧头、木桶、饭盒各一个,都是3级革命文物。
4# 金佛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6-2 09:39:09|只看该作者
壤搪县

  基础设施
  电厂和装机能力,输变电能力:
  一、已建电源点:
  全县2000年拥有21处、32台、3860千瓦;(其中:森工自备6处、8台、705千瓦)。
  全县有微型水力发电站60处、60台、18千瓦;
  全县有太阳能照明设备1700台、60千瓦;
  二、输电设备及输电线路
  1,10 千伏输电线路:241千米;(孤立运行无联网)
  2,220伏──400伏输电线路:285,8千米;
  3,10千伏变电设备:87台站、7314千伏安;
  三、供用电情况:
  已用电11乡、1镇,已通村54个(包括太阳能设备)
  通电户:5873户,占92%。
  四、年发电量
  年发电量1014万千瓦时(其中:生活用电量902万千瓦时)。
  公路和城市建设
  壤塘县境内通内里程389公里。其中国道65公里、县道113公里、乡道95公里、林区专用道114公里。在境内公路属四级双车道102公里,属四级单车道50,5公里。其余为等外级公路。通公路已达100%,约20%的村通公路。公路周密度平均为5,89公里/百平方公里,12,98公里/人。
  壤塘县建于1958年,当时县城设于南木达,1964年迁至壤柯镇,平均海拔3280米,人口3000余人。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已具备高原山区小城规模,且具有高原小城特色,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已形成。有日供水4000吨的水厂一座、城市污水排泄池系统工程、1200门自动程控电话、寻呼系统、移动通信、城市电网等设施已建成并日趋完善。居民住宅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居民住房面积累计达13万余平方米,公共建筑5万平方米。
 
  企业
 
  我县共3户城镇集体企业,即县供销社、县二轻公司、县建筑安装装饰公司。这3 户企业都是建县初“马背上的商店”逐步过渡而来的,至60年代中期各企业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成为我县唯一的“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与为农牧民提供服务的供销合作社,建筑合作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各企业都有一定的规模,迄今已成为独立自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截止1999年底,共有资产489万元,欠债906,3万元,所有者权益—417,3万元,累计亏损717,8万元,欠债率达164%,
  (其中供销社累计亏损709,9万元)企业濒临破产边缘。加之,近年来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原建企业时的老职工现基本退休,企业负担不断加剧,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企业已感到严重不适应发展。针对这些主、客观因素,各企业从1999年4月底开始,相继采取租赁承包(县二轻公司、县供销社)与股份合作制(县建筑安装装饰公司)改革,至今年已基本完成。改革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谋得了出路。
 
 
  科技与文化
 
  1978年建成的县城礼堂兼电影院,建筑面积385平方米,可容纳1000名观众,有专用于电影剧照、人物简介、影内容简介等内容的橱窗18平方米。
  中小学校:34所(其中:高完中1所;戴帽初级中学1所;城小1所;乡中心
  校11所;村小20所)
 
  宗教信仰
 
  松赞干布东进的唐朝时期,藏传佛教传入阿坝地区,此后逐渐传 入壤塘境内。随着时代的推移,历史的演变,传入县内的藏传佛教各派也逐渐发生变化,有的以母系名称命名支系名,有的则以传承密宗佛法命名支系名,形成了3个教派,即:觉郎派、噶举派、宁玛派。
  觉郎教派起源于域摩弥觉多吉,他生活在公元十二世纪初叶北宗时期,原为一位在家的瑜珈行者,后出家。他创立的“他空”见解,被觉郎派奉为其教义核心。其五传弟子衮邦土介尊珠,在今西藏日喀则西拉孜县东北,建立觉郎寺,教派即因此而得其教派名。觉郎教1378年传入壤塘。尽管它在西藏已近灭绝,但在阿坝州尚有保留并有较在影响,特别是县内“中壤塘寺院”愈趋兴旺,有“小拉萨”之美称。后分为3 个寺院(系阿坝州觉郎教派寺院的母寺)。一是错尔基寺,有僧人304人;二是泽布基寺,有僧徒110人;三是藏洼寺,有僧徒168人。
  宁玛教派 也称红教派,由西藏僧人索穷巴、卓蒲巴等人创立,奉八世纪印度传播密教的佛学家莲花生为佛祖。宁玛派传入壤塘县逐渐分支立派。有康旭寺、棒托寺、阿诗玛寺等。
  噶举教派 系西藏僧人玛系巴米拉日巴师徒所创的藏传佛教教派。元朝传入阿坝地区,随后传入壤塘县,在县境内现有鱼托寺、曾克寺、大登寺。
 
 
  民族风情
 
  县内世居民族为藏族,世代在此繁衍生息,历史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使习俗具有浓郁的民族宗教特色。
  住房与碉楼
  牧区的住房,以帐篷为主。现牧民多有固定的居所。
  服饰
  藏民多穿由精致的羊皮制作的藏袍,皮薄轻巧,四季皆宜。不论男女喜戴毡帽和礼帽,冬季戴狐皮帽。手上喜戴象牙或银制的手镯,金、银戒指和身上带银制的“尕吾”(也称“护身符”),内装经过活佛净点过的各种珍贵活佛舍利。男子在腰间挂一把精致的腰刀。女子在腹部左侧腰带上,挂尺余长精致铁或铜、银制的“俄目卡尔”,右侧是日月形的银制装饰品。
  饮食
  藏民主食糌粑(将青稞磨面后炒熟制成)、牛肉、羊肉和奶制品(包括酥油、奶汁和奶渣)。生活中饮料有糌粑茶、奶茶、酥油茶等。
  姓氏
  藏民取名方式较多,常见的一种以出生日期取名。如:生于星期一叫达娃,初三叫次松;或以表示祝福、赞美的词语取名,如:边巴拉姆(拉姆即仙女)、扎西(吉祥)。男女名字区别较明显,名字最后一字为“登”、“让”等的一般为男性,名字 后一字为“措”、“姆”的一般为女性。
  礼仪
  赠送哈达为一种常见礼节。哈达意即萦绕的祥云,吉祥如意。哈达有红、白、黄、蓝等色,藏 普遍喜用白菜色麻纱哈达。
  丧葬
  有天葬、水葬、火葬、塔葬和土葬等形式。天葬:将尸体放在天台上砍碎后喂鸟;塔葬:大活佛圆寂后将内脏取出,风干尸体,或将烧烫的沙用布袋装好,将尸体 烘干,并在尸体内装满经书,保存灵塔之内,作供奉和永久纪念。
  禁忌
  藏族禁止杀生,禁食鱼、圆蹄牲畜和有爪子的动物肉。家有病危人或妇女生育时,在大门外烧一堆火,忌讳外人入内。妇女不能入经堂,须回避僧人。
  文化艺术
  一、音乐舞蹈
  羌 姆,汉语称“神舞”、“跳神”,各寺每年均要举行。在跳羌 姆前,均进行宗教仪式。跳羌 姆者为僧人,其表演顺序、服装、道具,因教派不同而有差异。羌 姆表演节奏明显,四步一变。舞时,给人一种宗教神秘感。
  藏族能歌善舞,传统音乐舞蹈有《格桑花是花中之王》、《可爱的布谷鸟》、《珍惜时光》等。每逢节日、办喜事或农闲时,藏族喜好围着篝火跳锅庄。锅庄为一种围成圆圈跳的集体舞,集体动作一致,以踢腿、摆手、绕体、倾身、旋转为主。锅庄旋律悠扬,节奏鲜明。有时舞者边唱边跳,气氛欢乐。
  二、民歌
  民歌形式多样,传统的有《蓝天》、《金子烟杆》、《雾》等,仪式歌有《金色的山洼》,情歌《洁白的鸽儿》,生活歌〈太阳照在山上〉等。
  三、藏戏
  藏戏一般在场坝演出。演出前,由一人介绍剧情梗概。舞步居多,起落旋转跨度大,节奏鲜明。具有浓郁民族民间舞蹈韵味,委婉动听,抒情传神。多种唱腔和台步,围绕一个较固定的主程式展开。1981年9月,我县民间藏戏团参加“四川省首届藏戏调演”,获演出一等奖。
  四、民间故事
  藏族民间传说和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曲折,有〈王子和牧童〉、〈青蛙娶公主〉、〈吹牛皮的甲热〉。
  五、民间谚语
  藏族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众多民间谚语,内容有〈抗争〉、〈真理〉、〈勤俭〉等。
  六、文物
  被列为省、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棒托寺喇嘛塔群和石经、错尔基寺、日斯满碉房、西穷寺等。
  棒托寺喇嘛塔群始建于元代,属宁玛教派。塔群共5痤,均为木石结构,内壁存明代和清初的壁画。棒托寺塔群在历史上与西藏降扎寺、甘孜色达寺塔群齐名,并称藏区三大塔群。塔群中部保存有较完好的明清藏文石经,以较规则片石正反两面刻成,共计约10万片。石经中部为〈嘎木绒〉经(公元1438年刻制),余为〈甘珠尔〉经文。此藏文石经规模在全国藏区属罕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阿斌 发表于: 2006-6-11 18:13:02|只看该作者
对的,哥门儿搞得详细,在接再励,再立新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20:05,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