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349|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03-9-28 20:43:0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国学[转帖]读懂绵阳古环境的第三部书

 [复制链接]
读懂绵阳古环境的第三部书
  提要:刘东生院士的黄土研究被誉为认识自然历史、气候变迁的第三本书,而在绵阳涪江梓江下游区域壮观的大围坪和古山寨遗迹地貌,被认为是曾发生过多次盆塞湖和盆塞海现象的第四部书。
  在绵阳涪江和梓江下游区域,距今8000年左右的古山寨聚落遗址犹存,它们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围绕山寨的处于半山腰的大围坪,延伸数百里,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这些与古书记载的蛮荒历史无一相似。这使人想起了20世纪初留学日本归乡的绵阳学人何拔儒,通过长期考察和研究从盐亭辐射嘉陵江流域两岸的大围坪和古山寨地质地貌,得出从1.2万年至8千年前的大冰川末期起,四川曾发生和存在过多次盆塞湖和盆塞海现象,从而为5000年前中国的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提供了地质地理条件,而被人称为中国上古海洋文明和城邦文明古环境研究的第四部书。但要解决四川古盆塞海洋文明与中原的古黄土文明谁在先?刘东生院士2002年获得的被誉为诺贝尔环境奖的“泰勒环境奖”,这是认识地球上自然历史、气候、生物变迁的第三本书;即`它认为中国的黄土高原已经存在了250万年,我国的干旱史也有250万年,这是投了黄土高原的弃权票。

地球环境的三部书
  世上比“天气”更加难以捉摸的东西恐怕很少,如预测三天后某地是否会下雨,实际上是预报中最困难的一种──“降水概率”真是一个有用的词。但如果我们能知道在漫长历史中发生了什么,就有可能预言未来。在两极、海底和陆地上,都存在着地球环境变迁的长期记录,这就是目前发现的三部最完整的地球气候史书:极地冰芯、深海沉积物和中国黄土。
  北京中山公园内有“社稷坛”,坛上覆以五种颜色的土,因此又称“五色土”,其分布为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和中央黄土。这与中国土壤分布的实际情况有些相似:南方的土壤因含铁元素较多而偏红,往北则因钙质较多而呈黄色,东北的土壤因腐殖质较多而发黑。而黄土位于中央,也正好体现了黄土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日常概念里的黄土指黄色的尘土,地质学上的黄土专指形成中国黄土高原的这种黄土,它是风吹来的沙尘,通常堆积超过100米厚。刘东生院士及其同事测定认为,中国的黄土或类似黄土的物质分布面积约有63万多平方公里,其中真正的黄土区域为30多万平方公里;后来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发祥地的黄土高原,是几百万年的“沙尘暴”的结果。

黄土高原的分布
  与其它国家的黄土相比,中国黄土是一份时间跨度最长、保存得最好的地球环境记录。刘东生院士说,阅读中国黄土这本书,既容易,也困难。说容易,是因为黄土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形成,研究最上层新形成的黄土时,我们有很多其它资料为辅助,因此起点比较容易。但是,越往过去追溯,就越困难。中国黄土的几代研究者与他们所研究的黄土年代,呈现一个有趣的序列:20世纪30年代,刘东生院士的老师杨钟健先生那一辈的研究者为中国黄土研究打下基础时,认为黄土的形成是十几万年来的事。50年代以后,在刘东生院士这一辈人的努力下,黄土的历史被倒推至第四纪早期,大约距今260万年的时候。此后,刘院士的学生安芷生、丁仲礼等人把它推到600800万年前;再年轻一辈的郭正堂等人更在最近追溯到2200万年前。

地球的吸引力
  1964年,刘东生暂时放下黄土研究工作,与冰川学家施雅风共同主持青藏高原希夏邦马峰科学考察。他们在中国北方黄土高原西部发现了一套厚达250米、多达231层的黄土。形成这样大面积而且巨厚的风尘,需要大面积的干旱区作为粉尘来源,还要有强劲的风将粉尘搬到黄土高原,因此亚洲中部的荒漠化至少在2200万年前就开始了,这与青藏高原的隆升直接相关。
  刘东生院士早年师从古生物学家兼地质学家杨钟健先生,在鱼化石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1954年,新中国建设急需地质人才,刘先生欲待响应国家号召,又放不下古生物研究,犹豫不决,最后在老师侯德封先生的鼓励下,定下心来从事地质研究。从1955年起,由包括刘先生在内的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考察队,完全靠步行对晋、陕、甘等地区进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考察。刘先生说,当时的考察工作应该说是比较苦,但因为一路走一路总有新发现,所以也并不觉得苦。2000年,刘先生参加黄土高原可持续农业发展咨询考察团,故地重游,当年走了8个月的路,利用现代交通工具,8天就转完了。当然,当年的步行考察有利于进行更细致的观察,不过技术的进步的确大大提高了地质工作的效率,刘先生对此深有感慨。

(碧声)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吐血推荐—非常动人的写家乡的文章片段哦[转帖] 重庆,我爱你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03-12-31 15:49:5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电子信箱:y-tx@163.com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3 13:27,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