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7308|回复: 11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方言文学一幅四川民俗画卷 一部四川方言大成

 [复制链接]
⊙作者:张世光

  欣闻舟戈先生的大作:成都平民的《两代沧桑》近期已由白山出版社出版,颇感高兴。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七年来跟舟戈的结识和交往,以及前几个月受他之托为该书校对的事情来。
  七年前,我在巴蜀网上偶然读到舟戈这部小说的开头部分。由于这是四川方言小说,而敝人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成都方言,所以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
  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民国时期的四川乡村及成都市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是那样的熟悉,加之全书由地道的四川方言写就,让人倍感亲切而爱不释手。
  当读到春妹子在刘文辉家当女佣的时候,我不由回帖,说我家就在刘公馆对面,两个公馆门对门……于是我加了他的QQ:958798905,于是我们相约见面。舟戈把我接到他屋头,我看到他的几大捆书稿:用帐单子背面写的原始稿、使信笺纸抄的编改稿、用国标稿纸抄的书稿、用复印纸自己双面打印的一二三四版本样书,可见舟戈不光是用心血在写方言小,而且是用灵魂在写成都平民史。还有他屋头的藏书,以及他的摄影作品……我才晓得俗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不仅让我着实的佩服舟戈,而且深感舟戈在传承、打捞、挖掘方言上简直功德无量……
  于是,我们一下就成了好朋友,随时邀约起吃茶,摆方言,摆民俗,摆老龙门阵……舟戈的经历太丰富太坎坷了,同时,他在天涯网舞文弄墨栏上发了第一部前两章,约13万字,寻求出版,反响强烈,得到各地读者的高度赞扬。好多人更是希望早日读到全书,并鼓励出版。然而,当今出版何其难也!当年在帖上出现的欲购者,大多都两三年没有上网了,舟戈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
  去年春,巴蜀网站长雷康先生约我茶楼会面,我得以幸会《华西都市报》传媒中心首席记者刘建,他拿了一本英文版的1917年出版的《华西第一年学生用中文教材》给我,望我能把该书译成汉语,并加注,以便出版,目的是保护,传承成都话。这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英美会传教士,全书有一千多条成都话的日常生活用语。翻译没有啥子问题,但加注就是要考证书上每一条成都话对不对……这个活路就相当淘神费心了。我花了半年多时间,终于把这本书翻译并加注完成。为稳妥起见,将其打成样书,请舟戈先生帮我再看一次。一个多月后,舟戈拿给我,他帮我全面审校了一遍。我这儿才晓得,舟戈在方言方面功底之扎实。他对我的译注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有的我已采纳,于是从内心感谢他。
  舟戈为《两代沧桑》的出版,硬是弄得焦头烂额,后来他有幸认识了慈善家、摄影家田明章,之后田先生慷慨解囊资助,《两代沧桑》才得以付梓。随即,舟戈找我帮他校对书稿,我也才读到了全书的内容。


  这套书,分一二三部,共计二十一章,一百三十八万字。鸿篇巨着也!
  小说从遂宁大安乡拉开,十九岁的周老幺,因多次逃壮丁跑到成都。半年后,十六岁的春妹子也独自到成都,终于在凤凰山空军找到男人周老幺。以后春妹子从帮营长到帮团长两年,再帮刘文辉六年。十年后周老幺离开部队拉黄包车,春妹子勤俭持家养儿育女……历史跨度近百年,涉及七十二行,有骨有肉的人物众多,都随着时代变迁各具情态声口,人生经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简直有收藏价值。
  从人物性格来看,有精明能干春妹子,忠厚老实的周老幺,老人婆的杀力,媳妇的奸滑;也有米舅娘的不安份,李三妈的忠贞,胡掌柜的知书达理,吴掌柜的仁义道德,曾麻子的医德,杜自明的医术,夏甲长的勤俭,敖地主的奢华,梅老师的盆雕,希老先生的识古;还有卢青文的懒惰,麻二娃的长洋,秦车民的改邪,全金石的枉自,秦老娘儿的万恶,刘秀芬的凄惨……以及周老四的千翻……
  从民俗来看,有发蒙的礼仪,长声吆吆的喊魂,裹脚的讲究,红白喜事的风俗,抓壮丁的恐怖;也有滑竿的风趣,豪门的阔气,天干求雨的搬东窗打旱魃,人力车行当的深沉,袍哥的亮海底,妓院的名堂;还有清明开水大典,六月六晒衣服,生儿育女的习俗,单方治病,通人性的家狗,取名的学问,街坊邻里的交往……
  从土特产来看,有卢家场的干咸鱼,唐昌的郫筒酒,蒲阳的柳叶锄,中和场的剪刀,唐场的红豆腐,龙泉的水蜜桃;还有柏合的草帽,大面的茉莉花,蒙山的茶,籍田的清油,崇宁的线,绵竹的酒……
  从市井风物来看,有乡村的风光,乡场的风情,庙宇的古朴,栈房的风趣,东大路的险要;也有少城的春秋,金河的故事,少城公园的乐趣,民居的格调,街名的趣事,大街的繁华,小巷的幽静,五花八门的店铺,祠堂街的馆子,青羊宫的黑市……还有老字号的掌故,人文掌故……
  周蒜儿,进初中就比读小学醒事些了,哦嗬,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上北京、去长征……只图吃得倒饱饭,当铁道兵算是一个大转折。哪晓得他母亲遇难……又遭小人诬陷,又一次彻底改变了命运……当兵回来,周才满咋个一火栽倒郊区,过后又咋个调倒市郊再调进市内……绊了三跤,还不知天高地厚……
  故事曲折,情节跌宕,语言风趣,人物鲜活,让人真想一口气读完才过瘾。书中除了使用地道的四川方言外,还随时巧妙地冒些谚语、警句、格言、歇后语、顺口溜、民谣、童谣、口头禅、俗语、俚语、乡言,有上千句、段、首,尤其是没有上书的俗语、俚语、乡言,更是精彩。
  我以为。自李劼人先生的“大河三部曲”以来,终于又有了一部四川方言巨着,真的可喜可贺。又想,如果有慧眼者能将其改变成影视剧,一定大受欢迎。但愿有一天能在荧屏上看到活起来的这部书!

  现在出版书几乎是自费自己销售,为卖书舟戈又一言难尽。现在欲购:成都平民的《两代沧桑》的网友,请加舟戈的QQ:958798905 。
  2015年7月1日于成都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通缉犯潜逃16年终落网 对警察说我想静静 田黄石的传说和历史
2# 四姑娘山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5-7-1 11:29:43|只看该作者

四川方言长篇纪实小说《两代沧桑》终于出版面世

  舟戈,本名周宗富,呕心沥血坚持13年,写完了一套(分一二三部) 四川方言长篇纪实小说:成都平民的《两代沦桑》,共计138万字,6月初已由白山出版社出版面世。
  成都平民的《两代沧桑》是用平头儿百姓的语言,写出真实的两代成都平民,时间跨度近百年,涉及的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有骨有肉的人物众多,都随着时代变迁各具情态声口,先以父母一代为一根主线,再以儿女一代为一根主线。尽量把两代老四川、老成都真实的过去写得跌宕起伏,写得扣人心弦;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包括所涉及的地理环境、生活状态、人物内心、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全部采用川人快要搞忘、快记不倒、少有再说的亲切的地道的四川方言,随时巧妙冒些谚语、警句、格言、歇后语、顺口溜、民谣、童谣、口头禅、俗语、俚语、乡言上千句、段、首,尤其是没有上书的俗语、俚语、乡言,给情节添了些生动与味道儿。
  我先把老年人以前摆的唠叨的经历、教诲下一代的道理,从记忆中挖出来,也把自己有记性后经历的见倒的一切,在回忆中使劲找寻转来;我还民间采访、走访了方方面面的老人几十个(这阵活在世上的几乎莫得了)……
  我产生写《两代沧桑》的念头是在1989年初,之前我早就开始采访、搜集资料。第一次动笔是在1992年夏天至1997年初,只写了近十万字,第二次执笔是2000年初至2007年11月31号搁笔,不,是丢笔、甩笔、跘笔,还喘了几口长气,一共坚持了13年。每写完一部,先要在手稿上作认真的编删,然后又在打成样书的第一个版本上作了些删改,甚至还在第三个版本上又作了把细清理,交出版稿已经是第五个版本了,要不然,好多段落,尤其是记叙炎凉世态、人情百态的段落还要精彩亮色得多……主要是修改方言词字,每作一次修改,我就要读135多万字,至少要拿两个半月来起早摸黑的细读……简直是:筲箕装菩萨──淘神。
  我怕麻烦没有去过图书馆、档案馆、方志办,长年奔走于各地的旧书摊,从几十个旧书摊无数次的搜集,才搜集到部分相关的文史、方志、资料等。然后,经过长时间家史考古的整理……撰文过程中,如,一个人物的出现到这个人物的消失,一件事情从开始到后来;一个乡场、一条街巷……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一个历史事件的时间,一个风俗习惯,一个行当……有时要查对几个版本的资料才敢认定。
  我写这套长篇小说,创作意图以头就包含了咋个充分发挥四川方言的长处,同时也在打捞、传承四川方言,尽量用精炼、生动、笑人、精头儿、地道的四川方言去打动读者……乱写方言词字是误人子弟,好多方言词字都是有出处、传说、掌故、典故的。当然,中途我几次想丢笔,我的几根发都写成了光头儿了,还招来亲友或多或少的冷言讽语,以至剌儿话,最后我还是我行我素,挤时间朝死里整。我随时都默倒在浸泡在回忆中……尤其,成都遭改造得越来越不像早先的成都后。
  三部小说一共21个大章,一个大章五六万字,有时间来得快,一个章节两个多月就写杀角了;有时间疲得遭不住,哪些事情该写,哪些事情不当写,当写的又该咋个写?写上一万字,再咬起牙巴来删改编辑……五六万字要整半年;有时间,又遇倒屋头外前有这样那样的事,丢上十天半月,又要拿几天来格外调整思路、情绪,又才拱进小说里头去;有时间,为一个字一个词,要查多久的词典、辞海或几本方言字典,还翻了这本儿书,又翻一墩资料……冬时间,冷得手脚麻木起冻冰儿;热天头,热得打光董董儿穿火炮儿都在冒颗子汗……不懊怜我的人净说:球大爷喊你:夜壶提上床──寻倒挨球嘛?
  写这部(套)长篇小说的13年,我还耍不来电脑,《两代沧桑》一二三部,写原始稿时废帐本废表格纸用了一大捆,编改后又抄写在信笺纸上也是一大捆,最后誊写成手稿的标准稿笺纸用了150多本儿,三四元一杆的钢笔用烂一大把,红蓝泡沫笔用了若干盒,浆子、炭素墨水随时是两瓶两瓶的买……写好一部就请人打字,包括我一二三校,前后加起来的时间都用了五年,总共用了8000多元。2008年初我才咬牙学电脑,才艰难学会打五笔,才没有再在纸上改稿,最后我估倒学会双面打印,又把三部小说打印成样书……
  2009年初开始在天涯网舞文弄墨栏上发了第一部前两章,约13万字,寻求出版,反响强烈,现在点击数45万多点。
  俗话说,无川不成军。世界的旯旯角角都有川人,我想,不管是远走异国的海外游子,还是扎根他乡的父老,或是在他乡打工的兄妹……以及对成都对四川有点儿感情的人……可以说,都该是这部(套)书的知音。
  要是想温习一代人的过去,也温习方言,甚至想学四川方言、成都方言,而不是
  四川普通话、成都普通话,不管是本土人,还是异乡人,包括外国人……应该说,更是这部(套)书的爱家。
  再说九几点儿,尤其是从事影视、戏剧、曲艺的人,从事语言研究或在大学学语
  言的人,从事文史、方志、档案、图书、出版的人……想来,这部书就是诸位现成的一部百科全书。退一万步说,二天好多成都方言、四川方言失传了,这部《两代沧桑》也可以拿给后人晓得,早先成都人、四川人是咋个说话的。于是,我用四川方言写《两代沧桑》长篇纪实小说,说真正的正宗四川话、成都话。语言的表达,各地方各有不同,之所以川成方言巴适、安逸、笑人、精头儿、易学……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独特所在。方言不该受白眼挨奚落、遭排挤被遗弃……或者看倒它、等倒它自生自灭。
  俗话说:儿好不算好,要媳妇儿好才算好;女好不算好,要女婿好才算好。我在这儿不是想占哪个的欺头,是想说明,要读者说这套书好才算好。打比,我觉得这部《两代沧桑》是个宝,别个可能看成是堆草。想嘛,马路边上卖草鞋,有人说长有人说短。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舟戈 (周宗富)
  2015年6月8日成都
3# 峨眉山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5-7-1 11:38:46|只看该作者

后记

  《两代沧桑》一二三部四川方言长篇纪实小说,共138万字。从语言结构来看,一直是走路看地下,打鱼看浪花,不脱乡土壳壳,一直莫得装疯迷窍的华丽词藻,都是用精炼的口水话去白描,好多不打紧的事情就没有去挨边,就怕搒倒就收不倒口口,哪怕是挨了边的事情也是点到为止……一二三部出现的人物多,莫得篇幅去把细描写他们的长相、内心活动……这样子可以留给读者很多想象。不过,爱恰到好处的一个接一个的展言子,好多言子还是谚语、歇后语书上莫得的干货,主要是使拉杂的长文更有嚼头……
  往往,你写哪个人好,他觉得是应该的,甚至还嫌你粉(夸)得不够;要是你把哪个人写有点儿不周正,也就是用了贬义词或反讽手法,他都有可能跳起八丈高……不过,我还是把《两代沧桑》一二三部写杀角了,哪怕好多该写的没有写,想写的又不敢写……
  难哦,从动笔到写完,130多万字的四川方言……前几年闹吼了,要推广官话,也就是普通话,有朋友就善意的给我泼冷水:“你娃使方言写小说写来捞球(无用),语言障碍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我中途几次都想丢笔,因招来亲朋好友或多或少的冷言讽语,以至剌儿话,最后我还是我行我素,挤时间朝死里整。可以说,用方言行文很苦,我估倒多吃力地要用方言来写《两代沧桑》。要是用官话来写,根本写不出老四川老成都的味道,关键是,用官话来写就点儿都莫得写头了。
  难哦,由于种种原因,一二三部第四个版本都是用的第一称写的,第五个版才改成第三人称,哦哟,这一改工程就大了,每部至少要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起早摸黑逐字逐句改成第三人称,由于阅读惯性,就是在出版的一校中,都难免要不要逮倒一个“我”。
  难哦,出版过程中,排成书版的一校书稿,又由于有些原因,加上我也嫌篇幅太长了,每一部在校对完了后,又把细删节了一两个印章。这种删节,也是逐字逐句的删,删那些筛边打网的与主线关联不大的内容,还有不该搒的……淘神,实在淘神。
  早先,世人都还在说我运气好,那阵躲脱了上山下乡……于是乎,我足足拿了21万字的篇幅,俭俭省省的把我在铁道兵刻骨铭心的五年,所亲自经历的亲眼看倒的亲耳听倒的,真真实实的整理筛选出来,写了三个大章,也只算是门缝缝头看铁道兵──至少让人们晓得啥子是铁道兵?也让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晓得中国早先有个最大的兵种,叫铁道兵。部队上,算是语言大杂交大杂烩的地方,东北人也不见得说的就是纯正的东北话,四川人也捡了不少北方腔。
  虽说我没有下乡,其实比当知青儿万恶多倍……当然,像我这号咬卵匠,就像豆芽儿长齐天──还是小菜一碟,弄得你娃是黄连投的苦胆胎──一苦到底。
  这二年,媒体先是麻起胆子在整方言,这阵是敞起在整,报纸爱使用方言词字做扯眼儿标题,文中夹杂方言词字;电视也莽开方言节目,操的恰恰又是四川普通话,屏幕底下打字幕。不过,写的方言多半都是在音译,也就是音同字错,有的还错得简直不巴谱谱……莫得笑头,我早就见怪不怪了。怪哪个,我在这儿不多发杂音,问题是,乱写方言词字也是误人子弟得嘛,好多方言词字都是有出处、传说、掌故、典故的得嘛。
  不管你咋个认为《两代沧桑》都不来头,只愿你能在当中看倒一些你不晓得的、原来没多余弄醒豁的点点滴滴,那正是该我抿笑的初衷。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从小到大给我摆了他们么多早先的故事;也要感谢刘舅娘、韩大娘、卢少统、周济生……给我摆了不少我父母早先的事、大安乡的事;还要感谢我的大哥给我摆的写的他当细娃儿的事……
  其次,我要感谢遂宁市市中区政府办的付勇,2001年6月12号,我闯进他的办公室三言两语说明来意,他从文件柜,捧出一本精装的《遂宁县志》给我;我也要感谢陕西旬阳县文化馆,2004年我给他们打了一封信,他们找县档案史志局,由李春坤使快递给我寄一本儿《旬阳县志·民俗志》的油印本儿来。
  然后,我要感谢一直关心我这套书和帮助过我的朋友们:
  田明章,民间慈善家、摄影家。我的小说写完8年了,2013年12月,我与田明章相识简直是缘分,他当过兵,学过木匠,种过花木,养过鱼……当他得知我为出版这套小说一直焦头烂额,便主动资助一半多的出版费用,这让我感动万分,要不是他的慷慨解囊,我的这套小说不晓得何年何时才能面世?于是,凡是晓得这位伯乐资助我的朋友,都请我代他们向田明章致谢。
  冯至诚,原《成都晚报》主任编辑、主持老成都专版。他曾为这套小说写的评论中概括:犹如一册二十世纪成都民俗生活世界的清明上河图。这正是:成都多大赋,平民少长歌,方言存信史,耐得岁月蹉。
  冯荣光,擅长撰写老成都的作家。他帮我找过资料,又帮我刻录第一部样书的光盘,不下十次劝我学电脑……摆起我这套书,也是击节叹赏:算得上是成都方言之大成的地域语言宝库。
  张义奇,文学评论家,对成都地方文学颇有研究。他很下细细的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通读了这套小说,他评论:这套书是近百年成都平民的一部生活史,成都平民的创业史,成都平民的民俗史,成都平民的沧桑史,概括起来就是一部成都平民生活的百科全书。也算是,继李劼人先生的成都乡土小说之后成都地域文学的又一重要收获。
  张兵(张回力),深圳电视台记者、编辑。他早先隔两年要回蓉探亲,见到我不仅口头上给我鼓劲,每次都估倒塞几百元给我,喊我拿去买笔墨、稿纸、书籍……让我着实感动。
  卿少芳,机关打字员。前前后后五年,她挤业余时间把这套百多万字的方言长篇纪实小说打出来了,我校对、删改了近十道,她都认真改正。
  冯子禹,冯荣光的儿,我喊的冯儿,2008年初老冯支冯儿帮我在电脑市场组装电脑,我才晓得冯儿是电脑行家,从教我开机关机到文案操作,就成了我的电脑启蒙老师,反以后他都抽空或远程指教我,四年前他又引我跨进PS图片处理的门坎。
  肖伟,计算机本科毕业,由于冯儿到外地打工半年,他就引荐中学同学肖伟来教我。肖伟除了教我电脑操作,我整了两个月都没注册成功天涯网,2009年1月30号,他来五分钟就帮我注册成功了,马上又帮我把小说发上天涯舞文弄墨版,又教我咋个更新咋个顶帖回帖,后来还教我咋个清理维护电脑。
  龙梅,我的一个农民朋友老龙的大女子,为了小说的双面打印,我吃了很多苦头,结果龙梅来大半天就把我教会了。于是,我的三部小说,第四第五版本的双面打印,就是我自己打印的。
  田凤荣,河南漯河人,作家,是我在天涯神交了七年的好友,她曾多次高度评价《两代沧桑》,于是天天顶我的小说,一直坚持了三年,后来她的小说在天涯沉了,她都又坚持了两年天天顶我的小说,很让我感动。
  盛利(盛诗淇),重庆人,作家,也是我在天涯认识了六年的好友,她也多次对《两代沧桑》作过精彩点评,也是天天顶我的小说,也是她的小说在天涯沉了,又天天坚持顶我的小说一年,2010年初夏,她专门驱车到成都来见我。
  张世光,他2009年4月在天涯发现我的方言小说,也是天天顶我的小说,见面后才晓得他是研究四川方言的民间学者,于是我们成了知己,他曾把细的把三部小说中的方言字词作过认真梳理与规范,还在网上买了好几本不同版本的四川方言字典、书籍送给我,出版过程中又一次嗯腾都不打,带病帮我一一校对,还是分文不取。
  岳立,遂宁蓬溪人,大学毕业在杭州工作,他是2010年下半在天涯发现我的方言小说,有空就顶,2011年春节专门来看我,以后我的电脑稍不周正,他就远程几分钟帮我弄规矩,过后我就没有再麻烦冯儿和肖伟了。
  我还要感谢关心过这套小说的朋友:高蜀平、刘煜、李为刚、易佳、吴克勤、吴晓毅、石光华、戴善奎、谢庄、杨雪玲……
  最后,我还要感谢:时代与岁月、人生与命运给了我这闷多的经历;坎坷与苦难、
  成功与失败给了我这闷多的阅历;勤奋与思考、好学与向上给了我这闷多的积累……
  限于敝人读书不多,这套书以头难免莫得这门儿那门儿的:吃玉麦打喝害──
  开黄腔的地塌,敬请读者品头论足,也就是揪、打、掐、摸、哈、骂……
  舟戈(周宗富)
  2014年12月28日于成都

书样 (1).JPG
4# 金佛山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15-7-1 11:42:19|只看该作者

出版资料

  书名:成都平民的《两代沧桑》
  作者:周宗富 (笔名 舟戈)
  出版社:白山出版社
  书号:ISBN 978—5529—0501—4
  尺寸:145mm × 210mm
  印张:53
  责任校对:张世光
  册数:1000册
  字数:1,380千字
  定价:188元(共三部)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43427号
  可在 中国新闻信息网 查询 输:2015043427 ,又输验证码 再点“验证”,就查到。

5# 华蓥山
 舟戈 发表于: 2015-7-1 14:57:15|只看该作者
非常谢张老师,这套书走了20年,写了13年等了7年,终于面世,有爱家请与我联系,QQ:958798905,谢谢。
6# 青城山
 舟戈 发表于: 2015-7-2 14:53:10|只看该作者
朋友们好,我们都传承、弘扬方言。
7#
 舟戈 发表于: 2015-7-3 08:56:17|只看该作者
朋友们早晨好!方言,仅仅是方言,一百三十五万言的《两代沧桑……
8#
 舟戈 发表于: 2015-7-4 20:09:44|只看该作者
朋友们周末愉快,一个买了《两代沧桑》的朋友今天对我说,昨下午收到书,连夜就流览了几节,非常精彩!
9#
 我是天天2011 发表于: 2015-7-5 10:57:25|只看该作者
在天涯追周老师的两代沧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出版了,迫不及待买了,和天涯连载的一样,这套书极具收藏价值,是四川本土作家几年甚至几十年来继“死水微澜”之后又一部宏篇巨作。
四川的朋友,喜欢四川的朋友,都可以在这套书里面看到亲切的乡音,四川最质朴川话、言子,看到四川几十年几代人的生活,好多事情好像就是你自己身上发生的一样,很能产生共鸣。
现在流行普通话,四川最纯粹的川话逐渐消失,身边很多人都把川话当笑话听,其实不然,川话很能代表四川特点,语言丰富,能表现很多想都想不到的意思,通过这套书。朋友们能找到你儿时的影子,找到你在生活中原型。
喜欢看书的朋友,推荐买这套书,我买回来后,熬更守夜看了几天,硬是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看完。我准备先看完一遍,在回过头慢慢欣赏。
10#
 我是天天2011 发表于: 2015-7-5 11:32:46|只看该作者
朋友可以到天涯先简单看看这边书的连载,看春妹子的能干,和千千万万四川的普通家庭妇女一样,春妹子就是四川千万家庭妇女的一个缩影,就是春妹子这样的家庭妇女,抚养娃娃,教导娃娃作人的道理,才使得四川人在世界的卡卡角角都受到尊敬和欢迎,才使得四川人这种发愤图强、自强不息,辛勤建设自己的家园。从这套书你可以看到你自己父母的影子,看到你成长历程,看到四川普通人的市井生活。相信看了连载的朋友买上就想买这套书,买了也不得失望。
陕西出了个陈忠实,四川出了个舟戈,可喜可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8:22,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