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753|回复: 9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友多 发表于: 2006-8-25 02:19:20|只看该作者|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文化·节日西藏为首批自治区非遗特色县乡村授牌

 [复制链接]
  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其中西藏自治区藏医药、门巴族萨玛民歌、擦擦制作技艺等17个项目榜上有名。至此,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106项。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友多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友多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友多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友多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友多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友多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藏族|主题: 266, 订阅: 0
[转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 朱熹争强妓女?
10#
 云之泪 发表于: 2021-6-12 19:4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西藏为首批自治区非遗特色县乡村授牌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西藏为首批自治区非遗特色县乡村授牌

  新华社拉萨6月12日电(记者:金一清、春拉)12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藏自治区系列宣传展示活动正式启动,8个首批西藏自治区非遗特色县乡村被授牌。
  为了夯实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基础,实现非遗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2020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了日喀则市拉孜县、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等8个首批西藏自治区非遗特色县乡村。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甘立泉说:“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动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其中西藏自治区藏医药、门巴族萨玛民歌、擦擦制作技艺等17个项目榜上有名。至此,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106项。
  据了解,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西藏自治区还将举办“非遗购物节”“藏戏演出季”“藏戏传承保护学术研讨会”“非遗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梅溪河 发表于: 2021-6-11 21:35:45|只看该作者

西藏非遗进校园:“时光的琴弦,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西藏非遗进校园:“时光的琴弦,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新华社拉萨6月11日电(记者:春拉)彩色面具下的藏戏小演员、拉萨市囊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日上午,一场为小朋友精心准备的非遗展演活动,令拉萨市第一小学的2600余名学生,情不自禁地为“非遗传承成果”鼓掌、喝彩。
  当日上午,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和教育厅主办,西藏自治区群艺馆(区非遗保护中心)承办,拉萨市第一小学协办的“非遗及戏剧动漫进校园活动”拉开了西藏自治区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帷幕。
  “时光的琴弦,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美兰,你知道西藏有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吗?”主持人问。
  “我知道,有藏戏、格萨尔、藏医药浴法。”拉萨市第一小学学生美兰说。
  当日上午,有关非遗项目、传承人、传承方式等的介绍以及非遗歌舞、动漫展演,让在场的小朋友对西藏非遗传承成果有了初步了解,同时更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其中西藏自治区藏医药、门巴族萨玛民歌、擦擦制作技艺等17个项目榜上有名。至此,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106项。
  据悉,2021年6月11日至6月15日期间,西藏将举行非遗歌舞专场演出、非遗购物节线下展示展销活动、非遗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
  “我喜欢这些色彩靓丽的传统服饰,喜欢这些欢快的歌舞,古老藏戏和动漫的组合很酷炫,我为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很好传承感到非常自豪。”拉萨市第一小学学生白玛德吉说。
8#
 蓝色的冰 发表于: 2019-3-17 00:23:00|只看该作者

西藏设立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源自:中国经济网
原文标题:西藏设立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新华社拉萨3月16日电(记者:王学涛、李键)16日,西藏首批10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拉萨市尼木县挂牌,涉及藏香、藏纸、藏鼓、木雕等领域。
  2018年,为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第一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扶持地区,支持在当地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凭借藏香制作技艺、尼木经幡、普松雕刻、雪拉藏纸等多个非遗项目,有着悠久历史的尼木县成功入选。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龙志刚说:“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设立,不仅可为老百姓传授手工技艺,还能增加他们的收入。”
  巴桑是雪拉藏纸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名成员,正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次仁多杰手下学习技艺,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3年来,他通过学习技艺,添置了新家具和农机设备,全家已实现脱贫。
  据了解,尼木县25名各级非遗传承人成立了“非遗扶贫志愿队”,为群众开展相关培训。2018年,国家专门拨付100万元,支持尼木县开展非遗扶贫培训、设计、展示等工作,今年还将继续支持30万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浊气 发表于: 2019-2-28 16:23:00|只看该作者

西藏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3年投入约3亿元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西藏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3年投入约3亿元

  新华社拉萨2月28日电(记者:李键、田金文)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获悉,2006年以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累计投入非遗专项资金约3亿元,西藏一大批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各级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明显提高。
  据了解,2006年至2018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95亿元,用于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记录以及扶持开展传习活动等;自治区财政将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从2008年的每年20万元提高到现在每年1200万元,累计投入超过8000万元;各市(地)和县级财政每年也把不少资金用于非遗保护。国家、自治区、市(地)、县四级非遗项目焕发生机。
  西藏加大对藏戏、格萨尔两个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累计投入逾1500万元,重点开展了对民间业余藏戏队和格萨尔艺人的保护和扶持工作。民间藏戏队由不足50支发展到140多支,藏戏艺人近3000人,格萨尔说唱艺人近100人。
  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馆长敖超介绍,经费的持续投入下,非遗传承人生活和演出条件明显改善。2016年起,国家级传承人补助经费由此前的每人每年1万元提高到2万元,自治区级传承人补助经费从每人每年5000元提高到1万元。
  西藏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区,非遗项目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截至目前,西藏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6名、代表性项目89个;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0名、代表性项目460个;市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79人、代表性项目1851个,基本形成了国家、自治区、市(地)、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6# 青城山
 奥燕 发表于: 2016-12-31 06:38:01|只看该作者

今年西藏完成10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抢救性记录

源自:西藏商报
  记者从自治区群艺馆(区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截至目前,已完成对《嘎尔传承人平措玉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传承人喇嘛米玛》、《拉萨囊玛传承人洛布曲珍》、《热巴舞(丁青热巴)传承人四郎曲珍》、《藏戏(尼木塔荣藏戏)传承人欧罗巡巴》、《藏医药(藏药炮制技艺)传承人丹增彭措》、《廓孜传承人(扎桑)》、《芒康三弦舞传承人江白轮珠》、《羌姆(拉康加羌姆)传承人白玛群久》、《宣舞(普堆巴宣舞)传承人罗杰》共10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的《口述片》、《实践片》、《综述片》和《宣传片》等抢救性记录保护。

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
记录非遗传承人的知识和技艺

  据了解,西藏自2005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6年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立了12支普查工作队,基本走遍了全区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摸清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通过普查,目前西藏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项(藏戏、格萨尔);国家级代表性项目8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8名;自治区代表性项目323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50名;地市级代表性项目195项;县级代表性项目1153项。
  自治区群艺馆副馆长、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阿旺旦增介绍,抢救性记录是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是列入《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
  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月底,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已有235人离世,在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符合此次抢救性记录工作对象标准(即年龄超过70周岁,或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传承人已占到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已刻不容缓。
  “西藏今年开展的1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单位抢救性保护工作中,《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传承人喇嘛米玛》、《藏戏(尼木塔荣藏戏)传承人欧罗巡巴》以及《廓孜传承人(扎桑)》3人都已相继去世,这也为抢救性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重担。”阿旺旦增说。“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只有做好传承人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生生不息、永续发展。开展高龄传承人口述式抢救性记录工作,对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大意义。”

在尊重传承人的前提下
开展抢救性记录保护工作

  今年8月30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国家图书馆培训中心承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培训班在北京开班。培训针对各省(区、市)文化厅(局)非遗处及非遗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各省抢救性记录执行团队项目负责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参与院校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内的全国各地200余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西藏4名非遗工作者参加培训。
  “抢救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但是大多数传承人年事已高,比如今年开展的几位,年龄最小的74岁,最年长的88岁,所以在对他们进行录像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在非常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阿旺旦增说。
  据了解,自2015年年初开始,西藏自治区群艺馆(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优先开展记录年满70周岁以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阿旺旦增介绍,抢救性记录的内容包括传承实践经历与人生经历、项目背景、技艺流程与特色等,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抢救性记录工作形成的录音、录像、文字记录等影音及图书资料,进行必要的素材加工或数字化加工后,将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大卫 发表于: 2016-8-30 14:31:05|只看该作者

西藏6项国家级非遗实现数字化观赏

源自:新华社
⊙作者:许万虎
原文标题:西藏6项国家级非遗实现数字化观赏

  不到西藏是否可以全方位欣赏当地的文化风情?全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把其变成了现实。
  记者从西藏昌都市文化局了解到,独具康巴文化特色的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等6项国家级非遗,目前已正式完成数字化保护工作,其成果将领先西藏其他非遗项目,首批登上全国非遗数字化保护管理共享平台。
  昌都地处川滇藏“金三角”核心区,是康巴文化腹地。康巴文化作为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康巴藏族果敢豪放的个性特征与多元文化复合的地域特色。
  昌都市文化局非遗办副主任王康琼称,昌都是全国首批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试点市中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市)单位,2013年,当地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选文化部“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后,非遗工作者们随之展开相关数字化收集、整理与记录工作。
  据介绍,截至目前,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强巴林寺酥油花制作技艺、芒康盐井古盐制作技艺以及芒康三弦舞已纳入统一的全媒体数据库,通过高品质文字、图片、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形式,全方位直观展示出“基因式”信息,如实、立体地记录和再现了其原生态风貌。
  “未来,希望更多藏文化精粹登上全国非遗数字化保护管理共享平台,向公众免费开放,助力西藏非遗信息权威发布及学术研究,更好地促进藏民族优秀文化永世长存。”王康琼说。
  目前,西藏共有76个项目、68名传承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323个项目、350名传承人入选自治区级非遗名录。近年来,随着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不断推进,西藏曾经“人走艺亡”“人亡歌歇”的非遗保护困境逐渐“解围”。
4# 金佛山
 大卫 发表于: 2015-12-3 11:31:03|只看该作者

西藏山南非遗:边普查 边申报 边保护

源自:西藏日报
⊙作者:次珍

  近年来,山南地区加强组织领导,狠抓科学规划,强化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近年来,山南地区文化局积极组织广大文化工作者对全地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调查、挖掘、整理和申报,采取“边普查、边申报、边保护”的工作方式,通过“三轮驱动”,达到“普查一批,申报一批,保护一批”的目的。截至目前,山南地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6项;国家级传承人11人,自治区级传承人61人,县级传承人143人。
  山南地区文化局党组书记李虹说:“2005年以来,我们在以往抢救整理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地、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对民间文学(口头文字)、民间舞蹈、戏曲、传统医药等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深入普查,进行有效申报、保护和推广,其中让非物质文化教育工作从学校抓从孩子抓,这一举动为保护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山南地区有关部门制订相关制度和工作方案,各县也相继成立了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层层明确了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扎塘果谐”、“色若浪霞波卓”、“热巴吉念”等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田间地头搬上舞台,多次参加区内外各种文化交流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久河卓舞”荣获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银奖,先后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演出”、“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世博会“西藏活动周”、中国文化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第三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广场歌舞展演、藏晚等活动,向区内外、国内外展示了西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提升西藏传统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向国内外宣传西藏、宣传山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1-18 15:07:00|只看该作者

中央财政近十年共投入1.2亿保护西藏非遗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中央财政近十年共投入1.2亿保护西藏非遗

  中新网拉萨1月15日电(记者:唐朝杨)记者18日从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获悉,自西藏2005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截至2014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2亿元(人民币,下同)用于西藏非遗保护。
  据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在会议上提供的材料介绍,中央财政投入的1.2亿元主要用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此外,西藏自治区财政至今也投入了4000万元的非遗保护资金。
  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投入,使得近年来西藏非遗保护得到促进,据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吉吉介绍,2014年,西藏望果节、扎什伦布寺彩纱坛城绘制技艺、雄色寺绝鲁等13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使得西藏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89项;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西藏唐卡画院等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西藏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由此增至4家。
  西藏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也于2014年正式公布,12家项目保护单位获命名。
  “2014年,文化部还组织专家对拉萨河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进行了严格评审,一致认为拉萨河流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资源深厚、存续状态良好、有广泛群众基础、政府保护措施得力,符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申报条件和要求。”吉吉表示,2015年西藏将力争实现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零的突破。
  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方面,2014年,藏族天文历算国家级传承人贡嘎仁增、藏族唐卡勉萨画派国家级传承人罗布斯达荣获第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奖,西藏“薪传奖”得主已增至5人。
  “另有123人被认定为第三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使得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总数达到350名。”吉吉介绍,2014年,那曲地区公布命名了71名格萨尔说唱艺人为地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为西藏第一个公布命名地级传承人的地区。
  西藏还于2014年启动了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对拉萨觉木隆藏戏次旦多吉、仁布江嘎尔藏戏次仁、藏族唐卡勉唐派丹巴绕旦、藏族天文历算贡嘎仁增4名国家级传承人进行了抢救性记录。
  此外,《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也于2014年6月1日开始实施,首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纳入法制轨道,成为中国第14个出台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省级行政区。 ●
2# 四姑娘山
 YI~锌 发表于: 2011-3-14 11:24:23|只看该作者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之林焕发生机

  中广网拉萨3月14日消息国家积极帮助西藏复兴传统民族文化,西藏丰富特色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全面继承和发展。
  《格萨尔王传》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为保护珍贵的民族文化,早在80年代国家专门成立了《格萨尔王传》抢救办公室,加以抢救整理。为了解决格萨尔口头流传、人走艺亡的紧迫问题,《格萨尔王传》抢救办公室开始了漫长的录音、整理、出版工作。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俗研究所所长次仁平措:
  “到现在已经录制了艺人说唱的故事,按时间计算将近5000小时。由一个艺人说唱的比较完成的格萨尔史,我们一共录制了45部49本书2114个小时,突破了世界史诗最长的纪录,它填补了迄今为止由一个艺人说唱比较完整故事的空白。”
  近五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先后累计投入2400多万元的保护经费,专项用于西藏各级非遗代表作的保护和传承。2009年格萨尔和藏戏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古老的民族文化重新在世界文化之林焕发生机。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任淑琼:
  “十二五,我们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我们的国家及项目达到100多项、自治区的项目达到300项,把我们西藏建设成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保护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20:19,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