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研究] 巴蜀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复制链接]源自: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作者:袁莎
http://www.phoer.net / |7 F. r' X) L' r7 ? k0 @- k 山川秀丽的巴蜀大地造就了丰富独特、多元包容的巴蜀历史和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发生、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有着独立、悠久的文化始源和文化模式,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Y( T2 d' k7 K8 e! Q" d http://www.phoer.net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重庆、江苏等地时指出,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长江文化”新概念,为我们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和巴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 @8 C/ X9 h http://www.phoer.net
4 R0 H% X) y+ l$ K+ b# p; P8 V http://www.phoer.net
一: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7 B) p# G" {4 z* k( G http://www.phoer.net
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发生、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立而悠久的始源,独特的文化模式和文明类型。岷江上游的营盘山遗址,四川盆地东边的巫山猿人古人类遗址,都充分说明了巴蜀地区的确是中国、乃至东亚大陆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三星堆和金沙青铜文化的重大考古发现告诉我们,早在先秦时期,古蜀地区就已经出现了一支拥有灿烂青铜文化、大型城市和古蜀文字的高度发达而连续发展的古代文明。不仅如此,由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所深刻揭示出来的古蜀的独特文化模式、文化类型和悠久始源,使它们在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研究中占有特殊的学术地位,雄辩地证明了植根于四川盆地的古蜀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区系文明中具有显著地域政治特征和鲜明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从而为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论”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证据,也大大丰富了“中国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发展”论断的理论内涵。巴蜀文化与齐鲁儒学、三晋法学、荆楚道家等,共同形成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多元通和”的重要特色。
http://www.phoer.net " I& `- d7 I; C 巴蜀地区人杰地灵,在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科技等方面,都对中国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巴蜀诞生了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苏轼等文学巨匠和伟大词人,诞生了张栻、唐甄、刘沅等伟大思想家,诞生了洛下闳、王灼、秦九韶等伟大科学家,以及张道陵、宗密、马祖道一、杜光庭等宗教学者和宗教领袖。巴蜀地区还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巴蜀文化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西汉时期,巴蜀地区的大学者严君平开创了将道家之学与巴蜀方术传统相结合的学术和宗教传统。东汉时期,张道陵入蜀,修道于鹤鸣山,将老子之学与巴蜀文化传统相融合,道教这才正式创立。, `! j- U2 M* K, v$ ^0 Z, R; l http://www.phoer.net
由此可见,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对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中国文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可能必须藉由研究巴蜀文化才能得到答案。
http://www.phoer.net $ w- @+ r# O( W: f, f1 @8 t- d. [; p! e- r5 }, a6 q( B, F' p& t http://www.phoer.net
二:巴蜀地区在西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V: O0 t9 {$ |( L0 o http://www.phoer.net
巴蜀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迁徙流动的汇聚之地和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
http://www.phoer.net ! g. F: V( J/ G6 R8 b 先秦时期,由于以三星堆文化为重心的古蜀文明的历史性传播和推动,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发展得到了极大地推进。由于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先秦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从分散的后进状态逐步走向文明,初步形成了在古蜀文明影响和制约下的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状态,这对秦汉时代西南民族地区纳入中国文化大家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j9 H' ^/ t$ W: I http://www.phoer.net
秦统一巴蜀以后,很快就开展大规模的栈道建设,解决了巴蜀地区和关中地区的交通问题。! H9 k; Y. x" B f+ w, M http://www.phoer.net
《战国策》和《史记》都描述了当时畅通无阻的交通状态:“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栈道千里,无所不通”。. b; X! e. P% O. j) A" L http://www.phoer.net
在此基础上,巴蜀地区很早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开放的文化格局。通过各民族之间不间断的文化交流、文化互动和文化交融,巴蜀地区逐渐形成了“多元通和”的文化传承样式和宗教信仰形态。# }9 {0 K6 x8 i$ v http://www.phoer.net
在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受道教影响,当地藏族百姓请道士做法事、占卜、禳灾驱邪。在梭坡乡,百姓家里锅庄房或是门楣上、粮仓上基本都有道教的各色字符。当地的喇嘛、更伯和道士,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同时或交互发挥作用。4 ?, ~ f( c1 d+ v/ _7 N2 [6 i http://www.phoer.net
在藏彝走廊东缘的甘孜州丹巴县境内,墨尔多神山下的墨尔多寺就是典型的多元宗教并存的寺庙。苯教、藏传佛教的不同教派、汉传佛教、道教等在这里和谐共生。墨尔多寺传承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宗教仪轨,兼具苯教、汉传佛教、道教等特色,同时供奉多个宗教、教派的众多神灵,不同宗教信仰的信众来此朝拜,亦在此寺院和睦相处。9 f. d6 e8 u& Q" y: m+ n5 M http://www.phoer.net
巴蜀地区保存的丰富原生形态人文景观是宗教多元主义、跨宗教理论分析的典型样本,对丰富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宗教对话等探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M; p: J8 s4 Y g: |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s' \5 o8 q7 ~" I8 z/ Q7 ?* R三:巴蜀地区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枢纽性作用5 t J$ B) r9 j8 @ http://www.phoer.net
南方丝绸之路,是史籍所载最早的中西交通线路。一系列史实证明,最早从中国进入印度地区从事商业活动的就是巴蜀人士,巴蜀商贾长途贩运丝绸等蜀物到印度引起了丝绸的传播,由丝绸的传播从而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通,进而促进了中国与欧亚文明的交流和互动。9 o! Q& O8 ~ Q http://www.phoer.net
南方丝绸之路是将巴蜀文化与古代欧亚文明相联系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南方丝绸之路使得巴蜀文化冲破了自身的地域特色进而具有大西南意义和国际文化交流意义。“凿空西域”的张骞也是巴蜀人士,他从西域探险归来后指出:从西北或是北方草原地区去中亚,路途遥远、环境险恶,而从南方丝绸之路出发,经缅甸、印度到达中亚、西亚,则容易得多。唐代高僧释义净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也记录了西晋时期佛教通过西南丝绸之路西行求法以及与印度佛教交流互动的重要信息。, |+ h! Q/ \* r http://www.phoer.net
南方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或贸易通道,它也是古代中国同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等地各文明之间碰撞、交流、互动的重要纽带,由此也奠定了巴蜀文化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巴蜀地区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和主经之地。只有将巴蜀文化放入到“南方丝绸之路”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背景中,才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其文化性质及历史意义。小屯出土的武丁大龟被鉴定为马来半岛所产。三星堆遗址、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来自缅、印的象牙,三星堆遗址还出土数千枚来自印度洋和南海的海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物雕像、金杖和金面罩与近东文明密切相关。这些集结在巴蜀地区的外来文化因素充分说明了巴蜀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枢纽性作用。! E* ]& Y- V' L: h6 G3 D/ Q/ Q( a% | http://www.phoer.net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地区在促进西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捍卫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南方丝绸之路的赋能下,巴蜀文化还冲破自身的地域特色进而具有大西南意义和国际文化交流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及提升中华文化海外影响力的历史进程中,巴蜀文化必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r/ K( }+ q# d9 f/ Z http://www.phoer.net
袁莎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