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46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申赋渔《寂静的巴黎》分享会:普通人的人生如何被疫情改写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读书
  10月16日,旅居法国的作家申赋渔带着他在2020年法国因疫情封城期间创作的新作《寂静的巴黎》,现身北京五道口PAGEONE书店,与社会学学者、《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作者田丰,展开一场以“普通人的人生故事如何被疫情改写”为主题的对谈。两人从文学与社会学的不同视角畅聊疫情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改变,我们又该如何重启生活。
《寂静的巴黎》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申赋渔:写书的契机缘于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
  2020年的春天,新冠病毒席卷世界,巴黎封城,全民禁足。同样被困于巴黎寓所的申赋渔出于写作的本能,决定将经历这一特殊时刻的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此之前五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关注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并采访收集他们的故事。当疫情来临,巴黎封城,他想把这个特殊的时间点记录下来,起初只是本能地写两三篇新闻报道,随后逐渐将笔墨转向写那些关注已久的小人物的命运,并把这些故事写成一本书。
申赋渔新作《寂静的巴黎》关注疫情中的普通人
  申赋渔特别关注身边的平凡人,这是他以往作品的一贯风格。《匠人》写的是中国一百年来慢慢消失的乡村。《半夏河》写的是作者对自己儿时记忆中乡村的一种乡愁,故事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非常熟悉的邻居、乡亲和朋友。在新作《寂静的巴黎》中,申赋渔同样将笔触对准他在巴黎认识的人,有朋友,也有朋友的朋友,这里写的每一个人都是他有着长时间情感交流的人。故事中人,有流浪汉,有门卫、有厨师,也有小提琴家、画家,还有农场主,以及政府官员。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却同在疫情严重的巴黎经历着封城时刻,做出了对人生不同的思考与选择。在巴黎,浓缩了全世界的人。申赋渔想通过写作,站在疫情爆发的这个时间点,思考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之后又将会如何继续?
社会学学者田丰认为《寂静的巴黎》中所讲述的是非常深刻的故事

田丰:通过小人物的生活体现生命的深刻
  社会学学者田丰认为《寂静的巴黎》中所讲述的,并不是爆料性的新闻,而是非常深刻的故事,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深刻是通过小人物的生活来体现的。比如书中关于中国画家的故事,当中国的画家到巴黎之后,没有办法从事他本身的职业,从作画变为开餐馆。生活节奏改变之下,成为艺术家的理想破灭的时候还有残存的想法,可以在路边作画。但是到疫情的时候发现这个也干不了。这个故事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们理想破灭时的无助,令人感同身受。作者申赋渔也表示,在疫情袭来的时刻,每个人的命运,他当时的一些举动,对自己都有着巨大的触动。比如书中《我活了美好的一生》这篇故事,提到疫情时期法国养老院的情况。今年是老人的一个难关,在养老院中的一位老爷爷,九十九岁,是位药剂师,他在浴缸里放着音乐,服下了自己调的药后安然地睡去。他说自己活了很高的岁数,现在的世界跟自己没有关系了。对于生与死、美好和痛苦的主题通过个体的选择直接体现出来,这种冲击是巨大的,体现了生命的深刻。
《寂静的巴黎》分享会现场

人们从来没有这么害怕同类,又渴望同类
  如申赋渔在书中所写,“人们从来没有这么害怕同类,又渴望同类”。关于疫情之下,人与人发生的微妙关系,申赋渔和田丰进行了深入对谈。申赋渔谈到巴黎街头人与人相处的一个很明显的变化,疫情之前,当你走在街头,即使是跟陌生人目光相对,彼此都要有一个微笑的表情,点一下头。在电梯里碰到人,其实都不认识,但也都要问好,这是最基本的。但是新冠病毒发生以后,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基本的寒暄,甚至避之不及,人与人之间害怕到这种地步。在法国,人们见面时的拥抱贴面、握手,这些礼仪被新冠打断、阻隔。每个人都把别人当成病毒本身,人们开始害怕同类。但同时由于孤独和无助,人们又渴望同类,渴望与人相处和协助。正是因为面对这种被迫的、突然的孤独,很多人不知如何是好,精神崩溃,法国精神病院里人数剧增。
  学者田丰则提到一个非常特殊的观察,在疫情期间人们对不熟悉的人防范程度非常高。他回忆起自己有一次坐公交车,无意当中触碰到一个旁边的人,那个人如同碰到病毒一样弹开。但是当他回到了单位内部,回到熟悉的群体,会发现没有特别多的变化。我们在疫情时期对于人的恐惧,跟我们的熟悉程度、陌生程度有着很大关系。当我们处于亲密的群体内部,更多的时候是相互之间的帮助和同情。
《寂静的巴黎》申赋渔
  南海出版公司

不同的书写构成文化记忆的历史
  我们需要一些共有的文化记忆,比如这场疫情会有不同的媒体、不同的作家、不同的学者在书写,整个一系列的书写都构成这场文化记忆的历史。申赋渔认为世上每个人都在写自己的故事,但是方式不一样。作家用笔在写故事,社会学者用社会学的方法、田野调查的方式写故事,画家用画笔,工程师用他的程序。一个人对自己有一个故事的叙述、一个想象、一个向往,那才能充满力量往前生活。讲好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就被记忆为历史。田丰很赞成申赋渔关于个人记忆的说法。他认为人们的历史逻辑在这次疫情发生时出现了非常大的转变。在2019年之前,我们往往会把西方的东西放在前面,比如学术研究把西方的论文作为好的标杆。疫情开始的时候,写报告时或许还是这样。但疫情之后你会发现,中国文章的逻辑改变了,我们不再把西方作为标杆去写。2020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经过疫情这个事情,中国人对历史的记忆发生标杆性的转变,大家知道原来中国可以做得更好。对于他个人而言,他因为和武汉的朋友的接触和交流,对当下每一天的寻常家庭生活投来更多的关注,希望自己也能像法国人那样,抓住当下的每一天,享受生活。
申赋渔为读者签名
  在《寂静的巴黎》中,除了小人物的故事,作者申赋渔还另外穿插很多法国历史上文化名人故事的回溯,以及这些历史故事在现实当中的对照思考,包括雨果、左拉、莫泊桑、梵高,等等。当我们今天面对重大的新冠灾难而感到困顿不前时,回头看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这些大师,他们一生中也遇到过无法想象的巨大的灾难。比如普鲁斯特,在他一生当中也要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极其可怕的事情,他的文章也写到一战对他的冲击。雨果则经历被放逐。左拉受到非难。申赋渔将十九世纪的文人、艺术家照进当下,看这些伟大的心灵是怎么对待灾难的,我们则能够从伟大的心灵中汲取能量。希望这本《寂静的巴黎》能给经历疫情的你我带来更多对生活与生命的思考。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又亮又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又亮又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温暖的时空之旅:《夜间巴士》分享会暨主题原画展在京举行 北京阅读季·阅读驿站进乡村:数字阅读走进平谷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17:50,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