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74|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8-23 09:24:2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伟大的中国小说

 [复制链接]
哈金

近年来,国内的作家和学者们似乎接受了文学的边缘地位,好像这也是与世界接轨的必然结果。其实在美国,文学从来就没有被边缘化过。在美国文化结构中伟大的美国小说一直是一颗众目所望的星。常常有年轻人辞掉工作,回家去写“伟大的美国小说”,甚至有的编辑也梦想有朝一日能编辑“伟大的美国小说”。每年春季,我都教中篇小说写作。在第一堂课上我总要把伟大的美国小说的定义发给学生,告诉他们这就是每一个有抱负的小说家写作的最高目标。

早在1868年,J.W.Deforest就给“伟大的美国小说”下了定义,至今这个定义仍在沿用:“一部描述美国生活的长篇小说,它的描绘如此广阔真实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美国人都不得不承认它似乎再现了自己所知道的某些东西”。

表面看来,这个定义似乎有点陈旧平淡,实际上是非常宽阔的,并富有极大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它的核心在于没有人能写成这样的小说,因为不可能有一部让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书。然而正是这种理想主义推动着美国作家去创作伟大的作品。美国作家都明白伟大的美国小说只是一个设想,如同天上的一颗星,虽然谁也没法抵达,却是一个坐标,使他们清楚努力的方向。

纵观美国文学,我们会发现每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后面都有伟大的美国小说的影子:《汤姆叔叔的小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白鲸》、《大街》、《愤怒的葡萄》、《奥吉马奇历险记》等巨着都是如此。上个世纪有几部小说干脆就自诩为“伟大的美国小说”,Philp Roth写了这样一部书,诗人William Carlos Williams也写了一本薄薄的冠以如此大名的小说。美国的小说家们都梦想写出一部接近那个理想的伟大作品。只要谁写出了一部这样的书,不管他身在何处、有无名气,谁就是主要作家。反之,不管你目前多么红火,你写不出重要的作品,你不久就得靠边让道。这是公平的竞争,大家都享有同等的机会。

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国的小说都不很景气,惟独美国和印度两枝繁茂。这与他们的小说观念有关。Salman Rushideie在1981年发表了《午夜的孩子》;1989年,33岁的Shashi Tharoor写了一本长篇,就叫做《伟大的印度小说》;后来又出现了Vikram Seth的《合适的男孩》(1993),洋洋洒洒一千三百多页,是英语中最长的小说;移居加拿大的Rohinton Mistry于1996年出版了《恰好的平衡》。显然,这些大作都渊源于一种宏大的意识,就是伟大的印度小说的意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家都多年身居国外,但他们是印度的重要作家,也就是说,伟大的印度小说的意识和创作实践,排除了“中心”与“边缘”的区别──谁写出举足轻重的作品,谁就是重要作家。

其实,作家的地位最终就是这样确定的。记得余华说过,如果马尔克斯没写出《百年孤独》,他就跟别的拉美作家没什么两样。

目前中国文化中缺少的是“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概念。没有宏大的意识,就不会有宏大的作品。这就是为什么在现当代中国文学中长篇小说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在此我试图给“伟大的中国小说”下个定义,希望大家开始争辩、讨论这个问题。“伟大的中国小说”应该是这样的──一部关于中国人经验的长篇小说,其中对人物和生活的描述如此深刻、丰富、真确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认同感。

虽然这个定义深受“伟大的美国小说”的影响,但我觉得还是到位的。我们可以进一步研讨,从而把这个定义下得更准确,更能为作家和学者们接受,以形成共识。“伟大的中国小说”意识一旦形成,作家们就会对我们的文学传统持有新的态度,因为按照我下的定义,“伟大的中国小说”从未写成,也不会写成:就是《红楼梦》也不可能得到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国人的认同,至多只是那个时代的小说的最高成就。也就是说,作家们必须放弃历史的完结感,必须建立起“伟大的中国小说”仍待写成的信念。如果没有这种后有来者的心态,中国文学就真的没指望了。

没有伟大的文学信念往往会给写作造成重大失误。鲁迅认真地写小说只写了七年,只出了两个短篇集子(《故事新编》不是纯文学创作)。对小说家来说,七年时间至多只不过是个开端,都不足以全面掌握小说的技艺。设想如果鲁迅当时怀有“伟大的中国小说”意识,他就会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写小说,就会给我们留下比那些杂文更有意义的伟大作品。鲁迅临终前曾对冯雪峰说他希望能再活十年,每年都要写出一部长篇来。他没能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因为他没有高远的文学信念。再来看张爱玲,她在自己汉语的创作高峰时期改用英语写小说,夭折了自己的才华。如果她头脑里有“伟大的中国小说”意识,清楚自己努力的目标,就不会出现那种失误。鲁迅和张爱玲都会迷失方向,更何况当代的青年作家呢。

“伟大的中国小说”意识形成后,文学小说就会自然地跟别的类型的小说分开。作家们会不再被某些时髦一时的东西所迷惑,会把眼光放在真正伟大的作品上,会将世界文学中的巨人作为自己的导师或对手。目前一些西方作家在中国很走红,诸如昆德拉、卡维诺、杜拉斯、博尔赫斯,这些作家各有其独到的一面,但他们都没能写出里程碑式的着作,也就无法滋养伟大的作品,对于这类作家应该持浅尝而止的态度,就像巧克力好吃,但顿顿吃,就把人吃坏了。然而,有的作家的作品则可以成为精神食粮,能够为创作伟大的小说提供源源的养分。我并不想在此表达自己的好恶,只是想说,一旦你决心写“伟大的小说”,你就会自然地寻找属于自己的伟大的传统,这时你的眼光和标准就不一样了,就不会把心思放在眼下的区区小利和雕虫小技上。

最后我想指出,“伟大的中国小说”意识的形成将取消“中心”与“边缘”的分野,将为海内外的中国作家提供公平的尺度和相同的空间,因为大家都将在同一起跑线上,都面对无法最终实现的理想。今后不管你人在哪里,只要你写出接近于“伟大的中国小说”的作品,你就是中华民族的主要作家。

作者为美国用英语写作的华裔作家,原名金雪飞,现任波士顿大学文学教授。1999年以长篇小说《等待》获美国全国图书奖,2004年其长篇小说《战废品》被《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评为当年十本好书之一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Sichuanes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Sichuanes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国作家为何缺乏思想? [转帖]中国文学该不该面对伟大?
2# 四姑娘山
 耿纪朋 发表于: 2006-9-10 21:47:0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这是中国文学史的历史原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13:26, Processed in 0.904802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