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14|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8-23 09:25:5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中国文学该不该面对伟大?

 [复制链接]
川沙

躲在一隅几月不出门,前天偶接国内一友人电话谈及目前正在热烈讨论哈金“伟大中国小说”一事,才匆匆在网上浏览了一圈,发现真还有那么一回事情。而且,那些大网大报,正如火如荼,真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啊!

既然是讨论,就各种观点都有。同意并支持文章观念的人也不在少数,并且都是很有分量的学者和作家;当然,建议文章修正其的“定义”的人也有;而持异议反对文章的也大有人在。

早在1868年,J.W.Deforest就给“伟大的美国小说”下了一个至今仍在沿用的定义:“一部描述美国生活的长篇小说,它的描绘如此广阔真实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美国人都不得不承认它似乎再现了自己所知道的某些东西”。

哈金认为:“表面看来,这个定义似乎有点陈旧平淡,实际上是非常宽阔的,并富有极大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它的核心在于没有人能写成这样的小说,因为不可能有一部让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书。然而正是这种理想主义推动着美国作家去创作伟大的作品。美国作家都明白伟大的美国小说只是一个设想,如同天上的一颗星,虽然谁也没法抵达,却是一个坐标,使他们清楚努力的方向。”

哈金说:“纵观美国文学,我们会发现每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后面都有伟大的美国小说的影子:《汤姆叔叔的小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白鲸》、《大街》、《愤怒的葡萄》、《奥吉马奇历险记》等巨着都是如此。其实,作家的地位最终就是这样确定的。”因此,哈金对“伟大的中国小说”给出一个定义:“一部关于中国人经验的长篇小说,其中对人物和生活的描述如此深刻、丰富、真确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认同感。”

哈金关于提倡写“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文章,是一篇言简意赅,清楚明了,鼓励全体用汉语写作的人写出理想定义的“伟大的中国小说”的文章,其定义用语虽然简单,实则内涵极深,外延极广,并且原则到近乎一个宗教理想般的难以企及,真的是一个理想目标、一个坐标、一颗天上的星。

他解释,“伟大的中国小说”就象柏拉图理念世界中的那把椅子,是一把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椅子,什么才是最理想的椅子呢?实际上是永远达不到的,它不可能具体到若干的标准,而只是一个多少带些宗教色彩的理想高度。

我的理解,就如象说,A男孩子跑得快象飞鸟,B男孩子跳得高象青蛙,C女孩子灿烂得象阳光,D女孩子美丽得象水仙花那样简单明白,而不需要来做什么多余的解释。

实际上,在英国文学和教育史上,伴随着1950年代关于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文学家的论争,1960年代在牛津和剑桥的学生发起的文化革命运动中,就有过关于文学的《伟大的传统》[1]和“重解伟大的传统”[2]的争论[3]。但是,凯瑟琳贝尔塞在她的“重解伟大的传统”一文里,在试图推翻利维斯1948年出版、并造成巨大影响的《伟大的传统》时,对他的将“一幅文学的面貌大观,权威性地将小说领域中的主与次,成熟与幼稚区分开来”还断言“伟大的英国小说家是简奥斯丁,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和约瑟夫康拉德”进行批评的同时,也说到“拒绝利维斯式的批评意味着什么呢?能否认为我们是对英语的伟大传统整体加以排斥?我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必然的。……更为积极的是将英语作为一个斗争的阵地,创造一种新批评,重新解读这伟大的传统,不是为了维持其地位,而是以此来解释它的多元性。[4]

显然,批评者凯瑟琳贝尔塞认为应该将《伟大的传统》中合理的部分留存下来,“以此来解释它的多元性的”。但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是,直到今天,《伟大的传统》一书认为的那几个“伟大的英国作家”,仍旧维持在英国文学经典的重要作家和主要作家的位置上,看来,他们还要继续经历更长久的“时间的检验”[5],才能够像莎士比亚那样“赢得了,并且维持住,他本国人们对他的喜爱。”[6]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的标准很难用一个条条款款十分具体的尺度去衡量。所以才有在英国的《伟大的传统》和“重解伟大的传统”之争论。

显然,正是因为艺术、文学的评判标准不象运动竞技项目、或者是数学竞赛那样显而易见的一目了然,只能是个很原则性的,概括性的东西,它的评判标准才容易引起争议。唱歌、舞蹈、音乐、文学,甚至带艺术感觉的体操、跳水,都是由一个以上的裁判来打分,而裁判就是那项专业的专家,但是,专家也是凭自己专业经验和当时的感觉,其评判标准是相对软性的。所以,其中就有漏洞和争议。所以才有文学历史上无休止的经典的确立与颠覆的战争,才有经典被前卫取代的一次次危机,才有先秦散文取代骚体,汉赋又取代先秦散文,唐诗再取代汉赋,宋词又再取代唐诗。但是,在从先秦到宋代的取代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们还是老实地在做文学,可是到了今天,人们已经是太懒了,屁股坐在水彩里滚几圈就是艺术,鬼哭狼嚎也是艺术,脱衣服也是艺术,这样的取代取代得了吗?整个20世纪在西方文学历史上就是花样翻新的革命时代,就是“重解伟大的传统”的时代,但是,今天来看,有多少新东西、前卫的东西站住了脚?

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的论争的结果,不是一方将另一方打垮,消灭,而是应该留存下来,“以此来解释它的多元性的”。对传统的反动本身就需要借助传统,对传统的反动本身就是对传统的承认和补充而不是取代。

在这里,应该将政治、革命运动和其他的领域划一道清楚的界限。

在今天来看,“伟大的英国小说家是简奥斯丁,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和约瑟夫.康拉德”这话也并没有错到了哪里去,倒是很多20世纪前卫艺术家、文学家从当时的三、四流甚至不入流下滑到今天早已经被这个世界遗忘,只留下些在文学史论研究书籍里的所谓流派的符号,也就是说,它们没有象《伟大传统》里的“伟大的英国作家”那些扎实的作品那样,活在时间的长河里,而是过早死亡在了读者的心里。

前几天还在纪念100周年的法国的“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美国的诗人庞德,以及很多上世纪现代主义时期喧嚣一时的人物,他们的作品在今天看来,就得打个问号了。关于这个问题,三、四年前,我在和杨炼探讨他的长诗《大海停止之处》,以及和洛夫探讨他的长诗《漂木》时,都谈到诗歌的永恒性、时间的不变性的问题。

在工业化时代前,很多大作家并没有得什么奖,但是,他们作品的光辉却穿透时间的屏障闪耀到今天乃至于未来。现代主义甚嚣尘上之际,各式各样的文学奖项林立,很多奖项却是设奖人为自己树碑立传的产物,或者是另外的人为奖项的冠名者铸造在坟茔前闪光的墓碑,那些另外的人要么是有钱,要么是有权,甚至是以国家的名义。当然,应该承认,他们大都是在为人类的理想事业做出贡献。然而,一些奖项的狭隘和被商业及政治浸蚀利用是显而易见。

很欣赏中国目前惩治贪官的异地审判,你在甲地犯案,将你弄到乙地进行审判。要是当年蒋经国在上海肃贪的时候也能够学到今天共产党的这些手段,恐怕国民党和共产党会在长江对峙,改写中国近代史。

文学能否做到异地评判呢?那可能只是一个理想。

因此,现存世界的任何一个文学奖项,都不能够说在空间和时间上经得住考验而无懈可击。我们相信什么呢?也许,只有时间能够给我们满意的答案。

我相信,有一天,今天在中国盛行的什么米兰昆德拉、博尔赫斯、还有法国的钢琴家克莱门德这些类似的人物,将会在中国人心目中回归到他们的真实的地位。因为,今天已经在逐渐开放的中国社会,将让我们中国人看见那些至今还没有看见的、在世界范围内真正值得借鉴的伟大和高级的东西。而在此前,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我们只看见了一个歪曲的、可怕的“伟大”。而一旦真的“伟大”显身的时候,倒被认为是我们中国经验里“伟大的”的这个,“伟大的”那个。

这里,还引申出我对“伟大的中国小说“的一个建议,那就是时间检验的问题,当然,不是修改这个定义,因为定义已经很宽泛,只是在具体考虑什么是伟大小说的时候,注意时间的因素。因为,当代人去评判当代人的成就,尤其是长篇小说这样讲述人的命运的文学形式,原则上讲,只能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标准。如果真要严格接受时间的检验,一来现在一些得奖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二来那也是后人的事情了。好在,文学评判不是修史,修史就更要讲究时间性了。特别是党派之争的情况之下,历史是没有办法做到公正的,那就只能让后人去写。

正如牛顿没有被爱因斯坦消灭,而是被爱因斯坦提升,荣格被有打垮弗洛依德,而是将其理论体系扩充一样,他们不仅是尊重了人家的发言权,也保存和发展了自己的多元性。所以,才有至今仍旧被文学界尊为楷模和典范的那些18世纪的法国文学、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20世纪的美国文学里的伟大作品。才有至今在英国都还保留的《伟大的传统》里主要的的合理部分,才有在美国的大学课堂上可以教学生学习怎样写“伟大的美国小说”。

欧洲文学的传统早已经形成。19世纪末树大根深伟大的俄罗斯文学连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帝国随着阿芙罗尔号巡洋舰上的一声炮响而夭折于20世纪初的苏维埃革命,高尔基、帕斯捷尔纳克、肖洛赫夫、索尔仁尼琴乃至于后来的领军人物邦达列夫等作家显然不能望其托尔斯泰、妥斯托耶夫思基、契柯夫等人的项背,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自由飞翔的天空。池田大作和汤因比对话时说,“俄苏文学自妥斯托耶夫斯基以后,经过苏联文学至今,再没有产生过一个妥斯托耶夫斯基那样伟大的作家。”这个结论,已经是摆在面前不争的事实。

20世纪的美国文学正值鼎盛,但是,由于美国的历史相对短暂,它的文学的传统还没有像欧洲文学那样形成传统,还在一个形成传统的过程或距离之中,所以,美国文学界认为,他们的“伟大的小说”还没有写出来,他们还在课堂上年年教学生去写“伟大的小说”。

美国文学现在和正在崛起的印度文学遥相呼应……

而我们中国文学呢?

我们承认和自豪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伟大,那是真正的伟大和辉煌。但是,那却是祖先的伟大和辉煌,是古代文学的伟大和辉煌。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不是就达到顶峰了呢?

中国现当代文学鼎盛过吗?中国现当代文学伟大过吗?中国现当代文学达到过高峰了吗?形成过值得称颂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统吗?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否定的。平心而论,三十年代白话文时期的中国文学,有那么一段时期的繁荣,但是,那还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就如同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一个小高潮,也是那样的过程一样。还时断时续,相当短暂。战乱的干扰、政治运动的干扰、金钱和色情的干扰,使作家不但是没有办法写下去,甚至没办法活下去。

我们认为的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实事求是地说,他的思想家更大过于他的文学家的头衔。我们在承认鲁迅先生具有深刻思想的同时,也承认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但是,究其作品而言,是不能够横向地拿到世界文坛上去比较的。例如和海明威、福克纳、普鲁斯特、艾略特以及乔伊斯等这些世界公认的西方文坛的巨擘。这样地说,不是要灭自己的威风,长他人的志气,而是要尊重事实。

应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实际上还是很薄弱的。连传统都还没有形成。就是说,刚刚才开始。

但是,应该相信,我们当代文学里的一些作家、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他们中间的一些坚持不懈的人,将来有希望进入伟大的经典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之列!

一个文学养料丰富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而中国今天正在开放和走向世界,不应该悲观地认为中国文学已经开始衰落了。对于一个还没有完全开放和走向世界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文学的。

可以理解一些作家和理论家对现实中国文学的悲观,他们把多媒体、网络、影视以及读图等技术时代的新东西对文学的冲击看得有些像杞人忧天。就象当年机器人和国际象棋大师下棋时输给机器人所造成的恐慌、网络写手对传统作家形成的威胁一样,显然只是些泡沫。泡沫的特点就是铺天盖地,炫光四射。人的脑袋是支撑在吃喝拉撒的血肉之躯上面,技术时代的知识浪花还是漂浮在传统文化的深海之上的。

应该理解不赞成哈金“伟大中国小说”提法论者的一些观念。因为,一个总是被“伟大”欺骗的氛围里,一个总是看见“皇帝的新衣”的氛围里,当真正的伟大来临的时候,人们会不知所措地反而认为那伟大又是什么“皇帝的新衣”。

就像昨天美国在线探索频道组织评选了“最伟大的美国人”一样,将近240万美国人通过电邮、电话、寄选票等方式,选出了心目中的偶像。结果美国前总统里根名列第一,前三名分别是里根、林肯和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被称为国父的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

华盛顿位居第四,布什和克林顿位居第六和第七。而一些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如科学巨人爱因斯坦、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等都未能进入前十名。当然,你可以说美国人是什么好莱坞式的行为,但是,毕竟有240万美国人啦,类似的举动在法国和英国也有过。我难以想象,要是有一天,我们中国也这样来迎接伟大,那是个什么场面?

关于伟大,在我中华古代封建传统而言,一向来都是属于皇上的事情,就是属于“社会学范畴”的事情,伟大之说,在我天圆地方之古老中华,不是什么书呆子林语堂《论伟大》里拿什么蚁蝼般的人去和什么山比海比天空比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法国的疯子诗人拉布吕耶尔(Jean de La Bruyre,1645--1696)《论伟大》里那些针砭时弊的格言和法兰西的浪漫的事情。在我古代中华,一谈到伟大,那就是和皇上的御批相关的庄重肃静的事情,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和“主旋律”相关的事情。你凡人莫,庶民百姓莫,哪怕是天蹦地裂、血流成河、气壮山河,可歌可泣,那也不敢去和伟大沾边。然而在皇上,皇室,御用的范围,在“主旋律”的领域,那就是芝麻绿豆的小事,也是可以和伟大沾边的事情,就是“握过皇帝的手的手”(借用赵毅衡先生《握过元首的手的手》)的伟大事情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Sichuanes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Sichuanes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伟大的中国小说 [转帖]灾难不止于重庆
2# 四姑娘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8-23 09:26:1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既然谈到伟大,就不妨来对“伟大”追根溯源几句。

在古代,伟大是和权力紧密相关的事情。说到底,就是和皇帝或国王相关的事情。你那么说,是不是说,中国现在还是在古代呢?我说不是。但是又是。因为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例如说在西藏,就几乎是好几种制度共存。而在中国的某些事情上,就完全还在古代。

另一方面,在各种人的脑子里,对伟大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和中国,美国的哈金和中国一些批评他的人。

国王的起源和僧侣的起源一样,是史前的事情,也就是说,政教合一的上帝之权,上帝之权、救世主之权,是从人类的幼稚时期肇始。

罗素在《权力论》里说“惟有上帝能够享受绝对的快乐,因为,‘王国、权力和荣誉’都是他的。”,“英国首相的权力多于荣誉,而英国国王的荣誉多于权力”。众所周知,在中国,上千年的皇权制度,上帝就是皇帝。皇帝之外,是没有什么耶稣、穆哈牟德和释迦牟尼的。在中国的历史上,“王国、权力和荣誉”,都是皇帝的。最高的荣誉,就是伟大,是皇帝独享的,例如在中国,除非当年袁世凯称帝时杨度的君主立宪成功。否则,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因为,最后是被号称“国父”的孙中山孙大炮的辛亥革命给搅黄了。(要不,我们说不定也还会冒出来个什么爱新觉罗X世“女皇”呢。那样的话,蒋介石和毛泽东,或许就是什么首相或是什么议长之类的。也不会弄出个什么后来的军阀混战和后来那些血流成河的一场场大战。)

罗素说:“假如有可能,每个人都愿意成为上帝。”这在卢梭和伏尔泰他们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法国大革命以后,西方民主制度盛行,所以,在今天的西方社会,每个人都有成为上帝的管道,当然,不是那个称为耶稣的上帝,而是自由度相对更大的接近上帝的人,例如美国的比尔·盖茨之类的有钱人,就是自由度更大的人,但是,他犯了法却是照样要坐牢的,就象最近的黑人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就差点因为猥亵儿童罪被关进去。但是,只要你不犯法,你是可以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争取做一个近似于上帝的人。那些管道就是在西方的完备而又细密的法律中间去寻找。(而中国却是还在“古代”和“现代”交汇时代,一些发了财的大亨们就纷纷中箭落马,死得不明不白,因为,中国没有完备而又细密的法律,那些射箭的人都是躲在丛林里,他们射的是暗箭,他们射箭是没有什么法则的,他们的法则就是“丛林法则”。)

罗素又说“和能量一样,权力具有多种形式,如财富、军队、行政机关、舆论控制。这些形式中,没有一种可以视为隶属于他种形式,而且无一是源于他种形式的。”将罗素的这个观念推广,权利就是支配的力量,最高的支配力量就是伟大的力量,支配科学的力量就有伟大的爱因斯坦,支配表演的力量就有伟大的演员里根总统(美国人习惯说“伟大的好莱坞电影明星里根总统”,而不是倒过来说“伟大的总统里根好莱坞电影明星”。因为,政治家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是和律师,保险公司推销员一类人员等同,属于不太受人信赖的一种职业,因此,西方人,一般都称他们为政客,在报刊杂志上就是那样称呼。)按理,伟大的首相丘吉尔、伟大的化学家居里、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伟大的麦当劳连锁店老板……他们是互不相关的,是“没有一种可以视为隶属于他种形式,而且无一是源于他种形式的。”可是,在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是可以将眉毛胡子扯住一堆的。

例如,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伊始,就将伊丽莎白女皇时期的宫廷科学家罗蒙诺索夫脑壳上戴了十来顶伟大的头衔的帽子,如象什么伟大的数学家、伟大的物理学家、伟大的天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哲学家……甚至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等等,罗蒙偌索夫成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人物。至今,你还可以到“国立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大学”去观看他得到那些桂冠的光辉史绩。

中国,也是相关的,就是说,在中国的伟大,得皇上钦点才行。这是凡是今天的中国人都不言自明的事实。当然,在中国,一般而言,“伟大”两个字,是和“社会学”相关的,就是如象“伟大的”刘文学、向秀丽、雷锋等等,他们“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我们承认他们伟大光荣。但是,文学应该不应该伟大和光荣?文学的伟大和光荣是需要什么人来钦定的吗?

文学是什么呢?小说是什么呢?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习俗里,文学小说是吃饱了饭没事干的懒汉闲人去胡闹的事情,文学小说是市井里说书人嘴里泡沫星子满天飞吐出来的东西,是和戏子一类三教九流的东西。

所以,这样的东西也配说什么“伟大”?因此才有,连文学家们自己也说叫它离远点。权利是一种支配的力量。文学不是一种权力,文学是靠它的内容对人产生影响和感动而被人认可,它不支配人。但是,当文学成为一种被权利利用的附属物,成为一种和“社会学范畴”以及“主旋律”相关的东西后,文学就变成为一种权利的形式,一种“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一个定量的概念”。[7]所以,中国的一些名作家脑袋上都戴着一顶官方帽子,明白无误地显示着文学和权利的结合,或者叫附庸,从此在他们文学的翅膀上镀上闪光而沉重的金色的辉煌,只是,那翅膀却令到他们在天空中再也飞不到原先的高处和远处,更不要说未来的远方。

“伟大”在中国还往往是一种和图腾一类相关的迷信,就象现在都还保留在农村甚至城市里迷信一样,例如,吃饭的时候,广东人的筷子不能插在碗里的米饭上面,山东的女人不能上桌子等等莫名其妙的规矩和可怕的禁忌或忌讳。所以,一个“伟大”的东西从海洋那边来了的时候,那,还了得!

笔者在文章结尾,吁请广大中国作家在讨论哈金“伟大中国小说”的提议时,注意引申出的几点有建设意义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那就是:

1中国文学需要面对伟大吗?

2中国本土文化该不该接受世界文化体系的参照?

3无论海内还是海外、京都还是边陲,写出好作品就是重要作家,这样的说法对吗?

4重视21世纪中国小说,因为中国正在21世纪崛起,应该有相应伟大的作家和作品出现;

5美国和印度两枝独秀,中国应该跟上;

6海外作家正在成熟,壮大,应该珍惜和发展。

注:

[1]见FL利维斯《伟大的传统》,哈芒斯沃思企鹅丛书(1948);

[2]见彼德威德逊《重读英国文学》中凯瑟琳贝尔塞之“重新解读伟大的传统”一文(1982);

[3]见彼德威德逊《导言:英语文学教育的危机》;

[4]同[2];

[5]见迈泰纳《时间的检验》;

[6](见约翰逊之《莎士比亚集》序言;

[7] 伯兰特罗素《权力论──一个新的社会分析》,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

作者为加拿大籍华人作家、诗人
(读者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
Tuesday, July 05, 2005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06:19,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